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同性之愛 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組圖)
信天翁。
Geoff MacFarlane博士
鄒發生在野外做鳥類研究。 「熱戀」中的兩隻信天翁會相互依偎,並且用長長的嘴巴相接在一起,場景甜蜜而溫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對熱戀中的「情侶」很有可能不是異性,而是同性。 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國際性專業學術研究刊物《動物行為》上,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發表了一篇關於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他們所研究的93種曾發生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Geoff MacFarlane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鳥類同性戀並非一定要以成功的繁殖作為代價,那些不用負擔大量撫育後代任務的鳥會用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其他繁殖機會。」 同性戀不影響 鳥類繁殖進化 鳥兒可能為了練習求愛技巧、減輕社交壓力、和鞏固統治而產生同性戀行為,這種行為可以幫助他們組成聯盟、共同承擔照料後代的責任或者獲取資源。鳥類同性戀更有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不影響繁殖成功的同時又增加了交配的機會。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同性戀行為不以繁殖為直接目的,是否不利於鳥類的繁殖和進化呢? 「在進化論的文獻中,不少生物學家曾認為,同性戀是有害的,因為它影響了動物追求性伴侶及最終繁殖後代的過程。但是同性戀對有很多交配機會的鳥來說代價並不高,因為它們的撫育壓力小,雌性或雄性在撫育方面下的工夫越少,他們參與同性戀活動就越多。」Geoff MacFarlane說,「同性戀行為在自然界中到處都存在,但是很少人嘗試從進化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同性戀行為的發生。經過我們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撫育後代負擔少的父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跟同性交往,而它們仍能繁殖後代。因此我們認為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繁殖後代的成功率看起來與沒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是一樣的。對某些鳥類來說,同性戀關係甚至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因為它有助於鳥類個體保衛領地、提高社會地位和有助於親子養育。」
黑腳信天翁 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 Geoff MacFarlane在幾年前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130種鳥類熱衷於同性戀,它們中有的在生活的某個時段曾經擁有穩定的同性戀伴侶,甚至一起養育後代,有的是長相廝守的同性鳥「夫妻」。火烈鳥是一個典型,6%的雄火烈鳥會組成同性戀家庭,兩隻雄火烈鳥會求愛和養育後代。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由雄鳥組成的家庭往往比由異性組成的家庭更成功,它們富有進攻性,能佔有更多的地盤和資源。而在燕鷗中,有1/3的家庭由兩隻雌鳥組成,它們共同孵化鳥蛋,雙方都樂意擔當父親或母親的角色。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他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對其中93種野外鳥類進行了為期5年的研究,發現在這93種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並非只有異性之間才能成功交配繁殖,有一些特殊的鳥類可以在固定的周期內與同性和異性交配。他們分析了93種同性戀的野生鳥類的記錄,發現這些鳥類中,同性求偶、同性交配行為很普遍:38%的雌性有同性戀行為,而82%的雄性有同性戀行為。 Geoff MacFarlane說,無論是以單配偶製為主的鳥類,如環嘴鷗和加利福尼亞鷗,還是多配偶制的鳥類,如流蘇鷸,都觀察到有同性戀行為。然而,這些鳥類中是單方還是雙方都表現同性戀行為,以及同性戀行為的表達方式和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種類間都很不同。很多歐科鳥類發生雌雌配對結合,例如銀鷗,還有黑背信天翁。在特定的地點裡,多達31%的成對黑背信天翁是雌雌結合。信天翁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鳥類,在生產期間,他們一同孵蛋,並且輪流尋找食物。曾有科學家對美國夏威夷瓦胡島上的萊桑信天翁進行了觀察,發現這些體形碩大、姿態優雅的海鳥在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繁殖領地,然而築巢的伴侶中超過30%是兩隻雌鳥。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發現,許多雌性配對的信天翁歷經數年始終忠貞不渝。它們互相梳妝打扮,甚至偶爾也會像異性伴侶那樣交配。而灰雁則存在很多「男同性戀」,有的雄灰雁間的同性關係很長,可維繫15年,幾乎是一生。
