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長河(2)
07-25
第四章《商朝》(一)廚師伊尹 殷商的始祖叫契,子姓。《三皇五帝》一章中曾有提及,殷契是帝嚳的次妃簡狄吞燕子蛋而生的。有一天,簡狄和兩個女伴一起到河裡去洗澡,看見一隻玄鳥(燕子)飛過來,一隻蛋掉了下來,簡狄揀起那枚蛋吃了,之後懷孕生下了殷契。帝嚳的祖父玄囂(少昊)是早期東夷族的首領,以鳥為圖騰。殷商的始祖契因其母親吞玄鳥之卵而生,正是商部族把玄鳥作為圖騰的一個佐證,因此《詩經?商頌》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句子。契是帝堯的弟弟,生活在帝舜時期。大禹受命治水之時,契和周人的先祖后稷也接受舜的命令,幫助大禹治水。洪水治理好之後,契也立下了相當大的功績。帝舜於是任命契為司徒,並對他說:「百姓之間關係不和睦,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這五種人倫關係不協調,你擔任司徒的官職,就要努力施行五倫教育,五教的精髓在於寬和,你要好好把握。」之後把他分封到了商地(今河南商丘南)。因為契為百姓立下大功,所以百姓都很擁護他,在他的帶領下安居樂業。有了百姓的支持,契的家族慚慚地興旺了起來。契死之後,首領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昭明,並依次下傳給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又名王振)、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等首領,共下傳了十三代,都是父子相傳。主癸死後,他的兒子履繼承首領之位。履就是成湯,又名天乙。這個時候,商國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而與此相對的則是夏朝的統治日漸衰微,再加上夏桀殘暴,鬧得天沸人怨,商湯於是開始積極地為滅夏做準備。商部落自契開始,前後已經遷了八次都城。商湯為了滅夏,於夏桀十五年把都城遷到了亳地,那是他的先祖帝嚳建都的地方。為此,商湯專門作《帝誥》一篇,祭祀先王帝嚳,以示自己跟從先王,來到了舊都。遷到亳地後,商湯開始積蓄糧草,招納賢才,操練士卒。為了探聽夏朝的虛實,商湯接受右相伊尹的建議,派伊尹前往夏朝,以掌握夏朝的情況。伊尹名摯,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伊尹生於空桑(今洛陽伊川),因他的母親居於伊水之上,所以就以「伊」為氏。傳說伊尹的母親是居於伊水之上的採桑女,有一天晚上做夢有個神人告訴她說:你看到舂米的臼內出水,就趕快往東走,千萬記得不要回頭看。第二天,伊尹的母親果然發現臼內出水,於是趕快叫上鄰居向東逃奔,回頭看時,原來的城邑成了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的忠告,所以化為一株空桑,她妊娠的嬰兒,便留在空桑之中。有莘氏部落(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一帶)的一個採桑女在前來採桑時,在空桑之中發現了嬰兒,感覺非常神奇,於是就帶回去獻給了有莘氏首領,有莘氏首領於是把這個嬰兒交給一個廚師撫養。因為這個嬰兒生於伊水,所以就把他命名為伊。伊尹從小就聰明異常,非常好學,對三皇五帝和大禹等英明君主的施政之道多有研究。並且因為他長於廚師之家,耳濡目染,學到了一手高超的烹調技藝,成了一名出色的廚師。伊尹雖然出身於廚師之家,但他卻有非常大的志向和抱負。伊尹通過觀察,發現商湯是個出色的首領,於是就想去輔佐商湯。但他當時的身份只是一個有莘氏部落的庖人子弟,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商湯。後來正趕上商湯向有莘氏部落提親,於是伊尹自請為有莘氏的奴隸,帶著鍋和砧板作為媵(音映)臣陪嫁了過來。作為媵臣陪嫁,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風俗,實際上就是到2000多年後,這樣的情形還是存在,比如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就帶去了很多的文士和工匠,貼身的侍婢更是多不可計,這種風俗直到晚清都沒有斷絕。到了商國之後,為了創造一個接近商湯的機會,伊尹於是在做菜上下功夫。他有時候燒的菜很鮮美,有時候卻故意在菜里多放鹽或是少放佐料,商湯感覺非常奇怪,於是就召見了這名廚師。商湯與伊尹之間的對話對後世烹飪業的影響很大,伊尹也因此被尊為中華廚祖,中原菜系的創始人。伊尹的一些理論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價值意義,當然影響更大的還是蘊含在裡面的治國思想。簡單來說,伊尹的說法比後來老子那句「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說法要詳細得多,雖然沒有達到那麼凝練高妙的程度。也就是說燒菜的時候火旺了會怎麼樣,火小了會怎麼樣,鹽多了味道會怎麼樣,鹽少了味道會怎麼樣等等,由此暗示治民的時候刑罰寬了怎麼樣,刑罰嚴了怎麼樣,政策急了怎麼樣,政策緩了怎麼樣,用烹調的滋味比喻為政的方法,以諷喻商湯。商湯是一個很有智慧的首領,一聽就知道伊尹是個傑出的人才,於是立即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伊尹於是就和商湯說起了王道,商湯聽了非常高興,立即對伊尹委以重任,讓他處理國政。這段故事,歷史上叫做「伊尹負鼎」,後來特指輔佐帝王,擔當治國之任。關於伊尹和商湯的見面,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伊尹由於非常有才能而遠近聞名,所以求賢若渴的商湯多次派人帶著重禮前往有莘國聘請他。但有莘國王卻並沒有答應商湯的聘請。無奈之下,商湯只好娶有莘氏王的女兒為妃,讓伊尹以媵臣的身份陪嫁了過來。伊尹來到商湯身邊後,和商湯談論遠古帝王及九類君王的事情。商湯聽了非常佩服伊尹的才能,於是就任以國政,讓他管理國家大事。第四章《商朝》(二)怨婦妺喜 《墨子》中記載了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商湯對伊尹的重視程度和想要見到他的迫切心情:商湯將要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彭氏的兒子在半道上問商湯說:「國君您要到哪裡去呢?」商湯回答說:「我要去見伊尹。」彭氏的兒子說:「伊尹不過是天下一個曾經做過奴隸的下賤之人。如果您想見他,只要下令召見並問他就可以了,這對伊尹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裡有一種葯,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麼我一定會非常喜歡並努力吃這種葯。現在伊尹對於我國,就好像良醫好葯啊,而你卻不想讓我去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於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給自己駕車了。除了伊尹之外,商湯麾下還有一位賢臣,名叫仲虺(音悔)。仲虺是薛國(今山東棗莊滕州市官橋鎮)國君,他頗具才華和政治遠見,看到夏桀驕奢暴虐、不修政事,夏朝江河日下、國勢日衰,而商湯卻勤勉仁慈,勤政愛民,商國蒸蒸日上、國力強盛,知道夏朝早晚會被商國取代,於是就轉向了商湯。仲虺被商湯任命為左相,與伊尹共同輔佐商湯。商湯把自己想要滅亡夏朝的想法跟伊尹講了,伊尹建議商湯先不要輕舉妄動,讓他先到夏朝那邊去看看情況再說。被夏桀拋棄的妺喜當時居住在洛水,她對夏桀非常怨恨。這些情況也被伊尹及時地掌握了。失寵的女人,在嫉妒心的驅使下,報復起負心漢來可說是極度瘋狂而不顧一切。伊尹準確地掌握了妺喜的心理特徵,並決定通過怨恨的妺喜,了解夏桀的弱點和夏朝的情況。有一些傳說稱,妺喜和伊尹之前是戀人關係,在夏桀攻打有施氏之前,伊尹已經和妺喜有了婚約。妺喜因所在方國戰敗而被獻給夏桀,使伊尹痛苦萬分,所以他為了洗雪奪妻之恨,才一心輔佐商湯要消滅夏桀。而妺喜在夏桀身邊,也充當了一個間諜的角色,為幫助自己的戀人戰勝夏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凄美絕倫的愛情故事,確實令人感動,令人慨嘆。但因未見於正史記載,所以不一定是歷史的真實。伊尹在夏都見到夏桀之後,認為夏朝的政治非常黑暗醜惡,於是就返回商都。在洛水,伊尹向妺喜獻上了貴重的禮物,請求和她結好。伊尹的舉動對於久被冷落拋棄缺乏愛的滋潤的妺喜來說,無異於久渴的禾苗遇到了甘霖的澆灌。一邊是夏桀對她的無情傷害,一邊是商國對她的大獻殷勤,對於虛榮心很強且充滿深閨之怨的一個女人來說,該做出何種選擇,恐怕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了。妺喜為了報復夏桀,決定和商國結盟,於是她和伊尹密謀,準備顛覆夏朝。伊尹回到商都亳邑,從北門進城,遇到了商湯的兩個賢臣汝鳩、汝房。伊尹非常感慨,一邊是政治黑暗,一邊是賢臣在朝,兩相對比,給人一種極為複雜的感覺。於是他寫下了《汝鳩》、《汝房》兩篇文章,以述說他離開夏桀重回商都時的心情。史載,伊尹曾經在夏都和商國之間往返了五次,徹底摸清了夏朝的底細和虛實強弱,所以在後來對夏的戰爭中,他能看準時機,一戰而勝。這件事情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反襯夏桀的昏聵,像伊尹這樣的厲害人物,自己不能任用也就罷了,居然還放任其在敵我兩國之間自由出入,毫無阻礙,連一點防間諜意識都沒有,真可以說是糊塗到了極點。根據伊尹了解掌握的情況,經過君臣商議,決定先剪除夏朝的羽翼,形成對夏朝都城的戰略包圍。當時,商國國君是夏朝的方伯,也就是諸侯中的領袖,是一方之長,有「得專征伐」的大權,可以不經夏王批准而出兵征伐其他的諸侯。商湯想要消滅夏桀,就必須先要削弱夏朝的輔助力量。雖然當時的夏桀殘暴無道,各方國普遍不滿,但還是有為數不少的諸侯國是忠於夏朝的。為了積極為滅夏創造條件,商湯決定攻伐商都附近忠於夏朝的那些方國。夏朝的方國葛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北),與商都毫地相鄰。商湯有什麼動靜,葛國一定是最先知道的,並且,葛國忠於夏朝。為了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對夏桀,商湯決定拉攏葛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但葛國的首領葛伯卻從不把視為國之大事的祭祀天地鬼神之事當回事。商湯於是就問他為什麼不搞祭祀,葛伯找借口說沒有祭祀用的牛羊。於是商湯就派人給他送去了一批,但是葛伯卻把這些牛羊殺著吃了,還是不搞祭祀。