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仇不共戴天,清軍卻為何資助日軍,甲午後中日真有十年蜜月期?
甲午戰敗,清政府迫割讓遼東。戰前就寄希望於國際調停的李鴻章,戰後更是帶著楠木棺材,遠赴萬里之外的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
李鴻章本想「以夷制夷」,借俄法德三國之手遏制日本。這一招見效固然快,然而沙俄也不是盞省油的燈,近代東北的所有苦難都以此為開端。
李鴻章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與俄國沙皇二世合影
俄國有「遠東計劃」,日本有「大陸政策」,兩國戰略在中國東北撞了車,誰也不肯退讓。1904年,卧薪嘗膽十年的日本終於向沙俄發起了挑戰。
日俄兩國在東北大打出手,清國明面上保持中立,卻在暗地裡偏袒日軍。十年前還在甲午戰役中與日軍血戰的抗日英雄,如今卻成了日軍的保護神。
馬玉崑,安徽蒙城人,慈禧太后最信任的晚清將領之一。早年投奔宋慶的毅軍,靠鎮壓捻軍升至總兵。後又隨左宗棠平定西北亂局,升任山西太原鎮總兵。
甲午戰爭爆發後,直隸提督馬玉崑率部參加平壤保衛戰。馬玉崑坐鎮平壤東門親自指揮,擊斃日軍軍官多名。日軍被逼發起自殺式衝鋒,而馬玉崑則針鋒相對地發起反衝鋒,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只可惜主將葉志超擅自逃跑,馬玉崑含恨退出戰鬥。
馬玉崑與薛仁貴、戚繼光被朝鮮尊稱為中國三傑
馬玉崑回到國內後,日軍又在花園口登陸。清廷調其回援,馬玉崑與數支清軍合力反攻海城。大戰中馬玉崑部被日軍團團圍住,他多次沖入包圍圈,光戰馬就換了三次,兩百多親兵拼到只剩二十人,最終將部下拉了出來。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時,馬玉崑與敵軍激戰多處,被慈禧太后賞太子少保,紫禁城騎馬等榮譽。
然而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在前線居然向日軍接濟了大量彈藥和糧草,並幫助日軍收買東北馬匪抵抗沙俄。日本軍人在危難關頭,甚至直接躲進清軍大營保命。
其實在日俄戰爭中,為日本效力的中國人不在少數,如比日後叱吒北洋的吳佩孚,他就曾與日本特工組成「混合偵探諜報隊」,還在執行任務時被俄軍逮捕過。因多次立功,戰後還獲得日軍頒發的軍功章。
甲午之恥雖然才過去十年,然而馬玉崑和許多中國人一樣都認為,就算日本人再壞,也要比俄國人好一點。
三國干涉還遼後,清國將俄國當盟友,而俄國卻視清國為魚肉,先是接管遼東半島後,又把長城以北全部劃入他的勢力範圍。八國聯軍侵華中,又以俄軍最為貪得無厭。種種劣行迫使清國不得不考慮「聯日抗俄」。
甲午之後,日本實力暴增,原本想脫亞入歐,卻遭西方強烈歧視和壓制。被西方孤立的日本轉而向清國拋出橄欖枝,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公開表示:日本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受益頗多,如今正是報恩之時。
中日兩國一拍即合,1901年慈禧太后宣布實施「新政」,得到日本朝野的鼎力支持。改革派重臣張之洞提出:「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建議逐年提高赴日留學生人數。馬玉崑之所以摒棄前嫌,資助日軍,完全是他的頂頭上司直隸總督袁世凱之意。
1901年到1910年被稱為中日關係的「黃金十年」,其實不過是雙方各取所需罷了。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日本的友好,不過是為了獨霸中國而做的掩飾,中國變法,恰恰是為了擺脫列強壓迫。二者矛盾不可調和後,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侵略與反抗。
歷史有意思,開心漲姿勢,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
推薦閱讀:
※孫中山去世後只有他敢對蔣介石說不,抗戰中帶兵百萬打的日軍瑟瑟發抖,最後趕走蔣介石自己當總統!
※日本皇后慶80歲壽辰 稱對日軍戰犯不憎恨(圖)|日本|天皇
※二戰時日軍的罪行,這要我們怎麼忘記
※抗戰中欠中國人血債最多的日軍元帥是哪個?
※為什麼1932年一·二八抗戰時,日軍就已經進了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