美國野牛。 對後代照顧少的一方易發生同性戀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我們調查了鳥類同性求愛、同性交配行為的現象和發生的頻率,以雄性和雌性對撫育雛鳥工作,如建巢、餵養和保護雛鳥的相對貢獻作為依據,發現對撫育後代貢獻相對較低的某一性別容易發生同性戀行為。」 對此,Geoff MacFarlane解釋,撫育責任的解放能夠給個體更多的機會,給它們與多個伴侶進行性交往,包括那些同性的伴侶。一方通過將撫育後代的責任轉移到對方,把自己從撫育後代的一切投入(包括時間和精力)中釋放出來,並把剩下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額外的交配機會中。因此,撫育後代投入較少,與多配偶的性行為的增加密切相關。 Geoff MacFarlane認為,在撫育責任明顯按性別進行劃分和性互動只限於發生在有限的伴侶中的情況下,同性戀行為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相反,在撫育責任並不明顯以性別劃分和發生多配偶的性行為的潛力更大時,同性戀行為會更經常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與多個伴侶的多重性交機會對一種性別來說是可能的。
波諾波黑猩猩。 多種多樣的「婚配形式」 從事鳥類生態學研究的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鄒發生研究員對於澳大利亞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報告非常感興趣,他告訴記者,目前在我國尚未有專門針對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因此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國內的鳥類愛好者了解鳥類的生活狀況。鄒發生說,目前全球已發現10000多種鳥類,其中我國有1300多種,在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報告中列舉的93種出現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中國大約存在24種,在廣東地區比較常見的有喜鵲、白鷺、綠頭鴨、灰雁、黑天鵝等。 鄒發生介紹道,鳥類在繁殖期間會搶佔地盤,所佔的地盤稱為「領域」。佔領食物豐富的「領域」有利於親鳥就地取食,也便於育雛時滿足雛鳥的求食需要,也可減少其他同類的干擾。鳥類的婚配製度與人類一樣,以一夫一妻製為主,佔了80%~90%。但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鳥類也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婚配製度: 最簡單的單配製,也就是「一夫一妻」制。這種方式有的僅限一個繁殖季節,有的可維持幾年;也有的一旦結為夫妻,就終生相守。雌雄雙方都參與繁殖過程, 雙親在孵卵和育雛過程中都擔負職責。 多配製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雄鳥為重的「一夫多妻」 制。每隻雄鳥可以與兩隻以上的雌鳥交配,但是每隻雌鳥都只能與某一特定的雄鳥交配。交配後,雌鳥完成全部的繁殖活動,雄性不參與對後代的撫育。只有2% 的鳥類屬於「一夫多妻」制。 另一種是以雌鳥為中心的「一妻多夫」制。一隻雌鳥可以和幾隻雄鳥共同生活,雌鳥只管產卵,孵卵、育雛等任務則完全由雄鳥來承擔。鳥類中採取「一妻多夫」制的只佔0.4%。 最後一種是混配製,這種婚配製度實際上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的混合。鳥類中有6%屬於混配製,杜鵑等鳥類的婚配方式屬於混配製,它們沒有固定的配偶,每隻鳥都可以雜亂交配。 但對於同一種鳥來說,婚配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棲息地環境、食物豐盛程度、天氣狀況、季節變化和鳥的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婚配方式。
黑背信天翁。 同性戀行為 利於鳥類家族和諧 對於同性戀行為對鳥類繁殖和進化的影響,鄒發生與Geoff MacFarlane的觀點一致,認為同性戀的鳥類雖然繁殖不了後代,但是畢竟目前被發現的同性戀鳥類才130多種,相對於全球被發現的10000多種鳥類來說,比例還是很低的,而且這130多種鳥類中發生同性戀行為的也很少,所以鳥類的同性戀行為對繁殖進化影響不大。而且,從鳥類穩定發展這個角度來看,同性戀行為甚至還有促進作用。據鄒發生介紹,在鳥類的家族裡也有等級之分,如果一隻雄鳥與多隻雌鳥在一起組成家族的話,與雄鳥最早交配的「大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會最高,越遲交配的「小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就越低。「小老婆」地位低下,它們空閑時就會在家族的領地周邊「尋花問柳」,尋找其他的雄性或者雌性來進行接觸、交配。 「一夫多妻」制通常又分成四種類型:資源保衛型、雌鳥保衛型、雄性優勢型和高速多窩型。資源保衛型中雄鳥通過保衛雌鳥繁殖所需的各種資源來間接地控制雌鳥,比如保護它的食物和水源地等;雌鳥保衛型中雌鳥常以群體的方式生活,這時雄鳥可以佔有一群雌鳥使它們全部成為自己的配偶,佔有雌性配偶群後,雄鳥就像保鏢一樣不斷地對它們進行看護和保衛,以防它們離開自己的領域或與其他入侵的雄鳥交配。 在鳥類繁殖期整個季節中,「一夫多妻」制的家族裡,「丈夫」需要對整個家族和家族中的多個「妻子」負責任,盡量維持家族的和諧。所以當「丈夫」發現「妻子」出現了「外遇」,「丈夫」首先會分析事件對整個家族來說是利還是弊,如果不利,「丈夫」就會「翻臉」,會跟「妻子」的「情夫」或「情婦」打起來,甚至殺死對方;但是如果「丈夫」經過判斷覺得「妻子」的行為對穩定家族架構和擴充家族的地盤是有利的,就會默許「妻子」的「外遇」,哪怕「妻子」的外遇對象也是雌鳥。這樣它既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去管理家族各個成員,也可以維持家族的和諧穩定。 兩隻鳥類同性間互相摩擦生殖器,它們以這種行為來示好、平息爭鬥,以減少家族和自己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為有著維持動物種群穩定的作用。
