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的生態放養
土雞的生態放養
所謂生態養雞,就是把雞群放養到自然環境中,滿足雞的生物學習性,為雞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充分利用天然的資源,讓雞肉、雞蛋恢復應有的天然優良品質。目前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一、品種選擇
土雞,即本地雞,有的叫草雞。由於品種間相互雜交,因而雞的羽毛色澤有 「黑、紅、黃、白、麻」等,腳的皮膚也有黃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場消費也不一樣。故要選養適宜當地消費市場的品種。
散養雞飼養管理條件不高,因此,生態養雞最好選用當地土雞品種。地方品種具有體型小巧,反應靈敏,活潑好動,適應當地的氣候與環境條件,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宜放養的特點。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價格高,利潤大,深受養雞戶和消費者的喜愛。最適宜養殖的品種,首先為地方土雞,其次是地方雜交雞,再次是良種蛋雞,一般不宜養殖大型肉雞。建議土雞養殖戶到專業的土雞種苗場購買雞苗,以保證苗種質量。
1、土雞分類
以外貌特徵、生長速度為主歸類,認為更適用於市場經濟與消費習慣與飼養習慣.將目前的土種優質肉雞的品種品系歸為:
(1)從羽色和膚色看有以下幾類:黃羽(三黃)雞、麻羽(黃麻、黑麻、花麻和紅麻)雞、花羽(雜羽)雞、黑羽雞、白羽雞、烏鴉(晾、腳、皮、肉、骨、內臟、冠都為黑色).全烏即七黑雞,該類又有很多的品變種。以上都以二品系或三品系配套系按羽色、膚色要求自由組群雜交而成。各企業都有自己的配套系目標雜交標猴,完全適應於市場的要求。
(2)從生長速度看有快速型與中速型之分。生產企業均用優良的地方土雞品種品係為父本與外來隱性白羽為母系雜交組合而成。不僅提高了其生長速度與產肉量.而且保持丁土種優質肉雞固有體型外貌極為相似的特徵特性.深受養雞者的青睞,市場銷量日益增多。由於各地對優質土雞的羽色、體重要求各異,培育出五花八門,多姿多彩的品種、品系。在雲南省最受歡迎的是.無論是用什麼品種品系雜交育成的黃麻羽雞,其生長速度70天體重公雞2.2-2.5千克,母雞1.8-2.2千克。飼料轉化率1:2.4-2.6。
2、土雞特徵
不同地區、不同的消費者對土雞的外貌特徵和屠體體表要求存在很大的差異。消費者對土雞的冠色、羽毛色與光澤和完整性、膚色,脛找體重及肌肉豐滿程度都有嚴格的選購標準。 基本要求:
(1)土雞一般體型小,適合家庭消費。外觀清秀,胸肌豐滿,腿肌發達,脛短細或適中,頭小,頸找短適中,羽毛美觀。母雞翹尾,公雞尾呈鐮刀狀。
(2)羽毛特徵 土雞羽毛要求豐滿,緊貼身軀。土雞羽色斑紋多樣,不同品種差異明顯,有白色、紅色、黃色、黑色、蘆花色、淺花羽、豇豆白、青色羽、麻羽、灰羽、草黃羽、金色、咖啡色等。公雞頸羽、鞍羽、尾羽發達,有金屬光澤。土雞的羽色是其天然標誌,生產中要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來選留合適的羽色和花紋。
(3)冠形 土雞冠形多樣,如桑葚冠、豆冠、玫瑰冠、杯狀冠、角冠、平頭和毛冠等。土雞冠顏色要求紅潤(烏冠除外),冠大,有的個體還有鬍鬚。
(4)喙、脛腳的特徵 喙、脛腳的顏色有白色、肉色、深褐色、黃色、紅色、青色、和黑色等,有的個體呈黃綠色和藍色。不同的消費對脛色要求不同,南方市場較喜歡青色脛和黃色脛。土雞以光脛為主,但也有毛脛、毛腳。趾有又四趾的,有一側四趾和一側五趾的,也有雙五趾的,爪短直,此籠養蛋雞短。土雞的脛部較細,與其他肉雞有明顯的不同。 皮膚顏色 皮膚有白色、黃色、灰色和黑色等。
3、雲南土雞品種
我國的地方優質土雞,如崇仁麻雞、仙居雞、寧都黃雞、固始雞、蕭山雞、三黃雞、清遠麻雞、杏花雞等。雲南省的品種有六大地方名雞:
(1)武定雞
素以體大、肉嫩、骨酥、皮脆、味道鮮美而著稱,特別是烏雞既香又鮮。成年公雞體重均在3. 5kg左右,母雞在2. 5~3kg左右。經去勢後的公、母雞稱閹公雞和閹母雞,不僅肉質更加細嫩,味道濃香醇厚,而且體更大,閹公雞在4kg以上,閹母雞在3kg以上。
(2)大圍山微型雞
小體型雞品種。成年公雞平均體重僅0. 86kg左右,成年母雞平均體重僅0.7kg左右,成年母雞為褐麻色,以深褐麻色居多。成年公雞主要為褐麻或紅羽型。不論公母雞,脛多數深黃色,少數淡黃色。屠宰率高,以屠體重計算達93. 5% 。肉質肌纖維細嫩,體內脂肪沉積少,肉香、口感好,骨骼纖細。農村傳統飼養100天左右可達正常體重,是優秀的微型肉用型品種。
(3)瓢雞
瓢雞原產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俗名閉毛雞。其獨特之處在於無「尾巴」,即「無尾錐骨、尾棕骨、無尾脂腺、無主尾羽、覆尾羽下垂」,體驅前高後低,臀部豐滿,形似葫蘆瓢狀,羽毛光滑亮澤,外觀漂亮,故人們稱其為「瓢雞」。根據其生產性能表現,瓢雞屬肉蛋兼用型,是我國稀有的地方特色雞種之一。體重成年母雞1.8~2.8kg、公雞 2. 36~3. 2kg。
瓢雞行動靈活,適應性強,耐粗飼,覓食能力、抗病力強,合群性較好。在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和自然環境下,採食野草、蟲子、松針等野外昆蟲和植物,加之補飼農家飼料,能夠較好的生長發育。其肉質細嫩、肉鮮味美、營養豐富,肉質比土雞更香更細更甜,可與山雞媲美,有較好的滋補藥效,是肉食品中的佳品,更是放心的生態肉食品,深受人們喜愛,成了市場搶手貨,故有「人間小鳳凰」之美稱。農家飼養的瓢雞一般160日齡上市,每公斤100~150元,是一般農家土雞價格的3倍以上,市場前景廣闊,經濟開發價值較大。
(4)無量山烏骨雞
無量山烏骨雞體型大,頭較小,頸長適中,胸部寬深,胸肌發達,背腰平直,骨骼粗壯結實,腿粗,肌肉發達,體軀寬深,呈方形。頭尾昂揚,耳多為灰白、部分有綠耳,喙平,上喙彎曲,喙、脛、趾為鐵青色,皮膚多為黑色,少部分為白色,腳有脛羽、趾羽,故稱「毛腳雞」。有高腳、短腳、單冠、復冠,白羽黑肉、黑皮黑骨黑肉雞等幾個類群。
成年無量山烏骨公雞眼大有神,冠大直立,單冠為主,偶有復冠,冠齒5至6個;冠和肉髯呈紫紅色、鮮紅色,毛色多為紫紅色、黃褐色、麻花、白色,主翼羽、脛羽、背羽、鞍羽多為黃褐色,尾羽黑色鑲邊,部分公雞為麻花、全白,毛色鮮艷有光澤。成年母雞眼大有神,冠髯較小,虹彩金黃,少部分有鳳頭;毛色有黃褐色、麻花、白色、黑色等毛色;多數麻花雞體軀毛色為新月形條紋。雛雞毛色多為麻花色、黃褐色、白色、黑色等。一般成年雞體重為5至7kg,公雞屠宰率88% 、母雞屠宰率91% 。
(5)茶花雞
茶花雞是家雞的祖先,因其啼聲似 「茶花兩朵」故名茶花雞。公雞體羽上體多紅色,下體黑褐色。母雞體羽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而具黑紋,胸部棕色。該雞成年公雞體重1~1. 5kg,5月齡開啼。母雞體重1~1. 1kg,6月齡開產,年產蛋130~150枚。蛋重約38g,蛋殼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飼養原雞具有適應性廣、生長快、飼養粗放、採食量少、成活率高等優點。