商湯得知葛伯還是沒有舉行祭祀,再一次派使者前去問葛伯為什麼不舉行祭祀,這一次,葛伯又說,他們的田裡種不出糧食來,沒有酒飯做貢品,所以舉行不了祭祀。商湯於是就派商國的人前往葛國去幫助種莊稼。葛伯實際上是個並不關心黎民百姓且對上天缺乏敬畏之心的糊塗混帳首領,對於商國的幫助,他毫無感激之心,商國的人前去幫助他們耕作,可他卻連基本的飯食都不能為他們提供,因為他治下的人民都是缺衣少食。當商國邊境的百姓為幫助葛國耕作的同胞送去酒飯之時,葛伯竟然派人搶走了這些酒飯。在一次搶奪的過程中,商國的一個孩子因為反抗,竟然被葛伯的人殺死。商湯見葛伯實在是不成器,知道爭取過來也沒有用,於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發兵征討葛國。商湯說明他征伐葛國的理由並動員他的將士們說:「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我早就說過了:人只要從水裡照一照,就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看一看人民的生活狀況,就知道把國家治理得怎麼樣。葛國的百姓生活如此艱難,所以我要帶領大家去討伐葛伯。第四章《商朝》(三)七名九征伊尹大聲稱讚商湯所說的話並進一步激勵將士說:「英明啊!如果能夠聽從這些話,道德就會進步。國君治理國家就要愛護人民,認真做事的人都會被任用。你們都努力吧!」商湯的軍隊出現在葛國境內,葛伯非常吃驚,慌忙帶領軍隊前去迎戰。商湯對葛伯說:「你不能敬重天命,我要重重地懲罰你,沒有赦免。」這就是《湯征》。葛國的百姓早就對葛伯心懷不滿,充滿怨恨,並且對仁慈的商湯有所耳聞,所以根本不願擁護支持葛伯。葛伯一戰而被商湯所殺,葛國的百姓全都歸順了商國。商湯消滅葛國,各諸侯國不僅沒有反對,反而對商湯的行為表示擁護。商湯有一次外出,看到有一個獵人在四面張網打獵,網掛好後跪在地上祈禱說:「請老天保佑,四面八方的鳥獸都撞到我的網裡來,讓我一網打盡吧。」商湯就上前制止他說:「你這不是想把飛禽走獸都滅絕嗎?」於是讓他取掉了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並教他祈禱說:「想左飛的左飛,想右跑的右跑,實在不聽話的,就撞到我的網裡來。」天下的諸侯聽說了,都稱讚說商湯的仁德已經達到了極致,已經能惠及飛禽走獸了。這就是典故「網開三面」的來歷。聯繫當時的政治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商湯主張網開三面,其實也是一個寓意非常明顯的政治隱語:各位諸侯,我已經網開三面,我只對付夏桀,希望你們不要插手。如果你們不聽我的忠告,非要往這面網上撞,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當時有個有洛氏部落,是忠於夏朝的一個方國。有洛氏的首領和夏桀一樣,也是橫徵暴斂,大興土木,徵發勞役修築宏大的宮殿和廣闊的園林池塘,部落內的百姓日夜不停地勞作,得不到休息,大部分農業生產被耽誤,許多人饑寒交迫,無家可歸。部落民眾的怨氣,可說是大到了極點。商湯見狀,於是在夏桀在位的第21年,發動了對有洛氏部落的征伐。有洛氏不得人心,缺乏百姓的擁護,最終被商國所滅。商湯消滅有洛氏之後,又發動了對荊國的征伐,荊國也歸順了。夏桀見商湯不停地征伐忠於夏朝的方國,以擴大商國的勢力,知道商湯野心不小,於是派使臣前往商國,召商湯入朝。其時,商湯滅夏時機還不成熟,忠於夏朝的諸侯國還有很多,商湯如果不去,那麼夏桀興師問罪,商湯沒有必勝的把握。而商湯如果不去,就會顯得做賊心虛。權衡再三,商湯決定前往夏都。誰知他跟隨使者來到夏都之後,立即被夏桀囚禁在夏台。伊尹、仲虺等人見商湯被囚,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到夏都活動,向夏桀獻上了大量的珍寶、玩物和美女,並賄賂夏桀身邊的佞臣趙梁,請他幫忙說好話。夏桀本來就貪財好色,收到商國送來的財物和美女,心裡非常高興。再加上他信任的趙梁替商湯美言,於是就放鬆了對商湯的戒備之心。大概過了一年時間,夏桀覺得已經足以使商湯受到教訓了,於是就下令釋放了商湯。商湯被囚,在諸侯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許多諸侯覺得,夏桀連商湯這樣勤國愛民的賢王都要拘禁,那其他那些國困民弊的首領,還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呢?想起之前夏桀伐有施國、有緡國、岷山國的情景,諸侯們全都不寒而慄。所以在商湯被釋之後,諸侯們紛紛投奔商國,表示願意協助商湯消滅夏桀。同一天的時間,就有五、六百名諸侯前去向商湯效忠。商湯見越來越多的諸侯擁護支持自己,於是進一步加快了滅亡夏朝的步伐。經過三年的積極籌備,商湯率兵消滅了夏朝的方國溫國(今河南焦作市溫縣)。溫國被滅,引起了忠於夏朝的昆吾國的恐慌,昆吾國國君夏伯料定商湯早晚會來攻打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起兵攻打商國。昆吾國的起兵給了商湯以借口,商湯對外宣稱昆吾國作亂,然後召集諸侯在亳地會盟。在盟會之上,商湯告命天下,聲稱奉了上天旨意,要征伐四方。歷史上因此把這次會盟稱之為「景亳之命」。景亳,是毫都的別稱。之後,商湯行使他作為夏朝方伯得專征伐的權力,迎擊昆吾國,昆吾國很快被擊敗。昆吾國雖然兵敗,但這個方國在忠於夏朝的幾個方國之中,是勢力最為強大的一個,商湯於是先放過昆吾,征伐夏朝的其他幾個方國韋國、顧國,併兼並了韋國和顧國。之後,商湯手持斧鉞親自率軍征伐昆吾,殺死了國君夏伯,吞併了昆吾國。史稱:「商湯十一征而天下無敵。」又說:「湯有七名而九征。」是說商湯有七個名子,一生中曾九次帶兵出征。這七個名子是:履、湯、成湯、武湯、商湯、武王、天乙。九征是指商湯領兵征討的九個諸侯,分別是:葛國、有洛國、荊國、溫國、韋國、顧國、昆吾國,包括後面的夏朝和三朡(音宗)。第四章《商朝》(四)商湯停貢戲夏桀自此,商湯已經完全消滅了周邊忠於夏朝的小國,形成了對夏朝都城的戰略包圍。攻克夏都,似乎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但伊尹建議商湯不要貿然出兵攻夏,最好還是先試探一下再說。於是商湯按照伊尹的建議,停止了對夏桀的進貢。夏桀大怒,命人召集九夷之兵,準備向商湯興師問罪。東方的九夷自夏王姒槐時期臣服於夏朝以來,除了其中之一的畎夷在夏桀即位的第三年發動叛亂之外,其餘的部落一直維持著和夏朝的宗藩關係。只是由於夏朝末期幾任君主權威下降,加上夏桀胡作非為,九夷與夏朝的關係,實在上已經出現了裂痕。但此時夏桀調兵,九夷部落還是聽從了夏桀的命令,籌備兵馬糧草,準備向東進發。消息傳來,商湯非常吃驚,幸好聽從了伊尹的勸說沒有發動對夏的戰爭,否則,九夷的兵馬前來,商國陷於夏朝和九夷的兩面夾擊之中,可真是分身乏術。商湯見夏桀可還以調動九夷的兵馬,知道攻夏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趕快派人帶著重禮向夏桀請罪,並迅速補進了貢品,聲稱由於相關官員失職,未能及時進貢請夏王恕罪。夏桀收到商國的貢品,又見商使攜帶重禮,言辭十分卑下,於是轉怒為喜,下令退了九夷之師。第二年,到了進貢的時間,商國又沒有給夏朝進貢。夏桀非常生氣,覺得商國不講信用,在戲弄他,決定給商湯一個教訓,於是再次下令徵調九夷之兵,準備攻打商國。但這一次,意外發生了,九夷部落拒絕接受調遣,不僅拒絕接受調遣,而且帶頭叛離夏朝。軍事是國家的大事,是慎之又慎的事情,又不是開玩笑,想調就調,想退就退,作為天下共主,怎麼能如此輕率呢?九夷部落的首領們早就對夏桀頗有微詞,之前只是囿於祖上的傳統友誼而沒有發作,對夏桀的橫徵暴斂也是一忍再忍,如今見夏桀反覆無常,知道夏桀不會長久,所以紛紛脫離夏朝的統治。此時的夏朝,不僅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也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此時,伊尹也從洛水見妺喜回來,帶來了好消息。妺喜告訴伊尹:夏桀做了一個夢,夢見西邊出了一個太陽,東邊出了一個太陽,兩個太陽一起爭鬥,最終西邊的那個太陽打勝了,東邊的那個太陽打輸了。西邊的太陽,象徵著商朝,東邊的太陽,象徵著夏朝。夏桀為此非常沮喪。妺喜還把夏朝的許多軍事機密告訴了伊尹,什麼地方駐有重軍,什麼地方防守薄弱等等,讓伊尹他們進攻夏朝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兩日相鬥」和「九夷之師不起」的消息傳到商都,商湯知道伐夏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即召集各路諸侯會盟,部署對夏朝的軍事行動,並在景亳舉行誓師大會,宣告正式伐夏。商湯手持戰斧作了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講話:你們大家過來,全都聽我說。不是我個人敢興兵作亂,而是因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也聽你們大家說過,夏後氏有非常嚴重的罪行。我敬畏上天,不敢不匡正。現在夏桀有罪,上天命令我去消滅他。我聽說你們有的人心懷抱怨不想去打這個仗,有的人問為什麼要拋下田裡的農活不幹而去攻打夏桀,還有的人問夏桀有罪又能把他怎麼樣?現在讓我來告訴你們,夏桀耗盡了夏國的民力,掠奪了夏國的財富。夏國的百姓都消極怠惰,怨恨不和,他們對夏桀痛恨至極,咒罵夏桀說: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們都願和你同歸於盡。夏王的德行已經敗壞到如此地步,如今我一定要前去討伐他。你們跟隨我前去征討夏桀,我將重重地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絕對不會自食其言。如果你們不聽從我的誓言,那我就重重地懲罰你們,不但要殺死你們,還要懲罰你們的妻子兒女,沒有赦免。令師記下了商湯的誓詞,之後傳令全軍,這就是《湯誓》。商湯據此自我評價說:「我很勇武。」於是商湯又號稱武王。之後,商湯和伊尹、仲虺精選七十輛戰車和六千步兵,聯合其他諸侯國兵馬,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夏都。夏桀猝不及防,怎麼會想到東方的商軍會出現在夏都的西面,他哪裡知道這都是妺喜告訴伊尹的?倉促之下,夏桀命令夏都的軍隊起兵迎戰。雙方的軍隊在原有娀國(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的原野中相遇,商湯聯軍鬥志昂揚,但夏桀的軍隊卻士氣低落。夏軍大敗,夏桀帶著殘兵敗將逃奔至鳴條,在鳴條拒守。商湯率兵在後緊追,在鳴條趕上了夏軍。在鳴條,當時趕上大雷雨天氣,商軍士氣不減,英勇作戰,夏軍毫無鬥志,再次被擊敗。夏桀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數百名親兵向東逃往夏朝的一個方國三朡國(今山東省荷澤市定陶縣北)。三朡國見夏桀兵敗前來,於是悉起舉國之兵,保護夏桀。