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豬生產水平和仔豬成活率技術指導意見
古風鍥
用戶組: 版主
積分: 3798
威望: 2377
金錢: 652 金幣
1# [加為好友] [發短消息]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 當前,一些地方存欄能繁母豬30~50頭或年出欄商品肥豬500頭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場,在品種選擇、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生產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養殖效益差。為充分發揮生豬遺傳潛力,確保豬肉市場有效供給,促進養殖場戶增收,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建議採取如下技術措施,提高生豬生產水平。 母豬是商品豬生產的基礎,購買前選好母豬至關重要。建議中小規模養殖戶不要在育肥豬群中自留母豬。 (一)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飼養管理水平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母豬品種。 如育肥豬擬運往大中城市銷售,或與大型屠宰加工企業合作,對屠宰率和胴體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選瘦肉率較高的引進品種雜交母豬,如長大二元母豬或者大長二元母豬,也可飼養培育品種母豬;如果對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選擇地方品種與引進品種的雜交母豬。養豬技術缺乏、經驗少的養殖戶,宜選擇適應性好、抗病抗逆性能強且生長育肥性能較高的培育豬種及其配套雜交組合。具備一定生豬養殖經驗,有技術積累的專業化養殖戶,建議選擇長大或大長雜交母豬。 (二)要了解不同品種豬的繁殖性能特點。 相比而言,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繁殖性能優勢較引進品種明顯。地方豬種性成熟早,排卵數多、產仔多,乳頭數多、泌乳力強,發情癥狀明顯,繁殖力高。引進品種豬發情癥狀不明顯,配種時間不易掌握,因不發情、屢配不孕、產仔少或頭胎豬斷奶後不發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護仔性等方面不如國內地方豬種。 (三)注重後備母豬的個體選擇。 後備母豬適宜選擇4~5月齡,體重50~75公斤的個體。此階段的豬生長發育、體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頭狀況等基本定型,易於外觀選擇。選擇後備母豬的主要外貌特徵要求是:品種特徵明顯(毛色、頭型、耳型等),體型良好、面目清秀、頭頸較輕、體格健壯、背線平直;乳頭排列均勻整齊,有一定間距,沒有瞎乳頭、副乳頭,有效乳頭6對以上;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外陰較大且下垂;肢蹄結實,無明顯跛行和蹄裂。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所選母豬的健康狀況。最好對已選好的母豬進行血樣採集,送具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後,再根據結果進行取捨。一般應從防疫制度完善且執行嚴格的種豬場引進種豬,種豬來源於非疫區。 (一)向種豬場諮詢,了解仔豬是何種雜交組合,疫苗免疫情況。 (二)注重體型外貌選擇。 凡身腰較長,腹部上收和呈扁圓狀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豐滿,背較平而稍寬以及皮薄毛稀的幼豬,一般都是瘦肉豬的雜交後代。這種豬育肥時生長快,飼料報酬高。 (三)選購健康無病的仔豬。凡眼神好,清亮,鼻頭濕潤,被毛光澤,精神旺盛活潑,並常搖頭擺尾,尾尖能卷,叫聲清脆,不拉稀,糞成團,說明是健康無病的小豬。 (四)就近購買,避開疫區。 一般不宜到較遠的仔豬交易市場上去選購仔豬,宜就近購買,便於了解雜交情況和疾病發生情況。 提高母豬繁殖力,除科學選擇 好後備母豬外,適時配種與淘汰、實現各階段精細化飼養是提高繁殖母豬生產效率、實現繁殖母豬高產高效養殖的技術關鍵。對於中小規模養殖戶,建議就近購買精液開展人工授精,不宜飼養種公豬,尤其在夏季,利用人工授精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證精液質量,提高受胎率。 (一)後備母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科學配製飼糧。注意飼糧中能量濃度和蛋白質水平,特別是礦物質元素、維生素的補充,促進後備母豬健康發育,在第2次或第3次發情時配種。 2.合理飼養。飼餵後備母豬專用料,切忌飼餵生長育肥豬料。