茶花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取食於地面但飛行能力強,夜棲樹上。
(6)鹽津烏骨雞
鹽津烏骨雞品質優良,營養價值極高。一是其肉細嫩味美,歷來有「烏骨雞肉香」的美譽,吃起來特別感到新鮮可口。二是具有較好的滋補、藥用等作用。被歷代醫家視為補虛勞之聖葯,常用來作為婦科良藥,對婦女月事不調、血虛頭暈、婚久不孕,固宮安胎,產後體虛有良效;對治療男子腎虛體弱,房事不舉亦有效果;用仔烏骨雞外用可接骨續髓。現代醫學還表明,該雞有抗衰老、延年益壽、烏黑毛髮、潤膚美容之功效。三是與國內外其它烏骨雞相比,營養價值較高。經四川農科院及西南農大等單位化驗分析,鹽津烏骨雞的營養價值超過我國著名的泰和烏骨雞等品種,特別是富含高水平的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是生產功能保健食品的上佳材料。鹽津烏骨雞的蛋白質含量為1. 76% ,在18種氨基酸中,蛋氨酸和賴氨酸分別為0.93% 和1.94% ,與我國著名的江西泰和烏骨雞相比,蛋白質高2. 02% ,脂肪低0. 62% ,蛋氨酸和賴氨酸分別高0. 46% 和0. 38%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顯著特點。
二、場地選擇
土雞養殖場應選在地勢較高、乾燥、向陽,水電交通便利,利於排水防潮,並且遠離居民集中區和其他養殖場的區域,同時還要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果園、山林、閑田、荒灘或牧場。以坡度較緩、長有灌木林、荊棘林、闊葉林等有一定遮陽條件的山地為佳。附近應有無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潔水源。
山地果園養雞,園地蔭蔽度要求在 70%以上,防止夏季陽光直射引起雞中暑。果園四周應設防護網,防止雞隻外逃和天敵侵入。為了給雞提供充足、優質的青草,樹木間可套種蔬菜、牧草。養殖場周圍套種皇竹草、黑麥草、紫花苕、苜蓿等優質牧草,既滿足土雞養殖的青飼料需要,又能方便及時地處理消耗糞污。
放養場地四周用鐵塑網圈圍,再用塑網隔成若干片區。在放養場地分散放置(按每30至50隻雞放一個)自由採食桶和自由飲水器,實行分片輪牧。有計劃地用鐵塑網把山林隔成若干片區,實施輪牧,每放牧一次,草場保護期為一個月。
放牧場地圍網 放牧林地應根據管理人員的放牧水平決定是否圍網。圍網採用網目為2cm×2cm的魚網即可,網高1.5~2.0m。
野外養雞選用的生態區域,尤其是荒山、樹林中,野獸、野鳥較多,為防止各種災害和敵害侵襲,要對養殖環境進行必要的改造:雞群活動範圍的邊界上,應埋設1.5~2米高的鐵絲網或尼龍網;也可密集埋植樹枝籬笆,配合栽種葫蘆、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離阻擋;種植帶刺的洋槐枝條、野酸棗樹或花椒樹,阻擋人、獸的效果最為理想。周邊活動半徑以不超過50米為宜。
目前,生態養雞基本都是被理解為放養雞群,這也是生態養雞的主要模式。
在不同的地區放養場地的主要類型有差別,不同類型放養場地所放養雞群的類型也有差別,需要因地制宜進行選擇。
果園放養、樹林放養、山溝放養、綠化用苗木地放養、灘地放養、
在上述各种放養場地中可以有計劃地人工種植一些牧草以增加場地內青綠飼料的數量。要在雞群開始放養前使牧草有一定的生長期,因為剛出土的草 芽根系很少,容易被雞連根刨出。通常牧草可以秋播也可以春播,一般的放養場地可以採用秋播方式,尤其是一年生黑麥草。因為,大多數地方進入深秋之後停止雞 群的野外放養,給牧草一個生長的時期。
採用生態放養模式的生產者,要在開始養雞之前提早種植多年生牧草,最好提前一年。經過一年生長的牧草其根部已經在地下扎得比較牢,耐踐踏、耐放牧的性能比較好,而且,一年後的牧草其產址也比較高。
三、棚舍搭建
1、搭棚方法
(1)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覆蓋層通常用3層,由內向外,第1層用油氈,第2層蓋稻草,第3層蓋塑料薄膜,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其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棚的另一頭開一個出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也便於通風換氣。對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棚舍內搭2~3層棲息架供雞隻棲息。依據雞群放養數量來決定建棚舍的數量。
(2)簡易雞舍棚:棚寬5米,長度依雞群大小而定(每平方米容雞10-15隻),棚中間高度1.8米-2米。 前後牆高1米左右,棚頂先蓋一層油氈,上面覆一層茅草或麥秸,草上覆一層塑料薄膜防水保溫,棚的四壁可就地採石砌牆,或用秸稈編成籬笆牆。在荒山林地內搭一些供雞防風避雨的遮蔭棚。
2、鋪設墊草
若不搭棲息架,為了保暖,地面應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長短粗細適中,如青乾草、稻草、鋸屑、穀殼、小刨花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晒,發現發霉墊草應當挑出。鋪設厚度以3~5厘米為宜。
3、清棚消毒
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一層石灰,然後進行噴洒消毒。
不論是改建還是新建雞舍,都要嚴格消毒,搞好衛生,驗證舍內調溫和通風設施。
4、根據果園面積和養雞數量,適當搭建一些簡易棚舍,為雞群提供一個棲息、產蛋、避雨、避暑的場所,面積按照每平方米飼養12至15隻的標準測算,防止被雨淋、日晒和意外驚動。棚舍多採用竹木結構,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處建造,大小因地而異,頂棚用玻璃鋼瓦或油毛氈配稻草都可以,棚舍中間高、兩邊低,四周挖好排水溝。
5、生態養雞也需要雞棚,這是雞晚間宿營的重要空間。雞棚位置要高,背風向陽,視野開闊,不能積水,門前有足夠的空閑地。雞棚可採用永久性的磚瓦結構,也可採用簡易的木結構,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必須具有堅固的結構,有良好的遮風擋雨功能,為防止獸害侵襲,窗戶要釘鐵絲網,門口封閉要嚴實,地面要夯實,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結構舍內地面。
四、養殖方式
