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胎兒心理
生命的開始,可以追溯到精子與卵子在母親體內相遇結合形成單一的合子細胞或受精卵時。所有的胎兒就從這短暫的一瞬間開始了他們漫長而獨特的發展道路。因此,胎兒的定義是「從受孕到從子宮娩出前的小兒」。
個體生理上的發育從妊娠階段就開始了,而心理和行為的發展也在此時奠定了基礎。因此可以明確地說,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是其整個生理—心理發育過程的最早階段和奠基階段。
對胎兒發育的研究一般有三種途徑。一是因為治療需要而把胎兒從子宮中取出,放在特製的育兒箱里進行手術。儘管我們還不能在子宮外維持5個月以下的幼小的生命直到成熟,卻能使他們存活相當長的時間。這使我們能夠記錄其自然行為和其對某些電、機械刺激的反應。二是可以對早產兒(懷孕後6~8個月出生)進行研究,考察此一時期他們在子宮內的生育和行為能力。三是採用某些設備儀器對子宮內的胎兒進行研究,獲得關於胎兒發育的更加真實、自然的結論。
一、胎兒宮內發育分期
胎兒胎齡的計算,以孕婦末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通常以40孕周(280天)為孕期。心理學大師斯滕伯格將出生前發育劃分為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兒期(8~40周)三個階段。當然也有其他的分期方法。
(一)胚芽期
受精卵(約0.2毫米)細胞迅速分裂,24小時分裂到2~8個細胞(或分裂球)。這時稱為早早期胚胎。在輸卵管內的3天,受精卵形成12~16個細胞的實心胚(也有稱細胞團、分裂球),被透明帶包圍,體積不變,如桑葚,稱為桑葚胚。第四天,孕卵到達子宮,桑葚胚隨細胞分裂而體積增大,中間出現腔隙,內含少量液體,此時的孕卵稱為胚泡。胚泡壁由扁平細胞構成,胚泡一側內面為內細胞群。
第七至八天,細胞團脫去外膜,準備與子宮直接接觸,胚泡植入到富有養料和氧的海綿子宮內膜中,稱為著床,此時細胞數約有150個。至妊娠14天著床結束,最後黏合固定在子宮壁上。
著床後,胚泡的外細胞層形成根狀小突起,稱為絨毛。絨毛穿透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血管,直接浸泡在血液中汲取養分。母體血液中的大量氧、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各種物質的分子就透過薄薄的絨毛壁,源源不斷地進入胚胎的血流。絨毛成熟後就成為胎盤和羊膜囊。
著床後,胚泡的內細胞群形成胚胎。
進入第三周時的胚芽,長度為5毫米至1厘米,肉眼能勉強看見,重量不足1克。
(二)胚胎期
胚胎是妊娠8周前娩出的胎體。
胚胎期是生命開始的非常重要的階段,從絨毛到胎兒身體部分的一般形式和基本結構在胚胎期初步形成。
在胚胎期,增殖的細胞群發生分化,形成三層細胞:外胚層形成皮膚和中樞神經、周圍神經系統系統的基礎;中胚層進一步分化成為肌肉、骨骼、結締組織和循環、生殖、泌尿三個系統;內胚層則產生消化系統和其他內部器官與腺體。
孕3周,脊索、神經管形成,體節(脊椎前體)出現,體蒂形成,尿囊伸入體蒂,胚盤開始卷褶,一對心管開始脈動;孕4周末,可辨認胚盤與胚體,胚體呈圓筒形,原條消失,腦泡形成,齶弓出現;孕8周末,胚泡已經發育具有人類胚胎的特徵,鰓、尾消失。除大腦外,其他所有器官系統均已存在。胚胎大體上已長成人形。四肢已得到相當的發育,有了手指和足趾,臉、眼睛、嘴都清晰可辨,可以見到心臟跳動,神經系統開始有初步的反應能力。
人體各器官系統基本上是在這個時期形成,其特點主要是組織器官分化快、變化大。一般認為這是胎兒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統分化、生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即關鍵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統在這一階段不能發生,那麼它們將來再也不會形成和發展,胎兒出生後將形成永久性殘疾。這一階段也是胎兒發育的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藥物、感染及代謝性產物或胎內某些病變等因素的影響,不利於胚胎的發育和成長,可使胎兒畸形,甚至導致早產、流產。這一時期胎兒死亡率很高,胚胎總數的30%可能都在此階段流產。