第四章《商朝》(五)湯武革命商湯的軍隊也隨後趕來,在郕(今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北)這個地方與三朡的軍隊展開大戰。三朡只是一個小方國,兵力不強,自然不是商湯聯軍的對手,被商軍打得大敗,喪師失地,國中的寶器盡數被商軍所獲。商湯的大臣義伯、仲伯作《典寶》之文,以紀念繳獲三朡國的寶玉一事。夏桀在焦門被商軍抓獲,商湯將他流放到南巢。夏軍與商軍之間的這場戰爭後世稱之為「鳴條之戰」,這場戰爭是夏朝為維護中原統治權、而商國為爭奪中原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決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導致了夏王朝的滅亡,獲勝的商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世襲制王朝商朝。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了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以後,中國歷代王朝大都如此更迭。中國古代把改朝換代說成是天命的變革,簡稱「革命」,因而歷史上把商湯滅夏建商稱之為:「商湯革命」。《周易》中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名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武力改朝換代。流放夏桀之後,商湯率軍回師,佔領夏都斟尋,夏都中沒有逃走的那些貴族大臣全都表示臣服商湯,商湯在安撫夏朝臣民之後,在夏都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表示他是按上天的命令來誅伐有罪的夏桀,正式宣告了夏朝的滅亡。商湯想要遷移夏朝的神社,但在動遷的時候,才發覺沒有之前想的那麼容易。當時,夏朝的神社裡供奉著兩位神祗,分別是稷神烈山氏柱,社神后土。稷神也就是穀神,社神就是土地神。烈山氏柱是神農氏的後裔,他在生前擔任夏朝的稷正,也就是主管農業的官,非常有政績,所以在他死後,夏人把他奉為稷神供了起來。而后土的原名叫句龍,是共工的兒子,因為他有平定九土的功勞,所以人們把他奉為「后土」,也就是社神。稷神和社神,在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時期,一個主管土地,一個主管五穀,那可是非常重要並且顯赫的神。國家的國君為了祈求國家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祭祀稷神和社神,慢慢地,「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徵和代名詞,並一直沒用至今。另外,中國曆來祭祀時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其中皇天代表了對上天的敬畏,而后土則代表了對土地的敬畏。祭天的同時就要祭地,可見社神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因為周國的先祖棄也曾在帝舜時擔任后稷這一官職,在種植方面多有功績,並且周國在商湯滅夏的過程中對商國多有幫助,所以為了團結周國,商湯就提議,將夏朝供奉的烈山氏柱移出神社,而將稷神改奉為周的先祖后稷。但對於社神句龍,卻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人選來替代他。按理說大禹有治水之功,但如果把大禹換成社神,那麼商湯滅了夏朝,卻又把夏朝的第一任君主請進了神社,這對商朝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商湯只好作罷,並命人作《夏社》一文,對不能遷移夏朝神社的原因進行了說明。商湯回到亳都,命令伊尹向天下通報滅夏的情況,各地的諸侯聽說之後,全都表示臣服商朝。史載有3000諸侯擁護商湯,商湯於是登上了天子之位。還是商湯在班師路過泰卷(位於今定陶縣境內)這個地方時,就讓仲虺作了一篇誥文,宣布廢除了夏朝的王命。此時回到亳都,商湯針對各諸侯發布了《湯誥》:「三月,商王親自到達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告:"你們對民眾不能沒有功勞,你們要勤於國事。不然,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你們不要怨恨我。又說:"古代夏禹、皋陶長期在外勞苦,他們對民眾有功勞,民眾才能安居樂業。東邊治理了長江,北邊疏通了濟水,西邊開通了黃河,南邊疏浚了淮河,四條大河已經修好了,萬民才有了住的地方。后稷傳下播種的技術,農民種植各種穀物。三位首領都有功於百姓,所以他們的後代都建立了國家。從前蚩尤和他的大夫作亂於百姓,所以上帝不保佑他,他終於因罪大惡極而被消滅。先王的訓誡是不可不努力實現的。』又說:"你們如果暴虐無道,我就允不許你做諸侯王,你們可不要埋怨我。」』商湯用這些話來告誡諸侯。之後,伊尹寫下了《咸有一德》,說君臣都有一德,商湯的司空咎單寫下了《明居》一文,申明了百姓居住的法令。此外,商湯還更改了曆法和服飾的樣式、顏色,以示新朝新氣象。規定白天開朝會(不知道是不是夏朝在晚上上朝),崇尚白色。商湯滅夏之後,接連六年都是大旱,百姓幾乎沒有收成,商湯親自到國都旁的桑樹林中祈禱,方才天降大雨,解除旱情。為了宣揚滅夏立商的功績,商湯命伊尹創作了《大濩》樂舞(濩,音霍),以褒揚那些開國的功臣們。其後的商王們把該樂作為祭祀祖先的樂舞。《大濩》樂舞是著名的古代六大樂舞之一。滅夏後的第十年,商湯命人把夏朝的傳國之寶九鼎遷到了商的都城。第四章《商朝》(六)伊尹放太甲商湯在滅夏12年後去世,享壽約100歲。嫡長子太丁由於早死,於是太丁的弟弟外丙、中壬先後被立為商王。中壬死後,伊尹又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為王,太甲也是商湯的嫡長孫。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由於太甲過於年輕,缺乏執政經驗,於是伊尹連寫《伊訓》、《肆命》、《徂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先王商湯的法度,努力做一位賢明的君主。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的前兩年,其行為還算是中規中矩,但到了第三年,太甲就開始放縱起自己來了。他昏亂不明,不修私德,暴虐百姓,也不遵守商湯制定的法令,導致朝政混亂。伊尹於是把太甲流放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南),讓他在那裡反省,而自己攝行國政,使諸侯能夠正常朝貢。這件事情在歷史上稱之為「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回心向善,於是伊尹又把他迎回亳都,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成熟了許多,他謹修私德,推行仁政,勤於國事,於是諸侯們都歸順了商朝,老百姓也獲得了安寧。伊尹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賞,連續寫了《太甲訓》三篇文章,以示對他的鼓勵和讚揚。後世尊稱太甲為太宗。太甲作為早期的商王,也算得上較有作為,其後的商王對他非常尊敬,對他的祭祀也非常隆重。伊尹死於太甲的兒子沃丁即位之後,沃丁以安葬天子的禮節和規格把他安葬在了商湯的陵寢旁,以表彰他對商朝建立所做出的巨大功勛。司空咎單為了用伊尹的事迹教育後人,寫下了《沃丁》一文,以紀念伊尹的功績。伊尹被後世尊為一代名相、賢相。以上關於伊尹和太甲之事,見於《史記》等正史,而據《竹書紀年》記載:商湯死後,伊尹憑藉如日中天的勢力,放逐了商湯年幼的長孫太甲,把他關在桐宮,然後自立為國君。太甲被囚禁在桐宮之後,剛開始十分消沉。但他很快從心灰意冷中振作起來,商湯子孫的那種勇武之氣和自強氣概在他的血液中徘徊激蕩,他萌生了逃回國都殺死伊尹奪回王位的念頭,並積極地開始做準備。他有意識地麻痹伊尹派來監視他的人,並暗中積蓄復仇的力量,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準備,終於成功爭取到朝中忠於商湯的一部分貴族的支持,瓦解了伊尹的一部分勢力,然後悄悄潛出桐宮,出其不意地潛回商都,殺死了伊尹,奪回了王位。殺死伊尹的那天,大霧整整迷茫了三天三夜。重登王位的太甲並沒有對伊尹家族趕盡殺絕,而是念在他建立商朝的巨大功勛的份上,赦免了他的孫子,並讓他的兩個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了他的田產宅第。太甲在位23年病死,他的兒子沃丁即位。沃丁即位後,仍以伊尹為相。伊尹死後,沃丁任用老臣咎單為相。咎單遵從商湯的法制和伊尹的政策,國家太平安定,沒有產生大的變故。沃丁在位19年病死之後,他的弟弟太庚、太庚的兒子小甲、小甲的弟弟雍己先後繼承王位。雍己在位之時,商朝逐漸開始衰落,邊遠的一些諸侯已經不來朝覲了。雍己死後,他的弟弟太戊繼承王位。太戊即位之後,任命伊尹的兒子伊陟為相,讓伊陟和賢臣巫咸共掌國政。傳說太戊即位之初,亳都有怪異的桑樹和楮樹共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間長成兩手合抱那麼粗。對於這樣的怪象,太戊非常恐懼,於是就問伊陟怎麼辦。伊陟說:「我聽說,妖魔是不能戰勝有德之人的,君王的政令大概是有什麼缺失吧?君王如果善政修德,以德治民,應該是會免除禍患的。」太戊沒有別的辦法可想,於是照著伊陟的話去做,過不多久,怪異的桑樹果然枯死了。伊陟在巫咸面前讚揚太戊修德之事,巫咸在政務上也取得了成績,於是寫下了《咸艾》、《太戊》兩篇文章。太戊在太廟稱讚伊陟,說不把他當臣下看待,伊陟謙讓地寫下了《原命》一文,聲稱是遵照商湯的法度才取得的成績。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在伊陟、巫鹹的輔佐下,原本開始衰落的商朝再度興盛起來,各地諸侯又開始前來朝覲,人們認為太戊有中興之功,因而把他尊為「中宗」。太戊即位的第26年,西戎來朝。太戊於是命令大臣王孟為使,前往西戎訪問。《山海經》中,有太戊命令王孟前往西王母國尋找長生不老之葯的記載。傳說王孟在去西王母國的途中斷糧,只能吃野果,穿樹皮,住在荒山野嶺中。因為王孟終生未娶,天帝可憐他沒有後代,於是在他熟睡時從背肋間造出了兩個兒子(這跟西方的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夏娃頗有相似之處)。他的兩個兒子也用這種辦法繁衍後代,而且都是男子,漸漸地那個地方的男子越來越多,因此後人把那裡稱為丈夫國。王孟採藥的傳說未必是真,但通過這個傳說也可以佐證,在太戊時期,商朝已經與西邊的少數民族有了友好的往來。