1、土雞採用「前期集中育雛,後期野外放養」的飼養方法。一般育雛30天左右轉入放養場地,放牧初期適當控制放養時間和距離,逐漸誘導雞群由短到長、由近到遠在林中採食,並注意雷雨天氣和獸害。為了使土雞更具「土」味,放養期要求在5個月以上,體重以1.5~2kg為宜。
雛雞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要抓好雛雞飼養管理。
生長雞飼養管理: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此階段以放牧結合補飼方式飼養,使機體得到充分發育,羽毛豐滿,為後期育肥打下基礎。
育肥雞飼養管理: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滑度、做到適時上市。
2、生態養殖階段
在實際生產中生態養雞需要分為兩個階段,在各個階段的生產要求有差別。
(1)室內保育階段
這個階段也稱為育雛階段,主要是飼養4 周齡或6 周齡之前的幼齡雛雞。因為這個階段的雛雞適應性差、體質弱,需要保溫、防疫、防止其他動物危害、防風吹雨淋和溫度驟變、防止受驚嚇、需要飼餵優質的配合飼料等,這些要求在放養條件下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只有在育雛室內靠人工飼養管理才能達到。
室內保育階段時間的長短與雞的類型、飼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在氣溫較高的4 一10 月,室內保育時間有4 周就可以,而在氣溫較低的11 月至次年3 月,室內的保育時間需要6 周甚至更長。肉雞的室內保育期相對較短,蛋雞的室內保育期相對較長。
(2)室外生活階段
這個階段是在雞生長到一定周齡,體重達到一定標準,體質增強、活動能力強、野外覓食能力和消化能力強的基礎上,讓雞群有大量的時間在室外活動、採食和休息。室外生活階段要求有寬闊的活動場地、相對安靜的環境、清潔無污染的水源、一定數量和類型的天然飼料,以保證雞群能夠舒 適地生活、健康地生產,提供符合無公害或綠色食品標準的雞肉和雞蛋。
室外生活階段的持續期受雞的類型和飼養季節的影響、肉雞的室外生活階段時間相對較短,一般有3 一10 周;蛋雞的室外生活時間較長,有8 個月左右的時間。
3、雞群放養模式
(1)散飼養
這是雞群放養模式中比較粗放的一種模式,是把雞群放養到放牧場地內,在場地內雞群可以自由走動,自主覓食。這种放養模式一般適用於飼養規模小,放牧場地內野生私聊不豐盛且分布不均勻的條件下。
(2)分區輪流放牧
這是雞群放牧飼養中管理比較規範的一種模式。它是在放牧養雞的區域內將放牧場地劃分為4 一7 個小區,每個小區之間用尼龍網隔開,先在第一個小區放牧雞群,兩天後轉人第二個小區放養,依此類推。這種模式可以讓每個放養小區的植被有一定的恢復期,能夠保證雞群經常有了定數量的野生飼料資源提供。
(3)流動放牧
這种放養雞群的方式相對較少,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內,在一個較大的場地中或不連續的多個場地中放牧雞群。在某個區域內放牧 若干天將該區域內的野生飼料採食完後把雞群驅趕到相鄰的另一個區域內,依次進行放牧。這种放養方式沒有固定的雞舍,而是使用帳篷作為雞群休息的場所。每次更換放牧區域都需要把帳篷移動到新的場地並進行固定。
五、集中育雛
1.育雛舍
(1)可選擇普通民房,按每平方米育雛50隻安排育雛舍面積。要求雞舍密閉良好,門窗通風方便,地面清潔、平整、乾燥,最好是水泥地坪以便於沖洗和消毒。育雛可採用地面厚墊料平養育雛,網上平養育雛和籠養育雛。為了降低投資,建議採用地面厚墊料平養育雛。舍內安裝升溫設備,升溫可採用帶煙筒的煤爐,火道等。
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實行網上養殖,塑料平網高度在0.5至1米之間,便於通風和防治雞球蟲等傳染病。
(2)以立體式三層網床飼養。網床的多少以養雞的數量來定,一般按45~20隻/平方米來計算(前期密度大一點)。
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厘米,網床高30厘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厘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承糞板(可用三層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夾竹,網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網目的塑料網固定好。料桶和飲水器均置於網床內。將庭院林地用尼龍網圍起來,每隔2~3米遠打一根樁柱,將尼龍網捆在樁柱上,靠地面的網邊用泥土壓實。所圈圍場地的面積,一般以每隻雞不少於1.5平方米計算,越寬越好。
買回的脫溫小雞(已經過育雛的小雞)至1公斤體重的階段在網床內飼養,1公斤後至出欄期間在所圈圍的院林地內放養。
2、選擇優質的雞苗
養雞成功與否雞苗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要選擇品種較純、體質健壯的雞苗。選擇來自健康無病種雞群所產種蛋經正規孵化場孵出的雛雞。一般雞群活潑、叫聲有力、雛雞頭大、眼凸有神、掙扎有力、身體潔凈、個體均勻、毛色一致的為優質的苗雞。
3、育雛前的準備
在雛雞到達前7天,用消毒液消毒雞舍地面、牆壁和周圍環境,並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熏蒸消毒,2-3天後開啟門窗,使氣味消散。入雛前2天要準備好飲水器、 料桶等必要工具,鋪好墊料。雛雞到達前1天升溫試溫,同時備足所需燃料。雛雞到達前2-3小時,育雛室溫度應達到31℃-33℃。
4、儘早開水
雛雞第一次飲水叫開水。當雛雞運到後,儘快將它送進育雛室(冬季尤其必要)讓其自由飲水。對經長途運輸或天熱時的雛雞,飲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鹽水及速補;近距離的飲水中加0.01-0.02%高錳酸鉀。在溫開水中加入0.1%的高錳酸鉀進行腸道消毒。開水應早,要讓80%以上的雛雞同時飲到第一口水;對反應遲鈍、蹲著不動的應人工調教,或拍手聲刺激促進飲水。應當全天候供水。
雛雞飲水1周內飲用加糖的涼開水,(糖的濃度可逐日減少)。採用真空塑料飲水器。
在初次的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連用兩天;第三天在飲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錳酸鉀。
雛雞入舍12 小時後,開始可喂些溫開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強其體質,便於胎糞排出。
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於料。水溫以32度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
