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生態環境效果凸顯 多種野生動物重現京城

闊別12年的野生白天鵝再次回歸清水河、「水質狀況監測鳥」重回京城、被稱為衡量生態環境「指標物種」的豹貓首次在野鴨湖濕地近距離觀察到、蒼鷺的觀測數量創下歷年之最……北京青年報記者尋訪發現,今年以來,多種野生動物在北京重現、擴繁,北京持續治理生態環境的效果逐漸凸顯。

白鷺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蒼鷺:今年觀測數量創歷年之最

  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建成了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工作人員每天都在現場開展監測工作。據監測站負責人方春介紹,自2013年開始,發現了十幾隻蒼鷺,「最近幾年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今年我們在濕地里看到了400多隻蒼鷺,數量為歷年最多。」此外,野鴨湖濕地還首次觀測到白翅浮鷗。

  蒼鷺、白翅浮鷗等都是春季遷來繁殖地,天涼後再遷到南方越冬。它們出現在野鴨湖濕地,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已非常適宜它們棲息繁衍。「過去只是遷徙過來的,現在開始築巢繁殖了。」

  方春介紹說,蒼鷺等水禽數量變多,一方面是由於水質更加清澈,野鴨湖濕地公園補給用水是從官廳水庫、媯河引過來的。近幾年通過河道治理,水質有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是野鴨湖濕地的生態環境更加適宜。近年來,野鴨湖濕地公園採用人工調控水位的方法,春夏季節降低水位,增加灘涂面積,利於水禽繁衍。今年又恢復了一片濕地——千畝荷花池,有蘆葦等植物的遮擋視線,聚集了很多蒼鷺在那裡生活。

  天鵝:闊別12年再次回歸清水河

  今年3月份,密雲區太師屯鎮蘆各庄村清水河聚集了近40隻遷徙途中的野生白天鵝,時而優雅地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上空低翔。

  據了解,每年三四月間,天鵝大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在中國北部邊疆省份產卵繁殖。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湖泊、水塘、沼澤、水流緩慢的河流和鄰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澤地上,冬季主要棲息在多蘆葦、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庫、水塘與河灣地方,也出現在濕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澤、海灘及河口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

  野生白天鵝在遷徙途中需要停歇,時間短則兩三天,多則半個月。在蘆各庄村清水河聚集的近40隻遷徙天鵝,一停就是十幾天,「說明它們真心喜歡這片水域。聽當地的林業站站長說,上一次這麼多野生白天鵝長時間停留還要追溯到2005年。」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問起野生天鵝回歸的原因時,該負責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得益於密雲水庫周邊生態環境改善了!

豹貓 攝影/李兆楠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豹貓:衡量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

  豹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北京的「遇見率」極低,鮮有人用肉眼觀察到過。今年7月底,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在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夜探途中,發現了兩隻豹貓幼崽,相聚不足10米。豹貓的出現,通常被認為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達到了指標性水平。

  據了解,豹貓為小型貓類,屬於夜行動物,善於游水,尤其喜歡在水塘邊、溪溝邊等處活動和覓食。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周圍環境影響不斷加劇,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目前,全球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大量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豹貓成為世界上瀕危物種之一。

  豹貓的食物來源有兩大類,一類是小型嚙齒類動物,如小老鼠,另一類是雛鳥。近幾年,隨著野鴨湖濕地保護恢復工作的效益逐漸顯現,候鳥開始大量繁殖,這為豹貓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李兆楠說,出現豹貓,通常認為生態環境已經達到了指標性水平。「我們把一些動物稱為『指標物種』,比如,看水質是否足夠清澈乾淨,通常會觀察裡面是否有三角帆蚌、褐河烏、白頂溪鴝等指標物種。豹貓也是如此,它是衡量低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它的出現,意味著當地的生態系統已經十分健全了。」

  白鷺:水質狀況監測鳥重現京城

  因白鷺對環境較為挑剔,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隨著北京水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今年,「水質狀況監測鳥」們不再「嫌棄」北京的水面,在蕭太后河、清河、涼水河、西蓄等眾多水面處都有了其飛舞、覓食、休憩的身影。

  通州台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近兩個月來,已經習慣於穿村而過的蕭太后河上的上千隻白鷺棲息。邁著長腿的白鷺,時而在淺灘中低頭覓食、時而愜意梳理著毛髮。「上千隻白鷺同時在這兒落腳,還真是頭一回見。」不少在村裡生活了半輩子的村民都這麼說。而這樣的場景在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濕地也在上演著。昔日的「牛奶河」成為白鷺們的「聖地」。

  而在西五環晉元橋附近的西郊砂石坑,湖水清澈、碧草如茵。約10萬平方米的湖區用游步道、小橋勾連,顯得錯落有致,自上而下5條環湖路全部建成,深達近30米的大坑四面護坡種滿了喬木、灌木和鮮花,令人賞心悅目。中間的湖面處不時有白鷺掠過。昔日的「滿目瘡痍」如今成了百鳥園。昔日「糞便直排」的清河,如今也有了「白鷺灣」的雅號。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解麗

  釋疑

  為什麼禽鳥回來安家?

