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世界輕武器第一人(續四十二)
世界輕武器第一人——約翰.摩西.勃朗寧(續四十二)
FN勃朗寧M1900手槍的親戚們:
二十九、蘇聯PSS7.62毫米半自動微聲手槍系列(上)
蘇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設計,20世紀80年代初定型,1983年在圖拉兵工廠投產。PSS微聲手槍1984年(一說83年底)裝備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和國防部的特種偵察部隊。是一種微聲、無焰武器。
1992年技術解密後,又被俄羅斯軍隊和其他執法機構採用,用於隱蔽襲擊和自衛。
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又稱中央精密儀器製造研究所、中央精密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位於莫斯科西南部約180公里的科里莫夫斯克(克利莫夫斯克.薩博杜斯卡阿),是一家專門開發特種作戰用武器的單位,曾開發出各種微聲武器和水陸兩棲突擊步槍。1992年以前的50年里一直是個極其保密的研究所。
在秘密戰線,包括間諜戰和武裝偵察行動需要隱蔽(尺寸和聲音的隱蔽)和便攜的武器,因此,無聲手槍或微聲手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常規手槍基礎上改裝消音器,雖然能達到微聲的效果,但是會使武器變長,影響尺寸隱蔽和便攜性,以及增加了武器質量,影響其他物資的攜行和人員的機動性。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PSS是軍隊制式名稱,即PISTOLET SAMOZARYADNYI SPETSIALIZIROBANNI中型半自動微聲手槍,在蘇聯武器序列號是6P——28,主設計師是本所的維克多.列布臣科(又譯維克托.列夫切科,維克托.列夫琴科、比格魯特.列夫欽科),因此也稱列布臣科手槍,此外,在特種部隊中,還有VUL(「武爾」,火山)的綽號。
1992年希臘雅典防禦武器展,西方槍械界才首次目睹PSS微聲手槍。由於俄羅斯經濟困難,決定將此槍推向海外市場以賺取外匯,當時標價1500美元。但由於同時也公布了APS水陸兩棲突擊步槍,所以被APS的光芒所掩蓋。
本槍有別於其他微聲手槍的地方在於,是通過彈藥,而非常規的消音器實現了微聲的目的,由於沒有一體式或附加式消音器,尺寸相對來說超短,便攜性超好。可以說,其本質是一支使用微聲彈藥的常規自動手槍。以彈定槍的鐵律,在這裡得到完美的詮釋!
本槍使用SP——4(7.62X42)特種彈
SP——4(7.62X42)特種彈,是在SP——2特種彈和SP——3特種彈基礎上改進而來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早在1901年,J.胡特.弗里斯在奧地利申請了5478號專利,通過在槍/彈中加裝活塞來消除武器發射的雜訊。他將槍管前部的內膛做成與彈頭直徑一樣的尺寸,槍管後部的內膛則與彈殼直徑相同,然後在彈殼中裝入活塞,射擊時活塞推動彈頭前進,當進至槍管變徑處時,活塞與火藥氣體被阻止,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繼續向前飛行,出膛,射向目標。活塞後部的槍管上打有小孔,火藥燃氣則通過小孔緩慢釋放。本設計確實可行,但是,每發射一發子彈,都必須用通條將活塞從槍口向後頂出槍管才能繼續裝填下一發彈。
1929年,蘇聯的米京兄弟提出一種採用封閉式微聲原理的轉輪微聲手槍方案,獲得了國家專利。此方案以納甘轉輪手槍為基礎,在槍管內膛口部有一個台階面,配用的槍彈的發射葯和彈頭之間裝有比彈頭口徑稍大的活塞。發射時活塞與彈頭一起沿槍管運動至台階處,活塞與其後的火藥燃氣被台階阻住,彈頭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前進,出膛,射向目標。膛口設有泄氣閥裝置,在發射一彈後釋放出膛內的殘餘火藥燃氣,再用通條將活塞向後推入原彈殼內,即可轉動轉輪發射下一發槍彈。循環此過程,發射完轉輪中所有槍彈後,與普通納甘轉輪一樣,進行轉輪內槍彈退殼和再裝填。