5、適時開食
飲水1-2小時後,在乾淨的塑料薄膜或牛皮紙上撒喂全價顆粒雛雞料,以後每2小時撒喂一次。開料時最好選擇顆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飼料。飼料應撒在尼龍布或團箕上使雛雞容易吃到,應盡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雛雞食慾,減少飼料浪費。
一般開飲後可開食。把開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目前常用小雞配合顆粒料,亦可喂雛雞料。雛雞出殼2天後,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生長24 小時後,可喂碎米加熟蛋黃(每100隻雞喂3個蛋黃),每2小時喂一次。第3 天開始喂配合飼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3.2、麩皮8、豆餅粉22、菜籽餅粉6、魚粉6、骨粉2、貝殼粉2、多維素0.5、食鹽0.3。每天喂6次,任其吃飽。
6、控制溫度與通風
(1)控制好育雛溫度。1周內為30℃,第2周為28℃。第3周為25℃。
室溫0~1周齡時為35~32℃,2~3周齡時為31~24℃,4周齡為23~20℃,也可在1周齡之後以每天降0.5℃。
溫度是育雛成功與否關鍵。進雛雞前,提早半天就應調節好溫度,一般育雛舍溫度控制在:0-1周齡32-33℃,以後每周降1-2℃,直到4周齡後方可脫溫。觀察溫度是否適宜有二個辦法:一是看溫度表,二是看雞群狀況。當雞群扎堆、緊靠熱源、不斷鳴叫、表明溫度偏低;當雞群遠離熱源、分布四周、不斷張口呼吸,表明溫度偏高;當雞群分布均勻、活動自如、比較安靜,表明溫度較為適宜。
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雛雞出殼時,孵化房的溫度應為37.5℃,雛雞從孵化房轉到育雛室後,溫度不宜相差過大。雛雞各階段的適宜溫度分別為1~2齡43℃~35℃;3~7齡34℃~32℃;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至21℃為止。
1-7日齡32-30℃;8-14日齡30-27℃;15-21日齡27-24℃;22-40日齡24-21℃,如舍溫達不到,應人工供溫。
(2)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可用水盆盛滿水自然蒸發,達到增濕的目的。
(3)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每天10-16時選在無風時開啟門窗通風換氣。第1周每天1-2小時,第2周3-4小時,第3周適當延長。室內保持空氣新鮮,無刺鼻、熏眼的感覺。
(4)補充光照:頭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時的光照,以後為17小時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內)。每天堅持20-23小時光照,15天後減至13-15小時,30天後採用自然光照。
7、注意分群,加強巡查
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了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況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8、防疫消毒
7-10日齡用滴鼻方法接種雞新城疫Ⅱ系苗,14日齡用飲水免疫方法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
每周用0.1%-0.5%過氧乙酸噴霧消毒雞體表及用具, 保持飲水的清潔衛生,4日齡後投喂飼料改用料桶飼餵,以保證飼料清潔和便於雞自由採食。雞舍內禁止無關人員進出。
9、高密度育雛
土雞的飼養密度一般一周齡內掌握在35隻/平方米 ,以後每周降5隻左右,直到四周齡脫溫後方可放養。
在15天之前為60~70隻/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雛在5000隻(視養殖戶對雛雞的需求量來定育雛規模)。
將小雞飼養至30日齡左右,體重在0.35-0.4公斤時開始進行放牧飼養。也可從大型育雛場直接購進已育好的雛雞進行放牧飼養。
10、科學管理:
①雛雞進入育雛室,第一周每平方米50隻,且隔開為一群,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乾淨的干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隻,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通過網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隻,之後為10隻。②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雛雞。③雞舍溫度第一周為32℃,以後每周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④採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為1周期間隙光照,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採光窗的光照強度。⑤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野外放養
1、雞上山前的準備
(1)場地和雞舍內進行地面平整、夯實後噴洒生石灰水等消毒液;
(2)鋪墊料選用無污染霉變、鬆軟、乾燥、吸水力強的物質,如鋸末、小刨花、穀殼、干樹葉、麥秸等,經曝晒,在雞舍內鋪5-10厘米厚;
(3) 飼槽及飲水器的準備,每100隻雞用1個5公斤塑料飲水器,飼槽按每隻雞3厘米採食寬度加工成簡易條形料槽,也可選用塑料料捅;
(4) 對擬上山的雞進行選擇,淘汰有病、殘、體弱雞隻;
(5) 飼料的準備,雞上山後最初階段仍以採食原飼料為主,以後逐漸轉為以上山覓食為主,所以應備足飼料。
2、放養密度
應根據灌叢覆蓋度確定放養密度。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放養雞300-500隻為宜。一次性放養100至150隻/畝,長期放養20至30隻/畝。
根據果園面積,每畝放養 150~250 只為宜。密度過大會因蟲、草等飼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飼餵量,影響雞肉和蛋的風味;密度過小則造成資源浪費,養殖效益低。
為了使土雞擁有更大的活動和覓食空間,一般放養密度每畝控制在50隻左右,不能超過100隻,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輪牧方式。
