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語道出的玄機 ——談《道德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甘肅省渭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曹一鵬

相傳遠古時代,在今洛陽市孟津縣境內的黃河支流中,出現一頭形似駱駝,左右生翼,馬身龍鱗,高八尺五寸的海獸。這頭海獸在驚濤駭浪中踏波飛走,如履平地,它背上的斑點規則、美麗,細看是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後一六,人們看其如龍似馬,就叫它為「龍馬」。伏羲氏聽說後,特地從他的都城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乘桴(小筏子)來孟津觀看。他從龍馬背上的斑點受到啟發,遂發明了八卦,開創了我國遠古文明。為了紀念伏羲和龍馬的偉大功績,後人將八卦叫做「伏羲八卦」,把伏羲馴服龍馬的地方叫雷河,把龍馬出沒的河道叫圖河,圖河乾涸後叫圖河故道,還在雷河村旁修建了龍馬負圖寺。其附近還留有馬庄(樁)、八卦台等遺迹。

神話傳說固然不可信,但是它說明了中華文明確實起源於河圖洛書。由「河圖」「洛書」生髮出來的《周易》,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連孔老夫子也曾經發出感慨:「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歷來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河圖洛書,《易經·繫辭上》「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中國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樣的斷句都是後人的造作與其原意相差十萬八千里,是後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好處,而造作的神話傳奇,是對人們的誤導。《易經·繫辭上》中的這段文字斷句應該是這樣的「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意思是:因此老天爺產生神奇的東西了,聖人就效法它。天地發生變化了,聖人就模仿它。老天爺顯示出各種現象了,聖人就能通過推測知道是吉祥還是兇險,聖人就能描畫形容它,看到一條河出現了,聖人就感悟其中的道理畫出了圖形,看到交叉的河流出現了,聖人就感悟其中的道理著寫成了文章,聖人就效法其中的道理。

《道德經》是老子研究世界、研究《易經》而形成的世界文化葵寶,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髓,《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詳細靜心閱讀《道德經》,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真正破解「河出圖,洛出書」的奧秘。

《道德經》中老子明確論述自己的心是才是眾妙之門,無論何人,都是以自己的心認識世界的,儘管世界是客觀的,而認識世界的心卻是主觀的,主觀和客觀是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啊!老子認為心的運動變化是有,即意識,知覺,心的靜止不動是無,即潛意識;其中的有對應人們所說的已知世界,無對應人們所說的未知世界;簡單的說心中只存在有無,世界只能由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構成;心和永恆運動變化的世界普遍的聯繫著,故心的本來性質就是靈動;心中的有是由聯繫產生的,聯繫就是力,就是矛盾,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因緣,心中的無不一定就是對應的世界不存在,很可能是由於心的慣性很大,缺乏活力,運動變化不明顯,自己沒有察覺,有和無也是在相互分別比較中顯示各自的相貌的;有和無的概念實際上也是自己內心之中的有,是自己的意識,而真正的無什麼形象概念都沒有啊;自己心中本身就有天地,就有整個世界的全部信息,只是人們常常只注重有,拋棄和忽略了心中的無,所以看不到全局整體,不了解世界的真相。

老子認為認識世界離不開人們心中的覺知啊!「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都是在用心去觀,觀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啊!觀又有適合不同情況的兩種方法:在心裡沒有任何念頭的時候,即沒有分別心的時候,心中的事物是一個整體,因此,只需觀察關注它的微妙變化,出現問題狀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就沒有擔心害怕的事情了,因為全面整體的看待事物,所以能夠認識事物的奧妙;而在心裡有念頭的時候,就可能會有分別心產生,具有分別心的時候,心中的事物被分割成若干個局部,局部之間的界線就出來了,特徵就出來了,局部之間的對立就出來了,相互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出現問題狀況,就要辨別、巡查各個局部的界線、特徵和作用,根據各部分的情況及時做出針對各部分的相應解決措施,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沒有憂患,因為不斷的進行比較,所以能夠認識事物的特徵特性。分別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劃分出來,辨別出來,即就是人為地造出界線來;比較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到一起,尋找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相同點就是事物的共性即普遍規律,不同點就是事物的特徵特性。綜合就是無分別心,平等對待各個局部,整體的看待事物,關鍵是要觀察事物的細微變化;分析就是通過比較研究,不平等的對待各個局部,關鍵是要了解各部分的特徵功用,人們認識世界不外乎這兩種方法途徑啊!老子一語道破天機,人們迷惑的關鍵原因,是心清靜不下來,內心之中沒有真正的全局整體啊!

六識皆向身外尋,怎知天地身內存。

分別比較萬物出,萬物有道皆相衝。

執著注意藏真相,凡夫難見自性空。

性空原說力無數,思維誤時失機凶。

隨緣自然靠感應,內外一體動時同。

生命本由聯繫起,真相原在有無中。

絕學息心進道途,絕非輕生覓墳冢。

觀心無住得凈土,玄鑒原是眾妙門。

河圖的真相

聖人看到一條河出現了,就聯想到天下「一分為二」的說法和現象,於是就畫出了圖形,畫出圖形後卻發現真相是「一分為三」,於是就認識了 「一分為三」的道理,因此就形成了天、地、人,即三才的概念,就形成了易經符號產生的基礎,開啟了人類認識的新天地,故稱開天闢地,這就是《易經·繫辭上》「河出圖」的本來意思。

其實大家細想的話,「一分為二」是錯誤的,是人們內心錯誤的造作,因為我們畫出圖形後,就明顯看到一分成了三,這個三就是陰、陽、陰陽交界線,也就是天、地、人三才。而陰陽交界線通常太細微了,經常被人們忽略拋棄,在盤古發現真相之前,人們內心就已經根深蒂固的認為是「一分為二」,就有了「一分為二」的習慣說法,可是真相卻偏偏是「一分為三」,約定俗成為之宜,故通常都說「一分為二」,而不說「一分為三」,致使「一分為二」的錯誤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一個蘋果它本來是一個整體,你把它一劈兩半後,這兩半各自都很清楚吧!這明明顯顯只有兩半,是「一分為二」,你會想「一分為二沒」有錯誤啊,大家再細想,你把這兩半再合在一起,然後左右手各拿一半往兩邊用力拉的時候,你感覺分開它們所用的力,再有沒用刀劈之前要拉開它們所用的力那麼大嗎?也就是說連接強度在刀劈前後哪個大?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因為分割的時候,還出現了陰陽交界線的緣故,可是它太細微了,人們忽略了它,拋棄了它。即使有人發現了陰陽交界線,它的狀況人們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說起來人們也無法理解想像,就像是在對牛彈琴。然而陰陽交界線是人們內心造作出來的,可是放在整體中的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因此可以設想,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陰陽交界線就是事物的真相。所以世界的真相是「一分為三」。古代關於盤古的神話傳說,就在揭示這個真理,只是人們沒有靜心思考問題,所以,被表面的現象迷惑了啊!大家請看中國古代的典籍中的記載: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藝文類聚》卷——---引《五運歷年紀》