本方案這種阻止火藥燃氣外泄的消聲方法非常有效,本方案比J.胡特.弗里斯的方案射速上有所提高,但是有限,與蘇聯官方和軍方的理想還有距離,官方和軍方認為技術難度較大、也不夠靈活方便,因此沒進入生產階段。
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在迫擊炮上開始使用類似的封閉式微聲原理,後來,設計師古爾維奇將這一原理引入槍械領域。1943年11月,古爾維奇設計的6.5毫米和5.6毫米微聲槍彈進入紅軍軍械科學試驗靶場。該彈借用獵槍彈殼,彈殼口部裝有黃銅製作的封口蓋,彈頭嵌於封口蓋中心的通孔內,彈頭尾部和無煙火藥之間裝有活塞和液體推動劑。發射後火藥燃氣推動活塞向前運動,壓迫液體推動彈頭向前離開彈殼進入槍管。由於此液體沒有壓縮性,因此槍管橫截面積是活塞的幾分之一,彈頭的速度就是活塞速度的幾倍。當活塞運動到彈殼口部時,被彈殼封口蓋擋住,將火藥氣體密封在彈殼內,消除了槍械發射時的膛口衝擊波;並且由於彈頭速度低於聲速(6.5彈初速為189——235米每秒,5.6彈初速為201——222米每秒),基本可以消除彈道激波的作用,消聲效果不錯。這引起了軍方的興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1094935_1.html/ ]隨後,古爾維奇進一步完善方案,設計出了7.62毫米微聲槍彈及配套的轉輪手槍,但衛國戰爭已經進入尾聲,這種專門為偵察兵設計的武器暫時失去了用武之地。加之這種液體推進的槍彈缺點也不少:結構複雜,加工困難;彈殼強度低,抗衝擊和摔打能力不足;發射時液體會揮發成大量膛口霧氣,影響下一發的瞄準;彈殼直徑較大,使槍械寬度較大,不利於攜行和隱藏。因此,本系統沒有進入批量生產。
1954年,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捷奇金應克格勃的要求,再次著手研究封閉式微聲槍彈並設計出SP1微聲手槍彈(SP是特種槍彈的意思,此命名方式被後續者沿用)。他的思路受米京兄弟影響較大,在結構上借用了9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彈殼和1943年式7.62步槍彈彈頭(即大名鼎鼎的7.62X39 M43彈),在彈頭和發射葯之間裝有活塞。配用該彈的手槍槍管按內徑分為兩段,9毫米和7.62毫米。發射時活塞與彈頭在火藥燃氣壓力下一起沿槍管前進,行至台階面時,活塞被擋住,彈頭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前進,出膛,並射向目標。由於技術和工藝問題,該系統並未走出試驗車間。
經過幾代人的探索,蘇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終於在60年代研製成功了基本可用的SP2特種彈。該彈博採眾長,把古爾維奇的液體推動劑改為金屬推桿,並將活塞和推桿作為一體。活塞推桿裝在發射葯與彈頭之間,發射後火藥燃氣推動彈殼內的活塞推桿迅速前進,將推桿前面的彈頭推出彈殼,彈頭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沿槍管前進,射出槍口;而活塞發射時被彈殼斜肩阻在彈殼內(這樣就省去了從槍管內頂出活塞的繁瑣動過),火藥氣體仍封閉在彈殼內,從而達到消除暴露源的效果。該所特別優化了該彈的工藝性,解決了加工難題,使封閉式微聲原理終於走向實用。
SP2彈的彈殼以7.62X39 M43彈殼為基礎,有資料說尺寸為7.62X35毫米,上膛時以彈殼口在彈膛內定位,射擊後彈殼凸肩向前膨大變形,一開始彈頭是圓柱卵頭形狀,由銅被甲,鉛套,平錐頭鋼芯組成,質量較大,存速能力較好,停止作用較大。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但是軍方要求本彈要有隱蔽性和掩護性,暗殺時要能干擾對方偵查。於是後來彈頭改在以7.62X39 M43彈頭為基礎的尖頭彈(初速180米每秒,彈丸的侵徹效能略有提高,停止作用略有降低),並且膛線和AK接近。在暗殺後,偵查方按照彈頭形狀,會誤以為射擊者使用了步槍,以此為線索偵查推理,必然造成偵查方向的錯誤,比如誤判射擊距離等。這一點非常契合暗殺使用需求。
