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傳道時,遇到的衝突是什麼?
使徒處境篇
(關於稱義、成聖與拯救之三)
文/余鈞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要理解因信稱義,必須從使徒保羅身為猶太人向外邦人傳福音的處境出發。有了前面兩篇的預備(見生命季刊微信文章3月25日「聖經概覽」及3月30日「盟約基礎篇」),我們還需要更加集中而具體地進入耶穌基督的使徒向外邦人傳福音時所遭遇的衝突來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
一、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是福音從猶太人傳向外邦人的歷史記錄,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不少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衝突及其原因。
1、飲食條例竟被打破
摩西律法詳細地規定了怎樣的食物是潔凈可食的、怎樣的是污穢不可食的(利11章),猶太人一直遵守這樣的規例。然而,耶穌關於什麼才能「使人污穢」的教導已經意味著各樣的食物都是潔凈的(可7:19)。不過,彼得還需要三次看到異象、聽到有聲音對他說話(徒10:9-16),並且仔細琢磨那異象,才明白不應該把任何人或食物看作不潔凈的。他順服聖靈的帶領、進到外邦人哥尼流家裡並與他同住數日,而這對猶太人來說本來是絕不容許的(徒10:28)。
果然,當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就有守割禮的人與他爭論:「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徒11:3)。這充分說明:傳統的猶太人遵守飲食條例、不與外邦人一起吃飯,因為他們認為外邦人是不潔凈的。但在基督里,這樣的禁忌已被打破。
2、割禮也不再是必須
外邦人信耶穌之後,不少猶太人基督徒錯誤地堅持要求外邦人基督徒受割禮、遵守摩西律法(徒15:1,5)。這些人有聖經(舊約)為證:上帝要亞伯拉罕的後裔都接受割禮,而且這是永遠的約的記號(創17:13)。然而,使徒彼得充分地意識到:「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徒10:34),猶太人「是借著主耶穌的恩典得救,他們(外邦人)也是」,所以,無需讓外邦人受割禮、遵守摩西律法。最終,第一屆基督教代表大會的決議是:外邦人無需受割禮。
3、律法不能使人稱義
諳熟摩西律法的使徒保羅被耶穌基督揀選,被差遣向「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傳揚基督的名。他在第一次宣教之旅中,每到一處總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宣講上帝的道(徒13:5,14;14:1)、證明耶穌就是基督。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佈道時,非常明確地提醒那裡的猶太人說:「赦罪的道是由這人(耶穌)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不得稱義的一切事上,每一個信靠這位耶穌的都得稱義了。」(徒13:38-39)
按照摩西律法,猶太人由於違背盟約而一直處於受咒詛的狀態,所以保羅說猶太人不能靠摩西律法而被稱義(罪被赦免、進入新盟約的意思),只能靠耶穌基督才得稱義。保羅這樣說的根據是以賽亞書59章(他曾在羅馬書11:26節中引用了賽59:20)。
二、羅馬書
在羅馬的教會由多個不同民族的家庭教會組成,以外邦人基督徒為多。當時,外邦人基督徒錯誤地認為在新約時代,上帝已經棄絕猶太人,正如祂已經棄絕摩西律法,這會引起教會中的爭議。但保羅以上帝的義為主題,論述了上帝拯救的完整計劃。
保羅認為,雖然上帝將律法託付給猶太人,但他們因犯罪不行律法而不再是真正的猶太人、割禮也不算數(2:17-29),他們與外邦人一樣、都是罪人。然而,上帝卻借著福音使所有的人可以借著耶穌基督而白白地稱義(3:24)–即罪被赦免、成為上帝的盟約子民,因為上帝不僅是猶太人的上帝,也是外邦人的上帝,割禮不再是上帝子民的標誌了(3:28-30)。
其實,猶太人的老祖宗亞伯拉罕是在他因信而被上帝稱義之後才接受割禮作為標記的,所以,對上帝的信是盟約的條件,割禮只是印證而已(4:10)。如今,既然受了割禮的猶太人並沒有遵守以摩西律法為基礎的西乃山之約,上帝就將聖靈和應許賜給所有相信福音、順服基督的人(4:10-25)。
保羅接著論述摩西律法其實並沒有給猶太人帶來生命、反而帶來咒詛(7章),只有借著耶穌基督的贖罪祭和聖靈的解放,人才可能活出律法所要求的義(8:1-4)。但是,上帝並沒有完全棄絕猶太人,仍然給他們有機會因相信耶穌而被稱義,重新獲得接納而進入新的盟約(11:14)。所以,保羅要求外邦人停止批評猶太人的飲食習慣和守安息日的傳統(羅14章)。
在這封信中,保羅特彆強調上帝在摩西律法之外、借著耶穌基督成就了祂向亞伯拉罕所發的誓,使外邦人和猶太人都是因著恩典、靠著耶穌基督的信實而被稱義。他寫這封信的目的之一是要教會中的猶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能夠謙卑地接納對方、保持在基督里的合一。
三、加拉太書
在保羅所建立的加拉太教會中,有些猶太裔基督徒堅持認為外邦人基督徒必須遵守舊約的禮儀,特別是割禮(「割禮」這個詞在這封書信中是一個多次出現的關鍵字)。猶太裔基督徒這樣的堅持聽起來是很有聖經根據的,可是在保羅看來這卻是「別的福音」、扭曲了基督的福音,傳這樣「福音」的人應該受詛咒(加1:9)。這個問題真的那麼嚴重嗎?