器官發育結束,胎盤形成,表示胚胎期結束。
(三)胎兒期
妊娠滿8周以後娩出的胎體即可稱胎兒。
胎兒期胎兒的骨細胞開始發育。毛髮、指甲和外生殖器發育分化出來。已有器官的結構得到進一步發展,軀體比例以及各部功能日趨成熟。從第9周開始,胎兒軀體的細胞數量和大小增加,各組織器官生成並進一步分化。到妊娠10周,小腸、大腸開始生成,並進入這些器官各自的位置。到妊娠第12周,外生殖器已經清楚可辨,肺的發育隨著支氣管、細支氣管和更小的分支的出芽而進行。孕16周末,皮膚很薄,頭皮已經長出毛髮,肌肉發育。孕16周末,胎兒開始有呼吸運動。到妊娠20~24周時,原始肺泡形成,並開始產生表面活性物質。孕20周末,胎兒有吞咽運動。孕24周末,各臟器均已發育。胎兒呼吸系統到28周發育完善。胎兒具備了子宮外存活能力(有6個月早產兒存活的案例,主要應歸功於先進的醫療技術)。如果胎兒在28周前出生,則氣體交換困難,嬰兒難以存活。孕36周時,胎兒已經基本完成腎的大體結構,但與成人比還有很大差距。腎小球濾過面積和腎小管容積都相對不足,胎兒的肝腎功能尚不健全,肝臟溶酶體系功能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性只有成熟期的1%,且胎兒腎臟內腎小球量少,腎血流和腎小球濾過率低。
這一時期還出現另一重要發育特徵:胎兒動作,主要表現為胎動和反射活動兩種類型。
胎動是指胎兒在母體內自發的身體活動或蠕動。在胎兒期,自孕兩個月開始,胎兒在羊水中進行類似游泳樣的運動。兩個月的胎兒就能擺動自己的頭、胳膊和軀體,並且準確地頂、蹬母親的腹部表示自己的好惡。到孕20周末時,多數孕婦都可感到胎動。妊娠28~30周是胎動最活躍的時期。明顯的胎動有三種類型。一是緩慢的蠕動或扭動,在妊娠3~4個月時最易察覺。二是劇烈的踢腳或衝撞。當母親感到較強的胎動時,是胎兒正在用腳踢子宮壁。此類胎動從6個月起增加,直至分娩。三是劇烈的痙攣動作。
胎兒8周時即可利用頭部或臀部的旋轉使身體彎曲避開刺激,3個月時能夠動腳拇指和頭。當臨近出生時(孕32~36周時)明顯受母親的情緒和飲食的影響。例如,孕婦在喝咖啡後,胎兒行為增加,而且胎兒行為可能隨著母親每日的節律而變化。
二、心理活動主要物質基礎的形成和發育
神經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是心理現象賴以產生和存在的器官。神經系統主要有膠質細胞和神經細胞兩種細胞。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如感知、意識、記憶、思維等,都是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來實現的。
在心理學領域,無論哪一種理論模型,都需要由神經生理學來加以驗證。生理學水平的研究對科學地闡釋心理活動的產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影響著科學心理學的發展水平。
(一)神經元的形成和發育
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能產生、傳導和接受神經衝動的細胞。
神經細胞是具有胞體和突起的特殊類型的細胞,主要結構包括細胞體、樹突、軸突三部分。這是腦具有複雜功能及智慧的結構基礎,是神經系統內接受、整合和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
神經胞體直徑從5微米到100微米。人腦約有1 000億個神經元。如果一組科學家在1秒內數3個神經元,得花1 000多年時間才能數完。
