《三國演義》文學價值,文學水平低?知乎冤案! ——為三國演義正名,為四大名著正名 四大名著文學水平誰最低?此問題一出,立刻引來無數圍觀群眾。如此話題怎麼不引人注意?這時,答案驚人的顯示出來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竟然是文學水平四本書裡面最低的著作???????!!!! 三國和紅樓是兩本受眾很極端的書,有一大批愛看三國而無法讀下去紅樓的人,也照樣有一大批愛看紅樓而無法讀下去三國的人,水滸和西遊則一般。原因是:《三國演義》與《紅樓夢》是文人士大夫的文學(註:回復中有人對此極不認可,那請往後看),沒有深厚的學養和積澱,這兩本書都很難讀進去,或者讀透。比如:沒有詩詞修養,很難讀紅樓;沒有史學修養很難讀三國。 而《水滸傳》和《西遊記》則更多是百姓文學的代表:雖然西遊記其中隱藏暗寓了很多修道心法,但是從文學的遣詞造句和故事結構來說,西遊記照樣是通俗文學。這兩本書講究的是老少皆宜,大俗大雅。從文筆看,作者顯然更多是對已有故事的加工整理,尤其是水滸傳,版本繁多,章回之中水平不一。而且,關於作者到底是誰的討論,這兩本書也是最撲朔迷離的。紅樓夢好歹能確定作者的大體背景和身世,文化水平——無論是不是曹雪芹,總之是一個和曹雪芹很像的人。但是水滸和西遊則不然,作者異同的討論,相差何止千里。 很多人看不懂或者看不進去《三國演義》,認為它的文筆拙劣,粗糙,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它代表了我國最重要的文學體系——史傳文學。史傳文學的最明顯語言特點是:以史傳類文言文作為表達語言的,而不是通俗的大白話。文言文的美,文言文的文學性,不能隨隨便便用白話文學的評判方式去思索。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既然講歷史故事,用史傳文學的這種文筆來寫下去,又是多麼恰當! 更關鍵的是:繼承了史傳文學傳統的《三國演義》,其至奇之處是宏觀架構與敘事能力。從一部小說來看,其結構的安排是非常困難的,《水滸傳》到了後半本,筆力殆盡,加之版本問題,前後銜接矛盾百出。《西遊記》的故事則相對獨立,一個是一個,前後銜接的難度不是很大——捉妖拿怪是同,不同的過程是異,畢竟從《性命圭旨》一類的修道書中,能夠知道這個過程就是性命雙修的過程。《紅樓夢》伏筆甚多,然而後面的內容卻不知所蹤。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中最早出現,而且至今依舊全璧的奇書(一定要強調一下,三國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唯一一本!在文字內容上沒有篡改遺失的著作,珍惜!珍惜!)怎能被等閑視之?所以我先從三國演義的結構布局說起。 註:有人非常反感我這個說法,因為認為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是篡改,三國志通俗演義二百四十回本才是完璧,三國演義已經不是了。對此我想說:這兩個版本,都在世上,所以無論喜歡哪一個,都不妨礙三國演義的完璧。而相比較,紅樓西遊水滸,最初版本何在?哪一個版本是?以這個意義說,三國更是全璧。另外,我更喜歡毛定120回本三國,不覺得是篡改。一、宏觀結構是四大名著中最優秀的 三國的結構之精密,起承轉合之妙,令人乍舌。其最難之處是,它不能脫離歷史事實,在不脫離歷史事實的前提下,要將這百年的故事,主次分明,條分縷析的寫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浩大工程。而羅貫中竟然令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跌宕起伏中法度井然,真是令人驚嘆!想想《隋唐演義》吧,一共不過數年的事件,結果寫得完全背離歷史,幾乎徹底構建新宇宙了,到最後依舊難逃筆力匱乏之評!(有評論說隋唐有幾百年歷史,可能版本不同,我看到的,從楊廣篡位到唐統一就完了,是不是聽評書多了,連月唐和薛家將都算上了?) -看到前面的回復,我知道要和一群看不下去三國的人談三國全書結構,那是對牛彈琴。(如果真有興趣,可以參看鄭鐵生的著作《三國演義敘事藝術》)。所以舉一些大家都看得懂的小例子。 比如第一回談的是桃園三結義,而這回的內容至為緊要:需要說清三國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還需要為後面的故事作歷史事實的鋪墊,與如此宏觀的歷史事件背景之下,還要寫出袖珍的三個人結義的事情,並且毫不違和,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在羅貫中筆下竟然如此有序,而且別開生面,毛宗崗的分析最有道理,我直接翻譯大概的意思。 