太戊在位時間長達75年,是商朝君主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太戊死後,他的兒子仲丁繼位。仲丁在位時將都城遷到囂(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當時,位於今山東半島東夷族的一支藍夷(因種植藍靛染藍衣料習慣穿藍衣而得名)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敗藍夷。仲丁死後,他的弟弟外壬繼位。第四章《商朝》(七)盤庚遷殷外壬在位期間,商朝再度開始衰落,邳人(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一帶)、姺人(今山東省荷澤市曹縣一帶)發生叛亂。外壬死後,他的弟弟河亶甲繼位。河亶甲在位期間,商朝更加衰落,於是又把都城遷到相(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境內)。其時,商朝的方國彭國幫助商朝,由首領彭伯率兵擊敗了邳人,使得邳人重新歸順商朝,同時河亶甲再次出兵攻打藍夷,擊敗了藍夷部落。姺人和班方(今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一帶)結盟,河亶甲委派彭伯、韋伯攻打班方,班方臣服,侁人被孤立,也再度臣服於商朝。河亶甲對商朝的穩定貢獻較大,為其後祖乙復興打下了基礎。河亶甲死後,其子祖乙繼位。祖乙在位期間,又將都城遷到耿(今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結果都城因遭遇水患而毀壞,又將都城遷到庇(今山東省荷澤市鄆城縣北)。祖乙在位期間,把忠於商朝的彭伯、韋伯任命為方伯,又重用賢臣巫賢輔政(巫鹹的兒子),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讓商朝國勢再度復興。與《史記》記載不同的是,《竹書紀年》及殷墟甲骨文都將祖乙記載為使商朝中興的「中宗」。祖乙死後,他的兒子祖辛、祖辛的弟弟沃甲、祖辛之子祖丁、沃甲之子南庚先後繼承王位。南庚在位期間,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又將國都由庇遷至奄(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南庚死後,祖丁之子陽甲繼位。陽甲在位期間,曾西征丹山戎(今山西省中部一帶的少數民族)。陽甲時期,商朝繼續衰落。商朝自仲丁開始,廢除嫡長子繼位制,結果造成商王的諸兄弟、兒子們之間為爭奪君位而激烈爭鬥,再加上屢次遷都,貴族生活腐化,洪水等災害無人治理,百姓不堪其苦,紛紛抱怨,整個國家動蕩不安,造成接連九世的混亂。這一****從仲丁開始到陽甲共九個王,因此歷史上稱之為「九世之亂」。「九世之亂」使商朝統治力量遭到嚴重削弱,無力再統治四方的諸侯、方國。越來越多的諸侯不再前來朝見納貢。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如土方(活動在今山西、陝西到內蒙古以北地區的古老游牧民族)、鬼方(活動於今陝西省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古代游牧族)、羌方(又稱羊方,活動在今陝西、甘肅一帶)等趁機發展勢力,威脅著商朝的統治。「九世之亂」延續近百年時間,直到商王盤庚時才結束。陽甲在位時間少長即病死,他的弟弟盤庚即位。盤庚即位之後,九世之亂的影響還沒有消除。為了避免自然災害,緩和階段矛盾,爭取百姓支持,復興成湯大業,盤庚也作出了遷都的決定,準備把都城遷到商湯的故地亳。命令一出,自然是不僅貴族們反對,老百姓也反對。百姓們反對是因為遷來遷去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而且許多的生產資料也在歷次遷徙中喪失,越遷生活越艱難。而貴族們反對,則是他們懶散慣了,根本不想動。為了說服老百姓,盤庚發布政令說老百姓遷都以後可以分得新的土地,因為他們的土地已被貴族們兼并得所剩無幾,遷都的政策對他們有好處,於是老百姓們答應了。但貴族們仍然不想遷,不但不遷,還相互串通準備抵制盤庚遷都。由於得到了民眾的支持,盤庚不再底氣不足,於是對那些貴族大臣們發表了遷都演說:「我的先祖商湯和你們的先祖緊密無間,齊心協力,共同平定了天下,開創了商朝的不朽基業,並定下了法令和規矩,沒有人不敢不遵從。可是到了今天,你們身上竟然沒有了你們先祖的絲毫骨氣和毅力,只知道貪圖享受,不知道進取奮鬥,而且還敢違抗我的命令,這樣下去怎麼行呢?」先祖的光輝和後代的腐化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這使那些貴族們感覺到慚愧,於是他們不敢再表示反對,全部同意遷都。於是盤庚在自己即位的第十四年(公元前1300年),率領百姓渡河南下,把都城從奄遷到了毫的北蒙(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改稱殷,因此,商朝此後又被稱為殷朝、殷商。由於殷這個地方地平土廣,沒有水患,易於居住和耕作,再加上盤庚很有作為,時時訓誡大臣並發布推行一系列有利於百姓的政令,輕徭薄役減輕人民負擔,政局很快穩定了下來,農業生產也得到了發展,各地諸侯也開始前來朝貢了,商朝又重新走向了興盛。盤庚因此被尊為世祖。這是商代非常著名的「盤庚遷殷」事件。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盤庚之前,也有好幾位商王進行了遷都,但卻越遷越亂,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人是有惰性的,長時間不動必然會變得懶惰,聯想到平民百姓的生活,搬個家都感覺麻煩,可想而知遷都有多麼困難。而盤庚與他的幾位前任遷都的不同之處就是他遷都之後頒布了有效的政令並迅速進行了實施。每一個人所做的每一件大事,後面都必須要有相應的有效措施來跟進支撐,若只是遷都而不做其他的事情,那麼盤庚的遷都行為也會像之前的那幾位商王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一個非常庸碌的影子。第四章《商朝》(八)武丁借夢用傅說盤庚在位28年病死,他的弟弟小辛繼位。小辛即位後,商朝再度衰敗。商民思念盤庚的功績,於是寫下《盤庚》三篇文章。小辛病死於任上,他的弟弟小乙、小乙的兒子武丁先後繼位。武丁即位之後,想要復興商朝,但卻並沒有發現能夠輔佐他的得力賢才,於是他在即位後的前三年里,執政從來不發表任何意見,將一切政務全部交給冢宰去處理,而他則在一旁暗中觀察國家的風氣和大臣們的辦事能力水平,但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們都讓他非常失望。失望倒並不是說那些大臣們連一個有才能的也沒有,而是他們所具備的才能都不足以擔當治國的大任。有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得到了一個非常賢能的人,名叫說(音悅)。第二天上朝時,武丁仔細地把所有的官員都看了一遍,結果那些官員們面相都不像他夢中見到的那個人,於是武丁讓畫工把他夢到的人的相貌畫了下來,然後拿著畫像到處去尋找,結果找到最後,果然在一個叫傅險(今山西運城芮城縣境)的地方找到了一個人,相貌很像,名字也相同。這個人被帶到了武丁那裡,武丁看了看之後說確實就是。和這個人談論國政,發現他果然非常有才能,於是武丁就任命說為相國,讓他治理國家。殷商因此大治,國家馬上強盛了起來。因為說是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的,所以就以傅為姓,稱之為傅說。孟子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其中舉於版築之間的傅說,就是這個傅說,非常著名,是中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最早範例,可以追比伊尹。不過,這件事情著實令人生疑,需要深入探究一下。武丁不是個愚笨的人,夢中夢到一個人就讓去找,而且還真就找到了,找來之後只問幾句話就任命為相國,讓他治理國家,這顯得非常輕率,與他的政治智慧顯然不成正比。其實武丁在即位之前,就被他的父親下派到民間去體察民情,體驗生活,而武丁也確實不負父親所望,隱姓埋名混跡於普通百姓之中,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和稼穡的艱難。很可能就在那個時候,他就接觸過傅說這個人,沒有接觸過至少也聽說過,甚至有可能與傅說非常熟。但是那個時候,權力都被貴族所壟斷,國君想要起用一個身份不夠高貴的賢才,那種阻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即使起用了也未必能服眾。而武丁很好地利用了那個時候人們迷信鬼神的弱點,用一個夢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武丁說他做夢夢到上天給他降下一個聖人,這個人就是傅說,貴族們聽了之後誰都不敢表示異議,乖乖地服從命令,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妙招。200多年後,周文王姬昌也做了這樣一件事,做夢夢到了飛熊,然後讓大臣們解夢,之後在渭水邊找到了直鉤垂釣的姜子牙。古代的聖王們也不容易,想要起用一個有才能的人還得靠裝神弄鬼來實現,不過也沒辦法,不這樣做,平庸而奢腐的貴族們不服氣啊!有一次,武丁祭祀先祖商湯。第二天,有一隻野雞飛來落在鼎耳上鳴叫,武丁以為先祖有什麼不好的昭示,因此感到非常害怕。他的兒子祖己非常賢德,說:「要先寬解君王的心,然後才能處理好國家政事。」於是開導武丁說:「上天監視下民,讚美他們符合道義的行為。上天賜給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斷絕自己的生命。有的人違背道德,有不順從天意的罪過,上天已經發出命令糾正他們不好的行為。您說:"怎麼辦呢?』啊!君王給民眾辦事而被百姓敬重,沒有哪個不是上天的後代,祭祀有常規,不要讓近親中的祭品過於豐厚。」於是武丁勤理政事推行德政,天下百姓都歡喜欣悅,商朝又再度興盛起來。祖己讚賞武丁是以野雞鳴叫這件事情為契機開始推行德政的,於是尊武丁為高宗,還寫下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訓》兩篇文章。武丁在位時期,任用傅說、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自己,勵精圖治,治國撫民,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等得到較好的發展。當時,朔方(今內蒙古河套地區一帶)、土方、鬼方、羌方等少數民族部落經常侵擾商朝邊地和屬國,威脅商朝西北邊的安全。