神經元具有興奮和傳導兩種功能。神經元受到刺激併產生興奮是一種對刺激的反應能力,表現為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是由刺激引起而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電位活動,它能將信息從一個神經元傳至另一個神經元。一般而言,神經衝動沿細胞軸突迅速向鄰近的或下一個神經元傳遞,表現為神經衝動的傳導。
在胚胎髮育期,主要是神經元數量增多。胚胎期後期則主要是細胞的增大和神經軸突的分支以及髓鞘的形成。大多數神經元是不可替代的,一旦神經元細胞體死亡,這個神經元就永遠失活。
膠質細胞為神經細胞提供結構支持和營養,運送代謝物並使之與其他細胞分隔開。
(二)神經系統的形成和發育
神經是人體內傳達知覺和運動的束狀組織,由結締組織將其包捆在一起。
人的神經系統分為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兩部分。
周圍神經系統分布全身,與腦、脊髓和全身器官相連來接受刺激信息,包括軀體神經系統(腦部發出的神經稱為腦神經,共12對;脊髓發出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共31對)和植物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主要包括脊髓和腦。脊髓是腦神經傳入與傳出的中轉站以及簡單的反射控制中心。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所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一方面調節身體器官的生理平衡,維持人的基本動力與行為反應,另一方面對協調人與社會關係的複雜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
腦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複雜的心理活動都與腦密切相關。人腦中含有人體中全部神經細胞的90%,大約為14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系統之間相互聯繫並進行信息傳遞的特殊部位是突觸。神經系統大約有1015個突觸。人腦呈複雜的網狀結構,在每平方厘米的組織內含有約4 000萬個突觸,它們晝夜不停地活動。
大腦皮質是腦的最高級部位。成人的大腦皮質表面積約2 200平方厘米。大腦兩半球皮質的機能活動是人類高級思維活動的物質載體。智能的生物學基礎是腦的結構和功能,出生時發育良好的腦是後天進行智能開發的物質基礎,是心理活動最重要的器官。特別是大腦皮質前額葉和海馬部位,是與智能活動直接相關的重要腦區。
人類神經系統發育的主要順序如下。
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在孕3周(胚胎只有15毫米長)時即開始形成。精卵結合後,人胚最早只是一個簡單的兩層結構的盤,就是妊娠3周桑葚胚的外胚出現的神經盤。孕3周末,盤的背側細胞迅速增厚、增寬,稱為神經板。再不久,神經板兩側隆起形成神經褶,兩褶中央內凹形成神經溝。神經溝不斷加深,兩側神經褶逐漸靠攏並癒合成一條中空的神經管和神經冠。它們將分別發育成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
胎兒初期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快速進行的神經纖維形成。在體內、體節間及腦幹間形成相連接的向心性神經纖維和離心性神經纖維。到妊娠第8周末,神經系統的大體結構已基本形成。
神經細胞的增殖與分化高峰在妊娠的3~4個月,神經細胞的移行與分化高峰在妊娠的3~5個月。移行是數百萬神經元從室及室下帶經過一系列步驟移行到中樞神經系統內某區永久存在。在孕3~5個月,神經元迅速移行至皮質和小腦。
在孕4周時胚胎已有脊髓。
