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發展中的作用

作者 : 趙江飛導師: 孫正聿哲學界對唯心主義的傳統理解,認為唯心主義只是在「本體論」層面上認為「意識對於自然界而言是本原」的觀點,沒有認識到唯心主義在認識路線意義上的問題;認為唯心主義是落後的糟粕,對其全盤否定或者只是對其進行常識思維的批判。對唯心主義的傳統理解不能理解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深入到哲學史之中,通過理解唯心主義的發展歷程去理解它對於人類認識的作用。   本文按照高清海教授依據人類認識發展歷史將哲學史區分為:直觀認識階段,反省認識階段和自覺認識階段,研究唯心主義在各個階段發展歷程來理解唯心主義對人類認識的作用。   在直觀認識階段,人類未考察自己的認識能力等問題直接斷言「萬物的本原」。最初人們以具體的物質形態來解釋「本原」問題,在這種直觀認識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從蘇格拉底開始人們的思想路線開始轉向以抽象的「本質」來解釋「萬物本原」。但是由於思想局限性,人們對於抽象出來的「本質」不能正確的理解為表示「一般」的主觀形式,而是將它理解為精神性的存在,於是唯心主義產生了。在整個古代哲學發展中,哲學家圍繞著「一般」與「具體」關係問題展開了研究討論,這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展。   隨著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人們意識到在解決「本原」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認識能力,於是人們開始關注認識的一些系列問題。對於人的認識作用,近代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只是單純認為人的認識是對事物的直觀的反映,人的認識內容最後可以還原於客觀物質。與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以唯理論和經驗論之爭來研究人類認識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唯理論認為人類的知識來源於天賦觀念和人類思維的能動作用;經驗論認為知識來源於經驗,思維只是對感覺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分解。雖然,唯理論無法解釋天賦觀念的來源最終導致了認識的「獨斷論」;經驗論把認識的範圍局限於經驗,超出經驗範圍人類認識無法去確定,最終導致了認識的「不可知論」。但是,他們都對人類認識過程發揮思維作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自覺認識階段,人們開始自覺應用作為人作為認識主體的能動性去解決人的認識問題。康德提出了先天的主觀形式,人具有先天主觀形式和經驗對象結合就可以實現人的認識活動。但是,由於康德無法解決人的認識活動的內在矛盾性:人要想認識「物自體」只能依靠人的主觀認識形式;人依靠主觀認識形式認識的「物自體」帶有主觀色彩,就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最終康德認為人類只能認識事物的「現象」即事物提供給先天主觀形式的意識對象,無法認識事物本身。黑格爾解決康德遺留下來的問題的方法是他的哲學思想的核心概念「絕對理念」。「絕對理念」包含主觀理念和客觀理念,主觀理念即人類的認識,客觀理念即客觀世界。人的認識活動不是靜止的認識活動,而是人的認識與客觀事物辯證發展的運動過程。「絕對理念」是一個不斷揚起自身的辯證發展過程,人類的認識活動即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的符合也就不可避免的是一個辯證發展過程。黑格爾對人類認識的最大貢獻是將認識活動看作一個發展過程建立於唯心主義基礎之上。   縱觀哲學史上的唯心主義發展歷程,唯心主義有其深刻的認識論根源。孫正聿教授在《哲學通論》中指出唯心主義是誇大了「邏輯先在性」。古代唯心主義是誇大了「自在」意義上的「邏輯先在性」;近代唯心主義是誇大了「自為」意義上的「邏輯先在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將人類的認識看作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這個思路來源於黑格爾的「天才設想」,我們要肯定唯心主義對人類認識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我們要把人的認識活動建立於唯物主義原則之上,堅持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看待人的認識。
推薦閱讀:

梅洛·龐蒂:大理性主義
中式的留白美學,才是最早的極簡主義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簡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社會關注
今日西方離法西斯主義有多遠

TAG:人類 | 哲學 | 發展 | 作用 | 認識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