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科普】這些腎臟疾病的癥狀,你知道嗎?
自覺癥狀分為兩種
自覺癥狀根據腎臟疾病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急性癥狀型>與<無癥狀型>兩種。
<急性癥狀類型>是指,身體突然出現浮腫、尿液異常、尿量變少或血壓升高等顯著癥狀。這些癥狀由於可以自己察覺,所以能夠及早被發現。
另一種<無癥狀類型>的特徵是,未出現上述的明顯自覺癥狀,但經血液及尿液化驗可發現異常。不幸的是,大部分腎臟疾病的患者屬於此類,早期癥狀不明顯,未引起足夠重視,當出現臨床癥狀時,腎功能已嚴重惡化。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建議必須定期接受檢查,提早發現腎臟異常,及時干預治療。
另外,建議各位能夠養成注意觀察自己的尿液是否存在異常,以及身體有沒有浮腫現象的習慣,可以作為了解腎臟健康狀態的參考標準。如果對自己的身體多加關心,就能夠馬上察覺到異狀,可以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以下將為你介紹關於尿液檢查的重點注意事項。
腎臟疾病的癥狀分為兩種類型
你的尿液是正常還是異常?——簡易的尿液檢查
健康的尿液顏色是由淡黃色到淡黃褐色。尿液的黃色成分之一是<尿色素>,另外還有<尿膽素>(urobilin),是由血液色素<血紅蛋白>(hemoglobin)轉變的膽紅素(bilirubin)形成。尿液顏色雖然受體內水分多寡影響,時而變淡、時而變深,但主要是由於上述兩種成分決定。
例如,晨起或大量出汗後,尿液的顏色會較深;相反地,如果大量飲水,或在寒冷冬天時,尿液的顏色會較淡、接近無色。關於觀察尿液要注意的情況有:與平時不同且持續出現明顯異常的顏色,例如,因肝功能受損而無法分解膽紅素時,會形成深黃褐色的尿液;而尿液呈紅色或紅褐色、茶褐色的話,可以視為一種帶有紅血球的血尿現象。
尿液呈紅褐色且混濁時可考慮是血尿。出現血尿有可能是<急性腎炎>、<特發性腎出血>(essential renal bleeding)、<腎癌>、<腎結核>、<腎臟結石>等腎臟病。尿液顏色呈現比平時深的茶褐色,連泡沫也帶有顏色的時候,可能是肝臟與膽管疾病;至於有白濁狀況時,則可能是<腎盂腎炎>與<膀胱炎>等疾病,尿液白濁是由於白血球與細菌相混合造成的。
從尿液的顏色來了解健康的檢查
健康的尿液幾乎是無味的
健康的尿液幾乎沒有味道的。因剛剛排出的尿中含有氨基酸等的代謝成分,會帶有一點氣味。此外,將尿液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會因細菌繁殖而產生氨,便會產生廁所常有的臭味。
但是,如果剛排出的尿就帶有臭味的話,有可能是由於膀胱中有細菌繁殖而產生的。尿液帶有刺鼻味,通常是因為排尿系統發炎所造成的。另外出現甜酸的氣味時,則是由於酮體造成的,如果尿出現這樣的味道,會被認定是<糖尿病>的特徵。
除了味道以外,泡沫的有無也是檢查的重要項目。若尿液像肥皂水帶著泡沫,甚至在沖完水之後馬桶仍殘留有泡沫,可能是因蛋白質存在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健康腎臟的腎小球不會濾出大量的蛋白質,而一些被濾出的小分子蛋白則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所以尿液中不會出現過多的蛋白質,因此,蛋白尿被認為是腎小球或腎小管異常的表現。
在採集尿液進行化驗時,不要取剛排出的前段部分,應取<中段尿液>來檢查。原因是剛排出的尿液會混入附著在尿道附近的細菌,經過一段時間,細菌會繁殖,影響檢查的準確性。下面將為你說明何謂排尿次數異常與尿量異常。
由味道可以了解身體健康
每天的如廁平均為4至5次,超過就可能是尿頻
健康人一天的排尿次數平均為4到5次。當然,這只是參考值,因存在個體差異,平時對於排尿次數及尿量情況的注意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將排尿次數多的情形稱為「尿頻」,大多是由於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統炎症造成的。可導致排尿次數異常的疾病還有神經性膀胱炎、尿崩症、糖尿病等。