這是古人根據「一分為三」的道理,描述的形象化的世界模型:天地都是混沌不清的,像雞蛋一樣,心就在天地的中間,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心劃分出了天地的界線,明亮透徹的部分心就把它稱為天,陰暗渾濁的部分心就把它稱為地,心就存在於天地的中間,一天之內它們都有多種變化,心感到天很神奇,地很偉大。隨著時間的流逝,心感到天越來越高遠,地越來越厚重,自己也長得越來越大,這樣又經過了很長時間。心感到天高遠到了極限,地深厚到了極限,自己也長大到了極限。後來就出現了三皇。萬物真正的相貌數開始於一,樹立於三,茂盛於七,居處在九,九是指最大的數,所以說天和地的距離最遠。

由此可以看出,盤古是最先認識「一分為三」道理的聖人的尊稱名號,所以中華大地上有祭祀盤古的廟宇。古人認為祭祀實際上就是在回憶被祭祀神靈的言行事迹,從裡面體悟深刻道理,以便於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好處。古人常用聖人盤古的尊稱名號來借指本心、真心,因為盤古第一個揭示了「一分為三」的道理這個內心真相,這樣就能讓後人一提到盤古,就能聯想到「一分為三」的道理,看到內心的真相。真正最初的河圖實際就是「一分為三」道理的形象展示圖形,根據認識發展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可以設想它再深奧複雜,也只能是如上圖所示描述三才狀況。河圖是盤古的傑作,因為太簡單,人們感到習以為常,沒有珍藏的意義,故原作現在已經失傳,只見古迹文本的敘述中提及,現今傳世的河圖都是後人偽造的東西。不信大家請看盤古廟山門的對聯:

開天闢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育世長民,首出萬物以為君。

這幅對聯就揭示了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的真相,開天闢地就是人類認識發展歷史過程中破天荒的大事,是揭示世界真相的認識過程中的偉大理論創舉,河圖雖然很簡單,但揭示的道理非常深刻,它是中國古人運用整體觀念考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形象展現,說明中國古人考慮解決問題的時候,任何細微的東西都不會忽略和拋棄,真正做到了統觀全局、明察秋毫。領導們都說看問題要「一分為二」這就是在隱藏事物的真相,其實他自己清楚真相是「一分為三」,因此是在真正地在愚弄人民,不讓你弄清真相,那是要以關愛幫助的名義,竊取人民的利益好處,謀取自己的私利,故老子稱其為「國之賊」,主張「多聞數窮,不如守中」,號召大家都守中,讓這些「國之賊」的罪行在人們的慧眼之下暴露無遺,沒有藏身之地,而人們卻聽不懂老子的話,仍然堅持世界的真相是「一分為二」的觀點,故河圖被認為是帝王之學的精髓,這也是河圖成為千古之謎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禹之前,王位是禪讓制,領導都是內心無私心雜念的聖人,河圖都掌握在當時的領導手中。到了大禹的兒子啟的時候,由於生產力發展,勞動產品有了剩餘,領導階層產生了私心雜念,貪圖安逸享樂,開始掠奪天下財富,王權成為剝削壓榨人民的工具,領導為了自己的統治,開始愚弄人民,故開示啟迪人類最高智慧的河圖也就逐漸的從民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有利於統治人民的各種神話傳說,真正的河圖就根本沒有在民間流傳過多久,所以周朝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搞不清真正的河圖是啥樣子了,老子、孔子雖然博學多才、深諳此道,但是沒有多少人能理解明白他們的意思,故河圖就成了千古之謎。

《周易》是古代漢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這部充滿神秘色彩的書,從古至今研究者絡繹不絕,研究的集大成者除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之外,就屬宋代理學派代表朱熹。他對易學的貢獻是對義理、象數及易圖學皆做了全面而突出的發展,曾作《周易本義》試圖還原《周易》的本來面目。著名理學家朱熹派自己的得意弟子蔡元定前往四川尋找兩幅神秘圖案,這就是傳世的河圖洛書。而朱熹的門徒蔡元定並非只找到兩張圖案,而是三張,只是其中一幅圖始終秘而不宣。直到元末明初時,才很慶幸地被趙撝歉在《六書本義》中公布出來,本書中這張圖被稱為「天地自然河圖」。其實這個圖也不是真正的河圖,是經過後人加工處理了的河圖,但是它非常接近真實河圖,蔡元定肯定了悟了其中的道理,明白三才之道是帝王之學的精髓,產生了私心,故秘而不宣啊!

我通過深研《道德經》經文,而今通靈,明白至理,不敢藏私犯罪,故在這裡揭示河圖真相,以普渡眾生,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世界的演化

河圖一出,讓人們看到了「一分為三」的真相,認識到研究事物實際上是研究事物的陰、陽、陰陽交界線三個部分,其中的陰陽交界線中有陰和陽之間的聯繫,是陰陽未判、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部分,故人們常說陰陽,不願意提及陰陽交界線,也經常忽略和拋棄陰陽交界線。而要描述某個部分的狀況就要說清楚,說明白,故常用陰和陽說明具體狀況,不需要陰陽交界線,這就是兩儀,所以古人只是創造了代表陰和代表陽的兩種符號。可以看到只有兩儀的整體,也就是只有陰陽的整體,不是真實的整體。

一般人沒有認識到「一分為三」的真相,心中總是以為「一分為二」是真理。所以,內心的世界化生的規律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聖人看到「一分為三」的真相了,所以,內心的世界化生的規律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三才,三才生九宮,九宮生27部,27部生81難,81難生萬物。

聖人說法,講述真理的時候,不得不說凡夫俗子心中的「一分為二」,但也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的目的是讓人們了解「一分為三」的世界真相,如果只講天書,不看聽眾,對方不理解,自己徒勞無功,如果一味地順應聽眾的口味,自己就會迷失方向,離題萬里。故演說天地生成規律,始終是一陰一陽,一個天數,一個地數,以明示認識事物的時候要內心靈動,不可執著,否則就會丟失大道,所以老子說,抱一為天下式,清凈為天下正,《金剛經》中說「應無住而生其心」,《心經》中說「一無所得故,心無聖礙,無聖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