有一次,土方入侵商朝北部附屬小國沚(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沚君無力抵禦,只好派人向商王武丁求救,五日之內,急報數次,情況十分危急。武丁於是派兵迎擊,將土方打得大敗。鬼方是比土方更偏北的一個游牧民族,是後來強大的匈奴人先祖的一支。武丁時期,商朝與鬼方的戰爭非常激烈,最後以商朝戰勝了鬼方而告終。不過,武丁並沒有徹底擊潰鬼方,只是暫時將鬼方驅逐出了商朝的勢力範圍而已。因為鬼方後來經過發展,最終形成了強大的匈奴。羌方是商朝西部的一個部落,主要活動在現今陝西西部及甘肅一帶,地廣人眾,十分強大,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部落是北羌和馬羌,他們與商朝的關係也極不穩定,有時戰,有時和。商朝對羌方的戰爭,曾經一次就出動一萬三千人,並在戰爭中俘獲了大批羌人做奴隸。第四章《商朝》(九)女統帥婦好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女政治家婦好,就出現在商王武丁時期。婦好是武丁的妻子,她曾經多次受命征戰沙場,攻克了周邊許多方國,為商王朝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攻打羌方時一次性出動的13000多名士卒,就是由婦好統率的。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祀天地、祭祀先祖等各種祭祀活動,在朝中有非常高的威望。婦好雖然只是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但卻非常受武丁的寵愛和尊敬。但遺憾的是,婦好在三十多歲時就去世了,武丁悲痛之餘,為她獨自建造了巨大的墓穴,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賜謚為「辛」,商朝的後人們都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公元1976年,婦好的完整墓葬在河南安陽殷墟被發現,通過出土的甲骨文獻,人們才初步了解到這位3000多年前的女英雄的有關事迹。武丁在位期間,還消滅了曾對商朝立下大功的大彭國(又叫彭國)。彭國由黃帝的七世孫彭祖所建,在夏朝是勢力比較強大的一個諸侯國。武觀在西河叛亂時,夏啟曾委託彭伯壽率軍平定叛亂。夏王少康時期,另封彭國支族於豕韋,另立豕韋國。商朝前期,彭國和豕韋國的勢力依然很強大,彭國和豕韋國曾幫助商王朝平定邳人、侁人的叛亂,並擊敗了班方。彭國和豕韋國不斷膨脹的勢力讓商王朝越來越擔憂,武丁在征服鬼方之後,又開始廢除不服從王室的諸侯屬國,成為商王朝心腹之患的彭國和豕韋國自然而然成了打擊的目標,於是武丁出兵,先後消滅了彭國和豕韋國。彭國從建立到被滅,享國800多年,所以這成為後世一些神話傳說中其首任首領彭祖活了800多歲的理論依據。彭國被滅之後,其遺民大部分以彭為姓,這就是彭姓的來源。而豕韋國被滅之後,其後代也以國為姓,這就是韋姓的來源。武丁在位59年病死,其子祖庚即位。武丁生前,想把王位傳給長子祖己。祖己是一名孝子,頗有孝名,被稱為「孝己」。他每晚要起床五次,看父母是否睡得安好,因此深得武丁的寵愛。但是由於祖己的生母早逝,繼母不喜歡他,所以就虐待祖己,並尋找一切機會在武丁面前誹謗他,說他的壞話。武丁為了保護祖己,想到自己年輕時曾經去民間體察民情,為自己執政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於是就藉機把祖己流放到了民間,想讓他像當年的自己那樣磨礪鍛煉。但祖己沒有領會武丁的一片苦心,以為父親在繼母毀讒之下疏遠自己,所以鬱鬱寡歡,英年早逝。民間傳說孝己是在野外餓死的,所以天下人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祖己死後,武丁不怎麼看好沒有什麼才能的祖庚,想把王位傳給三子祖甲。但祖甲認為認為武丁的做法有違禮制,如果強行廢立,那麼就很有可能使「九世之亂」重新上演,於是他離開王都,躲到了民間,王位於是由祖庚繼承。祖庚對弟弟祖甲的謙讓非常感動,即位之後,於是將祖甲確定為繼承人。祖庚病死於任上,祖甲繼承王位。祖甲在位期間,曾經征伐西戎,使西戎臣服於商朝。由於祖甲和武丁一樣,年輕時也有一段民間生活的經歷,所以等他即位之後,非常體諒百姓的疾苦,能夠保護並施惠於黎民百姓,存亡恤孤,尊重老人。但祖甲到了晚年,生活荒淫且用刑頻繁,對待百姓異常暴虐,殷商再一次走向了衰敗。祖甲死後,其子廩辛、廩辛之弟庚丁、庚丁之子武乙先後繼承王位。武乙即位之後,把商朝的都城從殷遷到黃河以北。過了十多年,又將都城從黃河之北遷到沬(音妹,即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他在位期間,曾將岐邑之地賜給周部族的首領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死後,其子季歷前來朝見武乙,武乙又賜給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對,馬十匹。武乙是個昏聵而殘暴的君主。他造人了一個人偶,稱它做天神。他與天神賭博,命令旁人作評判。「天神」輸了,武乙就想法侮辱它。武乙又製作了一個皮袋,袋子裡面裝滿血液,然後高高掛起,朝天射之,稱作「射天」。後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打獵時,天上忽然打起了暴雷,武乙被雷震而死(這個記載後世有爭議,具體原因見後文)。武乙在位30多年而死,其子太丁(又叫文丁)繼位。文丁在位期間,周部落的首領季歷征伐西戎立下大功,文丁先是重賞季歷,但不久就將季歷囚禁而殺死。文丁死後,其子帝乙繼位。帝乙在位之時,商朝已經越來越衰弱。位於現今我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昆夷攻打商朝,帝乙派遣將軍南仲率軍向西抵禦昆夷的進攻,並修築了朔方城。帝乙的長子名叫微子啟(漢代因避諱漢景帝劉啟,改為微子開)。由於微子啟出生時他的母親地位卑賤,所以微子啟未被立為嗣子。而帝乙的小兒子帝辛出生時,他的母親已成正室,所以帝辛被確定為繼承人。帝乙在位26年而死,帝辛即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殷紂王。第四章《商朝》(十)狐狸精蘇妲己殷紂王在中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如此大的知名度,主要歸功於明人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以及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一系列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客觀地說,殷紂天資聰穎,口才出眾,動作敏捷迅速,是一個文武全才。殷紂神勇無比,能徒手與猛獸格鬥而不落下風,文才出眾,能當堂與群臣辯論而掩飾自己的過失。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向臣下誇耀自己的才能,並通過發布政令,向天下百姓吹噓自己的名聲,以為別人都比不上自己。因為有這樣出眾的才智和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造成了殷紂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自以為是、自負自大的性格。並且,和其他許多的帝王一樣,殷紂也有兩樣毛病,一是喜歡飲酒,二是喜好美色,而且程度非常嚴重。殷紂命令一個名叫涓的樂師(師涓)創作了新的****的曲子、鄙俗的舞蹈、頹廢****的音樂,多方搜集狗馬珍奇玩好,以充塞宮廷。又擴建園林和樓台,派人捕捉大量的野獸和飛鳥養在裡面。他在沙丘舉行盛大的宴會,表演各種樂舞,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讓男女侍從赤身**在其中追逐嬉戲,通宵暢飲狂歡,每次參加豪飲者多達三千人。為了有足夠的錢財保障這種奢侈****的生活,於是他加重了百姓的賦稅,致使諸侯離心離德,百姓怨聲四起。提起殷紂,人們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蘇妲己,想起「狐狸精」三個字。殷紂即位後不久,商朝軍隊攻打有蘇氏部落(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一帶,當時屬冀州之地),有蘇部落無法抵擋強大的商朝軍隊的進攻,為了避免被滅國,於是也像夏朝時的有施氏部落和岷山部落一樣,獻出了馬匹、牛羊等大量的財物和部落里的美女。而有蘇氏部落最出眾的美女蘇妲己,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獻給了殷紂。在一些文藝作品中,蘇妲己傳說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因為商紂祭祀女媧時看到女媧貌美異常,出於愛慕吟了一首輕薄的詩,並刻在了女媧廟中。女媧下凡顯靈後見狀大怒,於是派九尾狐下凡附體在蘇妲己身上,教唆殷紂殺忠臣壞朝綱從而斷送殷商的江山。實際上,蘇妲己所在的有蘇氏部落,是一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所以在《封神演義》之中,就附會為蘇妲己是狐狸精所變,她具有令人無法抗拒的迷惑本領和攝人心魄的妖媚之術。「狐狸精」一詞,也因此而成為善於運用各種手段勾引、迷惑男人的「風騷」、「****」、「無恥」女人的代名詞。蘇妲己確實是世所罕見的漂亮女子,她的美麗萬方及妖媚動人,使殷紂一見到她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朝政也因此荒廢,諸侯離心,百姓不附。殷紂對蘇妲己十分寵愛,言聽計從,對蘇妲己喜歡的,不惜一切做到,對蘇妲己不喜歡的,千方百計去除,對蘇妲己所欣賞的人,馬上讓他顯貴,對蘇妲己所憎惡的人,立即將其誅殺。殷紂對蘇妲己的寵愛,就達到了這種地步。蘇妲己在殷紂的百依百順和嬌慣縱容之下,理所當然地變得暴戾恣睢,性格越來越殘忍狠毒。傳說妲己為了幫助殷紂殘酷迫害那些反對他們縱情享樂的大臣,慫恿殷紂發明了炮烙之刑。關於炮烙之刑,史書上的記載大體一致,就是把一根大銅柱子放在火炭上燒紅,然後讓有罪之人在上面行走,罪犯在燒紅的銅柱上無法立足,自然而然就會掉進火里被活活燒死。傳說妲己還發明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蠆盆。蠆,音柴,讀去聲,這是個會意字,萬蟲,光看文面,就能讓人不寒而慄。蠆盆里全是毒蛇毒蠍子之類的毒蟲,扔進去頃刻之間會被毒死吞食,所以著實令人毛骨悚然、恐懼萬分。傳說有一年冬天,在露台上觀景的蘇妲己看到遠處一個農夫赤著腳在冰上行走,感覺到非常奇怪,認為自己穿著棉鞋坐在火爐邊都感覺到寒冷,而那個農夫不穿鞋在冰上走,是不是有特異功能,於是命人砍下他的小腿,想看看他的骨髓是不是比別的人更飽滿。