腦的構造大體分為三個部分:後腦(小腦和延髓)、中腦、前腦(主體是大腦)。這些名稱並不精確地與它們在人體腦中的位置對應,只是在胚胎神經發育過程中,相對於身體從前往後的排列位置。到妊娠第5周,能夠分出前腦、中腦、後腦三個主要部分。
前腦的發育高峰在2~3個月。第8周時大腦皮質開始出現。胎兒的大腦是未成熟腦。未成熟腦的發育有一個發育高峰:從孕10周到生後二歲半。兩個關鍵期為懷孕的前四個月和胎兒出生前兩個月到生後兩歲。大腦的組織過程從孕5個月開始,大腦發育包括軸突和樹突的增粗和延長、突觸的形成、神經元空隙的選擇性消除。大腦突觸連接及神經迴路建立、膜興奮性形成於妊娠5個月至生後2~3年。髓鞘形成在出生前至出生後數年。
至胎兒出生時,大腦外形與成人相似,腦表面的溝回已經形成,出生時神經細胞數目已與成人相同,在結構上已經接近成人,腦重350~400克,約為成人腦重的25%。
(三)反射機能的形成和發育
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有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的適應性、規律性反應。因此,反射也是心理活動產生的基本方式,是物質轉化為心理的重要機制。
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稱為反射弧,它是執行反射活動的生理機制。反射弧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機械和化學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如肌肉和腺體)。當刺激作用於感受器時,所產生的神經衝動沿著傳入神經纖維傳至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對傳入的信息進行整合加工後,再由傳出神經把神經衝動傳至效應器並作出反應。
根據反射產生的不同條件,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種系發展過程中形成並遺傳下來的反射,最基本的無條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把握反射和防禦性反射。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是後天習得的,因此胎兒的條件反射只涉及無條件反射。
3個月的胎兒已經出現巴賓斯基反射、其他類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動。從第17周開始由大腦控制行為反應和活動。但是,從大腦到身體各個部分的神經通路還需要一定時間連接。
有關胎兒條件反射活動的研究發現,1個月的胎兒就能進行複雜的條件反射活動。研究者在距孕婦10厘米處發出較大的聲響,以刺激胎兒作出踢腿反應,在發出聲音的同時使胎兒受到震動。反覆練習後,發現胎兒在受到震動後便會自動踢腿。這說明震動是一種條件刺激,踢腿是條件反射。第8周,反射運動所必需的解剖結構已經形成。接觸、壓迫、震動等機械刺激均可引起胎兒的反射活動。大約在妊娠8周左右,胎兒第一次對刺激出現肌肉收縮反應。這不是自發行為,而是對刺激的直接應答。隨後,胎兒出現側彎運動。以後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成熟,胎兒的反射活動呈現多樣化。
有對人工流產的研究表明,2個月的胎兒即可對細發尖的刺激產生反應。胎齡4~5個月時,觸及胎兒的上唇或舌頭,胎兒會產生嘴的開閉活動。用胎兒鏡發現,如果用一根小棍觸胎兒手心,其手指會握緊;碰其足底,趾可動,膝、髖可屈曲。
三、胎兒心理機能的形成
(一)感覺的形成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它是一切高級和複雜心理活動的基礎,是維持正常的心理活動、保證機體與環境平衡的重要條件。
也可以說,感覺是以生理作用為基礎的簡單心理活動。
1.視覺
妊娠第7周,眼睛形成。第10周,出現連接眼球和大腦的視神經。第12周,出現眼瞼;第28周,眼瞼打開。