道就是人的本心、真心,就是整個世界,從道中其實也分出了三個東西,有、無、有無交界。有就是意識心,就是已知世界;無是潛意識,是未知世界;有無交界就是妙和徼產生的地方,但它是陰陽未判之地,說不清,道不明;無和有無交界都無法言說清楚,故可稱為幽冥界,冥界,或者稱為無宮。有就是太極,人們能感覺到它是個整體,是一,故被人們認為是本位,是起始的數。故老子說道生一,這是順應了凡夫俗子的心理。

一生二,是凡夫俗子「一分為二」的劃分方法,忽略了微妙的陰陽交界線,故成了兩個東西。即陰、陽兩儀。

二生三,實際上是通過認識世界「一分為三」的真理,把凡夫俗子忽略丟棄的陰陽交界線重新找回來了,成了三個部分,這就形成了天、地、人三才。

三才既出,一個整體就被人為地劃分為陰、陽、陰陽交界線三部分,也就是天、地、人三才,其中人在天地的中間,是陰陽未判,說不清楚的,是靈動的,可以上天,也可入地,一般人難以再進一步劃分,故只是在天地中分陰、陽,這就出現了四象,即少陰、老陰、少陽、老陽。

然而在四象中,人們忽略了陰陽交界線,因此只有四象的整體是人們造作的整體,還不是真實的世界,於是人們把陰陽交界線補上去,因為陰陽交界線說不清,道不明,可是又確實存在,人們就把它籠統的稱為道,這就成了五行,即少陰、老陰、道、少陽、老陽。所以五行學說的出現應該是在盤古之後,伏羲之前。

本來是一個整體,可是由於人們的分別比較,又忽略了陰陽交界,就劃分成了陰陽兩部分,離自己近的就叫內,離自己遠的就叫外,化成圖形懸掛起來,上面的就叫上卦,下面的就叫下卦,上下兩卦又自成一體,再劃分仍然會出現各自的三才。這樣整體就被劃分成了六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就叫一爻,六個部分就叫六爻。因為六爻共同描述的是一個整體,所以能夠描述天下萬物的情形,根據六爻狀況列舉不同情形,就形成《易經》中的六十四重卦。

六爻雖然是對整體的分別比較劃分形成的六個部分,然而在劃分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忽略拋棄了陰陽交界線,因此沒有全面整體的看待問題,所以,描述的不是整體的真相,把忽略拋棄的陰陽交界線重新添加進去,才能真正描述整體,因此,對整體正確的劃分應該是七個部分,這就是七星,也稱七巧,這七個部分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遙光。七星是在深刻認識六爻的基礎上產生的,對世界真相的認識。後人對七星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星相學的北斗七星,卻不知古人對北斗七星的命名以及命名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它是古人對「把多維世界簡化在線性的一維世界,從而更好地看待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形象展示,奧妙至極,古人認為整個世界就像一桿稱,人心的意識就是懸掛物,是天樞;人的身體就是天璇,是傳導心中能量變化的部分;言行就是天璣,是人們影響世界的表面東西,本心就是天權,是秤桿上的支點,是人們撬動整個世界的支點;玉衡就是定盤星,是內外是否公平、公正、和諧的衡量標準;開陽就是外界的各種現象五彩繽紛地呈現的地方,是秤砣的位置;遙光就是秤桿的末端,是世界遙不可及、看不清楚的邊界。古人認為人們的心不動,世界就是不動的,故名天樞,心動的越厲害,世界也就變化越大,也就越複雜,內心不動這就是大道,平衡是宇宙的至高無上的法則,所以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中就說「多聞數窮,不如守中」。意思就是學習列舉完世界上所有的方法,任何一種方法都比不上內心的清凈不動的方法。儒家的聖人孟子也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意思是偉大的人,就是不丟失像赤子那樣內心很少運動變化的狀態的人。

在中國語言文字中,都可以看到七星、七巧的影子,例如七巧來財,七星高照等詞語。在我們甘肅省的臨洮、渭源人,在喝酒猜拳時嘴裡也在喊「七七巧,八馬跑」、「巧七梅花開、元寶滾進來」,其中的七巧就是七星,公平稱,八馬就是八卦,元寶就是0,就是不動的本心。

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有深刻的道理,每個道理,每一個事物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字,因此,《易經》中是非常注重數理的,數理又對應著具體的形象,在形象中又體現著人們對方法的認識理解,這就是術,這就是道理數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要徹底靜下心來,真正全面整體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它的核心就是全面整體的看待解決問題。

初次劃分整體,一分為三,成為天、地、人三個部分,根據三才的不同情況列舉不同的情形,這就形成了八卦符號。因為八卦符號是描述意識中整體的不同情況的,所以能描述天下萬物。盤古開天闢地,創立了三才理論,使八卦符號的產生有了認識基礎,產生符號使人們認識世界的思維由具象思維階段逐步進入了抽象思維階段。八卦符號實際上就是二進位數的表示形式。但人們從三才理論中清楚的知道,八卦的八種符號只是人們內心的造作相,事物的真相就隱藏在造作相的背後,所以,人們經常把八卦圖和九宮圖結合起來研究。這才是真正整體地看待解決問題。

因為人們在認識整體的時候,覺察到的只是心中的陰陽,真正的整體還包括陰陽交界線,以及道生一的時候人們忽略的幽冥界,而人們在描述整體中的各個部分的時候,常常忽略會陰陽交界線,所以八卦只是在描述人們認識清楚的部分,也並非是真正的全局整體,不是整體的真相,同樣的道理《易經》六十四重卦也不是世界的全部情形,下面還隱藏著一些人們的意識看不見道不明的情形,例如《易經》乾卦和坤卦中出現的用九和用六,也就是陰陽未判之地,即未知世界和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陰陽交界線,可以籠統的稱它們為道。八卦之中加入道就是九宮,六十四重卦中加入道才是真正完整的《易經》。

古人認為九宮的九種形象已經把已知世界描述清楚到極致了,所以九是最大的極限點,是極數,古人常用九表示最大數。人心不足,還要造作,因為道生一的時候,人們還忽略了無和有無交界線這兩個東西嗎,於是把它們找出來,因為都無法言說,可是又覺得它們確實存在,故把它們統稱為幽冥界,冥界,或者叫無宮,於是九宮就變成十宮了,這是人們的認識擴展到整個世界了,再沒有任何遺漏和拋棄的東西了,達到了最圓滿的時候,故稱為十全、十美。一件事情功成圓滿了,接下來就要干別的事情,那實際上就是又回到起點,開始新一輪的造作,故中國人使用的數字是十進位,每個位置有0,1,2,3,4,5,6,7,8,9共10種情況,逢10進一,本位歸0。在本位置看不到10的符號,而只看到0,表示歸0回到原來的起點了,進一表示又是一次新的循環,故10表示功行圓滿,是在描述主觀世界,所以是地數。1,2,3,4,5,6,7,8,9,10描述了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的數理,故稱天干,古人用中國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表示。

