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為讓父母放心的人

很多子女都抱怨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是大人了,為什麼他們還是把我當作小孩子呢?他們都不給我自由,不給我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有哪些問題是讓你覺得很難?有哪些問題是讓你覺得很憋悶的?因為是面對最愛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稍有不慎就會被貼上「不孝子」的標籤。那麼,我們該怎樣和諧地與父母相處呢?怎樣才能令他們放心地讓我們自己去做決定呢?

現在請你回想一下:你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很融洽還是有隔閡?與他們在一起時,是有苦說不出還是溫馨愉快?你期待和父母聊天嗎?你會主動打電話問候他們嗎?你一有機會就回家看望他們嗎?還是說,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基於一種責任,或者是兒女應盡的孝道,而不是你真正從心裡喜歡做的事情呢?這些問題在我們每一位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都沒有關係,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有一些突破,我也可以很真實地告訴你:你的父母在等待,他們在等待和你建立一種更美好,更健康,更和諧與更平衡的關係。

我們首先來看以弗所書6章1-3節,「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聽從」在英文中所使用的是「obey」這個單詞,就是「順從」,完全的順從。父母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就是這麼簡單。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子女還未成年。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對很多事情的認識是不夠的,他的判斷也是有偏差的,他的智慧和經驗都不足,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必須聽從父母。這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層保護,也是他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品格——順服。

但是當一個人成年之後,當他需要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時,他和父母的關係就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前,我們在父母的權柄之下,父母為我們負責;但是當子女進入成年階段之後,《聖經》說:「當孝敬父母」,同時長大的孩子要為自己負責。

《聖經》首次提到「孝敬」是在十條誡命中的第五條。「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

作為已經成年的子女,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在這裡所講的是「孝敬」,而它與我們常說的「孝順」又有些不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孝敬並不代表百依百順。那麼,孝敬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在希臘文中,「孝敬」這個單詞含有「重量」之意。說簡單一點,「孝敬」就是,一個人甘心樂意的將敬重、美名、榮譽與價值,厚厚地加在父母的身上。所以,《聖經》當中的「孝敬」是使用了「honor」這個單詞。

「Honor」的意思是,給他榮譽,給他榮耀,翻譯成「孝敬」還是很貼切的。但在這裡是指一個人出於甘心樂意,而不是覺得很勉強,被要求這樣做。其子女是甘心樂意地將敬重、美名與榮譽厚厚地加在父母身上,或者說,因著兒女的優美的品行,讓父母以他為榮。

有些人會抱怨說:「但是我的父母都不願意把自由給我,讓我能夠選擇孝敬他們,他們總是要求我百依百順。」那在這裡,成年的子女們,或者說你現在還正就讀高中或大學,你希望享有父母能夠尊重你,給你空間來為自己做決定的自由,那麼我要給你幾個建議。首先,我們要了解,其實父母也在適應。當父母看到兒女開始做決定的時候,他們是喜是憂呢?他們是高興還是憂愁呢?他們是喜憂摻半。喜,是因為看到孩子已經長大了;憂,好像是有點捨不得,捨不得你那麼快就長大,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對你前面人生的擔憂。

一位母親,她有一個孩子,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就有一個習慣,讓孩子自己安靜地學習,而這位母親就捧著自己的書坐在孩子的床邊閱讀,兩個人都沒有講話,各自在看書,但那種畫面有說不出的和諧與溫馨。這樣的默契一直到孩子14歲的時候,有一天,這位母親像往常一樣拿著書要進到兒子的房間,這時候兒子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媽媽,可不可以請你不要在這裡,我想一個人學習。」當這個孩子這樣講的時候,這位母親一方面是很高興——孩子終於長大了,要獨立了;另一方面,她又有了很大的失落感,「哎呀,孩子長大了,他不要我了!」做父母的會有一點這樣的感覺,尤其是作母親的,這種感覺會更強一些。所以,他們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而且是需要時間的,持續不斷地,因為兒女在不斷地長大,父母也在不斷地學習放手的功課。對父母來說,這個放手的過程也很不容易,你需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容許它是一個過程,而非立即改變。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所以,我們作子女的也需要了解父母這樣的心情。父母在調整,子女也在調整,在這段時間,我們要彼此多一些體諒和關懷。