放養規模以每群1500~2000羽為宜,規模太大不便管理,規模太小則效益低,放養密度以每畝山地200羽左右為宜,採用「全進全出制」。
3、合理輪牧
將果園用絲網隔開,劃分為若干個小區,待一個小區的草、蟲不足時再轉移到另一個小區放牧。這樣,不僅有利於管理,而且能防止老鼠、黃鼠狼等對雞群的侵害和帶入傳染性病菌,同時也有利於食物鏈的建立。
分批飼養放養土肉雞時,應該避免不同日齡的雞群混養,最好是分批飼養,便於防疫和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一個果園內最好只養同日齡的土雞,以便在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方面的要求一致。若不同日齡的雞群混養,則可能因爭鬥、爭食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同時,因為雞病傳播,防疫措施不便於實施,若想養兩批雞,最好用尼龍網或籬笆把果園分割成兩部分,並要有一定距離隔離,減少相互之間的影響。
4、飼餵
放養期間讓土雞在野外自主覓食,以蟲、草為主。一般早上放出去時不喂料,以促進土雞覓食,每天每隻雞僅補喂玉米、稻穀等五穀雜糧50g左右,不喂全價飼料,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土雞吃的是野生牧草,喝的是天然泉水。同時,可種植黑麥草、三葉草、紫雲英等牧草,實行種草養雞,節約成本,提高雞肉的品質和風味。
適量補飼果園放養時,每天早上應該適量補飼,晚上也應該補飼一定量的飼料。補飼的地方應該在舍內,放養前1周可以在雞舍附近的地面撒一些配合飼料和青綠飼料,誘導雛雞在地面覓食,以適應放養時雞在果園內採食野味。
後期飼料可由配合料逐漸過渡到單一的玉米、稻穀,條件好的用顆粒料。一般上午10時後投料,下午3時後投1次料,入睡前再加一次。整個飼養期不停水。
放養期實行早晚補飼農副產品,五穀原糧及土雜糧。一般飼餵量控制在需要量的60至70%,不可以全放牧。在上市前30日齡左右,開始進行後期育肥,逐步縮短放養時間,減少雞隻運動量。
5、放養雞群的管理
(1)放牧訓練 幼雛脫溫後即可轉移到山上放養。為儘早讓小雞養成上山覓食的習慣,從脫溫轉入山上開始,每天早晨進行上山引導訓練。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邊吹哨開道並拋撒顆粒飼料,讓雞跟隨哄搶,另1人在後用竹竿驅趕,直到全部上山。為強化效果,每天中午可以在山上吹哨補食1次,同時飼養員應堅持在棚舍及時趕走提前歸舍的雞,並控制雞群活動範圍,直到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歸舍訓導。如此訓練5~7天,雞群就建立起了「吹哨-採食」的條件反射,以後只要吹哨召喚即可。
(1)訓練雞上山覓食。當雞上山後經最初3-5天的適應,就應訓練雞上山覓食, 可將粒狀飼料從雞舍撒向上山的路途上,經2-3天後雞就會自動上山覓食。
(2)訓練雞按時回棚。方法是每次投喂飼料時給予特定的聲響,如哨聲、鑼聲等,使之形成條件反射,以後以聲響招喚雞群回棚,每次回棚時也應投喂飼料。
(2)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完為止。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蟲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藥片磨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上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食蟲體。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3)育肥雞飼養管理: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提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幾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每千克12.54兆焦,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4)提高雞羽毛光澤度三法:
1)雞沙浴:每養500隻土雞在運動場上挖一個淺池,池內放沙子,雞在沙池內進行沙浴,可減少寄生蟲病,並提高雞羽毛的光澤度。
2)添喂砂礫:在雛雞階段喂一些砂礫,2周齡內喂少量1-2毫米大小的砂礫,3周齡以後喂3-4毫米砂礫,以補充鈣質,增強肌胃的研磨能力,促進消化吸收。
3)定期驅蟲:土雞放養期間每月驅蟲1次,每次驅蟲後1-2天將墊料及時更換,同時要及時清除糞便,按說明添加使用抗球蟲葯。
6、適當訓練
在育雛期,要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切碎的青菜葉或野菜葉,逐步鍛煉雞雛採食、消化粗飼料的能力。4周齡脫溫後,只要天氣合適,室內外溫差不是很大,都應定時將雞群放到棚前的空閑地上,通過約束訓練,逐步擴大活動範圍、延長活動時間,直至雞群能自由活動。飼餵量要逐步減少,遵循「早少晚飽」的原則,以調動雞群外出覓食的積極性。為了能讓在野外自由活動的雞群,按時回舍補充料水,在放養的初期,就應進行必要的訓練。有經驗的養殖戶,常使用敲鑼、吹哨子、敲臉盆等方式,以合適的響聲,配合可口的食物,對雞群進行召喚訓練,讓雞群形成條件反射。
生態放養雞可以自由活動、採食,給飼養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生態放養雞,從小就要進行調教,養成較好的條件反射,以便於管理。調教是指在特定環境下給予特殊指令或信號,使雞逐漸形成條件反射或產生習慣性行為。
(1)喂料和飲水的調教應在育雛時開始。一般以一種特殊的聲音作為信號,這種聲音應該柔和而響亮,不要使用爆破聲或者模仿野獸的叫聲,持續時間可長可短。生產中多用吹口哨和敲擊金屬物品。以餵食為例,在調教前,雞應有飢餓時間,然後,一邊給予信號(如吹口哨),一邊喂料,喂料的動作盡量使雞看得到,以便產生聽覺和視覺雙重感應,加速條件反射的形成。每次喂料都反覆同一信號,一般3天左右即可建立條件反射。
(2)放牧調教放養前一天下午或傍晚一次性把雛雞轉入放養地雞舍,第2天早晨天亮後不要馬上放雞,要讓雞在雞舍內停留較長的一段時間,以便熟悉新環境。等到上午9點以後再放出喂料。飼槽放在離雞舍1~5米遠的地方,讓雞自由覓食。開始幾天,每天放養時間要短,以後逐日增加放養時間,並設圍欄限制活動範圍,然後再不斷擴大放養面積。
