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來歲讀什麼書?我推薦這一本
不管是後台留言,還是活動上,我常常遇到一個問題:20來歲的年輕人該讀什麼書?對此,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書是該讀或者不該讀的?我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定奪。
讀書,還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為好。
不過,今天我要推薦的這本書,倒是很適合這個題目。如果我在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時候看過這本書,腦袋應該會清楚很多。
我說的是胡適的《容忍與自由》。
胡適這個名字,我們都熟的,小時候上課文談到魯迅,必要提到胡適。但胡適究竟寫了什麼東西,就不怎麼清楚了。
這些年,胡適已經完全解禁,但是人們對於胡適的關注,似乎以民國八卦為主,他的思想,他的文章,還是模糊的很。
這本小小的《容忍與自由》,倒是可以作為了解胡適的一個初級讀本。如果讀過此書,覺得好,可以再讀《胡適文選》,然後再讀《胡適文存》。
胡適的大部分著作,都收錄在四卷本的《胡適文存》里,而《胡適文選》乃是胡適自己編的《胡適文存》的精選版,是給「少年朋友」的課外讀物,至於這本《容忍與自由》則是《胡適文選》的再精選版了,把偏考據、文史等專業向的文章去掉,留下的大多是關於社會、人生的雜文。
胡適的文章很好讀,行文用詞較為淺顯,能夠用大家都聽懂的語言表達的,絕不用專有名詞。很多艱深的話題,在他的筆下都能清清楚楚的說明白。
下面,我整理了一下書中胡適談到的問題,有許多都是今天仍待解決的。其中的許多觀點,現在的年輕人也應十分受用。
一 學會寬容
在《容忍與自由》里,胡適指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在這裡,「容忍」的意思就是寬容,他不是叫你膽小怕事,或者成佛成聖,而是學會理解別人。如今互聯網時代,只要你隨便打開某一個媒體平台,就不難發現烏煙瘴氣的謾罵,人們似乎越來越難以換位思考,越來越難以自省。
而胡適早就告訴我們:認為「我不會錯」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凡事,不要那麼斬釘截鐵,心中始終抱有一個念頭:我也許是錯的。知道自己可能是錯的,才有可能改正,才會發現別人的正確,才會成長。
二 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
這句話大概是胡適的名言了。寫這篇文章是在1917年,當時國內報紙上,各種主義熱鬧的很,胡適潑了一盆冷水。
他不是認為理論不重要,而是看出了許多人根本就是在空談。而為什麼談主義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呢?胡適認為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所以,是個人都可以高談主義,但做事,這就不一定了。
高談「主義」如今也大有人在,比如現如今熱門的「女權主義」,就被各種人說來說去,早已變了樣子。再比如天天張口就是什麼「毛左」、「小粉紅」、「公知」這樣那樣的標籤的人,與大談「主義」的思維如出一轍,都是懶惰,抓住一個概念,就以為得了所有。
而「主義」的大危險,就是使人心滿意足,自以為尋著包治百病的解藥, 便用不著費心力去研究這個那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法了。
三 生活的意義
《新生活》這篇文章,切中了一些年輕人的痛點。到底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呢?每天上班賺錢,算嗎?成天打遊戲,無所事事,算嗎?
對此,胡適給了一個藥方。
他講:凡是自己說不出「為什麼這樣做」的事,都是沒有意思的生活。反過來說,凡是自己說得出「為什麼這樣做」的事,都可以說是有意思的生活。生活的「為什麼」,就是生活的意思。
我們為什麼要干這個?不幹那個?回答得出,方才可算一個人的生活。
四 個人主義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寫於1920年,大概是針對當時熱鬧的「新村運動」而作的。在這篇文章里,他界定了什麼是個人主義。
一 假的個人主義——為我主義。它的性質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的利益。
二 真的個人主義——個性主義。它的特性有兩種:一是獨立思想,不肯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不肯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不肯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二是對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不怕權威,不怕監禁殺身,只認得真理,不認得個人的利害。
三 獨善的個人主義。它的共同性質是:不滿意社會現狀,有無可如何,只想跳出這個社會去尋找一種超出現實的理想生活。
當然,胡適是挺真箇人主義的。為我主義當然不用說,就是自私;所謂獨善的個人主義,他也是反對的,因為人不可能脫離社會。
當我們把個人主義掛在嘴邊時,能否做到獨立思考,能夠做到自己負責呢?
五 民族自信不要靠老祖宗
《信心與反省》這裡提到的信心,即民族自信心,當時不少人自詡中華上下五千年,漢唐盛世,都很了得,當然民族有自信。這思想,現在也常看到。
但胡適說:「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須建築在一個堅固的基礎之上,祖宗的光榮自是祖宗的光榮,不能救我們痛苦羞辱。我們的民族信心,必須站在「反省」的基礎之上。」
「今日的大患在於全國人不知恥。所以不知恥者,只是因為不曾反省。」
而所以不反省,大概還是從來不認為自己會錯,沒有打開過自己的眼界和思維。
六 不要放棄自己
《贈予今年的大學畢業生》是一篇演講,所提到的現象,現在也一樣。
胡適說,離開大學後,有兩個墮落的可能:
第一,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慾望。
第二,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這種情況,我們見得可多了。對此,胡適給開了一個藥方:
第一,「總得尋找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的求知慾被耗盡。
第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
第三,「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道理正是這個道理。
上面提到的這幾點,可以受用終生。一個健全的人,應該保持寬容的心態,實事求是,扎紮實實的去生活,獨立思考,權責自負,不盲目,不輕信,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永遠懂得人生的樂趣。
《容忍與自由》收錄了18篇雜文,除以上部分,書中還有關於中西文化比較、治學方法的文章也很好,這裡就不舉例了。感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我最近準備多看看胡適了。
小河說:
前幾天買了套《莎士比亞全集》,在看第一本
發現好多好玩的地方
改天說說
- 不止讀書-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
推薦閱讀:
※男孩起智慧優秀名字大全 出自成語的男孩名字推薦
※推薦博文《自已的婚姻好壞與任何人無關》
※【藝壇精英】藝術名家重點推薦——吳光林
※【教育應用推薦】送給大家的兒童節禮物,六一快樂~
※返場精選 | 火了一整年的時裝圖紙,一次推薦給你!
TAG: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