還傳說她看到路上走著一個孕婦,於是命人剖開孕婦的肚子,想看看胎兒是什麼形狀,其行為的殘暴,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史書上關於蘇妲己的這些記載,並不一定完全真實。蘇妲己被定性為妖后,與殷紂有很大的關係。殷紂如果不是亡國之君,蘇妲己的名聲應該比西漢的趙飛燕要好得多,因為她至少沒有殺死國君兒子的那些惡行。而隨著殷紂的國滅身死,和他身邊有關的一切人和事,都被他的政敵刻意地抹黑了,蘇妲己自然也不可能倖免。如今幾千年過去,蘇妲己的名字仍然為了解這一段歷史的人們所頻繁提起,人們艷羨於她的妖艷和狐媚,卻又恐懼於她的狠毒和殘酷,她的名字與「狐狸精」三個字,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的潛意識裡,恐怕再過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人們提起她來,仍然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第四章《商朝》(十一)妲己引誘伯邑考殷紂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漂亮的女兒,被紂王納為妃子。九侯的女兒恪守婦道禮儀,不喜****,紂王非常憤怒,就把她殺了,同時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見九侯慘死,於是上前據理力爭,殷紂惱羞成怒,於是一併處死了鄂侯,並把他做成了肉乾。或許據此可以理解,蘇妲己為什麼要刻意討好並獻媚於殷紂。因為稍有小事不遂紂王的意,那就會性命難保,不僅自己掉腦袋,家人也會跟著遭殃,細細想來,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極端恐懼的事情。紂王體格比較威猛,又喜歡****,按照現代生理學的觀點來分析,應該是屬於****比較旺盛且性情異常暴躁型的人。想想看,一個手操生殺予奪大權可以為所欲為的人在雄性荷爾蒙的燃燒之下急切地想要求歡,結果卻被冷冰冰地拒絕,敗興之餘不惱羞成怒殘殺無辜的可能性是極小的。而鄂侯之死就完全是方式方法的問題,像殷紂這樣自以為是且性格暴躁的帝王,大臣們低聲下氣地勸諫都會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是面紅耳赤地強辯。殷紂自詡辯才天下第一,沒有人能及得上他,結果被鄂侯說得理屈詞窮、啞口無言,最終氣急敗壞,大開殺戒。西伯侯姬昌聽說九侯被剁成了肉醬,鄂侯被做成了肉乾,不禁搖頭嘆息。物傷其類,兔死狐悲,他們三個人同時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前面兩個人死了,說不定哪天就會輪到他自己。結果西伯這個人之常情的舉動,讓崇侯虎告了密。殷紂凡是對心懷抱怨或是反對他的人,那都是要施之以炮烙之刑的,但姬昌的這個行為,既算不上抱怨,也不能說是出言反對他,殷紂不好治罪,於是就把他囚禁了起來,囚禁的地方叫羑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一帶)。姬昌的嫡長子伯邑考在殷都朝歌當人質,負責給紂王駕車,相當於現今的司機。伯邑考姓姬,名考,「伯」是他的排行,「邑」一說是為了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擔任「邑」這個官職,因此稱之為伯邑考。伯邑考不是像一些中描寫的那樣,是主動跑去營救父親的,那個時候,諸侯為了取信於國君,基本上都得把兒子尤其是嫡長子送到國都當人質,或者是把女兒送去當妃子。紂王囚禁姬昌之後,不由分說就處死了伯邑考,並把他做成了肉湯。在一些文藝作品中,伯邑考被殺的原因有了另外的版本:說是伯邑考不僅琴彈得好,人也長得比較英俊,蘇妲己見到他之後,不禁怦然心動。相比於年老、荒淫、頹廢的殷紂,伯邑考不僅年輕英俊,而且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健康、陽光、向上的迷人氣息。任何人的本性都是向上向善的,哪怕是久經風月的情場老手,見到自己心儀的異性,也會禁不住心旌搖蕩。久居深宮且荒淫墮落的蘇妲己見到伯邑考,她內心深處嚮往美好姻緣、美好生活的本性一下子被喚醒了,像伯邑考這樣的青年才俊,才是許許多多妙齡少女心中的理想佳偶。出於對伯邑考的愛慕,蘇妲己決定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地位來誘惑他。她向殷紂提出,要伯邑考教她彈琴,殷紂未加思索滿口答應,而伯邑考卻是君命難違無法拒絕。有了這樣一個獨處的機會,蘇妲己就向伯邑考提出,要坐在他的懷裡學琴,想藉此威逼勾引伯邑考,誰知品行端正的伯邑考聽了,不僅嚴辭拒絕,而且還將蘇妲己狠狠訓斥一番。蘇妲己萬沒有想到伯邑考會如此鄙視輕賤自己,禁不住惱羞成怒,拂袖而去。蘇妲己惱恨之下,在殷紂面前哭訴說被伯邑考調戲,紂王一聽立即勃然大怒,於是下令把伯邑考剁成了肉醬。這是一個令人驚悚萬狀的艷遇逸聞,讀來真是讓人寒毛倒豎,不過這都是家言,不可盡信。殷紂殺死伯邑考之後,命人將做成的肉湯賜給西伯姬昌吃,並且揚言說:「如果姬昌是聖人,他就不會吃他兒子做成的肉湯。」結果姬昌什麼都沒說就吃了下去。殷紂聽說姬昌吃了肉湯,不無得意地在大臣們面前貶低姬昌說:「誰說姬昌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羹都不知道。」既然人們把一些人稱之為聖人,那就證明他們絕非一般人。他們必定經歷過人世間最為痛苦的事情,並且把這種痛苦默默地承受了下來,努力做到不露聲色,不讓這種痛苦成為阻礙他邁向既定目標和方向的障礙,那種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遠非尋常人所能比擬。這要換了一般人,恐怕早就精神崩潰了,還談何韜光養晦。把至親做成肉湯讓至親吃,這樣的事情在殷紂之前就曾經發生過,夏朝的寒浞殺了后羿之後,把后羿做成肉湯讓后羿的兒子吃,結果后羿的兒子在悲傷之下沒有吃,最後被寒浞殺掉了。作為姬昌,他應該對發生在500多年前的這件事情有所耳聞,兒子已經死了,不吃肉湯兒子不能復生,自己還有可能也被殺死,那就只有強忍悲痛吃下去,把這些憤怒和悲傷轉化為將來複仇的力量。否則,兒子的死亡就顯得毫無價值可言,不僅自己,整個家族的人也會跟著白白送掉性命,那麼空負著一個聖人的虛頭銜,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說,伯邑考的父親是聖人,后羿的兒子是凡夫,因為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禮儀在緊要關頭是絕對不能拘泥的。第四章《商朝》(十二)殷紂釋放西伯實際上,紂王囚禁姬昌,也並不僅僅因為是姬昌私下發出了嘆息,而是因為當時的姬昌就在暗中不斷地擴張勢力,積極地為滅商做準備。一些忠於殷商的大臣見狀,於是紛紛提醒殷紂。有崇國(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國君崇侯虎對殷紂說:「西伯不斷地積累善行、美德,諸侯都前去投奔他,這對您將會非常不利!」殷紂覺得崇侯虎所說很有道理,於是就下令把西伯囚禁了起來。因為紂王囚禁西伯久不放歸,所以西伯的臣子們立即開始四處活動,閎夭、南宮适、散宜生等人,想盡辦法找來有莘氏的美女,驪戎出產的名貴駿馬,有熊國出產的三十六匹好馬,還有許多的珍奇異寶,通過殷紂的寵臣費仲獻給了紂王。紂王收到這些禮物十分高興,對周國的大臣們說:「光是有莘氏的美女就足以釋放西伯了,何必要送這麼多呢?」於是打消了對西伯的猜疑,然後赦免了他。同時賜給西伯弓箭斧鉞,讓他有權征伐鄰近的諸侯。西伯上殿謝恩之時,殷紂告訴他說:「說你壞話的人是崇侯虎啊!」姬昌沒有表達任何的好惡,不動聲色地回了周國。回國之後,他向殷紂獻出了洛水以西的大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之刑。紂王非常高興,當即就答應了。紂王的這一舉動,無形之中又給西伯賺取了更多的好名聲。殷紂與800多年後的項羽非常相像,性格殘暴但卻缺乏城府。殷紂賣了崇侯虎,項羽賣了曹無傷。西伯得到征伐大權之後,過不多久就滅了崇侯虎,劉邦從鴻門宴逃歸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誅殺曹無傷。夏桀放了囚禁的商湯被商湯攻滅,臨死前嘆息著說後悔沒有殺死商湯,不知殷紂死時有沒有發出過同樣的感慨。不過換一個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也讓殷紂非常為難,之前殺了名聲不怎麼顯著的九侯和鄂侯,天下都有那麼多人反對抱怨,現在如果殺了聲望較高的西伯,那還不盡失天下百姓之心。所有擁護姬昌的人就會趁機造勢說:殷紂連這樣仁慈的聖人都殺,簡直可以說是殘暴昏聵到了極點,諸侯們背叛的速度,或許還會加快。殷紂在如此大的壓力面前,最終僥倖心理佔了上風,於是放虎歸山,最終為自己留下了覆滅的禍根。因為西伯回西歧,九侯和鄂侯又被殷紂殺了,所以朝中能夠執政的賢人基本上就沒有了。於是殷紂任命費仲當政。但是費仲這個人的長處並不是處理國家政務,而是貪污受賄溜須拍馬,這些性格因素決定了他不會像鄂侯那樣說出忠言逆耳的話被殷紂殺掉,而貪污受賄則決定了他其實是有功於周朝的建立的,要不是他收下閎夭等人的賄賂之後勸紂王釋放姬昌,誰知道姬昌是不是最終會死在殷紂的監獄裡。文學作品中說西伯被囚實際上就是費仲惹的禍,費仲有一天閑來無事就找西伯算卦,問自己將來怎麼個死法?結果姬昌推演了周易之後很誠實地告訴他:「你將來是被凍死的(中後來費仲隨軍出征西歧,果然被姜子牙作法天降大雪凍死在山上)。」費仲聽了非常生氣,覺得西伯是不是在變著法兒咒自己,於是就故意給西伯下套,說外面的人都傳說商朝馬上就要滅亡了,你給算算,商朝的國祚還有多少年?結果西伯卜卦之後,又很老實地告訴他說,也就剩那麼幾年了。費仲等到這句話之後,轉過身就告到了殷紂那裡,西伯立即被囚了起來。不過這都是家言,不可信。實際上周易就是西伯在囚禁期間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成六十四卦的,囚禁之前還是沒成型不完善的,況且通過周易就能預言費仲會被凍死,這是極端不符合科學常理的。不過姬昌完善了周易,這總是一個事實。堅強的人不但不會在磨難中消沉,並且會在磨難中奮起,做出一番令人驚嘆的成就。所以說,苦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也是一所最好的研究所。由於人們很討厭費仲,所以殷紂又讓惡來當政。惡來這個人,喜歡搬弄是非,說別人壞話誹謗別人,諸侯們為了避禍,更加疏遠殷紂。西伯回國之後,暗中修德行善,諸侯大都背叛殷紂而去歸附西伯。周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而與此相對的是,殷商的勢力漸漸被削弱,殷紂也失去了權威。王子比干規勸殷紂,殷紂聽不進去。丞相商容是個有才德的賢人,百姓非常愛戴他,但殷紂卻免除了他的職務。