(3)產蛋前的調教雞喜歡在光線較昏暗、隱蔽性較好、較安靜地方產蛋,這樣會有安全感,產蛋也較順利。母雞在產第一個蛋之前,往往表現出不安,尋找合適的產蛋地點。當雞看到別的雞已造好窩或產蛋箱內有蛋時,會產生認同感,認為此窩適宜產蛋,也容易把它當做自己的窩而在其中產蛋。雞的產蛋具有定巢性,一般雞的第一個蛋產在什麼地方,以後仍到這個地方產蛋,如果這個地方被別的雞佔用,寧可在巢門口等候而不願進入旁邊的空巢,在等不及時往往幾隻雞同時擠在一個巢箱中產蛋,儘管受到正在產蛋母雞的竭力排斥與驅逐也毫不在乎。因此,開產前的調教,極為重要。開產前一周左右,應放置好產蛋箱,讓雞熟悉產蛋箱內的環境。產蛋箱應背光放置或遮暗,保持產蛋箱處的安靜無干擾,產蛋箱要足夠,一般要按照5隻母雞一個產蛋窩。產蛋箱內應鋪清潔乾燥的墊料。
7、自由飲水
放牧飼養時採用自由飲水,除在舍內設置飲水器外,還要在放牧的地方分散放置適量的飲水器,供雞在外採食時飲水。飲水器要經常清洗消毒。
在放牧期間,定期在雞的飲水中投放一定數量的消毒藥,以控制飲水中有害菌群的量,防止疾病傳播。雞舍、園地要保持清潔、衛生,並定期用石灰乳進行消毒。
8、細心觀察
每天要觀察雞群表現,早晨把雞放出雞舍時,看雞是否爭先恐後地向雞舍外跑,若有個別雞行動遲緩或呆在雞舍不願出,說明這些雞的健康狀況出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傍晚當雞群回到雞舍時,一方面觀察雞隻的數量有無明顯減少以決定是否去果園內尋找,另一方面看雞的嗉囊內是否充滿食物以決定補食量。每天早上把雞放出後也要檢查雞舍內的糞便是否正常。
9、夜間補光
放養光照管理主要利用自然光。果園裡需要懸掛若干個帶罩的燈泡,夜間補充光照讓雞在生長後期採食昆蟲,也可以防止外來動物襲擊雞群,保證雞群安全。
10、重視管理
為盡量達到體重均勻一致,應對雞群實行分群管理,公雞適時出售,母雞用於產蛋。為便於揀拾雞蛋,應在雞群性成熟後,適當減少活動範圍,在涼棚內設置產蛋箱,箱內放入「引蛋」,應盡量鼓勵雞群回雞棚產蛋。為了改善雞肉品質,使雞肉有更好的口感和風味,提高胴體眼觀質量,提高雞群體重,便於獲得好效益,野外生態飼養的雞群,尤其是分群飼養的公雞,要適當進行催肥飼養。時間一般選在10周齡以後,催肥的手段主要是減少雞群的活動範圍,提高飼料能量含量,增加補飼的次數和飼餵量。野外生態養雞,要及時進行巡視,目的是檢查雞群狀態,發現並隔離病弱雞,防止猛禽、野獸傷害雞群。
11、上市銷售
舍內集約育雛體重400克以上的雞,在山地放養100天左右,公雞體重可達1.5公斤以上,母雞達到1.2公斤以上,即可上市銷售。銷售時間可適當延長,以便能賣到好價錢。售雞時捉雞裝籠應在夜晚進行。舍飼與放養結合養雞經濟效益遠高於單純舍飼,一年放養2批,經濟效益更為可觀。
12、產蛋雞飼養
(1)增加飼料營養。科學配料,提高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提高土雞產蛋量的一條重要措施。參考配方(%):玉米粉62、小麥粉17、豆餅粉12、魚粉4、滑石粉1、貝殼粉2.6、生長素0.5、多維素0.5、食鹽0.4。當產蛋率在50-60%時,每天每隻雞喂料105-110克;產蛋率在80% 以上時,應讓雞不限量採食。每天早上少喂,把雞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採食;中午在蔭棚盛足料和水;太陽下山將雞收回雞舍餵飽。
(2)創造適宜環境。土雞在15-25℃時不會影響產蛋性能。夏季要防暑降溫,搞好衛生,提供充足的飲水;冬季要保溫防寒,不飲冷水;光照每天要達14--16小時,亮度以每平方米10瓦即可。飼養環境要保持安靜,尤其要防止鳥、獸等騷擾。此外,每4隻雞要備足1個產蛋箱,以免出現搶窩。
(3)適時淘汰老雞。土雞一般養一個產蛋年即出售。從早春到春節前已產了一批蛋,可作肉雞出售,這時賣價也好。雞源困難者,可在產蛋一年左右時,實行強制換羽,提前恢復產蛋,繼續到第二個產蛋年再出售。
七、散養土雞常見病毒病的防疫
長期以來低程度的選育和粗放的飼養管理使土雞形成了疾病少、耐粗飼的一個特點,再加上土雞大多數採用的是散養,環境遠離污染,利於防病。但是因為土雞的飼養周期較長,加上長期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增加,所以散養雞的防疫不容忽視。除加強日常管理,如嚴格消毒、隔離飼養以消滅部分疾病外,做好免疫是很重要的。
1、禽流感預防
雞20日齡和120日齡、產蛋半年或快進入流感高發期、上次接種類減蛋油苗半年後每隻用類減蛋油苗0.5毫升肌注接種一次。
2、雞痘預防
雞15~35日齡、90~140日齡時各刺種一次禽痘疫苗,4~5天後刺苗處結痂表明有效,保護率一般在100%。 對土雞的寄生蟲病,惟有改善飼養環境,加強營養及飼養工具的消毒才是最有效的預防途徑。
3、雞新城疫接種
(1)雞7~14日齡、25~28日齡時用克隆30疫苗滴鼻點眼,同時按每500隻雞加青黴素、鏈黴素各100萬單位,也可用海達、海天、普殺平、蘭星等混合使用。
(2)雞55~60日齡時用雞新城疫I系與克隆I系疫苗按1∶1.5混合肌注。
(3)雞125日齡時用新支減三聯苗、流感二聯油苗肌注,每隻0.5毫升。
(4)雞306日齡時重複用克隆I系肌肉注射。
(5)在土雞440日齡(出欄前)用弱毒苗(II系或IV系疫苗)飲水。
4、傳染性氏囊炎防疫
(1)種雞產蛋前沒有接種過法氏囊疫苗或接種油苗半年後沒有再次接種的,其後代在5日齡時應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種雞在接種弱毒苗的同時皮下注射油苗0.2毫升/只,那麼在土雞15日齡、32日齡時就不用再防疫。
(2)如果種雞接種後半年又進行了接種,其後代在14日齡時可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種雞在接種弱毒苗的同時每隻用油苗0.2毫升皮下注射,土雞在24日齡時就不用再防疫。
(3)在法氏囊炎暴發區,雞1日齡時用高免蛋黃飲水,5日齡、15日齡、32日齡時各免疫一次效果更好。
(4)商品雞1日齡、7日齡、14日齡、21日齡時用高免蛋黃飲水,日後可以不用防疫。
5、馬立克病預防
(1)雛雞出殼後24小時之內注射馬立克病疫苗。
(2)種蛋、孵化器、孵化室嚴格消毒;育雛舍場地、用具嚴格消毒。
(3)從高發地區引進的雛雞要補打第2次馬立克病疫苗。
(4)在幼雞1月齡之內飼養人員避免串舍,必須隔離。5)一旦發病,應馬上淘汰病雞,對受威脅雞用雞康散拌料,安力2000消毒,以加強預防。
八、搞好免疫工作
1、選擇優質疫苗
由於土雞飼養期長,疫病威脅性大,故養戶選購疫苗時,務必檢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發現破瓶、潮解、失效或有雜質者杜絕使用。應該到農業部門指定的店家購買為好。
2、 疫苗應足量使用
土雞養殖其他方面都可以節省,唯獨疫苗不能剋扣,應當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飲水免疫量應加倍(即1000隻雞,用2000羽份疫苗),點滴免疫用1-1.5倍量;後期1.5-2倍量為宜。
3、合理的免疫程序
4-5日齡H120疫苗,8-10日齡Ⅱ系或L系疫苗,13-15日齡法氏囊疫苗和禽流感疫苗,25-26日齡法氏囊疫苗,28-30日齡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齡H52疫苗。飼養期超過100天的,建議60-65日齡注射一次I系疫苗。