後備母豬需採取前高後低的營養水平,一般90公斤前實行自由採食,90公斤後至配種實行限飼與自由採食結合,日飼餵2.5公斤左右,分2~3次飼餵,並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防止後備母豬過度肥胖,推遲發情。在配種前2周結束限量飼餵,實行優飼催情,日飼餵量增至2.5~3公斤,配種後恢復每天飼餵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後備母豬一般為群養,每欄5~6頭,每頭占圈面積至少1.5平方米。 4.適當運動。每天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增強四肢的靈活性和堅實性。 5.促進後備母豬適時發情。採用每天2次運動,增加光照時間,用成年公豬刺激法刺激後備母豬發情。適時淘汰不發情母豬。 (二)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空懷母豬飼養管理的關鍵是保持母豬正常的種用體況,使母豬能正常發情、排卵,及時配種受孕,技術要點如下: 1.供給營養水平較高的日糧,保持適度膘情。母豬太瘦或太肥會出現不發情、排卵少、卵子活力弱、受精能力低,並易造成母豬空懷。 2.使用短期優飼技術,促進發情、排卵。在配種前10~14天,後備母豬在原日喂料量基礎上,增加料量0.5公斤左右,配種結束後停止加料;經產母豬在原日喂料量基礎上增加料量0.4公斤,並視體況增減料量。 3.分群飼養,適當運動,公豬誘情。一般每群4~5頭,互相刺激,有利於儘早發情、配種。後備母豬可每天自由運動2~3小時。用試情公豬追逐不發情的母豬,或將公母豬同圈混養,可促進不發情母豬發情排卵。 4.做好空懷母豬的發情鑒定,以免漏情而造成失配。發情鑒定方法主要有依據發情徵狀鑒別和公豬試情法兩種。一般母豬發情前期表現出趴跨其它母豬,外陰部膨大,陰道粘膜呈大紅色,有粘液,但不接受公豬趴跨(持續12~36小時);發情中期,母豬壓背時靜立不動,耳豎立,外陰部腫大,陰道粘膜呈淺紅色,粘液稀薄透明,嘴裡沒有任何聲音(對人靜立)。此時為輸精的最佳時期。發情後期,母豬趨於穩定,外陰部開始收縮,陰道粘膜呈淡紫色,粘液濃稠,不願接受公豬趴跨。 5.適時配種。對於後備母豬,地方品種雜交母豬的初配年齡和體重一般是7~7.5月齡、體重80-90公斤,引進品種適配年齡和體重一般在8~10月齡、體重110~120公斤。發情母豬的最佳配種時間是發情中期。配種公豬精液經鏡檢,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配種或進行人工授精。 6.治療生殖道疾病。母豬患有生殖道疾病時,尤其是高產母豬,應及時診斷治療。正常生產狀態下,有個別母豬長時間不發情或頻繁返情,用藥物催情和改善飼養管理無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豬應及時淘汰。母豬一般3~4胎仔數最高,到6胎降低,且產仔性能偏差,這種母豬應淘汰。 (三)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妊娠母豬兩個關鍵時期的飼養管理。第一個時期是在母豬妊娠後第1個月,胚胎容易受環境和不合理的營養刺激而導致脫落死亡,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保持懷孕母豬安靜,盡量少受應激,防止死胎和流產。第二個時期是在懷孕母豬分娩前一個月里,所需營養物質顯著增加,此時要注意加強營養,保證飼料質量,適當增加飼餵量。 2.保持妊娠母豬適當膘情。主要是通過改變飼料量來控制妊娠母豬膘情,防止過肥或過瘦。體況較好的母豬,妊娠前、中期給予2~2.5公斤的飼糧便可,到妊娠後期(84天至產前1周)進行短期優飼。短期優飼是根據母豬體況每日增加1公斤的全價混合料。 3.做好妊娠診斷。配種後18~24天以及39~45天認真做好妊娠超聲診斷,及時檢測出再次發情或未受孕的母豬。 (四)母豬分娩及哺乳期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產前準備工作。包括準確計算預產期(豬的妊娠期為114天),準備好乾布、絲線、剪刀、消毒液以及仔豬產箱、保溫燈等接產用品和設備。接產人員應先消毒手臂和接產用具。 2.做好母豬分娩前後的飼養。要特別注意臨產前5~7天母豬的狀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保證母豬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體溫升高。分娩當天母豬可喂1~1.5公斤日糧,並喂2~3次麩皮鹽水湯(麩皮20克、食鹽25克、水2公斤),產後2~3天的飼餵量為正常飼餵量的1/3~1/2,以後逐步過渡到自由採食。 3.母豬分娩前後的管理。臨產前5~7天將母豬遷入產房,注意觀察母豬,加強護理,防止早產。進入產房前給母豬洗澡,產前將母豬乳房、陰部清洗,再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豬乳房和乳頭的清潔衛生,減少仔豬吃奶時的污染。 4.母豬接產要點。要晝夜值班輪流看護臨產母豬,隨時準備接產。