西伯討伐商的屬國飢國(又名黎國、耆國,今山西省長治市西南)並滅亡了它,殷商的賢臣祖伊聽到這件事情非常怨恨周國,他非常擔心殷商被周國所滅,於是就跑到殷紂那裡對他說:「上天恐怕要結束我們殷朝的命運了,從賢人的觀察和大龜的占卜來看,都沒有好兆頭。不是先王不幫助我們這些後人,只是大王荒淫暴虐因而自絕於上天,所以上天拋棄了我們。你使百姓不得安寧,沒有飯吃,你不考慮和了解上天的旨意,你不遵循天地之間的常法。如今我們的民眾沒有誰不想讓你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降下威力,更換國君的天命為什麼還不到來?』現在大王將怎麼辦呢?」殷紂說:「我生為國君,不是有天命在身嗎?」祖伊見狀,只好離開了。他說:「紂已經不可規勸了。」西伯病死後,周武王向東征伐到達盟津(今河南洛陽市孟津縣),這時背叛殷朝與周軍會合的諸侯有八百個之多。諸侯們都說:「現在可以討伐殷紂了。」周武王說:「你們不知道天命。」於是又帶兵回去了。第四章《商朝》(十三)真實的殷紂殷紂自恃有天命在身,不知道他所說的這個天命是不是基於西伯比他年老的這個判斷?如果西伯的兒子不成器,那麼殷紂的這個判斷就確實是準確的,說不定哪天他死了,他的兒子即位,稍稍施以仁政,商朝也不一定那麼快就滅亡。大多數情況下,年紀大的總是看不起年紀小的,心想當年連你的老子都沒把我怎麼樣,何況你這個黃口小兒!三國時的劉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結果慘敗在陸遜手上!但歷史偏偏跟殷紂開了個玩笑,虎父無犬子,西伯的兒子周武王也不是個善茬,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比他的父親還要厲害。殷紂越來越****,沒有絲毫的節制。微子多次勸誡他,但殷紂都置若罔聞,於是微子就與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離開了商紂。比干說:「做臣下的,不能不以死勸諫。」於是極力勸諫殷紂。殷紂發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幾竅。」於是命人剖開比乾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臟來觀看。箕子見狀非常恐懼,於是就假裝瘋癲成為奴隸,殷紂自然是不信,把他囚禁了起來。殷朝的太師、少師於是帶著祭器和樂器逃奔到了周國。周武王見殷商的太師和少師帶著祭器和樂器來歸,知道殷紂已是眾叛親離,於是就率領諸侯討伐殷紂。殷紂見周國來攻,於是把商都的奴隸武裝起來迎戰周軍,結果奴隸在陣前倒戈,商軍大敗。殷紂見大勢已去,於是返身回宮登上鹿台,身上掛滿奇珍異寶,****而死。周武王帶周軍攻入商都,砍下已死的殷紂的腦袋,懸掛在大白旗上,並殺死了妲己。他下令釋放了箕子,命令南宮适把積聚在鹿台的錢財分發給百姓,打開鉅橋(殷紂用於存儲糧食的倉庫)的糧倉賑濟貧民,又命閎夭加土增高了比乾的墳墓,表彰了商容居住的里巷。然後遷出了殷商的九鼎寶器向眾人展示,以宣示周朝順應天命統治天下的合法性。之後派人祭奠陣亡將士,下令班師回國。周武王取代商紂做了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夏朝、商朝的帝王本來稱帝,但後世認為他們的德行不及之前的五帝,所以貶低了他們的稱號,把他們稱之為王。殷朝的後代因為被分封,所以成為從屬於周朝的諸侯。以上關於殷紂和妲己的事迹,都來自於《史記》等正史的記載。而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殷紂並沒有正統史書描寫得這般殘暴可惡。殷紂本名受德,即位後稱帝辛。按照現今發現的甲骨文和史書的資料來看,商王朝帝王的名字,一般都是以天干來命名的。商王朝的人在稱呼國君時,就是在名字前面加一個「帝」字,比如帝武丁、帝文丁、帝乙等。帝辛之所以變成了殷紂,都是因為他的政敵周人將他刻意醜化的結果。「紂」不是名字,而是一個謚號。謚法云:「殘義損善謂之紂」,這是一個十足的惡謚,周人將帝辛謚為「紂」,顯然是對已死政敵的妖魔化。但因為「殷紂」這個名字相比於帝辛,已為更多的人所知曉,所以後文之中,仍舊用「殷紂」來稱呼他,不包含任何故意褒貶的用意。殷紂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一樁非常大的功績,就是他廢除了屠殺殘害奴隸俘虜的殯葬制。商朝中後期,奴隸制已經進入鼎盛時期。殷紂之前的商王,對奴隸的處理都是非常殘酷血腥的,無論是祭祀天地,還是祭祀祖先,都要屠殺為數不少的奴隸,奴隸主死了之後,也要用奴隸來殯葬。更為可怖的是,據一些文獻記載,在祭祀之後,獻祭的奴隸會像牛、羊那些祭品一樣,被參加祭祀的貴族吃掉。殷紂以大無畏的勇氣,革除先王舊弊,廢除了這一極不人道的制度。不再任意獻祭、殯葬奴隸或是戰俘,而是讓他們參加農業生產,或是讓他們補充兵源。並且,殷紂革除了一些陳規陋習,不再頻繁地祭祀鬼神。因為這些舉措,殷紂被他的反對派扣上了不敬上天、慢待鬼神、拋棄先祖宗廟、不事上帝鬼神等的帽子。殷紂在位期間,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商朝的國力非常強盛。於是他帶兵開疆拓土,帶兵攻打東夷部落,使商朝的疆域和勢力擴張到了現今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國土擴張到了今天的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帶,並把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傳播到了東南沿海地區,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和古華夏民族融合做出了突出貢獻。當然,在開疆拓土征伐東夷的過程中,性格剛強且神勇冠絕的殷紂也開始居功自傲,他斥巨資修建鹿台,並常常聚眾宴飲。當時的商朝,建國已經五百多年,國力十分強盛,糧食穀物充足,在滿足日常的食物供應之外,還有相當大的剩餘。而剩餘的這一部分,便被用來釀酒。當時商朝全國上下,不僅貴族喜歡飲酒,民間百姓也喜歡飲酒。而與此相對的是,地處西方的周國則顯得貧瘠異常,糧食勉強夠吃,所以西伯姬昌下令國內禁止釀酒。那麼殷商貴族幾至醉死的長夜之飲,自然被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周人視為窮奢極欲、醉生夢死。而殷商貴族的這些行為,自然也就成了周人攻擊殷紂的最好借口。第四章《商朝》(十四)殷紂被抹黑的原因另外,在當時的商王朝內部,也是危機四伏。殷紂的反對派們,勢力也異常強大。殷紂同父同母的哥哥微子啟,因為沒有得到帝位,所以對殷紂充滿怨恨。微子啟在出生之時,他們的母親還是妃而不是後,所以微子啟就是庶子。而到了殷紂出生之時,他們的母親已被立為後,所以殷紂就成了嫡子。本來按照之前「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微子啟是最有希望繼承帝位的,但因為帝祖甲時將繼位方式更改為嫡子繼承製,所以長子微子啟沒能即位,而年齡小的殷紂反而繼承了王位,這讓微子啟非常憤恨。微子啟沒有能力與強勢的殷紂抗爭,只好與箕子、膠鬲等人出賣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周人結盟,共同顛覆殷商政權。所以,殷紂打壓微子啟、箕子、比乾等人,並不是頭腦昏聵,而是明確認識他們行為之後的明智之舉。只是殷紂礙於手足之情,沒有對他們痛下殺手,誰知為自己留下了後患。同時,商朝內部的許多貴族大臣也對殷紂充滿怨恨,因為後期的商王讓他們失去了政治權力。商朝前期及中期,神權非常強大,而帝王的王權則受到限制。中國最早的治國思想,也就是政治思想,或者說是國家的意識形態,目前可以追溯到商朝(因為夏朝的許多史料遺失了),就是以祖先崇拜為特徵的宗教世界觀,這是一種神權思想。朝中決定什麼大事,往往由祖先或神為代表的「天帝」說了算,而國王的王權受到壓制,使一些國王不敢隨心所欲。之前不少聰明的國王發現了這個現象,但也不敢拂逆「神」的意志,只能巧妙地加以利用。比如商王武丁要起用平民傅說,就必須要依靠一個編造的夢境才可以實現。到了後期,自帝武乙開始,武乙開始著力打壓神權,強化王權。這樣一來,朝中那些以裝神弄鬼為生的貴族大臣們自然就會失熱。因此,朝中的大臣及巫師們非常痛恨他,史書上有關武乙因雷擊身亡的記載,後世一些學者就認為是痛恨他的巫師們刻意編造出來貶低他的。武乙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其後的三任商王文丁、帝乙、殷紂,從王權政治中嘗到了不受約束的權力的滋味,自然也是極力打壓神權,進一步強化王權。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大事國君說了算,而不是「神」說了算。那麼那些經常性拿「上天」來恐嚇殷紂的大臣們,比如祖伊等,自然而然不再有政治地位。為了維護他們的權力,所以他們動用一切輿論力量來詆毀殷紂,說殷紂不敬祖先、不敬上天、慢待鬼神等等。這些貪戀神權的貴族們不可任用,為了不致怠政,殷紂只好任用外來的人才飛廉、惡來、費仲等,而這幾個人,無一例外都被殷商貴族及後來的周人詆毀抹黑。就在殷紂派遣精銳部隊與東夷作戰的同時,微子啟和大夫甲、內史向摯先後逃奔到周國,將朝歌空虛的消息傳遞給了一直對殷商虎視眈眈的周人,並引導周人乘虛而入,攻打殷紂。殷紂猝不及防,兵敗****而死。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殷紂在位共30年。殷紂死後,周武王宣告殷商滅亡,自己在諸侯的擁戴下做了天下共主。從此時起,對殷紂這個亡國之君的詆毀和抹黑行動全面開始。首先抹黑殷紂的自然是周人。周武王在起兵攻打乃至滅亡殷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要造足輿論、做足文章,讓普天之下的人民都認為殷紂十惡不赦,周朝取代商朝不過是奉行上天的旨意,是順天應人之舉,是在替天行道,這樣一來,才可以最大程度地爭取民心,建立統一戰線奪取政權並鞏固自己的統治。此後的歷朝歷代,在取代前朝之後,都無一例外程度不同地對前朝亡國之君進行了醜化乃至妖魔化,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接下來抹黑殷紂的自然是殷商內部的微子啟等人。微子啟沒有得到王位,比干、箕子失去了得到王位的任何機會,那些貴族大臣們在神權遭到重創之下失去了政治權力,自然而然要聯合起來醜化殷紂,微子啟等人要藉此掩蓋他們的賣國行為並證明他們通敵的正確性,貴族大臣們要藉此宣揚殷紂遠賢臣親小人的昏庸無道。有了這樣的肆意醜化,殷紂自然而然背上了「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種種殘暴的惡名,千載難洗。無辜的蘇妲己也因此受到牽連,躺著中槍,成了遺臭萬年、婦孺皆知的「狐狸精」。飛廉、惡來、費仲等人,則更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再接下來抹黑殷紂的人,則是戰國諸子和歷代史家。