以此彈為基礎,斯捷奇金設計出TKB—506型三管手槍,外觀呈長方體,體積和香煙盒類似,可以偽裝成香煙盒,便於攜帶。
SP2彈尚存在火藥燃氣泄露、威力小等問題,並且由於彈殼強度略不足,射擊後彈殼膨脹,退殼可能困難。
由於SP2彈的缺點,在SP2彈/TKB—506型三管手槍投產之際,新彈的研製工作也就開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966年,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拉扎諾夫在SP2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SP3微聲槍彈。全彈尺寸接近7.62X39 M43彈,基本結構與SP2類似,只是將推桿改為兩段可伸縮結構,加大了推桿的工作距離,在彈殼長度沒有大改變的情況下,推桿對彈頭的有效作用行程增加到55毫米。彈丸初速提高到192米每秒,略有提高而已。可伸縮推桿的結構略增加了製造難度,火藥氣體泄露問題也沒得到徹底解決。
本彈口徑為7.62X40毫米,全彈長56毫米,彈頭長26.5毫米,彈頭質量8克,全彈質量15克,理論射程25米。槍彈底火內裝有擊針。
圖拉兵工廠根據該彈研製成MSP雙管微聲手槍和NRS單發微聲匕首槍(又稱NRS1),於1972年交付克格勃和特種部隊使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1094935_1.html/ ]其中,MSP為雙管德傑林式手槍(Deringer,美國費城槍械工人亨利.德傑林原創,短管,大口徑,雙管袖珍手槍),又稱「雷雨」手槍(微聲,難道是悶雷?),兩根槍管垂直布置,膛線為4條、纏距235毫米、右旋,與AK接近。
MSP全槍長115毫米,全槍質量0.53公斤,槍管長66毫米,全槍高91毫米,非自動,卡鐵擺動剛性閉鎖,2發彈夾供彈(由於發射後火藥產生的熱不易散去,彈殼溫度會很高,無法直接用手退殼,所以藉助鋼製彈夾,並且加倍了裝彈量)。
刀形準星,缺口式固定照門,表尺射程25米,有效射程15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本槍槍管和槍身前端鉸接在一起,發射後扳動位於槍身上部左側中間的槍管開鎖操作柄,槍管與槍身解脫。
槍管後端上抬時,抽殼槓桿將發射後的彈殼彈夾推至槍管尾部,完成退殼,
再裝填時直接用手將裝在彈夾上的兩發彈連同彈夾同時塞入兩根槍管,再將槍管扣合到位,扳動扳機護圈下方的待擊槓桿完成待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由於槍彈底火內自帶擊針,所以,擊發時擊錘的圓形端面直接撞擊底火。這是因為SP3彈殼內火藥燃氣壓力較高,如果使用常規的前尖式擊針撞擊底火,容易擊穿底火,造成火藥燃氣從擊破口噴向後方的情況。
保險手柄位於槍底把左側、扳機後方位置。保險手柄扳到下方時,扳機後方的滑塊被鎖住使扳機無法扣動。
本槍外形小巧,結構緊湊,攜行方便,即便裝在上衣口袋裡也不顯眼。本槍曾裝備蘇聯和解體後的獨聯體諸國,並在美洲中部和阿富汗使用。
NRS微聲匕首槍更具創新性,是世界上第一款將匕首和微聲手槍組合為一的武器(不是第一款將匕首和手槍組合在一起)。該匕首槍的彈膛和擊發裝置組裝在刀柄內,包括槍管、機匣、待機槓桿、保險機和擊發槓桿。槍口位於刀柄尾端面,出於偽裝的目的,用開縫的橡膠片遮住。彈膛內裝一發彈,射擊時,按動握把上的按鈕式扳機即可,再裝填時需要卸下彈膛,勾掉彈殼。握把上設有保險卡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1094935_1.html/ ]
全槍質量大約620克(帶刀鞘),全槍長約280毫米,刀身長寬高約160X28X3.5毫米,表尺射程25米,初速約190米每秒。