待仔豬出生後,立即用布擦乾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使仔豬呼吸暢通,在距仔豬腹部3厘米左右處接結剪斷臍帶,並用2%的碘酊消毒斷頭處。 5.母豬難產的處理。藥物助產:催產素用量為每100公斤體重注射2毫升,注射後20~30分鐘可以產出小豬,如果無效要採用人工助產。人工助產:助產人員剪手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塗上潤滑劑,同時將母豬產門洗凈。手並成錐形,手心向上,待母豬努責時,緩緩伸入產道握住仔豬,順勢將仔豬拉出,拉出1頭後,如轉為順產就不必再行人工助產了。術後給母豬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6.固定奶頭,保證仔豬吃到初乳。把仔豬放入保育箱,保證仔豬溫暖,出生30分鐘後,幫助仔豬吃上初乳。 7.做好哺乳期母豬的飼養管理。主要是嚴格按飼養標準和需要量飼餵哺乳母豬;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熱天氣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泌乳期母豬飼料結構要相對穩定,不喂發霉變質和有毒飼料。 8.根據仔豬的體重決定斷奶時間。條件好的豬場,如果保育舍的溫度可以保證,而且有比較好的仔豬料,可以選擇在28天左右斷奶,不主張在中小規模豬場實施早期斷奶,斷奶仔豬的體重不小於7公斤。在炎熱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可以晚斷奶幾天。 9.提供良好豬舍環境。豬舍內和豬床上要保持溫暖、乾燥、衛生、空氣新鮮,每天清掃豬欄,堅持每2~3天用對豬無副作用的消毒劑噴霧消毒豬欄和走道。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保持環境安靜。 (五)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做好防凍保溫工作。對剛生下來的小豬,擠壓和低溫是主要的不利因素。應保證產房舍溫在20℃左右,舍內設置仔豬保溫箱,箱內吊250瓦的紅外線燈,燈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內鋪電熱板或熱水保溫板。在分娩後的頭3天內,仔豬的適宜溫度是32~28℃;生後4~7天,適宜溫度為28~25℃;第8~30天,適宜溫度為 25~22℃。 2.在分娩舍內設置護仔欄,以保護仔豬和限制母豬活動,減少仔豬死亡。 3.保證初生仔豬儘早吃上初乳,增強機體免疫力。對弱豬一定要採取人工輔助哺乳,直到仔豬能自己站立吃乳。在3日內做到每隻仔豬都固定乳頭吃奶。 4.固定奶頭。注意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中部乳頭,保證全窩仔豬均勻發育。 5.選擇性寄養技術。在母豬產仔過多而無力全部哺育時,應將多餘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哺育。寄養的辦法是讓被寄養仔豬身上帶有接受母豬的氣味,以減少被寄養仔豬咬傷情況的發生。 6.補鐵、補料。在仔豬生後2-3天,給每頭仔豬肌注補鐵100-150毫克,預防缺鐵性貧血,提高仔豬斷奶成活率。仔豬生後7天左右,可採用自由採食法補料,提高仔豬斷奶重。 7.減少斷奶仔豬的應激。一是通過補料,做好飼料與飼餵方法的過渡。仔豬7~10日齡時可開始誘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時清除剩餘料,自由採食和飲用清潔水。二是做好環境條件過渡和合理轉群。斷奶時可趕走母豬,在原欄留下小豬進行保育;斷奶仔豬轉群時盡量減少合群。三是調節畜舍溫、濕度。在冬季,要特別注意保溫。在夏季,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乾燥。四是調教仔豬定點排便,減少疾病傳播。 8.做好去勢和早期補料工作。健康小公豬在7~10日齡閹割。 (六)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保育期是豬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也是飼養管理最困難的時期。斷奶後7~10天的生長速度會影響仔豬以後的生長速度和全期的飼料利用率。因而,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確保儘可能高的生長速度,以及良好的健康狀況。 1.搞好欄舍消毒。斷奶仔豬進入保育舍前,要對保育舍內外進行徹底清掃、洗刷和消毒,殺滅細菌;仔豬進入保育舍後,及時清理糞污。 2.合理分群與調教。分群按照盡量維持原窩同圈、大小體重相近的原則進行,個體太小和太弱的單獨分群飼養,以減少因相互咬斗而造成的傷害。調教仔豬定點休息和排泄。對不同群的仔豬並欄後噴洒低濃度的農福,以防打架。 3.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保育舍每圈飼養仔豬15~20頭,最多不超過25頭,每頭仔豬占圈舍面積為0.3~0.5平方米。 4.