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有云:「對句論聲,詩詞聯韻」,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07-24
「對句論聲」是指對句要講究平仄協調,現在頭條里許多征聯句,不講平仄,甚至分不清哪句是上聯,哪句是下聯。頗有「大猩猩喝醉酒跳迪斯科——毫無章法」的感覺。對聯聲律從律詩派生出來,平仄要求相對容易把握些,但並非無章可循。外國人說漢語,讓人一聽就感覺發音有問題,這是典型的聲律不諧。可是有人認為講究聲律是「老古董」。試問不講究聲律的詩詞有多少生命力呢。以五言律句為準,出句與對句可分兩組:①出句:仄仄平平仄;對句必為:平平仄仄平。②出句:平平平仄仄;對句必為:仄仄仄平平。這四種句式構成律詩的基本句式。一句話究竟是上聯還是下聯,判斷的基本原則是「看末字」。末字仄聲就是上聯,末字平聲就是下聯。如果連上下聯都分不清。只能說「沒入門」。
「詩詞聯韻」,詩詞除了上述四種句式外,還講究押韻。押韻以平水韻為標準。儘管漢語語音從唐朝發展到現在,語音變化很大,但是平水韻一直是科舉考試時作詩的用韻標準。現在有的人說可以用「中華新韻」。作為嘗試是可以的,能否被詩界承認,短期內不會有答案。就如「硬筆書法」叫了幾十年,到現在書法界也沒有承認「硬筆書法」在書法界的地位。充其量只能算「硬筆寫法」。
古韻與今韻最大的爭議就是「入聲字」的歸併問題,是根據現代發音歸入相應的音韻里,還是按古音統一作為「仄聲字」處理。如果「是根據現代發音歸入相應的音韻里」。那麼許多以入聲見長的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等就要失傳。如果「按古音統一作為仄聲字處理」,這勢必與國家推廣普通話的國策相違背,且讓沒有入聲字的方言區無法掌握詩詞技法。這是一個矛盾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