秘魯岩鳥。 誘因: 先天因素+後天環境 在動物界中,從鳥類到哺乳類都有同性戀行為的發生,被稱之為「同性接觸」或者是「同性爬跨」。動物的這種「同性爬跨」行為,有的是受先天因素的影響。動物一般都有季節性發情期,這個時候動物個體已經發育成熟,能量的積蓄過程已經完成,受到體內性激素的刺激,會產生衝動,表現出求偶行為和交配行為。雌性動物選擇了那些優秀的雄性個體與之交配,剩餘的「單身漢」找不到配偶,沒有資格參與到繁殖群體中去,只能是發生同性爬跨行為,來釋放體內積累的能量。 鳥類同性戀配對的時間有的是「一夜情」,只偶然地交配一次;有的是「一季情」,即一個繁殖期都膩在一起;有的甚至會「長相廝守」一生一世。 「同性爬跨」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只要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往往就可以誘導同性戀行為發生。去年,媒體曾經報道在哈爾濱極地館裡,兩隻雄性的企鵝常常膩在一起,互相吹氣、抓癢、睡覺,「行為相當像情侶」,兩隻雄企鵝還搶了其他企鵝的蛋試圖孵出企鵝寶寶。後來極地館的工作人員估計可能是館裡企鵝「雌雄比例失調」造成了它們被同性吸引。
黑天鵝。 500種動物 有同性之愛 美國一家科學網站曾經評出了10大同性戀動物。該網站報道說,近500種動物存在同性戀行為,而且此種性癖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幾年前,Geoff MacFarlane也曾對全球現存的動物學文獻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結果顯示,靈長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最多,其次是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文獻中描述最多的是哺乳動物的同性戀行為。科學家發現,雄性長頸鹿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同性群體中,只有在需要繁殖時,才同異性待在一起,而在同性群體中,它們中的80%,其交往行為都被認定與性有關。在靈長類動物中,超過30%的種類被認定具有同性戀行為。倭黑猩猩用性行為維持集團的穩定和諧,它們中的50%是同性戀。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他們暫時還不清楚對鳥類的研究結果可否推及到其他物種中,譬如魚和哺乳類動物。但是他們在靈長類動物中已發現相同的結論:有多個伴侶的靈長類動物會有更多的同性戀活動,這驗證了他的結論:多配偶制的動物允許同性戀的發生,同時也不會影響繁殖。「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去看看其他的脊椎動物中是否有相似的現象。」他說。 鏈接:十大同性戀動物 波諾波黑猩猩:幾乎所有喜好和平生活的黑猩猩都具有雙重「性」格,它們解決爭端時採用的常常是「做愛而非戰爭」的方式,即便同性之間亦樂此不疲,而且發生過同性戀行為的大約2/3為雌性黑猩猩。
日本獼猴。 日本獼猴:雌性獼猴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除了發情期,它們的感情比較專一,不會輕易拋棄現有的夥伴,而且它們似乎很滿意它們之間的同性夫妻關係。相比之下,雄性獼猴之間較少發生同性戀行為,經常「一夜情」過後不久就將對方甩掉。 美國野牛:美國野牛中的雄同性戀者更為普遍。因為雌性野牛和雄性野牛一年只有一次交配,雌性野牛發生同性戀的機會就更少了。每當發情期,雄性野牛一天會和同性發生幾次性關係。超過55%的年輕公牛的性生活是在同性之間展開的。 瓶鼻海豚:雄性瓶鼻海豚差不多都具有雙重「性」格,而且它們和同性對象之間的感情相當牢靠,一般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長頸鹿:雄性長頸鹿之間的性活動比較頻繁。雄性長頸鹿發生性關係之前常會摟著對方的脖子親吻長達1個小時。 非洲羚羊:雌性羚羊在發情期和同性夥伴之間的性行為平均每小時會出現幾次,同性戀行為約佔羚羊所有性行為的9%。 黑天鵝:黑天鵝之間的性行為多達20%的發生在同性之間,而且差不多1/4的「同居者」是同性。 海象:雄海象到4歲時性才會發育成熟。此前的性青澀期,它們最有可能和同性之間發生性撫慰。年齡大一點的雄海象具有典型的雙重「性」格,發情期會和雌象交配,剩下的時間則會和同性發生性行為。 灰鯨:它們的同性戀行為更像一次狂歡舞會,5頭灰鯨向四周滾動,同時向周圍不斷噴水,它們的肚子相互頂著,以便互相撫慰。 秘魯岩鳥:大約40%的雄鳥曾有過某種形式的同性戀行為,另有一小部分根本就不曾和異性「同床共枕」過。 策劃:趙 潔 撰文:許俏文 實習生 黃嘉玲 圖片整理:許俏文(署名除外)
推薦閱讀:
※微博清查同性戀,網民吶喊撐同志,反歧視,呼籲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你到底愛不愛我
※記錄印度女同性戀的浪漫婚禮
※小鎮往事
※作為三十而立的同志的一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