胎兒在4個月時就對光線十分敏感,母親日光浴時,胎兒對光線變化強弱都有所感覺。當用手電筒管筒照射孕婦腹部時,胎心率會立即加快,且胎心率可隨著手電筒開啟與關閉而變化。
2.聽覺
胎兒聽覺感受器在6個月時就已經基本發育成熟,胎兒內耳迷路及周圍末稍感受器至孕24周完成其正常發育。超聲圖觀察震動聲音刺激引起的反射,在24~25周第一次引起(出現),並持續到28周以後,表明此時中樞神經系統聽路已經成熟。聽分析器的神經通路除丘腦皮質外,均在9個月以前完成髓鞘化。
能產生聽覺的振動波稱為聲波。聲波在子宮外通過腹壁傳導,在子宮內通過羊水傳導。已經發育成熟並且有完整聽覺器官的胎兒同新生兒一樣,當遇到聲源刺激時,聲波可穿透腹壁的肌肉而進入羊水,再經此介質傳經頭顱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內淋巴—基底膜—柯蒂氏器,從而產生對聲音的感覺。希科克斯(Hecox,1975)很早就曾採用解剖學和電生理學方法證實胎兒期確有聽覺反應,這與胎動記錄分析的結果相一致。賈森(Jason,1983)用高效超聲顯像觀察到震顫傳音刺激引起的胎兒眨眼反應,並將此現象稱為聽覺眨眼反射(APR)。
大量的生理學、心理學研究發現,孕4個月時,胎兒的聽覺系統已經建立。有人認為,孕4個月時食物經過孕母消化道產生的腸鳴音、有節奏的呼吸、持續節律跳動的心臟,以及每次心臟收縮血液快速流進子宮的聲音,胎兒都能聽到。同時,胎兒可聽到宮外的聲音。
到孕28周以後,胎兒的聽覺已經發育得較好,對於外界的聲音刺激較敏感,會有喜歡或討厭的反應及面部表情。胎兒最喜歡、最熟悉的聲音是母親的心跳。當胎兒聽到強烈的音響如搖滾樂時會使勁地踢腳,而聽到優美舒緩的樂曲時則可安靜下來。聽閾(能聽到聲音強度)在孕27~29周約為40分貝。孕8個月時,胎兒能聽出音調的強弱與高低,能區別聲音的種類且反應敏感(能分辨出父親或母親的聲音,並對較低頻的父親的聲音更敏感)。
心理學家對胎兒聽覺環境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1)外界聲音由於受母體腹部的吸收與阻擋,到達胎兒聽覺器官時已經明顯減弱了。沃克(Walk,1971)等人發現母體腹壁對1 000赫茲以上的聲音有極為明顯的吸收與屏蔽作用。(2)到達胎內的聲音還會受到體內雜訊(母親的心音、腸鳴音、腹主動脈血流聲音等)的干擾。沃克等人發現母體腹壁雜訊竟可達85分貝。這麼強的體內雜訊可淹沒大部分到達體內的聲音。(3)胎兒生活在充滿液體的環境里,目前我們對聲音在這種環境里的傳播機制還不太清楚。但是,研究者(Armitiage,Baldwin & Vince,1980)發現頻率在1 000赫茲以下的聲音可以毫不受阻地直達羊水囊里。這也許就是嬰兒出生後能馬上辨認出母親聲音的原因。
3.觸壓覺
觸覺是微弱的機械刺激興奮了皮膚淺層的觸覺感受器引起的感覺。壓覺是較強的機械刺激導致深部組織變形時引起的感覺。兩者在性質上類似,統稱為觸壓覺。
胚胎的外層,稱為外胚層,在妊娠第6周形成皮膚。用B超進行直觀的研究發現,孕2個月起胎兒已經有皮膚感覺。孕10周左右,胎兒皮膚已有壓覺、觸覺功能。
4~5個月胎兒的觸覺與出生後周歲孩子的觸覺水平相當。妊娠最後數周,胎兒身體充滿了整個子宮,隨著羊水量減少,皮膚緊挨著子宮壁。當孕母用手撫摸或按摩下腹觸摸胎兒的頭部時,胎兒會立即搖動腦袋。
4.嗅覺
嗅感覺器位於上鼻道及鼻中隔後上部的嗅上皮。孕6個月時,嗅覺開始發育,胎兒能夠嗅到母親的氣味並記憶在腦中。孕8個月時,味覺感受性增強,胎兒能夠辨別苦和甜。
5.味覺
味覺信息由7、9、10三對腦神經傳送入腦。胎兒12周時舌上出現味蕾,味覺在孕26周形成。從孕30周開始,胎兒已經有了發達的味覺,對羊水的味道有一定的鑒別力。
實驗發現,當用不同的氣味或味道的物質試驗胎兒的反應時,其面部表情發展水平與成人一樣。將糖水注入羊水中,可見胎兒的吸吮次數明顯增多;將味道苦澀的油性液體脂醇注入羊水中,胎兒吸吮的次數明顯減少。
(二)思維和記憶的形成
胎兒的大腦在第20周左右形成。孕5個月時,腦的記憶功能開始工作,胎兒能夠記住母親的聲音併產生安全感。