三國的故事從古至今都有,大家都說三國里魏國是佔得天時的,因為曹操起兵最早,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吳國是佔地利的,因為他有長江之險,所以吳國起家時,沒有太多麻煩;而劉備是占人和的。那麼對應這個問題,羅貫中的方法是將黃巾起義作為引子。用黃巾起義作為線索,首先可以交代清當時的歷史背景,而黃巾起義的首領他設定了三個人:天公將軍,地公將軍,人公將軍——這三個人分別暗示了魏、蜀、吳的興起。毛宗崗稱之為「以三小寇引出三國」。而這三人是同姓兄弟,在第一回裡面,又正好可以引出異姓兄弟三人——劉關張。 這種設計,利用數字和讖緯,將史傳的隱筆發揮到了如此高度,又將小說的結構梳理的清清楚楚,怎不令人叫絕?二、微觀描寫是四大名著中獨樹一幟的1.史傳文學的春秋筆法運用極當 前面說了,三國繼承的是史傳文學,史傳文學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春秋筆法,既要隱晦,又要讓簡練,既要客觀記錄事實,又要暗中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態度。那麼,這方面《三國演義》做得如何呢?我們知道,四大名著,最難讀的通常是第一回,所以我們接著看第一回,就知道自己什麼叫做文化修養不足了。 第一回一上來就描寫了東漢末年國家中發生的種種怪異,這些描寫可不是瞎寫,都是有所暗指的,諸位看仔細:(1)大青蛇坐到了御座上:漢朝是斬白蛇起義的,青蛇出現,是凶兆。白娘子死了,小青來報仇,這不是坐等被滅的節奏嗎?毛宗崗批:白蛇斬而漢興,青蛇見而漢危。(2)大雷大雨,加以冰雹,海水泛濫:漢朝最信五行終始的歷史觀,官方聲明漢是火德。羅貫中這樣描寫,被知音毛宗崗一眼看出,批曰:水將滅火。(有評論說漢是水德,請見三國演義中無數次的「炎漢、炎劉」稱謂。)(3)雌雞化雄:雌雞這裡指宦官與後宮,宦官和後宮屬陰,化雄,屬陽了,成了男的。那朝廷就成了陰,陰氣橫行,焉能不敗? 由此,羅貫中引出「十常侍」。朝廷之亂,引出黃巾賊蜂起之端。2.各種描寫亦毫不遜色與另外三部名著 讀三國,因為是文言文居多,所以描寫上的功力很難直接與口語白話類的文學作品比較。但是,若仔細讀來,則會發現很多文學性極高的描寫,甚至為中國的成語詞典裡面貢獻了很多傑出辭彙,比如說:「光陰荏苒」,這個成語就出自《三國演義》。 談這個之前,一定先要了解,三國的文筆貴簡練,崇警潔,描寫的字數很少,要想體會,需要逐字聯想,慢慢咀嚼。因為他的史傳文學特點,決定了他不能每一句都像白話小說一樣,好像有導遊帶著你欣賞,不知不覺你就入港了……而更多像自由行,需要你自己本身能品味,願品味。這個意義上講,他的散文筆法據有了詩歌的高度。什麼叫做詩歌高度?就是你能看一整本古詩集,並且津津有味的看下去,探討之,你就有了詩歌高度。詩歌高度,是文學裡的自由行。 我來挑幾個描寫不錯的片段,這些片段如果您用品詩的態度讀,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什麼叫品?您小口喝過茶么?一口一回味,不急向下看,一字一字的想像,結合人物環境想像,這時才能看到三國之美:(1)時值隆冬, 天氣嚴寒, 彤雲密布。 行無數里, 忽然朔風凜凜, 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 林似銀妝。 ——這是寫卧龍崗之外的雪景的景物描寫。寥寥幾字,天、地、遠、近、風、雪、山、林,盡收筆下。而且按照文言特點,基本都是四字一頓的,除了後面加個「忽然」二字。這裡的景物描寫,簡而明,而且和前後的人物語言,事件一點兒都不違和。《西遊記》的景物描寫和詩歌,違和感太強了。(2)雲大喝一聲, 挺槍驟馬殺入重圍, 左衝右突, 如入無人之境。 那槍渾身上下, 若舞梨花; 遍體紛紛, 如飄瑞雪。 操於高處望見, 驚問眾將曰: 「此將何人也?」 有識者告曰: 「此乃常山趙子龍也。」 操曰: 「昔日當陽長阪英雄尚在!」 ——這是趙雲救黃忠據漢水時的動作描寫,還有曹操的側面語言描寫。梨花、瑞雪將暴力兇殺變為英雄歌贊,曹操一驚一嘆,寫趙雲的英雄了得,卻又省了多少筆墨,卻又有多少回味? 仔細想想,四大名著裡面,三國的內容最浩繁,但字數卻是最少的。這不引起深思嗎? 拿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大名著來看一下頁碼,會驚奇的發現三國有多麼簡潔! 《紅樓夢》,1609頁,除去校勘記等等,至少算1400頁總有。 《水滸傳》,1314頁。 《西遊記》,1219頁。 《三國演義》,990頁 ——一百年的歷史糾葛!遠比水滸人物多得多的鮮活大小人物!大小戰役三位數!各種戲碼俱全!990頁,同志們,看明白啦?3.