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所以會滅亡,跟他的死有很大關係,他死後大明命不久矣
明朝是一個讓人有著無限遺憾的朝代,因為這是中國最有氣節的一個朝代,也是漢人的最後一個朝代。本來明朝是有著無限可能,卻在最後沒能踱過覆滅的命運。曾經領先世界的航海技術沒有讓明朝開啟一個全新的航海時代,而是僅僅如同流星一般留下一道讓人驚嘆的美麗痕迹之後消失殆盡。或許是因為清朝實在讓人太過失望,所以我們才會對明朝抱有最大的傷悲和遺憾。
因為明朝並沒有走到政治腐朽黑暗的最後關頭,民怨雖然也有但是還沒有到達沸反盈天的地步,依舊有著再造寰宇的機會。並且在明朝的末期,其實還是有真很多的將領能夠起到翻盤的作用,正是崇禎皇帝失去了一次次的機會,不肯相信這些在邊疆的大將,不願意將權利全部下發給這些將領,種種掣肘最後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明末一位舉足輕重的大將,正是因為他的去世而導致了明軍的兵敗如山倒,明朝的敗亡很大程度上與這根中流砥柱的崩塌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個人就是出生在1593年的孫傳庭,他生在萬曆皇帝統治的時代,彼時的明朝經歷過張居正一番整治之後,似乎有了中興的跡象,但隨著張的倒台而國運再一次黯淡。孫傳庭本不是軍人世家,他本人更是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書生登上了政治舞台。公元1619年,年僅二十六的孫傳庭以進士及第,成為了大明朝前途最為寬廣的一批人。當時的他身為儒學的繼承人,懷揣著齊家的抱負,想要為國家做一番大事。年輕氣盛的孫傳庭就這樣成為了大明朝的官員,在政治舞台上尋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很快新舊皇帝的交替到來了,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完全是一個有著抱負理想的青年皇帝模樣,正是他想要重塑祖宗江山的心氣給了臣子們肅清天下的信心。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孫傳庭在宦海沉浮之中堅持到了崇禎八年,屬於他的風雨際變就在此時來臨了。崇禎八年以後,原本只是動蕩不安的大明王朝真真正正成了行駛在驚濤駭浪之中小船,各地起義大軍蜂擁而起,朝廷以往百年間積累下來的苦果,終於要一次性全部還給坐在金鑾寶殿上的那個人了。
此時的孫傳庭剛因為政績顯著而成為了順天府的府丞,朝廷卻苦於商洛之地的叛軍無人能剿而左右為難。當時的陝西巡撫本不是善於剿匪的能吏,因為他的節節敗退導致叛軍的勢力日盛一日,朝廷一時間也難以徹底肅清這股龐大的匪患,鑒於孫傳庭過人的能力,陝西當地的士子只能向朝廷提議希望孫傳庭能夠出任陝西剿匪的總指揮。
朝廷自然應允,派遣孫傳庭前往剿匪,孫傳庭到任之後,果然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才,文臣出身的他,竟然能夠面對叛軍不慌不亂,鎮定自若的指揮著朝廷的軍隊與叛軍展開大戰,一番征戰之後,盤踞在商洛之地的整齊王被朝廷誅殺,這實在是讓朝廷為之振奮的好消息。但是,已經沉痾難返的明王朝自然不會因為一股叛軍被剿滅就歸於寧靜,更大的風暴已經在醞釀了,商洛之地的叛賊被平反之後,起義軍立刻就從關中地區重新聚集起來。
隨著戰事的進一步進行,孫傳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起義軍怎麼也鎮壓不完,朝廷中年輕氣盛卻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對於手掌兵權的孫傳庭也越來越忌憚。內憂外患之下的孫傳庭看似手掌重兵,風光無限,其實日子過得比誰都艱難。但是剿匪卻一刻也不能停,因為關外的努爾哈赤已然厲兵秣馬,想趁著大明內亂的時候殺進關內。作為大將必須要有全局意識,孫傳庭自然也是深諳其中的道理,為了儘快讓關中的匪患得到平息,孫傳庭加快了對於匪患的打擊力度。
不僅親自率領著本部兵馬迎敵,對外還聯絡了河南等地的明軍在外圍包抄合圍。當時的關中義軍是以闖王高迎祥為首,孫傳庭在迎擊這股義軍的時候發揮出了天才的戰術水平,高迎祥很快就成為了刀下亡魂。但是此時的情況已經是內外交迫,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關中義軍鎮壓的初見成效之後,河南立馬又竄起了一支義軍。孫傳庭看似風光無限大權在握的日子實在過得令人無法生出半點艷羨之心,他成了王朝最大的修補匠,時時刻刻都要為朝廷為百姓的生計所考慮。