正常的排尿量一天約為800至1500毫升,醫學上定義一天排量不滿100毫升為「無尿」,少於400毫升為「少尿」,超過3000毫升則為「多尿」。腎臟病也會導致尿量異常,少尿與無尿是疾病末期經常出現的癥狀。(註:慢性腎病患者的尿量不一定減少,有些病人反而夜晚的尿量增加)。
水分攝取方式也會影響排尿量,因此要注意不能因尿量未見異常,就認為腎臟沒有問題。另外像是尿流變細、排尿不順的情形,則可能是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尿道變窄、癌症等引起;排尿時間過長的排尿困難,則可能是前列腺肥大症、急性前列腺炎、癌症等導致的;有殘尿感則可能是膀胱炎、膀胱結石及前列腺肥大症;排尿時若帶有疼痛感則可能性是罹患尿道炎與癌症。不管是哪一種,發覺排尿情況與平時不同時,就必須接受詳細檢查。
由排尿的次數、排尿量來判斷腎臟的健康情況
容易浮腫的人可能罹患了腎臟病
腎臟病的另一個自覺癥狀是——浮腫(水腫),這是皮下組織積存過多水分所造成的腫脹。如同前述,腎臟負責生成尿液並調整體內的水分與鹽分(註:鈉)的含量,當因某些原因造成腎臟疾病,使腎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時,會使水分積存體內而發生浮腫。此外,血液中的蛋白質具有將水分從血管外圍組織間質中引入血管內的功能,當罹患腎臟疾病使得血管中的蛋白質流失時,便無法讓水分保留在血管內,使水分由血管內向組織間質滲透,而造成水腫。通常腎臟病患者的臉部與腳部最容易發生水腫。下肢發生浮腫時,腳背腫脹會造成穿鞋困難,此時以手指按壓小腿與腳面約10秒,該部位會形成一個凹陷,久久無法回復。穿襪子時,腿上會留有明顯襪痕,或是因為襪子太緊而使小腿出現比腳背還明顯的浮腫。更有甚者,大腿附近也會出現浮腫情況。面部浮腫常見於早上,晨起時最易發現,眼皮及眼周均會水腫,使細小的皺紋變得不明顯。在腰部、背部、陰部也會出現浮腫。有時也會發生因為水分積存在胸腔(胸部積水)引發呼吸困難,或因腹水造成腹部腫脹等情形。除上述介紹的情況外,腎臟病還有很多其他癥狀,只是出現頻率較少。接下來為各位解說一些容易令人忽略的癥狀吧!
有關腎臟病所引起的浮腫的重點
輕微的疼痛、頭痛與發燒狀況也必須注意
腎臟病患者也可出現「疼痛」與「發燒」等癥狀,雖然罕見,但也被認定是一種自覺癥狀。根據疼痛的特徵可分為以下幾種:平時無癥狀,但是敲打背部時會出現劇烈痛楚的「敲打痛」,是腎臟病最具代表性的疼痛;腰部的輕微疼痛可能是由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及腎盂腎炎等引起。「多發性囊泡腎」(註:多囊腎)會因為出血而產生腹痛,「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與「腎結石」等疾病則可引起腰痛、腹部兩側疼痛。臨床也可見到患者出現發熱癥狀,過去曾發生過因為畏寒突然發高燒(40℃)而誤以為是「感冒」,事實上卻是「急性腎盂腎炎」的案例。
腎臟疾病惡化後會導致代謝產物積存在血液中,當血液中有害代謝產物濃度過高,毒素循環全身而引發各種癥狀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尿毒症」;如對腹瀉、噁心、食欲不振、呼出氣體有尿味、神經麻痹、痙攣、昏睡等尿毒癥狀放任不管,則會危及患者生命。
前面曾提過,大部分的腎臟病屬於「無癥狀類型」,當腎臟功能只有正常情況的30%-50%時,容易出現因浮腫所形成的高血壓。當癥狀持續加重不緩解,發展到引發尿毒癥狀的程度時,腎功能已降低到只有正常情況的5~10%左右,這樣比喻應該可幫助各位了解吧!
腎臟功能異常時會出現上述癥狀提示我們引起注意,但要確實了解腎臟的健康狀態,仍需到醫院定期接受檢查。因此,在下一期將為各位說明有助於早期發現腎臟病的尿液檢查。
各種腎臟病的徵兆腎臟病的徵兆——自覺癥狀如下: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除了買買買,你知道光棍節傳說嗎
※如果早知道這些,我的劇本就不會死
※裝修知道 | 90%的人裝修多花了冤枉錢,你知道嗎?
※借車給別人,這些規定你一定要知道!如何機智拒絕?
※?穿衣搭配一定要知道的幾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