保羅還提到使徒彼得在安提阿教會的表現:他在那裡經常和外邦人基督徒一同吃飯,但是自從耶路撒冷來了一些猶太裔基督徒時,不光彼得,就連安慰之子巴拿巴也不再與外邦人基督徒一同吃飯了。保羅把這跟誰吃飯、不跟誰吃飯的問題提到了一個我們想像不到的高度:「他們做得不對,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加2:14)。這個問題真地那麼嚴重嗎?
是的。外邦人受割禮、遵守飲食條例這兩件事本身意味著皈依猶太教、成為猶太民族的一部分。雖然他們相信的也是耶和華上帝、也想遵守祂的誡命,但如今上帝盟約的條件已經更新了:上帝要借著耶穌基督把祝福賜給所有相信祂的人,包括外邦人。所以,上帝子民的身份已經不再是割禮、飲食條例或安息日這些「(摩西)律法的行為」或「(摩西)律法之工」,而是相信福音、領受聖靈。
外邦人基督徒已經聽信了福音、領受了福音,如果再接受割禮,就等於棄掉上帝所立的新約,進入上帝已經棄掉的舊約,而舊約的基礎是摩西律法,律法給人帶來的是咒詛、沒有希望。另外,猶太人基督徒如果不與外邦人基督徒一起吃飯,就是認為自己是一等基督徒、外邦人是二等基督徒,而保羅說在基督里的人都是上帝新的創造(林後5.17),不再分猶太人和希臘人、都是平等的(加3:26-29),所以,他們不在一起吃飯真地是違背了福音真理。
四、以弗所書
以弗所書是保羅最明顯地強調外邦人與猶太人在基督里合一的書信。在信的開始,保羅就講出上帝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1:10),後來他重複道:「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里,借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3:6)。
原來,在舊約時代,摩西律法借著割禮把猶太人與外邦人分開,那時,外邦人在世上沒有盼望;後來,基督所立的新約使外邦人和猶太人都能因著耶穌基督的信實而成為上帝新的創造、使外邦人成為上帝家裡的人了(2:11-22)。
五、腓立比書3:2-11
保羅以自己的身份提醒腓立比教會:雖然自己過去就摩西律法的義來說是無可指摘的,但是他現在尋求的是借著耶穌基督的信實而來的義,所以,要提防那些要求外邦人基督徒受割禮的「狗」,因為有了上帝的靈的人才是真正受了割禮的、是屬於上帝的子民。這裡我們再次看到舊約與新約、律法與福音、肉體割禮與領受聖靈之間的對比。
六、歌羅西書
在這封書信中,保羅提醒教會說:你們已經接受耶穌基督為主(2:6),就是受了不是由人手所行的割禮(2:11),就不必在意別人在飲食或安息日上對他們的批評(2:16),而是在生命上脫去舊人、穿上新人(3:5-17),在這方面「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3:11)。
總結
無論是從使徒行傳中還是從保羅書信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外邦人基督徒是否需要受割禮、遵守飲食條例和安息日等摩西律法的規條是當時一個突出的矛盾。這是兩個盟約、兩個體系、兩個思維方式之間的衝突,而這衝突必然引起教會的紛爭和矛盾。這就是保羅當時所面臨的處境。
余鈞牧師,現在加拿大牧會。
==============
推薦閱讀:
※俄格衝突背後的美國大戰略
※駕馭衝突·談判技巧
※[外國專家]南海是未來衝突的中心
※張敬偉:一部電影引發的文明衝突
※衛生空間的私密、展覽與衝突(下)
TAG: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