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美的女人——「緬甸之花」昂山素姬
她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女人,她獨特的神美讓世界為之跳動。她的容顏是如此美麗動人,宛若盛開的鮮花;但是她的眼睛,卻絕非翦水明瞳,而是永遠閃耀著跳動的火焰,那是意志之炬生命之火,亮得讓人無法直視。這個眼眸中透露著果敢、堅毅的美麗女子就是被譽為「緬甸之花」的昂山素姬——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將軍的女兒,緬甸民主聯盟的領袖。
被譽為「緬甸之父」的昂山將軍,因在二戰中奮起反抗日本軍隊在緬甸的暴虐統治,並在戰後繼續為緬甸的獨立而戰鬥,而在緬甸人民當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947年,在緬甸獨立的前一年,昂山被政敵暗殺。當時,昂山素姬年僅兩歲。父親死後,昂山素姬隨母親旅居印度,之後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畢業後曾在紐約聯合國辦事處任助理秘書,後留校任職。幸福的婚姻
1972年元旦,在倫敦的切爾西婚姻登記處,26歲的昂山素季與25歲的邁克·阿里斯喜結良緣。在牛津期間,昂山素姬結識了牛津大學教授阿里克。婚前的8個月,她寫了187封信向阿里克細訴衷情,行文間常表憂慮,擔心緬甸人民會誤解兩人的婚姻,以為她已離棄他們。不過,她內心明白,當人民需要她時,她必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而研究西藏文化的阿里克也早已明了,有一天命運會叫他們在家與國之間作出抉擇。他清楚地知道,眼前這個容顏清麗的妻子絕非一般的緬甸女子,她體內流淌著的是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的血,是生來就與國家和人民聯繫在一起的。但相愛的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婚後十多年,昂山素姬與阿里克在牛津安靜地生活著。身為妻子,昂山素姬細心地照顧著家庭,讓丈夫專心學術研究。可以說,那是他們婚姻中最為美好祥和的歲月。然而,歷史的宿命沒有讓昂山素姬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或者書齋里的學者。命運早已對她另有安排。1988年3月,昂山素姬獲悉母親中風病危,便匆匆告別丈夫與兩個兒子,趕返緬甸照顧母親。想不到此一去,卻是夫妻天涯斷腸之始。成為緬甸民主聯盟的新領袖昂山素姬回國照料中風的母親,本來計劃只是作短暫的停留,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此時,長期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領袖吳奈溫將軍下台,緬甸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主遊行,反抗軍政府殘暴和腐敗的統治,但是卻遭到了血腥鎮壓,而另一個軍政府隨即上台。原來,在昂山素姬離開的歲月中,緬甸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開始了迄今為止的軍人統治。軍政府宣布走社會義主道路,沒收剝削階級——主要是勤勞的華人——的資產,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到八十年代末在軍政府的統治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緬甸已經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目睹眾多學生被槍炮鎮壓,昂山素姬怎麼也無法相信,自己國家的軍隊會向自己的人民開槍,這比當年的英國殖民者和日本軍隊還要視人命如草芥。她那為人民爭取民主的決心於此被激發了出來。1988 年8月26日,仰光近百萬群眾在瑞德貢大金塔西門外廣場集會,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對如此多的民眾發表演說。她一身雪白的長裙,宛如一隻從仙境飛來的白天鵝。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態、鏗鏘有力的聲調、擲地有聲的言詞令所有在場的民眾印象深刻。緬甸人民發現,他們盼望已久的領袖誕生了。從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觀者了,她成為了緬甸民主聯盟的聯席創辦人兼總書記。其實,昂山素姬並不喜歡政治,她更想成為作家。「但是,我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與極權抗爭之路昂山素姬意識到,利用暴力和恐懼,緬甸軍政權將人民都變成了自己的「人質」,這是一種更加直接的「國家恐怖主義」。她敏銳地發現了緬甸悲劇的根源——「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份。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份,當作存在的一部份,而成為一種習慣。」要改變這種「靈魂受傷」的狀況並非易事,昂山素姬認為,唯一方法就是:「作為一個沉思的從業者,我有許多打破習慣的方法。打破偽善惡習的最佳方法就是和誠實的人生活在一起。」深受聖雄甘地的非暴力理論影響,昂山素姬開始參與政治,並致力於推行民選制度。1989年7月20日,緬甸軍政府以「危害國家」的罪名,開始對昂山素姬實行6年的軟禁,其間一家人只共聚過4次,而她亦拒絕了將其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阿里克曾經預感到的日子終於來臨,在愛情與國家之間,昂山素姬選擇了後者:為民族付出無私大愛,犧牲小我的個人幸福已在所不惜。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軍政府於1990年舉行了大選,由昂山素姬領導的民主聯盟以60%的得票率獲得了80%的國民大會席位,在正常情況下,她理應成為緬甸的國家總理,但選舉結果卻被軍方作廢,軍人拒絕交出政權,因而引發了國際間猛烈的批評。同年昂山素姬榮獲薩哈羅夫獎,翌年再獲諾貝爾和平獎,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130萬美元獎金交付信託,用於緬甸人民的健康與教育。