本槍對我國的匕首槍影響也很大,但是我國的幾種匕首槍反其道而行之,槍口位於握把根部,槍口指向刀尖方向,動作更合理(要麼射擊時有擔心槍后座刀尖扎了自己的擔心,哈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SP3槍口動能不到150焦,因此裝備後,使用單位反映威力低。因此,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又對SP3特種彈進一步改進,研製出威力稍高的「毒蛇」系列彈藥,包括PZ及其後續改進型PZA和PZAM三種型號(區別在於推桿形狀略有不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PZ系列彈又改回一段式活塞推桿(鋁製)結構,活塞底部有較大的凹坑。發射時,火藥燃氣作用於凹坑使其周壁擴張並與彈殼內壁緊貼,使燃氣密閉效果更好。為了保持足夠的推進距離,它的彈殼不在沿用M43彈的外觀,增加了彈殼尺寸,採用與一般槍彈完全不同的粗大筒形彈殼,長63毫米(62.8毫米),彈殼外表面沒有斜肩,而是光滑的柱形。彈殼口部內表面設有台階以阻擋活塞,以便於更好的密閉火藥燃氣,還增加了鋼製彈殼的厚度以減小發射時火藥燃氣對彈殼的膨脹變形,同時也提高了火藥燃氣壓力進而增強威力。底火沿用自帶擊針設計,彈頭仍借用M43彈的彈頭。全彈長77毫米,彈頭長26.5毫米,彈頭質量8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1094935_1.html/ ]
為適應尺寸加大的PZ系列彈,圖拉兵工廠重新設計了結構與MSP微聲手槍類似的S4及其改進型S4M「風暴」系列微聲手槍。
S4系列與MSP總體結構類似,為撅把式德傑林手槍,手動裝填。區別在於:增加了槍管長度以使用更長的槍彈;改進擊發機構,能夠自動待擊,縮短了射擊準備時間;膛線改為6條右旋膛線,不再和AK相近(原因未知),槍管壁加厚;槍管後端上下端面分別設有卡鐵和凸起,可與槍底把牢固配合;槍管後端面左右貫穿的缺口是放入帶二發彈的彈夾的空間;槍管的開鎖槓桿位於槍底把左側扳機後方的位置,向下推時,槍管後端在彈簧的作用下繞軸向上打開;為防止槍頂部虛光,在照門和準星之間刻有格子花紋;手動保險位於槍底把左側尾部,可兼做槍管選擇器,設有三個位置,上面為選擇上槍管發射,下面為下槍管,中間為保險位,當槍管裝填後推回閉鎖位置時,手動保險自動置於中間位,射擊前射手要選擇槍管;
S4系列手槍全長140毫米,槍管長80毫米,全槍高105毫米,非自動,卡鐵擺動剛性閉鎖,2發彈夾供彈,空槍質量608克,表尺射程25米,彈丸初速200米每秒。
本槍消聲效果良好,到21世紀初,本系列槍仍在裝備。
由於這兩種彈彈頭突出於彈殼,尺寸都較長,所以,適用手槍都無法使用彈匣供彈,一次只能裝填2發彈。火力持續性不足,只能滿足暗殺行動,不適合特種軍用手槍的要求。在實際使用中,偵查人員和特工人員在較近的距離內連續命中兩發槍彈,也可能出現目標未死的情況而造成刺殺不成功。這時再次裝填或者更換武器可能貽誤戰機。因此,必須提高槍械的火力持續性。
因此,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研製了SP4特種彈和本文的主角PSS半自動微聲手槍。
本槍彈系統,解決了上幾代槍彈系統不能自動裝填的問題,提高了火力持續性,極大地提高了刺殺的成功率,為己方人員完成任務或自衛逃脫做出了有效保障。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聖嚴法師: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十一章
※冤親債主討債徵兆(出馬仙文化)二百四十二
※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聯語雜醬面883(四十二字)
※中國羅盤詳解-第四十二層 地元歸藏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