現在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怎樣讓父母放心地給我們自由和空間,能夠為自己做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點建議大家可以一起來了解,使我們和父母更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

(一)需要學習長大、成熟

1為自己負責

所謂「為自己負責」是什麼意思?也就是,你做的事情要自己去收尾,你闖的禍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再是期待父母出面來為你解決。

有一些學生,他們住校,每星期回去一次,然後每次回去帶給媽媽的「禮物」是什麼,大家知道嗎?一大包衣服,這些衣服不是他們給母親買的新衣服,而是堆積了一星期的臟衣服。

如果你要父母尊重你,給你自由,把你當作一個成年人來對待,你就不能總是期待父母來伺候你,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你也不能期待父母來幫你打掃、收拾房間。如果你還是那樣的話,你就不能抱怨父母還把你當作小孩子來看,不給你空間讓你自己做決定了。因為那是孩子的舉動,而你現在已經成年了。你要父母把你當作成年人來看,那你就應該負起成年人的責任了。成年是什麼時候?法定成年的年齡是18歲,可是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普遍懂事得早,其實就現在來說,16歲就已經很懂事了。如果你正處在這個階段,你還總是抱怨父母為什麼不給你自由的話,那你有讓他們足夠放心的理由嗎?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其中一個很重要、很顯著的轉變,那就是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小時候,父母總是圍著自己轉,過著眾星捧月般的生活,走到哪裡都被照顧著,而且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孩子小時候是會吸引父母的全部注意力,但是當他長大之後,就不再會要求父母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要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幫助父母。

我們現在再來看,為自己負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就是你已經沒有理由可以說:「我今天缺乏自信心,那是因為我從小成長的環境里,媽媽不夠看重我。」「我今天性格不好,那是因為我父母的性格不好;我今天成績不夠好,那是因為父母不夠嚴格。」親愛的朋友,你知道一個長大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什麼嗎?

一個成熟的人,是不再責怪他人,要別人為他今天的情況來負責。當然,我們的過去的確會對我們的今天造成影響。我們假設說,一個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可能比較欠缺父愛或母愛,一般人會怎樣呢?他們將自己扭曲的性格完全歸咎於家庭環境,認為造成自己性格就是這些外部環境所致。但是一個成熟的人會怎樣去面對呢?他會說:「好,沒有關係,這是我的過去,我明白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我可以做什麼改變呢?我要怎樣去改進自己,讓我更有自信心,更有愛心,更有同情心呢?我要怎樣在人際關係上改進?讓我更多地與別人建立一種信任與愛的關係呢?」成熟的人不再把這個責任推給我們的過去,丟給我們的父母,要父母為我們今天的情況負責。但是我發現有許多四十歲的人,還繼續在說:「唉,我很難信任別人,那是因為從小我父母怎樣對待我……」其實這樣說的人,他並有沒成熟,他還沒有學會為自己完全負責。

所以我們自己也有責任,我們是不是願意為自己負責。其實,這是一個過程,我還記得在我剛剛決定選擇信仰的時候,我的父親是非常反對的。那時候他還沒有信仰,所以當時也是作了一番掙扎。父親為我的將來做了很好的計劃,比如,讀完了大學再出國留學……他對我和弟弟有著很大的期待。當我對他說要放棄世界選擇信仰的時候,他是難以接受的。當時,我給父親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內容現在我大概還記得。我在信中說:「爸爸,其實我很理解您的心。我也知道您很愛我,我真的可以感覺到您非常愛我,非常感謝您。我知道您為我的將來做好了計劃,我也知道您是想要讓我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我想這是您最終的心愿。」我說:「爸爸,也許您現在認為我通過獲得很高的學位或者賺很多的錢,就能更容易獲得幸福和快樂,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了,我已經找到了可以讓我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爸爸,您能不能給我一次機會,讓我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抉擇。」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給父親寫這麼長的信,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為自己做出的決定。雖然這個決定非常重大,那個時候,父親還很不理解我,但後來他也沒有再說什麼了,他把選擇權交給了我。他告訴我說:「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走回頭路的,一旦你做出了選擇,就要為你的選擇負責。」我對父親說:「爸爸,您放心,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人生。即使我將來並不幸福,也不會埋怨任何人。我會為自己負起這個責任。」