1995 年7月昂山素姬獲釋。次年,丈夫再次來到緬甸與她相見,但此行卻是兩人的最後相聚。他從此終身不準踏入緬甸國土,而她很清楚,一旦離開緬甸赴英國探視家人,她很有可能永遠不能再次回到緬甸。結果她選擇留下,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阿里克見面。同年她被指煽動學生示威再度被軟禁。1998年7月,緬甸軍政府禁止昂山素姬與全國民主聯盟成員會面。1999年3月27日,阿里克在倫敦因患晚期前列腺癌去世。軍政府批准她出國奔喪,但她為了緬甸的民主事業,拒絕離開緬甸。2000 年9月昂山素姬因違反軍方禁令,欲前往北部城市曼德勒再次遭受軟禁。10月,與軍政府秘密展開對話。2002年5月6日,在被軟禁19個月後,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由聯合國主持的秘密協商後被釋放。政府發言人說她是由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彼此信任」而重獲自由。昂山素姬隨後表示這是「國家新的黎明」,而她今後亦可自由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但是,2003年5月底,昂山素姬再次被捕。經歷一段時間的關押和9月的一次手術之後,她繼續在仰光遭到軟禁。2004年3月2日,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伊斯梅爾在緬甸看望了昂山素姬並與緬甸總理欽紐舉行了會談,再次試圖促使雙方展開會談。2009 年5月,美國人耶托游泳潛入昂山素姬的湖邊住宅,警告她要預防被襲擊,並逗留了三天。緬甸當局以違反軟禁令的罪名指控昂山素姬,判刑三年,後來改為再次軟禁18個月。這一判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憤怒和對軍政府的進一步制裁。世界大多數國家領導人及歐盟、人權組織紛紛譴責判決不公,對緬甸當局違反人權的行徑表示憤慨。
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使甘巴里與緬甸昂山素季會晤。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軍政權立即釋放昂山素姬,並對美國人耶托判刑7年表示關切。他說判決是「不公正的,違反了人權和普世原則」。奧巴馬已延長對緬甸的經濟制裁。英國首相布朗稱之為政治性判決,倍感「痛心和憤怒」。他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在全球範圍內對緬甸政府實施武器禁運。法國總統薩科齊則稱其為「野蠻、不公正」。澳大利亞政府約見緬甸大使表示關注。歐盟則禁止與緬甸軍事交易,擴大了制裁緬甸官員的範圍,對緬甸將領拒發籤證並凍結資產。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姬再次被釋放,大批支持者湧入到其住所周圍。在過去的歲月中,昂山素姬被逮捕,被釋放,被軟禁,再被釋放。據統計,昂山素姬在過去21年中竟然有15年被囚。而緬甸軍政府不僅限制她的自由,還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宣傳攻勢,以破壞昂山素姬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這些宣傳的主題是:「昂山素姬嫁給了一個英國人,她的思想被西方社會污染了,她不是自己人。」然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宣傳是無效的。無畏因為有堅定的信仰在支撐昂山素姬曾經在演說時,挺身面對步槍的槍膛。十二年里,在仰光那重重看守的宅院里,她一個人堅持著孤獨的抗爭。這一切無畏,這一切執著,是因為其背後有堅定的信仰支撐著。在 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頒獎儀式上,昂山素姬的兒子亞歷山大代表母親受獎,並發表獲獎致辭。答謝辭是他的父親阿里克代為撰寫的,其中強調了昂山素姬的精神目標:「儘管我母親常常被描繪成一位用和平手段爭取民主的政治異見者,但我們也要記住,她的追求在本質上是精神性的。」這份答詞中還引述了昂山素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份,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昂山素姬的精神,植根於東方傳統佛教――緬甸文化的基礎。而啟發了她精神靈感的,是印度非暴力主義的哲人甘地以及她的父親――緬甸獨立鬥爭的領導人昂山。昂山素姬信仰和實踐的是大乘佛教的理念,即承擔對有情眾生的普世責任。她說:「要過一種充實的生活,一個人就必須有勇氣去承擔他人所需要的責任。」「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才能達到佛陀的聖境。」在《追求民主》一文中,昂山素姬還談到:「統治者必須遵從佛陀的教誨。這些教誨的中心是真理、正義和仁愛的觀念。緬甸人民在他們的鬥爭中所尋求的,正是建立在這些品質之上的政府。」她親愛的父親昂山是被暗殺的,她崇敬的甘地也是被謀殺的。在追隨父親和甘地的足跡的過程中,昂山素姬認識到:精神無法被殺害。針對專制者害怕失去權力的恐懼,她以佛教理念告誡殘暴的緬甸的軍政府:「要克服自己的恐懼你首先要對他人表現出仁慈。一旦你開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來對待他人,你的恐懼就消散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種對自身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對祖國人民深沉的責任感,成為昂山素姬長期抗爭中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擁有這精神力量的她,將繼續走在為緬甸民主抗爭的道路上。誰說明天不會更美好呢?
推薦閱讀:
※你是我見過,最美的天使女神
※此生、你註定是我凄美的情劫……
※迷醉|四月的桂林,遇見最美的山水
※奇!老樹樁竟然開出了這麼美的花!
※[女裝]花樣和款式設計都很美的女士毛衣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