如果按照聖人「一分為三」的思路,太極劃分三才,三才再劃分成九宮,由九宮再劃分形成27部,由27部再劃分形成81部。這些劃分儘管非常細緻,但是由於忽略和拋棄了道生太極的時候產生的由無和有無交界線共同構成的幽冥界,沒有看到真正的全局整體,所以都會違背客觀規律,都是災難。對方內心有幽冥界,自己才可以在對方不知不覺中謀取到自己的私利,故中國人明知「一分為二」錯誤卻一直還說「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中國人把一年分成四季,中國人形容最完美的東西時總說十全十美。中國古代星相學描述星辰布局是二十八星宿;《西遊記》中唐僧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

按照「一分為三」的思路,古人把數字也劃分了三才,1,3,5,7,9 是描述整體真正樣子的數,是描述客觀世界的數,故名天數。如一體,三才,五行,七星,九宮

2,4,6,8,10是描述局部的數,是描述主觀世界的數,因忽略了陰陽未判之地,如2,4,6,8,故名地數。如兩儀,四象,六爻,八卦,十方。10雖是描述客觀世界的數但,它是功德圓滿之後的心中之相數,故也是地數,

0是描述陰陽未判之地的數,是描述內心不分別比較的時候主客觀世界本來面目的數,故名人數,又名心數、道數、無數。

綜上所述,整個世界都是每個人內心之中造作出來的,內心不動,整個世界就是一體,是未知世界佔據內心的一體。道的規律就是普遍聯繫,聯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關係,就是力,就是矛盾。也就是說你的心本身就受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力的作用,如果永遠保持未知世界佔據全部內心的這種狀態,那就意味著這些力的作用消失了,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因緣散盡了,那就是死亡;如果短暫地保持未知世界佔據全部內心的這種狀態,那就是休息,因為因緣還在,作用力還起作用,只是身體內的物質微粒不再受自己的意識心干擾了,達到清凈自然的狀態了,所以就會按照世界的一切客觀規律要求調節處理內心造作之時產生的混亂問題,就會重新靈動起來,所以安靜就是在恢復生命活力,生命活力恢復了,身體健康了,內心靈動了,就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就能把自己的已知世界擴展到整個內心,獲得至高無上的大智慧,這就是絕學,就是得道成佛!

世界聯繫成一體,萬物信息身中存。

心含有無是玄門,心中全無入墳冢。

心中半有凡夫體,心中全有仙佛功。

含德之厚比赤子,求道應守有無中。

此中本是陰陽界,非陰非陽如卧龍。

守中自然和陰陽,復命安心樂無窮。

我身本自赤子成,怎忘凈土愛苦輪。

明道當立衝天志,積德精進入玄同。

洛書之謎

《易經·繫辭上》中的「洛出書」意思就是:聖人看到交叉的河流出現了,聖人就感悟其中的世界維度產生的道理著寫成了書籍。所以洛書是對世界維度產生原理的形象化展示。後世出現的所謂河圖其實才是真正的洛書,是人們推演描述多維世界真相而出現的圖形。古人認為心動的方向就是坐標軸的方向,整個世界本來是寂靜不動的,心一動,整個坐標系就變了,也就是參照物變了,世界萬物也就運動起來了,這就是古人的相對論。心靜下來,變化的坐標軸就少了,就能排除一切干擾,細察這些坐標軸的變化,全面整體的考慮解決問題,就能推算出天下萬物的變化,就能預測吉凶,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清凈為天下正」,這就是八卦算命的根本原理。

《道德經》中老子認為天下萬物是人們的內心分別比較造作出來的。世界的維度也是聖人受到交叉河流形狀樣子的啟發,這樣分別造作造作出來的。在此以前人們思考問題是在線性的一維世界中,由此開始,人們的思維進入了複雜的多維世界,故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下面就是流傳於世的河圖洛書,傳統河圖中數字呈現十字形排列,這就是二維世界的坐標形狀,所以它實際上是真正的洛書。本人還根據以下各種原因,認定它是真正的洛書的。

傳在傳世河圖中:

圖中只有黑白點和線條,黑點表示地數,描述主觀世界,白點表示天數,描述客觀世界,黑白點用線連在一起表示這是一個整體,其中點的數目表示這個整體代表的數字。

1到2是自下而上,是內外,是縱坐標,是一維世界的坐標軸,表示線性世界,有2個心造相,1個真相,共3種相;

3到4是從左向右,是左右變化,是橫坐標,縱坐標和橫坐標就形成了水平面,是二維世界的坐標軸,表示面性世界,有4個心造相,1個真相,共5 種相;

5到6是自上而下,是高低,坐標軸和水平面垂直,表示三維世界,是體性世界,有8個心造相,1個真相,共9種相;6在1的下面,在外圈,那是因為1是本位相是整體,而6是從1中劃分出來的,是心造的外界形象,是意識,不是本心,是表面現象,不是真相。

7到8表示四維世界,表示時空性世界,是四維世界的坐標軸,有16個心造相,1個真相,共17種相;7排列在最上面,表示世界的規律就是內部和外界實際上就像一桿稱,平衡是世界的至高無上的法則。7到8是難以描繪的時間,人們認識時間就是根據太陽的東升西落的現象,而古人認為世界是不動不變的,變化的是自己的心,所以心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古人繪圖是下北上南,左東右西,從北向南看,心動的方向就是逆時針方向,時間就是心動方向,故斜向排列,8排列在左側是因為認識時間的時候,人們的心是逆時針轉動的,只要心動,就循環往複,周行而不殆。世界本來是不動的,所以就有太陽的東升西落,這是古人用相對論思維的結果,假如排列在圖中的其他位置就不能說明心動的逆時針旋轉方向,排列在外圈是因為要說明時間軸和空間的三個坐標軸是找不到交叉點的,即時間軸難以用具體的形象描繪出來。理論上坐標軸的交點都在中心,但描繪出來就最大的錯誤了,因為時間沒有具體的形象啊,因此這樣排列也表示此圖只是表述抽象意思的權宜之計,並非世界的真相,因為7到8的連線走的路徑是斜道,表示這裡描繪時間軸所用的方法是邪道。

9到10是五維世界,有32個心造相,1個真相,它有33個部分,暗合道家、佛家33層天。9到10是回歸原點歸0,故指向心中;9排列在右側,是因為圖中上面下面左面中間各個部分都是有黑有白,有陰有陽,唯獨右面只有黑點,沒有白點,不符合陰陽之道,失去了平衡,9被排列在右側,又因為9是極數最大,離心最遠,所以排在外圈。這樣圖中的五個部分就都成了有黑有白,有陰有陽,達到了平衡。