父親一直教導我:每做出一個選擇,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雖然中間也經歷了一些波折和困難,但現在的事實證明,我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可,但我的生活卻是滿足的,幸福的。我想,這也是每一位父母對自己子女最終的盼望。而我雖然沒有照父親所設想的去追求他所認為的幸福,但我的人生卻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幸福和快樂。設想一下,如果我當時沒有做出選擇,或者我得到了父親為我所安排的一切,可是最終我將不會找到真正的幸福。而現在,我卻找到了,所以我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我從來不會反過頭來對母親說:「都是你害的,當初如果不是讓我獻身於上帝的聖工,我現在怎麼可能這樣默默無聞,一無所成呢?」我從來不會這樣說。因為我做出了選擇,就會為我的決定負責。同時,我也會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真正能夠帶來幸福的,我已經找到了——那就是福音。當你找到福音的時候,你就絕不會為自己的選擇後悔。因為你會發現,這世界上,乃至全宇宙當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被你找到了,而世上任何一樣東西與之相比,都會顯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為自己所選擇的,所決定的事情負責。

你需要一段時間,透過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來讓父母放心;而父母也需要時間,透過子女成熟的過程,學習放手。

2了解父母不是完美的人

我們需要脫離兒童時期的那種期待——要求我們的父母是完美的,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平和的,但也有一些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我無法忍受混亂、沒有條理、沒有秩序,我希望所有事情都有理有條的,東西各歸各位,可是由於性格上的差異,我和母親在生活上偶爾也會有些摩擦。

當我們長大成熟的時候,需要了解我們與父母的性格是會有差異的。我們與父母所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還有所接觸到的事物,都造成了我們之間的不同;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父母也有缺點,他們並不是完美的,他們也會不可避免地說錯話,也會做錯事。身為兒女的我們必須嘗試去了解並且接納。你可以反過來想一下,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難道我們沒有犯過錯嗎?如果父母因著我們的過錯而對我們說:「哎呀,你怎麼又犯錯了,算了,我不要你這個孩子了,這麼麻煩,還老是犯錯。」大家想想,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現在都不可能好好地坐在這裡了。當我們了解父母是不完美的時候,對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愛、饒恕與寬容,而不會在心裡累積一些憤怒、不平和埋怨。如果你現在還在繼續要求父母在每一件事上要達到你的期望,我想,你還沒有長大成熟。

希望我們不要以苛責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父母,要理解他們,當我們一天天長大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當我們一天天長高的時候,你是否突然發現曾經抱著你、牽著你的父母已經不及你高了呢?當我們長大的時候,他們卻已不再年輕了。多去理解他們,不要詰問他們,苛責他們。

3不再期待——要求父母來滿足你的需要

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三方面的需要——

a

情感和情緒上的需要

即不再期待父母總是要給予你肯定,或是要求他們總是完全支持你並鼓勵你。當然,如果父母這樣做,當然是好的;但是,站在子女的立場來說,我們已經不能再期待或要求父母一定要做到這些。不,我們已經長大了,在情感上,我們要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人,不能再期待父母總是在後面支撐我們,給予我們在情感上的支持。如果,父母支持你,那是額外的恩典。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如你所期待的支持你,你也不能要求他們一定要這樣做。

b

經濟上的需要

我們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隨時隨地向父母伸手要錢。我們要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要讓父母知道,在經濟上,我們也是可以獨立的人,我們可以靠著自己的勤勞來養活自己。這個時候,你的父母才會放心。當然,現在有很多的富二代,可以說是啃老族,而且中國的父母生怕孩子受了丁點委屈,所以大多數父母都是自願被啃的。但是一個真正長大的孩子,讓父母放心的孩子,他是不會大手大腳花錢的,他一定是懂得節儉的美德。

c

生活上的需要

生活中各樣的大小事,諸如洗衣服、分擔家務、整理自己的房間,甚至是下廚做飯等等,你都應當可以自己打理。

我相信,當子女有了這些成熟的表現,父母要放手,要尊重他,給他空間,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了。

(二)你需要學習饒恕和包容

有一本書名為《家庭會傷人》,這是真的。我們很多人大部分的傷害,都是在家庭中經歷的。往往都是家人在無心的情況下,或是在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造成了子女的傷害。而這些傷害,有的是非常真實的。