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由於極其繁榮且自由的學術環境,所以諸子們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往往誇大其詞、想當然耳。反正殷紂和夏桀已經成了反面典型,所以往他們身上潑再多的髒水,也沒有人會制止反對。為了證明仁義重要,就例舉殷紂造炮烙之刑,剖孕婦之腹,斬涉冰農夫之足等殘暴之舉;為了證明尚賢、用賢的重要,就例舉殷紂疏遠微子、囚禁箕子、剖挖比干而重用費仲、惡來等遠賢親小之舉等等。周人滅亡商朝之後,為了彰顯自我並鞭撻仇敵,於是開始編修前朝歷史。他們給殷商的亡國之君加了一個「紂」的謚號,並把他記載成了一個罪大惡極的暴君。由於周朝享國約800年,所以周人官方所修的歷史得到了較大範圍的傳播,成了後人公認的信史。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殷紂身上所背的惡名越來越多,罪行越來越重。周人自以為已將殷紂徹底抹黑,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記載著許多殷商歷史的文物流傳了下來,比如甲骨,比如青銅器,它們在出土之後,用無可辯駁的原始文字,還原了那段歷史。至此許多人發現,對於商末周初的同一段歷史,殷商和周朝各執一詞,截然不同。究竟孰是孰非,在歷史學家和學者們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對比之後,漸漸探尋到了它的真實面貌。第四章《商朝》(十五)殷紂的歷史貢獻孔子的大弟子子貢首先對殷紂的這些罪狀提出質疑,為殷紂鳴不平。他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殷紂的無道,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嚴重。所以君子厭惡處於不利的位置,因為天下所有曾經見過和能夠想像得到的罪惡都會被推到身上來。所以凡是夏桀有的罪惡,殷紂都有,夏桀沒有的罪惡,殷紂也有。殷紂身上不僅背負了他原有的罪惡,也背負了周人為他編造的罪惡,更背負了夏桀所有的罪惡,所以殷紂的罪行罄竹難書。成王敗寇,失敗者是極其可悲的,不僅**被永久消滅,而且精神上被長期摧殘,名譽上被徹底搞臭。如果他們不是亡國之君,他們的史官或許還會秉公地記錄他們的一生,有正面的,當然也有反面的,或許正面的還會更多一些。可是他們一旦成了亡國之君,他的功勛就會被政敵一筆抹殺,甚至極盡歪曲醜化之能事,要不然,政敵發動戰爭的正義性就無法顯現出來。夏桀在這個問題上吃了虧,殷紂也同樣難逃這個命運。明末清初大知識分子顧炎武在親身經歷了亡國之痛之後認識到:一個國家的滅亡,不是哪一個人的原因,而是各種勢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殷紂和明朝的末代之君崇禎一樣,他們都比自己的前任要勤政,也更為英明,但卻偏偏做了亡國之君。所以說,國家滅亡他們不是罪魁禍首,而他們只是非常不幸地適逢其會!現代的郭沫若也為殷紂遭此不公正待遇感到不平,撰文寫詩為殷紂鳴冤叫屈,呼籲為他平反。郭沫若甚至認為:殷紂征服東夷並傳播中原文化這件事情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貢獻,比周武王滅亡殷商的功績要偉大得多。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寫下《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一文,將古籍中記載的殷紂的「惡行」全都搜集起來,並逐一說明出處。殷紂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中只有六件,到戰國時期的書中,增加了二十七件;到西漢的書中,增加了二十三件;到東漢時,再增加一件;到東晉時,又增加了十三件。經過這樣的千年積毀,於是殷紂就變成了亘古未有的昏君暴君。顧頡剛經過考證,一一指出了殷紂的這些罪行產生的時代與根據,說明了殷紂身上的這些罪惡大都出於後世的杜撰或者附會,並不是歷史的真實。這為人們全面客觀評價殷紂這個歷史人物,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方法和思路。******也評價殷紂說:「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紂王是很有才幹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就是不要聽。他這個國家為什麼分裂?就是因為這三個反對派,而微子最壞,是個漢奸……給紂王翻案就講這個道理。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的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他不投降。」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殷紂,他開拓了國家的疆土,傳播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促進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卻被政敵鑽了空子給了致命一擊,最終身死國滅,實在是太悲壯了。殷紂自殺,商朝宣告滅亡。殷商滅亡之後,殷紂的叔父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朝,於是帶著商朝的禮儀和制度,率領五千餘商朝遺民向東遷移,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聯合當地的扶余土著居民建立了「箕氏侯國」,定都在今朝鮮平壤一帶。箕子所建立的朝鮮國,歷史上稱之為箕氏朝鮮。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時至今日,朝鮮民眾喜愛白色的傳統,就來源於商代尚白的風俗。箕子在朝鮮建立政權之後,周武王沒有力量前去征伐他,於是做個順水人情,把朝鮮封給了箕子。箕子接受了周朝的分封,前來覲見周武王。周武王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不說話,因為他不願意講自己祖國的壞話。周武王自覺自己失言,於是向他請教該怎樣治理國家,於是箕子把夏禹傳下的《洪範九疇》講給他聽。周武王聽了之後,非常敬佩。周武王把箕子封為朝鮮侯,不把他當臣下看待。西漢初期,箕氏朝鮮被燕王盧綰的部將衛滿所滅。商朝國名來自於他們始祖契的封地商,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市),又因為盤庚遷都到殷,因此也稱殷、殷商。從殷契到商湯經過了十四代,從商湯到殷紂共17代31王(其中商湯的兒子太丁雖然早死沒有繼位,但也被列入國君世系受到祭祀),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享國555年。商朝處於青銅時代,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商朝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個字,學者認識的已有1072個字。按照甲骨卜辭的記載,商代的人們已經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自然數。不過現今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光學知識也最遲在商代就得到了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夠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現今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十進位,最遲在商代就已經開始運用了。為什麼採取十進位制,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推測跟大多數人生來有10根手指有關。十進位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傑出創造,在世界數學史上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教授對十進位記數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如果沒有這種十進位,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總的說來,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同一時代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更為先進更為科學。」殷商時期人們的服飾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即上面是衣,下面是裳(古代指遮蔽下體的衣裙),後世把服裝稱之為「衣裳」,即來源於此。中國古代華夏族上衣下裳,束髮右衽的裝束特徵,就是在商代形成的。殷商的甲骨文中頻繁出現「羌」這個字,意為奴隸。商朝的奴隸勞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在手工業製造、青銅器的冶煉和製造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周朝封建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繼承並發展起來的。向奴隸致敬,向勞動者致敬,是他們用血淚和汗水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他們之中的不少人,就是現今許多人的先祖。他們令人欽佩,更令人懷念。本館收錄的所有小說摘自網路,純屬個人愛好並供廣大網友交流學習之用,作品版權均為原版權人所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所不了解的「士」之前世與誕生
※當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今如何?
※辛亥革命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開篇的話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千古第一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