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參謀長施里芬和他的施里芬計劃
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國陸軍元帥。德國總參謀部參謀長。資產階級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生於柏林。1861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曾參加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1863年起在總參謀部任職。1891—1905年任總參謀長。1911年晉陞為陸軍元帥。經多年醞釀製定了德國東西兩線作戰的完整戰爭計劃(史稱施利芬計劃)。
戰爭開始時,德國以1個集團軍監視俄國,7個集團軍對法國作戰,其中3個集團軍掩護德法邊界,4個強大的集團軍經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迂迴法國左翼,在巴黎以東同法軍決戰,6個星期內取得西線決戰勝利後,全力轉向東線。
他是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軍事思想的繼承者。其作戰思想對兩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均有影響,對德國軍事界的影響尤為深遠。著有《坎尼戰》、《統帥》和《現代戰爭》等軍事著作。
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各國都在按照自己軍隊的特點預先設計了克敵制勝的作戰計劃。德軍是訓練有素的高效戰爭機器,參謀人員的水平很高,武器裝備精良,陸軍配備的重型火炮是當時最好的火炮。法軍僅次於德軍,居歐洲第二,其快速連發的75毫米口徑火炮是當時最好的野戰兵器。法國還從北非調來了受戰火長期考驗的殖民地軍隊。俄國陸軍在數量上最多,號稱有六百萬之眾,但武器很落後,比較笨拙,只有一些軍用汽車充門面,看上去彷彿是個現代軍隊。英國陸軍全是志願兵,數量比較少,但高度專業化,其步兵可以在一分鐘內瞄準射擊15次。
1914年8月4日早晨,按照施利芬計劃,德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突進比利時,直奔比利時最重要的列日要塞。當時比利時只有16萬軍隊,其中4萬人用來防守烈日要塞。烈日要塞周圍環布著12個堅固的炮台。從8月4號到8月10號德軍傷亡慘重,卻只攻下了兩個炮台。8月12日德軍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將列日要塞剩下的十個炮台迅速化為了瓦礫。
1914年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並繼續向縱深推進。根據「施利芬計劃」,德軍五個集團軍,向法國西北部直撲了過去。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只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英法聯軍不得不後撤,並不斷被德軍追襲,很快德國軍隊就打到了法國邊境。
與此同時,正如施利芬所預料的那樣,法軍開始進攻洛林。法軍主力和德軍左翼在德法邊境上不斷上演著進攻和反攻的大戲。最後德軍的大炮和機槍佔了上風,法軍在兩周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只得撤退。而德軍右翼卻從比利時打到了法國邊境。
戰爭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堅點,所謂堅點就是本應該很快達成的小目標付出巨大的代價也遲遲不能達成,例如上甘嶺。堅點會大大挫傷進攻方的銳氣,增強防守方的信心,甚至改變戰局。戰爭指揮者必須善於處理堅點。如果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堅點。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至少阻擋德軍一個月。如果援軍及時趕到,馬恩河戰役就可能不復存在,而被列日戰役所代替。清除堅點有四種方法:1、摧毀;2、繞過;3、圍而不攻;4、空降。巨型攻城炮摧毀了列日堅點,戰術核武器和超常規大規模殺傷武器是摧毀堅點的首選。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逐島爭奪」,美軍傷亡慘重。後來美軍採用「蛙跳戰術」繞過堅點,進行「隔島爭奪」,很快就打到日本本土了。圍而不攻可以讓堅點的守軍糧絕而降。也可以空降到堅點的後方或空降到堅城之內奪取堅點。陸軍作戰似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堅點。「把問題解決在1000公里之外」的導彈戰不會遇到堅點。這裡的堅點是指一個陣地或一個城市。在星際戰爭中一個星球也會成為堅點。
數量的重要性是始終如一的。人海戰術和狼群戰術都是「以量勝優」的戰術。在接下來的馬恩河戰役中,小毛奇對德軍右翼的削弱,導致德軍因兵力不足而吃了苦頭。在游擊戰中,正規軍的兵力必須是游擊隊兵力的6倍以上才能消滅游擊隊。越南戰爭中,美軍投入的兵力沒有達到越南遊擊隊兵力的6倍是其戰敗的一個原因。
推薦閱讀:
※秋遊恭王府,說三絕傳奇
※傳奇類《夷堅志》宋·洪邁撰夷堅丁志夷堅丁志卷第七十六事
※發燒音效示範 HIFI魔音傳奇 3CD
※大定通寶傳奇
※清廷畫師郎世寧在中國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