  白鷺,因其對環境的「挑剔」,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唐代詩人杜甫所描述的美景。而今年的北京城,「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緻則在多個水系重現,蕭太后河就是其中的一個。

  蕭太后河治理起點為西大望路,途經南磨房、十八里店、垡頭、豆各庄、黑莊戶,進入通州境內,全長12.4公里。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蕭太后河遭遇工業污染,不復清澈。每天數萬立方米污水直排入河,且沿線污水處理能力滯後,使蕭太后河臭不可聞。「別說大群白鷺落腳,就是小魚小蝦,也漸漸絕跡,成為臭名遠揚的『牛奶河』。」因此,在北京的黑臭水體治理中,蕭太后河是一場關鍵之戰。

  自去年11月正式入場施工到現在,通過截污水、補中水等方式,蕭太后河一改「牛奶河」的面貌,開始初步顯現水清岸綠的景觀。「此次治理強調生態環保,像馬家灣蓄滯洪區的護坡上就沒有使用水泥或石頭襯砌,而是使用的透水性強的土工石籠袋,凈化水質效果好,利於植物生長。這樣,也使得魚類能大幅增多,也就引來了白鷺等水鳥。」馬海濤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生態學博士胡運彪也肯定地指出,大量白鷺和其他水鳥的到來,說明有著充足的食物(魚、蝦以及水生昆蟲等),而這些食物的生存和水質息息相關,「這從側面說明,北京的水環境治理是卓有成效的」。

  隨著水位上漲,越來越多的鳥類開始在密雲水庫安家落戶。「相信到了11月份,會有更多的鳥類在回遷南方的途中,流連於我們北京的水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河湖水道的治理,近年來,北京濕地的恢復保護也吸引了大量野生水鳥棲息繁衍,野鴨湖濕地的禽鳥種類由2000年以前觀測到的247種增加至目前的308種。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位於延慶區的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是北京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更是市(省)級自然保護區。早在2009年,公園就開始對大堤北側的蘆葦濕地進行蓄水恢復。數年過去,那裡形成了又高又茂密的蘆葦塘,再加上遊人無法進入,吸引了大量蒼鷺、草鷺、白鷺在此生活繁衍。

  據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06年至今,累計恢復退化濕地2萬畝,擴大了水禽棲息地。同時,實施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課題「北京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恢復了包括香蒲、扁稈藨草等在內的其他濕地植物優勢種,使濕地重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和多樣化帶狀分布的不同濕地植物群落,吸引了黑水雞、白骨頂等在此區域棲息和覓食,蜻蜓、蛙類、小型濕地鳥類等各種動物類群種類與數量在保育區大幅度增加。目前可以觀測到白肩雕、遺鷗、白鶴等1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灰鶴等4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最近還新發現了華北唯一食蟲類植物——狸藻。

  今年,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把18公頃苜蓿地改造為適合不同水鳥的棲息地,並設置各種類型的淺灘,供鳥類繁殖、覓食、休憩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完善,蒼鷺、白鷺等水鳥的數量大幅增加,野鴨湖濕地早已成為野生鳥類的遷徙中轉站。

  北京有可能重現野生豹嗎?

  北京在歷史上曾出現過野生豹、狼,但已經多年未見了,將來有沒有可能重現呢?

  「豹貓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至少我們又朝這個方向邁進了一步。」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說,在野鴨湖濕地這片區域里,豹貓躋身於食物鏈頂端,是衡量低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標誌性物種。但是,如果把觀測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山林地區,食物鏈條再往上發展,就是豹、狼等猛獸了。

  李兆楠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如今,在山西境內能夠觀測到野生豹,而北京和山西只隔著一道太行山脈,如果北京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可以供野生豹捕食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山西地區的野生豹也許就有可能「溜達」過來,在北京再次出現。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解麗

  講述

  「巧遇」豹貓幼崽

  近距離觀察20分鐘

  「聽說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裡有豹貓,但從來沒人見到過。」李兆楠是北京動物學會理事,長期開展生物分類和生態學方面的教學研究。今年4月初,他到園裡探尋豹貓的足跡。豹貓的體型與家貓相似,不過,它可是食物鏈頂端的一員。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曾派人到豹貓北方亞種出現概率最高的地方——山西呂梁調研,「一共去過4次,只發現了2秒鐘,一晃而過。」李兆楠說,豹貓屬於夜行性動物,很難見到,在北京就更難了。

  剛開始去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時,李兆楠並沒有想過見到豹貓「本尊」,只是依靠尋找糞便、皮毛等觀察豹貓存在的痕迹。今年7月底,在一次夜探途中,李兆楠拿著強光手電筒,突然發現樹枝上閃出了「四個小燈泡」。「一般夜行動物的瞳孔會張得非常大,便於在黑暗的條件下觀察周圍事物。如果有強光照射在眼睛上,就會反光。」李兆楠定睛一看,兩隻「小貓」趴在樹上,顏色條紋非常深,雙眼之間還有兩條很重的白色條帶,尾巴特別粗,甚至比腿還粗……這一系列典型特徵讓李兆楠意識到,他發現豹貓了!而且是在如此近距離的範圍之內。

  這是兩隻豹貓幼崽,李兆楠觀察了足有20分鐘,並用手機和單反相機拍攝下不少珍貴畫面。「當時是7月底,剛過豹貓的繁殖期。兩隻小豹貓的出現,讓我意識到,豹貓在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繁衍生息,這次觀察非常難能可貴。」李兆楠的話語間流露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推薦閱讀: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生活在北京二環內的衚衕是什麼體驗?
北京紫竹院公園
北京艾滋病例八成為性傳播

TAG:動物 | 環境 | 北京 | 生態環境 | 生態 | 野生動物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