回目名稱,詩詞曲賦,三國演義亦自己顯著的優點和特色 三國演義的定本,是清朝毛宗崗父子用了兩代人的心血定出的,其回目名稱對仗之工之美,讓人叫絕。 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看似很簡單,實則用了很多心血,這一回在羅貫中的二百四十回本中,智取漢中是一回,下一回是殺楊修。殺楊修這件事的分量,與取漢中不對等。所以,要改成這樣。這都是體現了毛家父子心血的重要地方。莫簡單錯看了。 三國演義中的詩詞曲賦有很多,雖然質量和《紅樓夢》相比有些難,但是卻在毛氏父子刪節之後,顯得極有特色,就是精到恰當。 比如轅門射戟的時候描寫呂布,就說道: 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
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上帳下將校,齊聲喝采。 閉眼想來,一個美男子,拉開弓時,全身好似布滿月光般皎潔,弓被徹底拉開,一隻閃爍著銀光的神箭唰的一聲穿過!我擦……劉備此時的男神啊……這描寫!要是放到水滸或者西遊記,不定要啰嗦多少句詩讚,直到看的不耐煩跳過去~ 這就是精簡恰當,與毛宗崗父子的的功勞分不開。脫離了冗長的評書論贊似的詩,三國就更走向了文人案頭。我對回復中說三國不是文人書怎麼這麼耿耿於懷?罪過罪過! 而且,《三國演義》中很多為人代筆的作品,都極佳!比如說群英會上周瑜的的自白唱詞: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 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將醉, 吾將醉兮發狂吟! 還有很多本來就是名家名篇,雖然不是羅貫中寫的,但是也要算在這本書裡面啊,光三曹的詩詞歌賦就有多少?《出師表》算不算?這些你總不能不算吧。三、三國演義戰爭敘事的多元化和真實度令人咋舌 《三國演義》被很多人當作兵書學習,比如努爾哈赤和毛澤東就都是典型例子。這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據考證有過軍事幕僚的經歷,顯然這是大多數文人無法比擬的優勢。《三國演義》的戰爭敘事宏偉壯闊,從糧草物資的調集,到人員多路的分配,一一全都前有車,後有轍,從未有一絲錯亂,無論前面鋪墊了多少,在多少回目以前鋪墊的,都一一在後文做出回應。而且隨便一個中型的戰役,羅貫中動輒就鋪開十路大軍!!!!如此好大的描寫,需要多少文學功力,相信想想也想得出來。毛宗崗評價說這叫做「草蛇灰線」——這個詞可不是脂硯齋發明的,毛宗崗就提過了。 這個事人人公認,就不多費口舌了。四、《三國演義》的故事種類繁多 《三國》中有魔幻故事,有愛情故事,有懸疑故事,有戰爭故事,有宮斗戲,有文俠戲,幾乎有各種題材的故事類型。就看看魔幻故事給大家放鬆放鬆,看看號稱大衛·左慈菲爾的左慈怎麼變戲法的?那描寫都入了神了,要讓羅貫中寫《西遊記》,不知要有多麼出彩!一起欣賞欣賞: 諸官皆至王宮大宴。正行酒間,左慈足穿木履,立於筵前。眾官驚怪。 左慈曰:「大王今日水陸俱備,大宴群臣,四方異物極多,內中欠少何物,貧道願取之。」 操曰:「我要龍肝作羹,汝能取否?」 慈曰:「有何難哉!」取墨筆於粉牆上畫一條龍,以袍袖一拂,龍腹自開。左慈於龍腹中提出龍肝一副,鮮血尚流。 操不信,叱之曰:「汝先藏於袖中耳!」 慈曰:「即今天寒,草木枯死;大王要甚好花,隨意所欲。」 操曰:「吾只要牡丹花。」 慈曰:「易耳。」令取大花盆放筵前。以水噀之。頃刻發出牡丹一株,開放雙花。 眾官大驚,邀慈同坐而食。少刻,庖人進魚膾。 慈曰:「膾必松江鱸魚者方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 慈曰:「此亦何難取!」教把釣竿來,於堂下魚池中釣之。頃刻,釣出數十尾大鱸魚,放在殿上。 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魚。」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鱸魚只兩腮,惟松江鱸魚有四腮:此可辨也。」眾官視之,果是四腮。 慈曰:「烹松江鱸魚,須紫芽姜方可。」操曰:「汝亦能取之否?」慈曰:「易耳。」令取金盆一個,慈以衣覆之。須臾得紫芽姜滿盆,進上操前。 操以手取之,忽盆內有書一本,題曰《孟德新書》。操取視之,一字不差,操大疑。 慈取桌上玉杯,滿斟佳釀進操曰:「大王可飲此酒,壽有千年。」 操曰:「汝可先飲。」 慈遂拔冠上玉簪,於杯中一畫,將酒分為兩半;自飲一半,將一半奉操。 操叱之。慈擲杯於空中,化成一白鳩,繞殿而飛。 再看看對美女的描寫,看看這描寫可差? 貂蟬故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態;復以香羅頻拭淚眼。 