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剛斷奶仔豬一般要求舍內溫度30℃,以後每星期降3-4℃,直至降到22-24℃。相對濕度為 65%-75%。 5.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在斷奶後7~10天內的飲水中加入葡萄糖、鉀鹽、鈉鹽等電解質或維生素,可提高仔豬的抵抗力,防止腹瀉。 6.仔豬自由採食,加強飼養管理。斷奶後5~6天內實行少喂多餐(一晝夜喂6~8次)。斷奶後1~2周內繼續喂飼仔豬前期料,待仔豬適應環境後逐漸改為仔豬後期料,過渡時按飼餵量1/3逐步替換,每次替換2天,一周換完。 7.加強觀察。包括觀察仔豬的生長、活動、採食和糞便,發現病、弱、僵豬後,併入另欄,及時治療。 四、疫病綜合防控措施 (一)控制好傳染源。 主要是嚴格引種質量,從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種豬場引種,並隔離觀察半個月。病死豬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或深埋)。 (二)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豬場辦公區及生產區必須嚴格分開,豬場大門、生產區入口均應設立消毒池及相應消毒裝置,定期更換消毒藥物。提倡輪流使用不同的消毒劑。來訪人員應用消毒液洗手,使用豬場的鞋類和場區的工作服,才能進場。養殖場工作人員進出場,應更換固定工作服、鞋、帽,定時將工作服、鞋、帽等清洗並熏蒸消毒。定時清除舍內糞便,保持舍內乾淨。豬舍消毒要不留死角。先沖乾淨豬舍,乾燥後加消毒液,消毒液乾燥後再沖洗乾淨,並空欄1周再進豬。加強對公豬精液中病原的檢測,防止攜帶病原;做好衛生、殺蟲、滅鼠工作,加強對貓、犬及鳥類在場區活動的控制,減少傳染病侵入風險。 (三)科學合理進行免疫防控。 切實做好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偽狂犬病疫苗、喘氣病疫苗的免疫接種。科學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實施強化免疫。按照說明書使用足夠的劑量,規範操作。禁止在接種疫苗期間使用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 (四)加強疫病的檢測與免疫評估。 與有資質的檢驗單位合作,做好豬場疫病的定期診斷與檢測,定期監測豬群常用疫苗的免疫效果,重點保證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免疫效果。 (五)強化豬群藥物預防與保健。 藥物保健是對疫苗預防的補充和應急措施。秋季氣候變冷時,在豬飼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病藥物,冬季寒冷、豬舍潮濕時添加抗腹瀉藥物,母豬分娩前後使用抗產褥熱和乳腺炎藥物,新生仔豬、斷奶仔豬和轉群分欄豬使用藥物防病。用藥要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葯期規定。無論用藥物飲水或拌料,要求濃度均勻一致,飲水用藥前應停水2~4小時,用藥劑量要足夠,但是不要盲目加量,注意保證療程,一般預防用藥3~5天,用藥期間應注意豬的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六)定期驅蟲。 育肥豬群在斷奶後7天、60日齡和120日齡時各驅蟲一次。母豬群一年3~4次,在驅蟲期間每天必須對豬群糞便消毒,殺死蟲卵和成蟲,增強驅蟲效果。 五、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工作 夏季高溫使生長育肥豬的採食減少、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下降,同時也使母豬配種率降低、窩產仔數減少和死胎增加。應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緩解熱應激對養豬生產的不利影響。建議中小規模豬場的夏季防暑降溫措施如下: (一)豬舍防輻射降溫措施 由於畜禽舍的熱負荷約75%來自屋頂,因此通過對豬舍屋頂進行防輻射和隔熱處理,可達到較好的降溫效果。將豬舍頂部覆蓋約10厘米厚的茅草,並於其上支起遮陽網,二者相結合可減少豬舍的輻射熱,使豬舍內溫度降低。 (二)冷風機降溫措施 豬舍採用冷風機降溫,冷風機在送風的同時噴出細霧,高速風使霧粒在落地之前蒸發,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實現降溫。冷風機霧粒覆蓋範圍內均有很好的降溫效果,豬場可根據冷風機的降溫長度(約15米)和寬度(8~10米),並結合豬舍的實際尺寸確定冷風機的數量。 (三)水簾降溫 通過豬舍安裝水簾進行降溫,效果最好。 (農業部畜牧業司全國畜牧總站供稿)
推薦閱讀:
※Jsp技術總結
※荷蘭尖椒北方日光溫室一年一大茬栽培技術
※【蝦博士】潛江龍蝦「稻蝦共作」技術
※【精度】紅外探測新技術——量子級聯探測器
※索尼相機的40個技術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