0,在中央,是無極,找不到任何形象表示心的本來面目就是啥感覺、啥概念都沒有,但感覺、概念沒有並非事物不存在,而是內心的意識還沒有活動;

5在五行之中是陰陽未判的道,隨時可動變成四象,故居於中央,並且用十字形連接的5個白點表示,表示5所在的中央位置,它是所有坐標軸的中心;

10在5的外圍,用矩形邊線連接的上下各排列5個的黑點表示,表示10是下一輪世界維度產生變化的開始端點,又是上一輪世界維度變化的終結。變化的起點、變化的原因都在自己的心中就是五行生剋制化,9到10的軸線方向與構成10的上下兩條5點排列線平行,並且指向上下兩條5點排列線的中間,表示9到10實際上是歸0,即空無的狀態,這個0是前後變化的連接點。

看不見的0,白點的5,和黑點的10,共同構成圖的中心,表示心中的三才,0看不見表示陰陽交界線,經常被人們忽視拋棄了,內心只有陰陽二元世界,故處在迷惑之中而不察覺自己的迷惑。圖中心只見5表示五行生剋制化是世界的規律。

1不在圖的中間,而是在圖的正下方內側,表示1是變化的起點,又是事物的本位,是指意識心開始活動了,是內心產生出來的整體的概念。

數字是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逐漸的產生出來的,但是中國古代的聖賢們,卻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出發,把這些數字和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聯繫在了一起,和整個世界聯繫在了一起,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像數義理體系。不可分割的數義理體系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徵之一,故數字中也是體現《易經》中「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規律的,如下圖:

數字也分三才,1,3,5,7,9 是描述整體真正樣子的數,是描述客觀世界的數,故名天數。如一體,三才,五行,七星,九宮,其中1是本位數、起數,3是立數,5是成數,7是盛數,9是極數。1是世界整體,1的概念的出現,雖然有心動的因緣,但還是客觀世界的概念,所以是本位數;3是由於分別比較從1中劃分出來的,這種心動樹立了客觀世界的內含天、地、人三才的形象,形成了簡單的一維世界,故名立數;5是二維世界的五種相貌,是思維由一維世界向二維世界發展的業績成就,這時內心的造作已經初見複雜,故名成數;7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思維向多維的轉化拓展,出現了內心的繁盛狀況,也是一維世界能夠描述多維世界的原理思路,故名盛數。9是三維世界的9種相數,也是一維世界向多維世界轉化的心造相數,九宮描述的三維世界是一般人清楚世界的認識極限,故名極數。

2,4,6,8,10是描述局部的數,是描述主觀世界的數,因忽略陰陽未判之地,故名地數,如兩儀,四象,六爻,八卦,十方。2是起相數,表示內心的各種相貌樣子都是從陰陽兩儀出現而產生的;4是立相數,表示二維世界的四象出現,才算是真正在內心樹立起了事物的形象樣子;六是成相數,表示事物具有三維六合(即上下左右前後)的屬性才算真正形成了內心的完整形象,八是盛相數,表示內心有四維世界的八種屬性,內心的形象才算繁榮茂盛,10是滿相數。

0是描述陰陽未判之地的數,是描述內心不分別比較時的主客觀世界本來面目的數,故名人數,又名心數、道數、無數。

五維以上的世界常人難以理解,這裡就不說了,但中國古人認為五維世界已經非常圓滿的說明世界的狀況了,它也是世界的起點無極,心再動就是畫蛇添足,就會有兇險了,故《易經·乾卦》上爻是「亢龍有悔」。心再動就又是下一輪的造作,故5是成數。

三維世界是立體空間,只有這個維度人們才可以理解想像,認識清楚,而這個三維世界有8個心造相,1個真相,也就是共有九宮,故中國人採用10進位數,其特點就是本位不見10,逢10就進位,進1自歸0。

《易經》六重卦,是在描述六維世界,常人難以理解,故是很複雜、很深奧的。

從神話傳說,和古迹文獻中看,洛書應該是伏羲的傑作,這是他站在兩條十字交叉的河流交叉處,感悟出了世界維度產生的原理,畫出的關於世界坐標體系形成過程的簡單示意圖。因為他創造了先天八卦圖,先天八卦圖這是立體思維的重大成果,離開立體的參照系統,排列這些八卦符號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是沒有認識基礎的。

洛書產生之時,可能聖人的想法很簡單,就只是描述世界維度產生的原理以及坐標軸的繪製過程,可是後人卻從洛書的點數發現了新的規律,聯繫了很多的有關現象,形成了更加複雜完備的理論。

洛書出現以後,最初絕大多數人們並不完全理解聖人的多維世界理論,因為對他們來說,聽這些理論就像是聽天書。但是因為洛書中的數字排列很有規律,呈簡單的十字形排列,因此,洛書成了中國古代最原始的算數工具,按照洛書的數理最後逐漸發展成了算盤:

洛書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洛書中描述的是十進位數的基本數字,排列規律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七為朋而居乎南,三八同道而居乎東,四九為友而居乎西,五十相守而居乎中」。即河圖可以按照以下規律擴展:凡是個位數是1和6的數都是在北方,凡是個位數是2和7的數都是在南方,凡是個位數是3和8的數都是在東方,凡是個位數是4和9的數都是在西方,凡是個位數是5和0的數都在中央。運算時將某種實物運算元按照上述規律擺放。擴展如下圖:

最初人們使用河圖只是按照圖中的數字排列規律擺放實物運算元,可是數字太大的時候,事物運算元往往就不夠用了,於是人們研究總結這些數字的規律,發現1、2、3、4、5,是生數;6、7、8、9、10是成數。1+5=6;2+5=7;3+5=8;4+5=9;5+5=10。想到了節省事物運算元的辦法:四周再分內外,其內一個實物運算元表示5,其外一個實物運算元表示1;中間一個實物運算元表示5。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事物運算元不足的問題。隨著人們研究天體星象的深入,實物運算元再度不足,於是人們創立了數位的概念,有數位後,最中間的各位是0和5的中間部分就成多餘的部分了,去掉後就形成了算盤的雛形,如圖所示。實物運算元在使用中容易散落丟失,為解決這個的問題,人們把實物運算元鑽孔用小棍穿起來,這就形成了算盤。

洛書一開始就作為計算工具使用的,故其運用非常廣泛,特別是需要大量計算的觀測研究星相的過程,更離不開洛書這個計算工具,故很多人就誤認為洛書產生於星相學。而它實際上是人們研究多維世界的產物。