卓方食,布偷目竊望,見綉簾內一女子往來觀覷,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蟬,神魂飄蕩。 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 最近宮斗戲也比較火,看看宮斗吧再: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於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 「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今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後大怒曰:「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 何後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後曰:「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 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六月,何進暗使人鴆殺董後於河間驛庭。 高智商辯論什麼的如郭嘉諸葛亮,尤其是舌戰群儒什麼的,我就不寫出來了吧?還是摘一摘,就摘一段兩人的辯論,一段諸葛亮自己的雄辯——為什麼呢?為了反駁底下的回復中,有人酸葡萄的說:三國演義,還算得上士大夫的小說?!呸!——我就納了悶兒了,諸位看官,看下面的兩段內容,自己評判,三國演義到底算不算得上是文人的作品。(1)二人辯論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 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 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 虞翻不能對。(2)孔明雄辯的一大段獨白 儒有君子小人之別。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 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 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 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這段話麻煩誰告訴我算不上士大夫文學級別的原因?難道您眼裡只有晚明晚晴專攻詩詞歌賦的紈絝子弟的文學才叫文人士大夫作品?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民生凋敝,戰亂頻仍時代的作品,麻煩您的審美稍微高級些。—————————————————————————————————————————— 總之,我不知道那麼多說三國文學造詣低的人,是怎麼得出那驚人結論的。 最後再說說到底哪部文學水平最低。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一個水平很低的問題。都四大名著了,還最低?選出它們當四大名著,本身就是因為他們各自代表了極有特色的一面。它們的特色其他作品無法進行比較,所以根本談不到誰高誰低。 所謂文學造詣,不是詩詞歌賦,精妙辭藻那麼簡單,於樸素中見高華的作品比比皆是。四大名著的文學水平都非常高,有人就說過,你接納的這幾本名著越少,只能證明你水平越低,你的欣賞水平越高,你才能接納的越多。 但是,《三國演義》的筆力,無論從結構上,還是文辭上,都極為雄健,他看著簡略,是因為用了很多人不習慣的文言體。但如果細細品味,就會發現能夠駕馭《三國》與《紅樓》之人,定能駕馭《水滸》《西遊》,不是不能為,只是未想為也。所以,《三國》和《紅樓》才是古代高級知識分子的創作高度,只不過是兩個極端罷了。 那麼《水滸》和《西遊》就不好嗎?大錯特錯!!! 雖然三國和紅樓的作者定能駕馭水滸和西遊這樣的題材,但是風格自然就要其變化。《水滸》之毒辣,《西遊》之戲謔,未必是三國紅樓的作者能大寫特寫的。不過,水滸昔游的作者,無法完成三國與紅樓這樣的大題材卻是事實。 所以,謠言羅貫中幫助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簡直就是扯淡,甚是施耐庵到底存不存在還是一回事,還要拽上羅貫中干甚? 