義軍一日不定,國家就根本不可能安定,此時的大明根本上需要的是從統治階級開始改除以往積累下來的弊病,這樣混亂的時局是根本沒有進行改革的基礎的。勉強收拾了陝西和河南的叛亂之後,孫傳庭也感到自己有些疲乏,但是國家危難之際,孫傳庭身為儒家士子,必須挺身而出,為國難救急。國家正值多難之際,北方的女真人終於也耐不住寂寞了,他們也開始有意無意的與明朝軍隊製造摩擦,甚至開始明目張胆的進行軍事侵略。
公元1638年八月份,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兵開始進攻北京城,蜿蜒萬里的長城也只是稍微遲滯了他們進攻的步伐,很快情況就已經是十萬火急。恰在此時,一大批忠心朝廷的將領前來護駕勤王,其中就以名將盧象升為首。但是這位儒將卻因為戰功卓著,而被崇禎皇帝所忌憚,皇帝不希望盧象升的軍功大到功高蓋主,於是暗地裡對他百般掣肘,導致了盧象升部曲在巨鹿損失慘重,盧象升本人也為國捐軀。
為了進一步緩解朝廷的壓力,孫傳庭臨危受命抵達京城附近,指揮朝廷的大軍與多爾袞作戰。但是朝廷之中此時卻沒有達成一致,萬分緊急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不少大臣主張議和,在這些議和派大臣的影響之下,孫傳庭的提議無法得到皇帝的重視,甚至他自己也被大臣打壓。怒火交加的孫傳庭心中五內俱焚,他甚至為了國家的存亡情急之下自己的耳朵失去了聽力。但是即使是這樣多疑的崇禎仍然不肯給孫傳庭有機會,他還是一心在玩弄那些此時此刻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的帝王權術,或許是此刻的崇禎仍然對大明充滿信心,他還是在用那一套恩威並施的伎倆對付臣子。
孫傳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被皇帝關進了牢中。按理來說,此刻的朝廷已經是漏洞百出,更應該信任這些有能力的將領,崇禎皇帝卻好似根本不明白這個道理一樣一味地對那些有真本領的大臣百般猜忌,對於那些空有其名的虛偽奸詐之徒卻十分的信任,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一步步走入沉淪的深淵。眼看國家難以為繼,崇禎下終於坐不住了,他想了被自己擱置不用的孫傳庭,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孫傳庭能夠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當然孫傳庭並不是什麼三頭六臂的神仙,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已,只要是人就一定有人力窮盡的時候,此刻大明的光景根本不是一個孫傳庭能夠解救的了的。
孫傳庭出獄之後,立即著手鎮壓再一次嚴重的匪患,此時的義軍首領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闖王李自成。我們都知道李自成的確不是什麼紙人紙馬,不可能輕易地就鎮壓,這勢必要用全國的兵力來慢慢的消耗從而等到良機才可一舉殲滅。可是心急的崇禎根本不能等了,他下令孫傳庭儘快處理李自成的事情,決不允許孫傳庭繼續拖下去。孫傳庭百般無奈,只能一邊整肅已經疲敝的軍隊,一邊加快鎮壓義軍的腳步。
雖然已經是十萬火急的戰爭狀態,當時孫傳庭還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與民友好的政策,希望在這個時刻還能夠挽回一部分的民心。但是義軍卻完全沒有絲毫的顧慮,他們不顧百姓的死活,掘開了黃河,讓整個開封都成為了一片汪洋,如此情況之下孫傳庭自然難以繼續推進,只能一步步陷入被動,最終被李自成打敗。在潼關決戰的時候,孫傳庭本來是決意死守潼關的,但卻因為朝廷的道道敕令讓他不得不放棄了原定的戰略,與叛軍決戰。當然,此刻是李自成早已兵馬充足,完全不將孫傳庭放在眼中。孫傳庭也因為失去了戰略上的先機而戰死潼關。
孫傳庭這樣作為朝廷難得的一員大將,本來是有著反敗為勝的機會的,因為征戰沙場的二十五年來,孫傳庭屢屢取勝,都是憑藉著他的狡黠和敏銳死裡逃生。這樣已經有著豐富經驗的大將軍實在是朝廷難得的財富,一旦過多的進行左右時,勢必會導致將領的左右為難,兵敗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當時的孫傳庭已經是明朝的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孫傳庭的死給了明廷巨大的打擊,很多人因此都說道恐怕孫傳庭死後大明也就命不久矣了。
文|江山
推薦閱讀:
※如何在戀愛關係中做到有效溝通
※你不得不學的:職場關係學
※來龍與山向的關係
※女人如何利用節日拉近婆媳關係
※男女關係的經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