後人在豐富洛書內涵的同時,也把洛書吹得神乎其神,以顯示自己先人的偉大智慧,自己又不認真研究真相,不學習了解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難以明示後人,洛書越來越神秘,這實際上是在掩埋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葬送偉大的中國文明,於是我這裡就揭示了河圖洛書產生的真相。

總而言之,內心的世界是心造的,世界的維度都是內心的造作,洛書的真相就是描述多維坐標系統的建立和繪製方法,大道至簡,千萬別人為地把簡單事情複雜化,靜心才能開智慧,絕學才能入極樂。

八卦圖和九宮圖

人們能夠真正描述清楚的就是三維世界,故人們一般認為八卦圖、九宮圖主要描述了三維世界的八個部分或者9個部分,三維世界有8種心造相,如:東南吉、東南凶,東北吉,東北凶,西南吉、西南凶,西北吉,西北凶,還有1個真相。在平面中排列出來八種相就是八卦圖,排列出來九種相就是九宮圖。一般人看八卦圖、九宮圖都把這些數字元號看作是天下萬物的相貌特徵。

而實際上八卦圖、九宮圖在繪圖者的內心,雖然能描述天下萬物的特徵,但並不是天下萬物的相貌特徵,而是代表了四維空間的四條坐標軸的八個方位或者九個部位。由於坐標軸方向和原點的不同,所以,繪製出的八卦圖、九宮圖就會不同。每個維度坐標軸實際上是內心二元世界的陰陽對立,可以根據需要隨意替換,而人們通常習慣以東西和南北方向作為兩個固定的坐標軸,在平面上繪製就是縱向和橫向,高低和時空其實概念也很清楚,只是在平面上怎樣繪製的問題了,真正的洛書描述的是多維世界的坐標系統怎樣在平面上繪製的問題,古代聖人們由於條件限制,只是在平面上展示立體的世界,又由於語言文字元號不統一,相互交流較少,所以就成了千古之謎,故把它稱為描述宇宙世界的魔方,特別形象貼切,毫不誇張。

伏羲先天八卦圖是人的坐標系統圖,因為人一出生,就已經都擁有了這個坐標系統,只是由伏羲畫成了圖形,故稱為伏羲先天八卦圖。最先產生於真正的洛書之中,也就是後世流傳的河圖之中,故它本來是表示四維空間的四個坐標軸的方向,每個軸上的符號都是嚴格相互對立又平衡的,根據洛書,坤是內,乾是外,每個人的世界都由自己的心動而生,故坤內初動就產生震卦,也預示著新生命的誕生,坤內動的因緣就是外部的乾內先動了,乾初動就是巽卦。巽震是1——2內外,離坎是3——4左右,乾坤是5——6高低,兌艮是7——8是古今,人是直立的,高低永遠在人們心中不變,故乾坤在縱向,這樣的安排和中國人寫字用筆的順序「從上到下,先豎後橫,先撇後捺」也是完全一致的。

聖人的思維模式是:人在走而世界不動,人心就在坐標軸的中點,人不動的時候,世界就不動,人一動世界就動,坐標就動,這就是古人的相對論,根據自己的運動就能預測吉凶,伏羲先天八卦預測主要就是在做事情之前的廟算。每個坐標軸上的刻度就是人心變化的情況,是自己存在的狀態,世界其實是不動的,我們感覺到世界在動,那是因為我們的心在運動,就像月亮是不動的,而我們走的時候,會感到月亮也在跟著走一樣。伏羲先天八卦預測的就是危險在哪裡,不該去的地方是哪些?我們要知道沿著什麼方向,自己走了多少路,到了什麼位置,只需看一看路邊的坐標刻度即里程碑就清楚了。坐標系中那些地方兇險,那些地方吉祥,一清二楚,不要向這些兇險地方去就永遠安全,是告訴人們怎麼做人做事的問題。而人們在使用先天八卦圖的時候,卻把八卦圖中的卦符作為天下天下萬物的結構相貌特徵看待,忘記了自己在哪裡,又由於執著於天下萬物,把相對論丟失了,所以在實踐中產生了種種錯誤。

為了方便人們理解八卦圖、九宮圖,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卦符中的天、人、地三才看作是建立三維坐標系統過程的三個步驟,第四維的時空用旋轉方向表示。其中地是定內外,人是分左右,天是明低高。內左低是陰,外右高是陽,中國人居住在北半球,為了舒適,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古人辦公都是坐北朝南,故內就是北,外就是南,左就是東,右就是西。人坐立後頭頂為高為上為乾,腳下為低為下為坤。故伏羲先天八卦圖中:

乾是外右高,即南西上;兌是外右低,即南西下;

離是外左高,即南東上;震是外左低,即南東下;

巽是內右高,即北西上;坎是內右低,即北西下;

艮是內左高,即北東上;坤是內左低,即北東下;

根據上面所述的方位,排列卦符,繪製成圖形,就是斜向的伏羲先天八卦圖,如果把方位視為坐標軸,即轉正圖形,就成為伏羲先天八卦圖了。伏羲先天八卦圖是人們頭朝南俯視大地的時候人的坐標系統圖。故伏羲先天八卦圖就像一個頭朝南躺著的人。

歸藏易實際上就是伏羲先天八卦,根據道德經,內心不動,回歸到清凈自然隨緣的本來面目就是玄同。《道德經》第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真正了解大道的人知道大道是語言、文字、符號、圖形無法說清楚的,因此,不會亂說。亂說的人片面地、僵化地、靜止地看待問題,不知道世界的複雜性,又因自己的某些目的,要到處亂說,干擾別人,因此,他不是真正的了解大道。堵塞感官的出入口,關閉慾望的門戶,讓自己不盲目妄動,去招災惹禍;收斂鋒芒處世,減少和環境的矛盾對立,排除干擾做事,減少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給自己塗上保護色,和環境沒有差別,把自己隱藏在環境中,擦亮慧眼觀察,謙虛謹慎待物,放下執著隨緣,讓自己在環境中永遠隱藏不露餡,這就是與大道深度的溶合。玄同也就是回歸本來面目,把自己安全地隱藏在了大道之中,故名歸藏。伏羲先天八卦圖中相對位置的卦象集於一身,就是歸藏,歸藏的規律就是:兩卦同位同性歸陰,兩卦同位異性歸陽。若陰為0,陽為1,用二進位數表示卦象:0坤000,1艮001,2坎010,3巽011,4震100,5離101,6兌110,7乾111。乾111+坤000=乾111,兌110+艮001=乾111,離101+坎010=乾111,巽011+震100=乾111。故伏羲先天八卦圖是說明歸藏的道理的圖形,就是傳說中的《歸藏易》。聖人以歸藏之法,簡化複雜問題,故兩個卦像合而為一,若為乾卦,即就是歸藏完美,若為其他卦像就是歸藏不徹底,有一定的風險。歸藏實際就是在找「自己在坐標系中的位置」啊。