有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因為父母出外工作,而被寄養在親戚家裡。她的父母每隔一兩個月會來看她一次,但她心裡其實非常迫切地需要母親。她說,記得在她兩三歲的時候,在家門口看到對街有一群婦女在聊天,有一個背對著她,她一看,心想:「這不是我媽媽嗎?」她很高興地衝過馬路,跑到那人身邊,然後緊緊地抱住她喊道:「媽媽,媽媽,你回來啦!」

但這時,周圍的人都開始笑她,因為那個人根本不是她的媽媽。當那人低下頭來,而這個小女孩抬頭再看時,才隱隱約約覺得這好像不是媽媽,但她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因為她實在太少見到自己的媽媽了。當時周圍的人都笑她,「哎呀,這個孩子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得。」這讓她感到非常尷尬,當場大哭了起來,掩面跑回親戚家。從那時候開始,她就常常感到非常憂傷,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小孩,連自己的媽媽是誰都認不出來。於是,這個記憶便對她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對於這個女孩,所需要學習的,正是饒恕自己的父母。

當我說到這裡,你的腦海中是否也浮現出父母曾經如何對你造成真實傷害的童年記憶呢?

不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學習饒恕,我們不需要再帶著過去的傷痕生活,或讓這些傷害不斷地折磨我們。不要把你的父母關在你心靈的牢房,讓這些記憶再繼續地折磨你。我們需要把這些傷害過我們的往事從心中抹去。

那麼,我們怎樣饒恕我們的父母呢?

首先,可以花一些時間靜靜地獨自在一處好好地安靜一下,然後向上帝禱告,為我們的父母感謝上帝。今天,不管你的父母是怎樣的,他們或許非常愛你,也知道怎樣愛你;或者雖然他們很愛你,但是不知道該怎樣愛;再或者,他們曾經對你造成傷害,不管怎樣,雖然我們不明白為什麼上帝會容許父母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陰影,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感恩。

因為《聖經》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最重要的並不是要知道我們所有傷害背後的原因,而是要知道上帝會給我們能力,讓我們面對這樣的歷程。所以我們就要憑信心說:「上帝,雖然我不了解這是為什麼,但是我仍然願意為擁有這樣的父母而感恩。」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我要鼓勵你這麼做,而上帝也願意幫助你,給你力量如此做。

我知道有些孩子,在他們受傷之後,就會採取一種冷漠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的父母。當父母問候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悶哼一聲來回應;或者回家的時候就板著個臉,什麼話也不說就進自己的房間,把門一關。這種冷漠的態度背後,往往心裡真實的狀況,就是想以此來懲罰他們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不滿和反抗。這些反應都是一般人下意識的舉動。其實,我們作為子女的這種做法,會讓愛我們的父母很傷心的。

為什麼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因為當父母一心一意為子女付出的時候,而子女卻對父母心視而不見,或者是對他們有著很深的誤解和成見。

親愛的朋友,你現在可以想一想,一般當你與父母見面時,是很熱情嗎?還是對他們很冷漠呢?如果你對他們是冷漠的,那麼可以確定,在你心裡對他們是有著不滿或不願饒恕他們的地方。你心裡抓住一些過去的事情,想要用冷漠來報復他們。這時候,你需要學習饒恕。

你可以對上帝說:「上帝啊,我的心中充滿了這些傷害,但我不期待父母來彌補我,我求您親自來醫治我,來補償我過去所失去的。」也許你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稱讚,也許你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擁抱,沒有關係,你可以把這一切都交給上帝。你的父母,也許無法以完美的方式或以你最期待的方式來對待你,但饒恕,就是讓上帝來醫治,來彌補。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找一個好朋友,把你的過去與之分享。但是對方必須是一個非常成熟而信仰很好,你可以信任的朋友。把你的過去與之分享,上帝也會藉此幫助你將心中的垃圾清除。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朋友的話,我不建議你採用這一條。

另外,可以用美好的回憶來取代不好的回憶。我想很多人看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容易回想起那些不好的往事,而那些美好的回憶卻得花很長時間才能想起。這是人的本性,我們都比較容易去強調和注意那些不好的,而對於那些比較美好的部分,我們反而容易忽略或忘記。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花一點心思,以美好的回憶來取代那些不好的回憶。也就是說,每當你想到父母的過失,請你在大腦中重新做一些連接的工作——轉換一下你舊有的記憶模式,不是總想到他們對你的傷害,而是想一想他們使你感到溫暖而美好的往事。這樣做也是一種幫助你去饒恕父母的方法。