最後總結幾句:《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和毛宗崗父子而人創作的結晶,取材了《三國志》、歷代民間故事,與《紅樓夢》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之著作。作為中國人,不看三國,看不懂三國也就罷了,可不敢貶低它。這說淺了是三代人的心血,百年的創作過程。說深了,是上千年淬鍊出的花朵,怎容你等肆意抹殺? 還得聲明一點,為了怕您說我水平太低,我選擇的這段評價中,包含了漢學界愛熱捧的日本學者的發言,算是一箭雙鵰之。 「目前朝鮮、日本、印尼、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如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在其編譯本的序言中說:『《三國演義》結構之宏偉與人物活動地域舞台之廣大,世界古典小說均無與倫比。』 俄譯本附科洛克洛夫論文則說:『《三國演義》在表現著中國人民藝術天才的許多長篇小說之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它可說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它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應該具有崇高的地位。」 簡單翻譯,就是自三國之後,演義小說橫行,然而無論古今,遑提中外,如此宏大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和《三國演義》作比較,那就是:一直在模仿,從來未超越!全世界都如此服膺,為何中國人妄自菲薄?說實話,你拿水滸西遊紅樓去和外國同類小說比,真的能保證能贏? 《紅樓夢》詩詞水平高吧?文化內涵豐富吧?人物塑造鮮活吧?來,和但丁的《神曲》比比?至多是平手。(有人對此不屑一顧,好吧,請大家自行看看《神曲》的西方文學地位再黑不遲。) 《水滸》和《西遊》可相提並論的也不在少數。 正是您看不起的《三國演義》替中國人在世界小說之林爭了一口氣! 好吧,事實勝於雄辯,請您拿出一本如此宏大的架構的歷史題材小說比一比: 有人說《權力的遊戲》......我就,我也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另,學術界對三國演義的研究一般鎖定在二百四十回本的羅貫中原本《三國志演義》這個版本上。但是實際上大眾接受的是一百二十回本的毛宗崗父子定本,毛宗崗父子去繁冗,剪蕪雜,令三國演義在文學高度上提高了不少,所以我在這裡是代表一百二十回本在發言,要是想討論的話不要逃離我設定的範圍。 註:一百二十回本首先將二百四十回兩回合併成一回,回目名用基本對仗的形式起好。內容上刪除了大量用於評書表演時的詩讚,話盤兒。為了情節需要,對人物的語言有極小範圍的改動。至此,毛評本一出,《三國演義》遂為定本。所以,我一直認為,應當把毛氏父子兩代人的心血算進作者一欄。 《三國演義》初讀者推薦: 直接看《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配合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回注釋本。然後深入了再看二百四十回原著和相關學術著作。 毛批三國的批註是你讀懂三國的重要鑰匙,不能丟了,很多看不下去三國的人,拿起毛批,都讀下去了,其幽默的批註,警醒的理解,深刻的文學理論,讓人叫絕。毛批適合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大家放心買。 這正如紅樓夢,我十幾年前在本科時讀進《紅樓夢》實在靠脂硯齋的批語所賜,當然還有周汝昌的《紅樓小講》,後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為底本,所有脂硯齋批都包含的那種電子版。我至少看了三遍左右。煞是精彩! 答某些觀點。有人回復說:三國演義不會寫人,臉譜化嚴重。 試聽我言:三國的人是出現在特定時空中的,即政治場合,在政治場合中的人不臉譜化,真TM見了鬼了。但是即使如此,眾多謀臣武將,前後不同時期各有不同個性和轉變,實乃神作~!如果三國演義還要寫寫悲歡離合,幕後故事,這本百年歷史需要多厚?三國的事件大都是發生在軍事、政治的公開場合的,這種場合,誰告訴我,你自己在這種場合的生活中不是臉譜化的? 再者說,不臉譜化就意味著高級?臉譜化就意味著低級?這是多麼過時的討論方法?那這麼說京劇崑曲也別當什麼國粹了。臉譜化有它獨有的魅力和藝術風格,也是中國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一種形態,這本身也是文化遺產,怎麼到了現在就成了打擊對象了?