孕7~8個月時,大腦皮質已經相當發達。妊娠32周,胎兒大腦已如新生兒。通過腦電波已經清楚地分辨出胎兒的睡眠狀態和覺醒狀態,這是胎兒意識的萌芽時期。
胎兒在宮內用大腦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能判斷其是否重要,決定對哪一類信息作出反應,還要將某些信息傳遞的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思維和記憶在工作。例如,胎兒對母親的聲音感到熟悉而產生安全感,是因為胎兒反覆聽到母親的聲音而產生了記憶。
有人試驗,孕婦在胎兒期給胎兒取一個乳名,經常隔著腹壁呼喚,並與之對話。胎兒出生後,聽到喚他的小名時會突然停止吃奶或從哭鬧中安靜下來,有時還露出高興的表情。這項試驗證明,胎兒不但有一定的聽力,還有一定的記憶和領悟能力。
還有學者認為,在催眠狀態或實施退行性療法時,有些人能夠回憶起分娩時甚至出生前的經歷。
四、胎兒生理— 心理發展中主要的異常
(一)胎兒生長受限
胎兒生長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簡稱FGR),原稱胎兒宮內發育遲緩(fetal growth retardation),是指胎兒在宮內未達到其遺傳的生長潛能,即胎兒小於正常。一般是指胎齡準確的足月胎兒體重小於2 500克或體重處於同孕周平均胎兒體重的第10百分位數以下,或低於平均胎兒體重的兩個標準差。
胎兒生長受限不僅影響胎兒的發育,而且遠期也影響兒童期及青春期的體能與智能發育,且胎兒生長受限的患兒在成人以後,發生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及代謝方面疾病的機會大於正常者。
據綜述報告(2004),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胎兒生長受限由多種因素引起。在早孕期間,主要由遺傳因素或基因異常導致胎兒生長發育受限,這占胎兒生長受限總數的38%。而到中、晚孕期間,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病原因主要包括母體因素及胎盤因素,這種由於胎兒外來因素造成的生長受限佔總數的62%。
(二)腦—智能以及其他神經行為發育異常
一般情況下,血腦屏障可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某些毒素的侵害。血腦屏障對於進入大腦的毒素是具有選擇性的。發育不完全的腦允許更多的毒物通過。
胎兒期連接大腦皮質和基底節的神經細胞的突觸相對來說比較稀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哪怕是很輕微的中毒都會引起突觸的改變。如缺氧或低血糖引起的全身性損害會導致神經傳導功能的損害;樹突結構的改變會導致如記憶、注意及解決問題的技能及神經識別功能的障礙。
(三)甲狀腺功能發育異常
母體內的T4在孕早期通過胎盤已經被廣泛認同。T4作為T3的前體物質對小兒腦的發育至關重要,包括神經元的生成、神經組織的移行、軸突及樹突的形成、髓鞘的形成、神經突觸的發生和神經遞質的調節等。
胎兒自身的甲狀腺發育始於孕期10~12周,此期開始攝碘形成T4,但至8周時才開始發揮作用。
胎兒心動過緩可以診斷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胎兒甲減)。臍靜脈血穿刺測得TSH升高,FT4降低;超聲檢查顯示胎兒甲腫、發育遲緩、畸形。
胎兒甲減對胎兒有許多不利的影響,如智力、精神運動能力障礙或減退,骨骼發育不良,嚴重時可引起克汀病。
推薦閱讀:
※四維彩超的「成就感」
※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處理
※周立霞:胎兒腸梗阻的MRI診斷
※孕婦常喝奶胎兒補鈣效果好
※婦科外用洗劑對胎兒有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