每當想到我的母親,我真的不記得曾經傷害過我的事情,或者是讓我有過不愉快的經歷,這些我真的想不起來了。這並不是說,在生活中我們沒有過矛盾和摩擦,只不過這些不愉快的經歷都被美好的記憶取代了。比如說,我很容易就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感冒發燒了,當時很難受,母親陪我到半夜,她聽說大蒜切碎後用保鮮膜包在腳上,第二天就可以退燒了,母親就按這樣的方法幫我退燒。睡覺的時候,看我很難受,她就說:「巴不得我來替你承受這些。」這些我現今依然記憶猶新。

如果現在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來回想你們的父母,會想到一些怎樣的回憶呢?是美好的還是不愉快的呢?如果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受傷的、不滿的,或者想不起來什麼,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思想了。我們要時常回想起一些比較美好的經歷,這樣就會逐漸取代那些不好的記憶。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要多禱告,求上帝來改變我們的心。很多時候,饒恕並不是我們能做到的,這需要從上帝那裡來的力量幫助我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樣的經歷。饒恕不是一次就完成了,當我們每一次去面對的時候,都需要重新地再次饒恕對方,尤其是對一些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不可磨滅之傷害的人,我們需要每一次地饒恕。

也只有當我們長大成熟並且願意學習饒恕父母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真實地孝敬他們。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與父母相處呢?

大家知道在我們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最容易讓人鬱悶的事情是什麼嗎?那就是——「為什麼他們聽不懂我的意思呢?為什麼他們就不能理解我呢?」大家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我想,面對父母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用大多數人的話講,就是代溝。很多人把與父母之間不和諧的關係歸咎為「代溝」,其實這只是一種逃避問題的借口。當然,父輩們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與社會環境都會影響他們的各種觀念,但很多問題是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的。父母是要努力理解和關心子女,但是兒女也要多加思考,去理解什麼才是正確的原則,什麼才是人應有的道德標準……父母雖然有些想法與我們不同,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前一代人的道德觀念要比我們現在強多了。所以有些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的關心和擔憂。尤其是有信仰的父母,他們更希望子女在信仰上有所認識和接觸,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最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子女得到。只是有些時候,他們的做法讓我們難以接受,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他們的心是為我們好。

所以,有一些事情我們與父母之間是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的。可以把我們的想法告訴父母,讓他們了解我們心裡所想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說:「反正我的父母就是那樣的,跟他們說不說都無所謂。即使說了,他們也不會同意,反而會說我幾句。」這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真正的代溝。

以前,我有什麼事情也是從來不跟父母講。母親以前對我們是非常律法主義的教育,在那樣的教育之下,我和弟弟有什麼想法從來都不跟母親說。在這種教育之下長大的孩子有兩個極端,要麼是非常叛逆,乾脆破罐子破摔,成為非常不聽話的孩子;要麼就表面上非常聽話,內心卻十分悖逆。

後來我真實地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通過與父母的溝通,我發現與他們相處起來,也不是那麼困難。多數情況下,如果三言兩語就吵起來,是因為我們雙方都以為自己是對的,要求對方聽自己的。其實,多一些理解和冷靜,完全可以解決問題的。後來,我和母親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有什麼事情和想法,就肯定會告訴她。為什麼呢?因為我對母親的信任,我完全相信她是為我好,所以我願意聽取母親的意見。

當然,這其中肯定也包括了母親的成長,她不再像以前用強迫的方式讓我們順從。

當你和父母之間進行溝通的時候,可以認真地分析和思考,理解父母的想法和態度,並且也要理解他們看待問題和處事的不同角度;因為就父母的閱歷而言,他們看問題一般會比我們更為長遠。我們可以聽取他們的意見,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如此心平氣和地溝通,我們和父母雙方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看得就更為全面。

通常因為青年人和老一輩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所生活的時代不同,當然看待問題的方式就會存有很大的差異,但正因為這樣,我們就需要謙卑下來,取長補短,融合為更完美的方案。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優勢,但也有他們的缺點;青年人有青年人的長處,但也有他們的不足。如果雙方都不要各執己見,互不退讓,那麼父母與兒女之間是不是就更容易相處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候,偶爾也會有意見不合。如果不想見到不歡而散的結果,我們就一定要及時化解。