文王后天八卦,則是按照一般人們的思維模式,研究天象的運行過程,把天象的運行過程分成了八個部分,並以八卦符號表示,而形成的天象運行圖。

萬物的產生是因為有了作用力(震),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中國古代的聖賢們就認為每一個物體都受到其它天下萬物的作用力,靜止只是一種平衡的狀態,運動總是從不平衡的狀態開始的。震卦是中上體沉重,下體輕盈,即頭重腳輕之相,不平衡是運動的前兆,頭重腳輕就是極不平衡,故震卦象徵如雷強勁的作用力、動力,是打破原有的平衡、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力、動力。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萬物最終會變得一致,回歸到原來的平衡位置。萬物最終會變得一致是因為有反作用力、阻力(巽),這種反作用力、阻力從作用力出現就已經產生了,只是人們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為了形象說明反作用力,中國古代的聖賢們用了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的風(巽)來說明這個反作用力、阻力,運動速度越大,出現的風就越大,預示著阻力就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巽卦是下體沉重,中上體輕盈,即守根靈動之相,沉重的都是有形之體,輕盈的都是無形之物,大道似水,充斥天地,連綿不絕,有形之體一旦運動,就會引起周圍的無形之物運動,故巽卦象徵如風柔弱的反作用力、阻力,是阻遏、化散事物發展變化趨勢的反作用力、阻力。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萬物出現是因為劇烈變化(離)。在運動變化最劇烈、最明顯的時候,動力力和阻力的強弱就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動力大於阻力,變化為阻力大於動力了,離卦是上下體輕盈,中體沉重,即外輕內重之相,外部無形體,內部有物像,外部無形雌柔體,內部有像剛強身,外柔內剛,故離卦象徵中間充實如心的東西,象徵事物最明顯的時候,這個時候是阻力最大的時候,所以是事物災害最大、損害事物發展的階段。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萬物達到極盛的時候,阻力就變得大於動力了,萬物就要走回頭路,就要逐漸的隱藏自己的鋒芒,萬物的變化會消失是因為在回歸隱藏(坤);坤卦是上中下體都沉重,即全身沉重之相,象徵如地的有形之體,象徵有慣性執著的意識心,因有形之體都有三維空間特性,故象徵方位、方面、方向。是隱藏事物的。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動力和阻力達到平衡和諧的時候,是天下萬物都最高興,最愉快的時候。萬物高興是因為達到了平衡和諧(兌),但是由於慣性執著,這個平衡和諧總是不長久的。兌卦是上體沉重,中下體輕盈,即根基不穩之相,象徵根基不牢固如澤的東西,是產生促進事物的。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離開動力和阻力達到平衡的位置,就是萬物消耗自身能量,顯示自己能力的階段,萬物奮鬥是因為要顯能(乾)。通過顯能消耗能量,萬物恢復到柔弱的狀態,無形的狀態,柔弱才是真正的剛強。乾卦上中下體都輕盈,即全身輕盈之相,象徵如天的無形之體,非常靈動的本心,因大象無形,天邊到處都一樣無差別,故又象徵圓、圓球體,是展現事物的。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萬物疲勞是因為大量耗能(坎);坎卦是上下體沉重,中體輕盈,即外重內輕之相,外部雖有形,內部卻無物,內空虛則易入內,易入內就是雌柔體,外剛內柔,外強中乾,故坎卦象徵內部有很大的容納空間、中間空虛如水的東西,坎卦的形象實際上就像一個陷井一樣,讓事物自動陷入其中,不停勞作,不停顯能、耗能,直到精疲力竭,是勞卦,坎是滋潤、促進事物發展的。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通過一凡顯能、耗能的勞作,就會有成績成就,萬物有成就是因為又回到起點(艮)了。同是一個地方,出發之時向外看,信心百倍,羨慕世界,動力十足;回來之時向內看,飽經滄桑,厭倦紅塵,慣性十足。立場觀點不同,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就不同,明白真相,起點就是終點。艮卦是上體輕盈,中下體沉重,即根基穩固之相,象徵非常穩重如山的東西,是終止事物發展的。

天下萬物的變化和太陽的運行一個道理,太陽的運行是在垂直平面上,如果把太陽的運行畫在水平放置的圖紙上,則太陽是從東方(震)升起,在東南方(巽)潔齊,潔齊即清明,此時萬物欣欣齊整,普被陽光普照,萬物一致無二即清純,萬物的特徵容易和其它事物區分為明顯,故潔齊就是清明。最明顯的時候是在正南方(離),開始逐漸隱藏是在西南方(坤),太陽落山是在正西方(兌),太陽落山後萬物還不安分是在西北方(乾),太陽落山後萬物疲乏休息是在正北方(坎),太陽落山後萬物完全安寧是在東北方(艮)。把太陽的運行過程用卦象表示,繪製在平面的圖紙上,就是文王后天八卦圖。這是人們對事物運行過程的描述圖。

中國古代的聖賢們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所謂整體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由於慣性執著,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也在變化,不能真正動態地考慮解決問題,不能真正以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情況來決定自己的狀態。

每個人的內動都是從坤卦開始的,也就是在自己還在母體之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變化了,故要在後天八卦圖中找自己到的位置,就要按照自己的生辰八字推算。文王后天八卦預測的是危險離我們究竟有多遠,它的坐標原點在世界中,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坐標軸的變化由外界掌控,不由自己決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變卦,怎麼變,只有天知道,預測事物也只是等天變卦了以後,才能確定自己的狀態,才能看到危險從哪裡來,是側重於免災的問題,整個世界充滿了很多未知的變數,所以預測很難。預測也只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根據世界的變化趨勢,來看看究竟事情還會怎樣變化,怎樣收拾事情發生造成的兇險不利的局面。

文王后天八卦是人文八卦,因為它是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排列卦序,方便人們預測吉凶,所以後世運用很廣泛。可是無論怎樣,整個世界的根本規律法則還是平衡,這種平衡是在相互對立之中形成的平衡,故圖中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字各個方向,各個部分都是具有平衡規律的。後世出現的洛書其實就是變相的由後天八卦圖所形成的九宮圖。

連山易實際上是先天八卦圖向後天八卦圖轉化過程中的產物,它的思路是,世界是變化的,而人是不動的,古人認為山是很穩定安靜的,人和山粘連成一體,也就不會動,故名連山。

六重卦,採用六個世界維度分析解決問題,它有64中心造相,1種本位相,實際上是65宮。常人更難以理解,而且更容易引起自己的內心不停妄動,前面已經論述了內外其實像一桿稱,自己的意識心就是天樞,天樞不動,世界不動;天樞小動,世界小動;天樞大動,世界大動,內心妄動就會讓問題複雜化,越來越迷惑,故老子說清凈為天下正。