4、採取正確的免疫方法
前期由於雞個體小、活動量不大,容易被抓,應提倡逐只滴鼻、點眼或滴口免疫,後期採取注射法,這樣能確保雛雞隻只免疫到位,免疫效果確實,防止飲水免疫帶來飲多飲少,甚至飲不到的弊端,造成免疫死角。
5、防疫消毒
做法是:雛雞1日齡注射馬立克疫苗,9日齡用新城疫ⅱ系加傳支h120滴鼻,14日齡法氏囊疫苗2倍液飲水,25日齡注射新城疫油劑疫苗,50和80日齡各注射大腸桿菌疫苗1次,實施批批雞群綜合免疫。消毒是切斷疫病傳播的有效途徑。在每批雞出售後徹底清除「別墅」和「野地」雞糞,然後用石灰乳潑灑消毒。
6、免疫程序
5~7日齡,用雞新支二聯苗飲水;10日齡用雞傳染性法氏囊弱毒苗飲水;15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0.3mL皮下注射;20日齡雞痘刺種;25~28日齡用雞新支二聯苗飲水;32~35日齡用雞法氏囊弱毒苗飲水;42日,H52飲水免疫;50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0.5mL肌注,90日齡用雞新城疫l頭份肌注,120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肌注。
對土雞的免疫程序,應結合生產的性質(商品肉仔雞)而定,最好是按肉雞的免疫程序來參照進行,即1日齡的雛雞免疫接種馬立克氏疫苗(無條件時也可不搞,這主要是在孵化場搞);6~7日齡的雞用雞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傳支H120苗等混合飲水免疫;24~28日齡用雞新城疫Ⅱ系苗飲水免疫一次;60日齡再用雞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種一次,以後不再免疫接種。
在飼料飲水中添加一些藥物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在2~7日齡添加0.02%的痢特靈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黴素、慶大黴素等,13~17日齡又重複用上述藥物。19~90日齡在飼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蟲的葯進行驅蟲、雞舍每天要清掃乾淨,並用生石灰對地面和承糞板上進行消毒。每半月用複合酚兌水將舍外進行噴霧消毒,用百毒殺對雞舍內帶雞消毒。出欄後對場地要徹底清掃、沖洗和消毒;雞舍門口處的消毒池要經常有石灰或消毒液,並注意常換。
7、消毒隔離
對禽舍、活動場地、飼料、用具、墊料、工作服、運料車等進行定期消毒,不留死角。消毒藥物可交叉使用生石灰、消毒威、百毒殺等,並要求土雞養殖場與水禽不得混養,相互間隔3km以上,且不得共用一個水源。杜絕雞販子及無關人員入場。
新場地,育雛室用5-10%石灰水或1:600百毒殺、1:1200消毒威、2%燒鹼等進行場地噴霧消毒;老場地,地面清掃沖洗,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用高錳酸鉀14克/平方米 加甲醛28亳升/平方米密閉熏蒸消毒1-2天(將飲水器、料桶等用具一齊放入消毒)後,開啟通風1-2天。
8、防雞生瘟秘訣
當小雞長到10-14日齡時,用雞瘟IN系苗滴鼻,同時用雞瘟滅活苗(各地獸醫站有售)0.3毫升肌注。70日齡用雞瘟I系苗肌注,120日齡再次用雞瘟I苗注射,同時用雞瘟滅活苗1毫升肌注一次,保護率可達100%。
9、防治疾病
野外生態養雞雖然空氣新鮮,雞群活動量大,並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蟲等無污染的飼料,機體健康,但如果不按時預防,疫病照樣會侵害雞群。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是及時注射相應的疫苗,要求同一舍內飼養同日齡同品種的雞,這樣的雞群一般不需要投喂藥物。在野外生態環境中,最容易發生寄生蟲病,特別是蛔蟲病和絛蟲病,一般在放養1個月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隔2~4周後再進行第2次驅蟲。
防病措施以預防為主,做到每天觀察雞群吃料、飲水情況。中雞、大雞在棲架上過夜,成排成對,各就各位,利於經常查看雞糞,找出相對應的病雞。另外,病雞入舍飛不上棲架,當雞群外出時,有病的雞也不會飛離棲架,病重的雞則會從棲架上摔下來,據此查找病雞。發現病雞立即隔離,清糞工作每周1次,雨雪天氣嚴禁放牧,以免打濕雞羽,使雞受涼感冒。放牧場地應事先檢查,發現死動物立即遠棄,以防雞群中毒。
疾病的生態預防。①做好疫苗的防疫;②加強管理;③主要衛生和消毒,全場每周必須進行2次以上消毒,使用2種以上不同的消毒液交替使用,最好使用由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活菌製劑「活菌劑」;④使用活菌中藥微生態製劑進行預防保健,按0.2%比例進行拌料,可有效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幾率。
九、育出雛階段主要疾病的防治
1、白痢病
該病主要發生在7日齡內,特徵是雛雞肛門粘有白色糞便,用恩諾沙星、佛哌酸、敵菌凈、土霉素等葯進行防治。
2、黴菌病
好發於半月齡內,以呼吸困難、肌體脫水、消瘦,剖檢可見肺氣囊內含黴菌結節為特徵。防治上應杜絕霉變飼料、降低舍內濕度、經常更換墊料,可用制黴菌素治療。
3、球蟲病
特徵為食慾減少、飲水增加、場地可見血便、少數雞肛門周圍粘有血便。剖檢盲腸、小腸增粗,內含血色稀物,腸粘膜可見出血點。用青黴素、磺胺類及球蟲葯治療,配合降低舍內濕度及飼養密度,收效尚佳。
日糧搭配
選擇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於消耗的肉雞全價顆粒料,再適當搭配其他的飼料養雞,才能保證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雞肉風味不變,因此要科學地搭配日糧。
1、育雛期
應選用肉雞全價顆粒料,最初開食時要將飼料稍浸泡轉化一下,並用手搓碎一點。脫溫雞至1公斤體重期間,則選用中雞料,更換時應逐步替換,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換,以免造成應激反應。同時,應添加5%~10%的完整穀粒(或小麥),並給予10%~15%的青綠飼料。
2、散養期
(1)補料。選用大雞全價顆粒料,日糧中還要加入10%~15%的完整穀粒(或小麥),添加15%~20%的青綠飼料。若光喂全價飼料,一來飼養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來雞肉的肌間脂肪多,吃起來不爽口;三是無土雞肉的獨特風味,消費者不喜歡。添加適量的青綠飼料,一來可增加維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養殖成本,三可減少雞肉的肌間脂肪含量。