有人說《三國演義》脫離史實,我強行認定三國的宏觀架構是未脫離史實的,所以非常打臉。這個問題需要解釋一下,不是為了我打不打臉,而是一個重要的三國知識: 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有大量虛構和嫁接的內容,這誰都知道,為什麼說三國沒有脫離史實呢?有以下幾個標準:1.歷史跨度沒有變 三國演義沒有把三國的歷史時間任意變化,如果你看過其他歷史類小說,你就會發現,有多少小說任意改變時間軸的。2.人物身份\地位沒有變 隋唐演義裡面,徐茂公和魏徵是個老道,秦叔寶威風八面,瓦崗寨的故事成了主軸。大部分內容和李世民有半毛錢關係?但真實的歷史呢?魏徵如何先與李淵相識,又到竇建德處,又跑回李建成那裡謀害李世民,又如何被李世民慧眼識英才? 可以說這種演義類小說,幾乎全與歷史脫鉤,除了人名一樣,其他都不一樣。 三國演義呢? 人物的官職\身份\地位,都是與歷史相符的,而且大量人物應用了《三國志》的本傳,這樣架構人物的寫作難度,就是為了對應歷史。試問:有哪本小說出其右者呢?3.重大事件沒有變 三國演義中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變,是指其中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沒有變化,而且相對應於起因經過和結果,所有人物的對話設計,也都是恰當的。比如官渡之戰,所有過程都與歷史相仿,而起因之前很多回的鋪墊,郭嘉荀彧等人就在曆數袁紹的弱點,這些論述,尤其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即是出現在《三國志》中的原話。 赤壁之戰的內容,或者說涉及到諸葛亮的情節,是虛構成分較多的,但這些內容早已流傳,是三國野史傳奇,不是羅貫中一個人想寫就寫或者想改就改的。4.大量參考史料,有歷史眼光 宋本三國志評話,將三國的歷史原因歸為天命、世俗因果,而《三國演義》直接看到了治亂之由,從十常侍開刀,這就是歷史眼光。是儒家思想。三國演義中取材史料的原文就佔了很大篇幅。 以上都可以說明,三國演義在架構整個行文脈絡的時候,是基本貼近史實行進的。其駕馭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不存在打臉問題。 再來一點戰爭描寫,找個冷門的,極其神秘的戰役: (這個戰役,初唐貞觀時期李靖破突厥,擒獲突厥可汗與之異曲同工) 先鋪墊一下兒: 曹操率領眾將攻打張任楊昂把守的山寨,先鋒夏侯淵等大敗,曹操要斬他們。結果親自探查發現: 操次日自引兵為前隊, 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 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 謂許褚、徐晃二將曰: 「吾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沒想到許褚虎楞虎楞的,說非打不可,至少要去看清楚寨子什麼樣!曹操一想你大哥我難道年老力衰不成?豈能讓虎痴笑話,於是硬著頭皮去了......,結果: 三匹馬轉過山坡, 早望見張衛寨柵。 操揚鞭遙指, 謂二將曰:「如此堅固,急切難下!」 言未已, 背後一聲喊起, 箭如雨發。 多虧賈詡早就料到,曹操也是有些防備,算是安全撤回了本營。到這裡是一個結契,說明了山寨堅固,久攻不下。然後,二貨楊昂出現了,兩邊兒幹了五十多天不分勝敗,楊昂年輕氣盛,要干一架。沒想到中了二高人的密謀之術: 曹操傳令退軍。 賈詡曰:「賊勢未見強弱,主公何故自退耶?」 操曰:「吾料賊兵每日提備,急難取勝。吾以退軍為名,使賊懈而無備,然後分輕騎抄襲其後,必勝賊矣。」 賈詡曰:「丞相神機,不可測也。」 結果老天爺這時又不止在正面戰場幫了曹操,側翼去包抄的夏侯淵也賺了便宜。 是日, 大霧迷漫, 對面不相見。 楊昂軍至半路, 不能行, 且權紥住。 卻說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 見重霧垂空, 又聞人語馬嘶, 恐有伏兵, 急催人馬行動, 大霧中誤走到楊昂寨前。 守寨軍士,聽得馬蹄響, 只道是楊昂兵回, 開門納之。 曹軍一擁而入, 見是空寨, 便就寨中放起火來。 五寨軍士,盡皆棄寨而走。 這神奇的經歷徑直讓夏侯淵的人品跌了很多百分點。日後被劈死在定軍山確也活該。 但是從這裡完全可以看出,羅貫中對戰爭描寫,是多麼的細心雕琢!
推薦閱讀:
※新三國演義全部95集的主要演員都有誰?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五場單挑,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無雙?
※《三國演義 動畫版》里一共有幾首歌?
※為什麼《三國演義》里,諸葛亮那麼厲害?
※三國時期孫吳最厲害的五位大臣有多牛?
TAG:三國 | 三國演義 | 四大名著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