有一天下午我們家烤麵包,我先做好了一部分,後來有事情要離開,我就把剩下的麵糰放在烤箱里交給母親。回來的時候,發現後來烤的麵包,上面糊了,底下還沒熟。原來,母親把烤箱重新設置,結果烤糊了。當時我心裡一下子就急躁了,我就想:「走之前明明把烤箱的溫度、烘烤模式,還有時間都調好的,怎麼還去動它。」可是母親不知道。雖然當時我們都沒太在意,但我急躁的話出口以後就一直很自責。當我們對父母的愛越深的時候,就越能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問題。正好第二天舉行謙卑禮,我就為這件事情向母親道歉了。

如果與父母之間發生了問題,一定要及時認錯,與父母和好。很多時候,隔閡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耶穌吩咐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我們一定要把當天的事情在當天解決,不要留到明天,過後還總是記著。這樣,不僅讓我們無法體會到家庭中的快樂,還會日漸疏遠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三)學習孝敬

我不曉得你是否知道,父母其實很渴望聽到你對他們說感謝的話,他們非常需要感受到他們是被感激的。

有一位老母親,她得了癌症,醫生已經宣布她沒有救了,所以他們就把她送回家去。她的大兒子在家裡陪她,有一天醫生對他說:「你的母親活不過今天晚上了。」他回到家以後,就馬上打電話給他的弟弟。弟弟住的地方比較遠,開車需要十幾個小時。因此,他就非常擔心母親是否能堅持到弟弟回來,見他最後一面。弟弟向哥哥說:「你對媽媽說,我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當哥哥這樣向母親轉達後,母親微弱地點了點頭。一整個晚上,哥哥都陪在母親身邊,聽著她愈來愈緩慢的呼吸聲。他說:「每次我聽到母親呼吸一聲時,我都在想那會不會是她最後的一口氣。」可是,讓他很驚訝的是,每一口氣之後,過了幾秒鐘,就會有第二次的呼吸。他很訝異於母親的生命力,是如此堅強地支撐著她。

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天快亮的時候,弟弟終於趕到家,衝進門第一句便問:「媽媽呢?」當他衝到床邊,就緊緊地握住母親的手,親吻她的額頭,對她說:「媽媽!我回來看您了!媽媽,我愛您!」這個時候,這位母親居然很努力的睜開了眼睛,用盡了全身最後的力氣,綻出一個微笑,向著兒子點了點頭。這是她做的最後三件事——張開眼睛望著兒子,微笑,然後點了點頭。這個兒子好高興,轉過頭來跟哥哥說:「我真不敢相信,媽媽……」然後就在他再轉回頭去的那一刻,母親便離世了。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位母親愛兒子的這股力量,她想要看到兒子最後一面,想要聽到兒子對她表達愛的這樣一股力量,怎樣支撐著她最後一口氣。

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很少向父母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和你對他們的感激,我想告訴你的是:其實你的父母正在等待——他們都非常渴望聽到你對他們的感謝。這也是你能做到的,對他們最孝敬的一件事。請仔細地想一想,父母為你所做的那些讓你深受感動而至今難忘的事情,然後把它們一一寫下來。你可以忘掉那些不好的記憶,而將那些最美好的回憶都寫下來。然後,寫一張正式的感謝詞,以你認為最有意義的方式,送給他們。

幾年前,我寫了一段話是送給母親的,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可以仔細思想,你將會發現我所寫的內容很明確。我把小時候所發生的一些很具體的事情寫了下來,讓母親感受到我對她的感激。

——獻給影響我一生最深的母親:

