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還需做好「創新活」
中國日報-看世界+加關注發送 字型大小 |[提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近日,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中國精神的本質內涵,深刻闡述了精神力量以及創新對於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寓意深遠、催人奮進,引發強烈反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近日,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中國精神的本質內涵,深刻闡述了精神力量以及創新對於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寓意深遠、催人奮進,引發強烈反響。(綜合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也是當今社會活力的標誌。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理兒,那就是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與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也不是卑躬屈膝就能乞討得來的,而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卯足後勁」,才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如今在經濟、社會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之際,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更是需要注重創新,需要以創新來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然而,創新不是喊來的,它更需要「真金白銀」,需要政府不斷投入。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創新的成果與政府的投入已成正比。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我國2012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0240億元,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7%。若從人均科技投入經費的比較來看,我國的差距就更為明顯。如此種種,都警示著我們,要想實現「中國夢」,就要在創新方面下「苦功」,就要源源不斷增加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要實現創新,人才建設不可或缺。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經濟實力的競爭,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又取決於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以更新專業知識、拓展研發技能、增強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著力培養一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具有發展潛力的專業技術後備人才之外,我們還要在醫療、住房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服務,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才與國家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積極性。有了「金銀」投入,有了人才「發力」,還需有利於創新的環境。這是因為,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沒有一定的環境,就有可能「難產」,甚至還會「流產」。這就要求我們在完善法制體系、有效保護創新成果的同時,下大力氣營造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創新體系。與此同時,政府有效轉變職能,真正改進工作作風,謀好政府應謀的事,干好政府應乾的事,管好政府應管的事,切切實實地為科技創新服好務,也是題中之義。有人說,「中國夢」呼喚創新的熱潮,「中國夢」點燃奮鬥的激情。實事求是地說,儘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歷史任務,但筆者堅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同心同德、真抓實幹,凝聚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就必能攜手同心推動美麗「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楊飛)
推薦閱讀:
※菜品創新切記「五要五不要」!
※庚申猴票香港拍出近150萬創新高
※智慧旅遊建設重在創新和細節
※湯曉鷗:「明察秋毫」的源頭創新
※對標新時代新要求 探索創新工作方法 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