由於雞在山林內能採食到豐富的餌料,每天只需補充少量的飼料,飼料可由玉米、豆粕、食鹽、骨粉等組成,在必要時可在飼料中拌入驅蟲藥物和抗菌藥物。
在保證土雞能量需要的同時,應當適時補充鐵、銅、鋅、硒、錳等礦物質和vh、vd等微量元素促進鈣鹽等營養物質吸收,提高生產性能和其他營養成分利用率。
(1)增加動物蛋白質。飼餵蠅蛆:蠅蛆是優良的動物蛋白飼料,其養殖方法:用磚砌育蛆池,邊高20厘米,面積1-3平方米。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盤育蛆,一個直徑為50厘米的塑料盤可育蛆1.5公斤,而所需麥麩只要3公斤, 養3-4天後即可收集蠅蛆用於餵養土雞。掛殺蟲燈:在林果地內掛殺蟲燈,這樣既可以誘殺害蟲和維護環境,也可為雞提供高蛋白飼料。
3、科學配制飼料
()飼料配製以玉米、大麥為主,用10%~15%的魚粉,加20%左右的豆餅等植物蛋白,耐拌些切碎的紅蘿蔔、青菜葉、青草等青綠飼料。飼料保持新鮮、適口性好、少給勤添,並備好清水供雞飲。或者是取玉米10%~40%,高粱或大麥200/6~30%,小麥10%~20%、紅薯干10%~30%,麩皮和米糠10%~30%、豆餅或花生餅10%~25%、魚粉或骨粉3%~5%。如搭配青飼料,100公斤混合飼料中可以加入青飼料30~40公斤。
()老玉米52%、草灰10%、魚粉1%、麩子15%、糠14.5%、殼粉7%、多維、微量元素等0.3%、食鹽0.2%。
()為使土雞在100-120日齡體重達1.5-2公斤的的上市標準,放養的同時要供給全價飼料。參考配方(%):玉米粉57.7、麩皮14、枯餅粉18、魚粉6、滑粉2、貝殼粉2、食鹽0.3。放養期的餵養應遵循「早宜少,晚適量」的原則,同時考慮幼齡小雞覓食能力差的特點,酌情加料。要做到少放勤添,忌在槽內剩料,以免變質引發疾病。
()育雛期(0-4周齡),單位%:玉米55.5,粗蛋白19.5,四號粉7.0,麩皮3.0,豆粕21.0,魚粉3.0,玉米蛋白粉5.0,酵母粉2.0,磷酸氫鈣1.2,石粉1.0,食鹽0.3,預混料1.0。營養成分為代謝能11.83兆焦/千克。
()生長期(5-8周齡),單位%:玉米58.5,粗蛋白17.4,,四號粉10.0,麩皮3.0,豆粕17.0,魚粉2.0,玉米蛋白粉4.0,酵母粉2.0.,磷酸氫鈣1.2,石粉1.0,,食鹽0.3,預混料1.0。營養成分為代謝能11.94兆焦/千克。
()育肥期(9周齡到上市),單位%:玉米61,粗蛋白16.3,四號粉10.0,麩皮4.5,豆粕11.0,魚粉1.0,玉米蛋白粉4.0,酵母粉2.5,磷酸氫鈣1.2,石粉1.0,食鹽0.3,預混料1.0。營養成分為代謝能12.25兆焦/千克。
4、蛋雞用料計算
介紹一個計算公式,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0日齡前:日用料量=日齡數+2,如7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7+2=9克。
11~20日齡:日用料量=日齡數+1,如15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15+1=16克。
21~50日齡:日用料量=日齡數,如30日齡的蛋小雞日用料量為30克。
51~150日齡:日用料量=50+(日齡數-50)÷2,如100日齡的蛋中雞日用料量為50+(100-50)÷2=75克。
150日齡以上的產蛋雞日用料量應穩定在100-12克。
5、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注意事項
1、必須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通過一定時間的空舍和嚴格全面的消毒,使雞舍內基本達到無菌狀態,為下一批入舍雞群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飼養環境。
2、及時斷喙,減少飼料浪費一般第一次斷喙在7~10日齡之間進行,第二次在10~12周齡進行。斷喙時動作要乾淨利落,上下喙分別切除1/2和1/3,讓雞既能吃料,又不會將飼料啄到槽外。
3、設計合理的料槽,槽的上緣應加邊,成凹型,防止飼料外濺;料槽的高度要高於雞背2~3厘米。少喂勤添,一次不可添加過滿。據測試,飼料添加到料槽的2/3,浪費12%以上;添加到1/2,浪費5%;加到1/3,僅浪費2%。
4、養雞省料秘訣。雞蛋的蛋黃和蛋白是白天形成的,而蛋殼則是在下午和夜晚形成的。對產蛋雞採取一日喂兩次,早上餵給高蛋白,高能量,低鈣質的飼料,晚上餵給低蛋白、低能量、高鈣的飼料,這樣不僅能調節產蛋期,增加產蛋量,還可以節省飼料。
5、最佳投食秘訣。雞在一天中有兩個採食高峰,一是日出後2-3小時,採食量上午為1/3,此時投食,產蛋率可大大提高。可見飼養產蛋雞上午9時和下午3時兩次投食效果最好。
6、雞的日糧中食鹽含量以0.37%~0.5%為宜,用量必須準確。在配合日糧時應考慮動物性飼料的含鹽量,然後確定補充食鹽的用量。如果雞的日糧中食鹽不足,會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障礙,雛雞發育遲緩,出現啄癖。
7、現除了留作種雞外,其他雞無論公母都進行劁騸,閹公雞價格可提升50%,達到市場價每公斤50-60元,劁母雞可提升價格60—80%,達到市場價每公斤60-80元。
8、要想提高散養蛋雞的經濟效益,就必須促進機體對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產蛋率,提高機體抗病力,這樣養殖效益才能得到保證。可以使用「保禽肽」,按0.2%比例進行拌料,長期添加;也可使用「本草倍利康」發酵液,每隻雞每天1ml,長期添加;防疫前後使用「禽溫康」,每瓶500ml兌水250kg,連用5-7天。
9、辨雞公母的秘訣。拉開雛雞翅膀,如看到翅膀的羽毛(正羽)一根長一根短(即羽毛長短相間)便是母雞,要是看到所有的羽毛基本上是一樣的長短的則是公雞,準確率在90%以上。
10、活菌中藥發酵微生態製劑又稱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藥微生態製劑採用活性乳酸菌對精選中藥進行發酵,並使用特殊包裝工藝進行保濕包裝,既保持了乳酸菌的活性,又提高中藥功效4-28倍。主要產品有「保禽肽」、「冠菌道」、「腸速康」、「本草倍利康」。使用活菌中藥微生態製劑按治療劑量進行拌料或飲水,可以迅速控制由以上原因引起的腹瀉,連續使用3天,不僅見效快(24小時見效),而且以其高效、廣譜、綠色無公害、無葯殘等特點被廣大養殖戶所認可。
推薦閱讀:
※深入探討AR、VR背後的生態系統
※劉破資:診斷抑鬱症的痛點|CC講壇|生態|攝影
※什麼是現代生態養殖?現代生態養殖知識大全
※深山璞玉原生態,大利侗寨桃花源
※擺脫束縛,用心感受自然
TAG: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