清冷的月光讓這個冬夜充滿了寒意

蕭條的樹枝被風吹得與幾聲鳥鳴合拍

寥寥的辰星分散在深藍的畫布上

呈現出和諧的夜景,掀開愛的篇章

我還小不太會說話的時候

您就耐心地教會我一首首兒歌

我還小不太會走路的時候

您總是扶著我,勇氣一次次代替了跌倒的眼淚

因為到您懷裡,我就停止了哭鬧

我還小不太會拿筆的時候

您就耐心地握著我的手寫著一排一排不太整齊的字

那時候老師還誇我的字是全班最漂亮的

我還小不太會梳頭髮的時候

您細心地幫我扎兩個小辮,生怕弄疼了我

星雲慢慢匯聚

在深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上面印有我每天成長的足跡

星雲最閃亮的地方卻是一團形如手狀

她遮蓋了我的全部

我長大了

那時我已經會唱很多歌了

但最熟悉的還是那幾首兒歌

我長大了

走路再也不會跌倒了

您卻總是在我身後望著我一次次遠去的身影

我長大了

也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了

但我總卻無法譜寫您那完美、細膩的愛

我長大了

也會梳頭髮了

我嘗試著幫您梳頭髮

吃驚的是您的發上多了一種顏色,那是歲月的色彩

我要幫您拔

撥開發間卻發現不只兩種顏色

還有一種是正由黑變白的灰色

我想褪去歲月染在您發上的顏色

可它竟還是在您的額上留下了淺淺深深的痕迹

冬夜的星空格外清晰

眾星之中的獵戶還是一眼被我找到

之所以如此熟悉

因為每次看到它的時候

我從您眼中看到了對天國的渴慕和嚮往

我想起您三十歲的時候

拉著金童玉女般的弟弟和我去照相館時的情景

戴著禮帽,身穿長裙的您就像中國小姐一樣高貴、美麗

別人都稱您有福

有一雙如此可愛的兒女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

真正有福的是我們

因為我們有一位如此美麗可敬的母親

是您親自將我們領到上帝面前

將您這一生最寶貴的產業全然獻上

那時,我就讀懂了您眼中的堅定和滿滿的愛意

閃亮的銀河將這張深藍的畫布分成兩半

溫馨如火種點亮了滿天星斗

為黑暗的大地穿上華美的盛裝

稀落那片無聲的黑夜

激起那顆赤子之心

您穩固而真實的信仰

激發了我對上帝的渴慕

您堅定的聲音在我耳邊迴響——忠於真理

成為了我人生的座右銘

時刻牽引著我回歸正路

也成為您一生中給我的最大最寶貴的資產

最後,我還要對已經成年的兒女們發出一個呼籲,或許你沒有住在家裡,或許你與父母遠隔兩地,請經常和父母聯絡吧。一顆願意不間斷與父母保持緊密聯絡的心,往往是父母最期待的,這也是讓他們最開心的。有一天母親給弟弟發了一條很長的簡訊,後來弟弟回了一條信息說:「謝謝媽媽,我知道了,我會看的。」當他這樣說的時候,母親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這就是做母親的心。

朋友們,當我們越長大的時候,就越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了,我們對父母之愛的回應也就越來越大了。可能小的時候,我們對父母表達的愛意,就是對父母微笑,但長大後,隨著我們對父母的認識,對父母的愛也就更大了。當我們對父母的愛認識得越深時,我們對父母表達的愛也就越多了。

知易行難

我不知道當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心裡是否會覺得——「好難啊!」你是否覺得你與父母之間,好像有很深的鴻溝,使你無法向他們表達愛意。我知道,對於含蓄而不善表達的中國人來講,的確是有些難度。也很可能,在你與父母之間,存在的傷害,大到讓你覺得難以饒恕。

大概在五六年前,那時候,父親剛信主不久,經常指責我們,家中一直被烏雲籠罩,每一個人都活得小心翼翼。後來在一次聖經學習班之後,父親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醒悟了他以前的言行和態度多麼大地傷害到了家人。聚會結束後,父親來到我的房間,也請來了母親。他特意來向我和母親道歉,然後擁抱了我們。上帝的真理改變了父親。

如果你還不認識耶穌,那麼我要對你說:「在人所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而這位充滿愛與能力的上帝,他願意進入到你的心中,幫助你能夠饒恕父母,使你不再責怪和埋怨他們,讓你成為一個長大成熟的人,能夠向你的父母坦誠地表達感激,與孝敬。


2014-09月刊

棕樹是一本關於愛、真理、生命的雜誌。涵蓋了福音、預言、健康、家庭教育等多方面適合廣大信徒的真理內容。

每月一期,歡迎留言或電話索取。【免費】

電話:13804244366;15140501466


推薦閱讀:

青春期,不想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做父母最容易犯的十個錯誤(張瀞文)
兒童(3-6)歲發脾氣動手打父母,是應該給他嚴厲以牙還牙還是語言說服?
父母只做三件事
男友反對我把錢給父母用來給弟弟買房子?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