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文革遭紅衛兵批鬥 向派出所申請「安樂死」
核心提示:解說:81歲的周作人兩次向派出所遞交「呈文」懇請恩准他服用安眠藥,進行「安樂死」,早點結束對他來說是痛苦不堪的生命,當然無人會理睬他的「卑微」的要求。1967年5月6日,節氣立夏,那天中午,周作人吃了碗玉米粥,下午兩點多鐘,鄰居隔船發現他趴在鋪板上一動不動,姿勢極不自然,家人被叫回來後,發現周作人已經渾身冰涼,沒有了氣息。鳳凰衛視2012年5月4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周作人1917年到北大,教授歐洲文學史等等課程,他清新淡雅的白話文曾經轟動一時,新文化運動當中呢更發表了影響深遠的《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啟蒙主義理論文章,1945年周作人因抗戰期間擔任偽職,被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審判,以漢奸罪判入獄十年,1949年1月,解放軍進軍長江北岸,南京危在旦夕。根據國民黨的綏靖區疏散條例,戰爭危險地區要疏散監獄,有期徒刑犯人可以擔保釋放,1949年1月26日,周作人被保釋出獄了。解說:1949年的1月26號是臘月二十八,兩天後就是農曆新年了,在滿街的鞭炮聲中,周作人走出了被他視作閉關1150天的南京老虎橋監獄。張鐵榮(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從南京監獄出來先到上海,因為北京還不知道(情況)怎麼樣?在上海期間呢住在一個叫尤炳奇的一個他的崇拜者,也算是學生的家。解說:剛剛出獄的周作人,就此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而更令周作人躊躇的是自己今後的去留出路問題,此時老友胡適也從解放軍重兵包圍下的北平,輾轉來到了上海。張菊香(《周作人年譜》作者):胡適曾經託人想跟他見面,他婉辭謝絕了,後來呢胡適呢又曾經託人請周作人和他一起到另外一個朋友家去,說呢不管你到香港還是到台灣,都可以有教授的職位。解說:胡適希望周作人離開大陸,而周作人的回復卻出乎胡適的意料。耿傅明(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他希望胡適呢能留下來,不要出國,他認為這是他報答當年胡適勸他,不要附逆的一個人情。解說:附逆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變節投敵,這裡是指在抗戰期間,周作人留在北平,給日本人擔任偽職的那段歷史,胡適在抗戰之初,周作人去留難斷時,也曾經有過出於友情,勸他選擇離開的經歷。止庵:胡適曾經給他寫過一首詩,就說這個這詩的意思就說,其中提到智者識的重與輕,就是說你是個智者,你知道走的這個輕重,留在北京照顧你家人這個是輕,你離開這到大後方去是重。解說: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京的高校開始大規模西遷,看到同事們扶老攜幼,紛紛離開北平,周作人思想上也一度猶豫過,然而周母魯瑞不願南行,再加上魯迅的前妻和周建人的前妻子女都在周家,婦孺家眷眾多,南下的確困難,平安無事一動不如一靜,這是周作人的結論,倒也暗合他的天性。耿傅明:喜歡這麼一種安穩這麼一種平靜的生活,不願意過那麼一種動蕩的逃難的生活有關係,也可以說是貪圖安逸的這麼一個人。張鐵榮:嚴格的說呢他還是比較軟弱的人,比較那個喜歡書齋的乾淨,生活的安逸的人。止庵:生活比較規律,比較單調比較,就是一個學者型的人,所以有時候說他是像這個古廟裡的老僧似的。解說:然而這個看似老僧的學者在民國初興之時,參與的新文化運動中也曾經是不可或缺的主將,他站在文學革命的前沿,有主張人的文學,到呼喚思想革命,指出「文學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卻比第一步更為重要」。胡適說周作人「用最平實偉大的宣言,概括了中國新文化理念的兩個中心思想」即「活的文學」和「人的文學」。日據時期,周作人把自己的書齋改名為苦住庵,然而即使是老僧,仍要為了庵里的老小出門化齋,隨著局勢的惡化,留駐北平教授的津貼被終止了。張菊香:所以很快的他就把燕京大學的教授,客座教授的職位辭了,然後呢就出任了北大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這些偽職,甚至於後來還當了偽國民政府的政府委員。1234
相關新聞:·大陸掀起文革運動 周作人被批鬥罰跪屢受辱·紅衛兵愚昧血腥行為非首創 文革前歷次運動都存在·紅衛兵所印毛澤東著作文革後期被宣布為不合法·文革中紅衛兵向梁思成要錢:你哭他×的什麼窮·「文革」中的胡耀邦:遭紅衛兵用皮帶抽打
推薦閱讀:
※派出所里警察跟我說,搶東西不以佔有為目的不算搶,把人按倒在地不算打,這個邏輯對嗎?
※4歲男童走失 珠海路派出所110民警幫助找到家人
※又一起無效出警:亳州市希夷派出所日均出警30餘起
※派出所公布17種盜賊暗號
※昆明主城12個派出所6月能夠辦護照(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