總之,八卦圖和九宮圖,其實就是坐標系統,預測就是按照相對論原理計算某一事物在某一時空點的狀態,世界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看似偶然的事物,其實都是必然的,這是宿命論的觀點,它本身並沒有錯誤,但還要清楚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事物的活動也在時刻改變環境,故憑天由命絕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世界確實能夠預測,《易經》是全面整體、明察秋毫地研究論述世界變化的學說,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就要在人類社會的實踐中不斷地檢驗和證明,故一開始就以占卜算命理論的形式出現。但占卜預測的前提是預測者要真正成為內心清凈的聖人,能夠真正全面整體的考慮解決問題,而大街上、到處跑的算命者,都在惦記你口袋裡的錢,他還有靈動的內心嗎?故十有八九是騙人的騙子。所以,求人不如求自己,積德求道造極樂!

天乾和地支

1,2,3,4,5,6,7,8,9,10是描述世界演化規律的數字,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思路主幹,中國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表示,稱為天干。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其中天數相加25,地數相加30,天數和地數相加共55,是一維世界的總份量,天干稱為大衍之數,天數地數共同化生整個世界,故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有大衍之數,就有小衍之數,衍就是劃分,對世界複雜的劃分就是大衍,對世界簡單的劃分就是小衍。五行之數,就是小衍之數,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天數1,3,5,其和為9,故9是陽極之數,地數2,4,其和為6,故6是陰極之數,小衍之數其和為15,故九宮圖各向之和皆15,是一維世界的總份量。

而在描述六維世界的時候,六爻的每一爻,都只有陰和陽兩種情況,這樣的組合共有12種,古人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因為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時候,主觀世界中出現的分枝,古代語言中「枝」通「支」,所以古人稱為把這12種情況稱為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對應鼠;丑對應牛;寅對應虎;卯對應兔;辰對應龍;巳對應蛇; 午對應馬;未對應羊;申對應猴;酉對應雞;戌對應狗;亥對應豬。

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60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陽干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就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中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這種方法現在還在使用。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天干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古人深知天人合一的道理,天離人們很遠,很少受到干擾,所以清凈自然,觀天象就能知道人心,因此,中國人對星相學的研究源遠流長,天干地支在星相學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後人誤以為天干地支產生於對天體運行的觀測研究。其實它是人們整體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產生的,只是後來才運用到了星相學。中國人的星相學其實質就是在研究天人關係,同樣,地理風水學也是如此,風就是天的變化,水就是人的運動。因此,真正明白了道理就是科學,不明白道理就是迷信。

天干地支的出現是源於古人對宇宙世界的深刻認識,其中天干出現的時間要更早,估計應該在盤古之後,伏羲之前。地支應該出現在真正的洛書出現之後,即就是在伏羲出生到周文王之間的這段時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一開始就站在最高處,靜心全面整體、明察秋毫地研究世界、解決問題,因此,它是人類最完美、最優秀、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

本人以為,所謂的特徵,就是人們內心有慣性執著而對事物片面地、局部地、脫離真相地認識結果。這裡之所以也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主要是針對一般人們的感覺思維缺陷,要淺顯的說明全面整體、明察秋毫的研究解決問題的中國古聖賢們的根本思路和方法,開示進道的門路,引導人們沿著大道之光,逐步走向大道,走向光明幸福的世界。

本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根本的特徵就是遵道貴德。

道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德是整體對局部的要求,是局部應有的品行;遵道就是心中要有整體觀念,要全面整體的看待解決問題;貴德就是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辦事。遵道貴德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根本的特徵。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河圖一出現,中國人就明白了世界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真相,整體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人們有迷惑,那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清凈不下來,從而在內心中感受不到那些細微的事物,或者因為內心討厭憎恨而拋棄和忽略了一些事物,沒有全面整體的考慮解決問題。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抱一為天下式」,「清凈為天下正」中國古代的聖賢們,內心始終在堅守著「道」這個真正的整體,在靜心觀察研究這個世界,他們真正在以普遍聯繫的觀點,系統地、深刻地、辯證地、明察秋毫地考慮解決問題,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始終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當牛頓為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可曾想到論述萬有作用力的《易經》、《道德經》已經在中華大地上流傳兩千多年了?當現在的科學家們在談論意識、潛意識的時候,可曾想到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開頭就提出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當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政客們大談治世方略的時候,有誰真正清楚「道法自然」呢?當人們熱衷於談論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可曾知道共產主義的幽靈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回蕩了數千年呢?高山流水,知音難求!自古聖賢皆寂寞啊!

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是有目的的,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遵道貴德的原因就是能夠永遠脫離苦海,少受罪。《道德經》第六十二章「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古時候重視這個道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不是說:有求道的心就可以獲得道,得到道以後擁有罪業苦難就可以免除了嗎?所以道被天下人都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人類最崇高的理想。《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就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整個世界都能看到富有生機活力的各個局部,卻找不到任何領導,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干擾,就是吉祥之兆啊!《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也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認為國家最小,認為人民最少,認為自己的國家最弱小,輕舉妄動就是以卵擊石,因此,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武器,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珍惜生命,而不輕舉妄動;因為人民都不輕舉妄動了,所以雖然有船隻車輛,卻沒有人去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重新團結成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並且以符合大道清靜無為的準繩來使用他們。由於人民都沒有了分別之心,因此就能使人民都認為自己吃的是美食,穿的是華服,住的是最舒適的地方,生活在習俗最好的環境,知足常樂;這樣的話,國與國之間雖然離得很近,互相看得見,甚至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都不互相干擾,天下就永遠太平了啊!從《易經》和《道德經》的這些論述可以看到——和諧的世界就是大道。

世界的規律是聯繫,也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的關係,就是力,而人們一般都認為,既然有相互聯繫,就必然有相互干擾,就必然不能清凈自然。那麼這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沒有任何相互干擾」的基本要求不就是自相矛盾的嗎?提倡「大道自然」不就是一句空話嗎?而中國古代的聖賢們眼中的清凈自然,不受干擾,卻是指每個局部內心的沒有受到干擾的感覺狀態。世界對你的作用力雖有千千萬萬,雖然千變萬化,而你始終順應所有力的合力方向隨緣而動,一點兒都沒有察覺到這些力在對你起作用,一點兒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這就是清凈自然,這就是人們難以理解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德,因為一般人難以理解,故稱玄德。

要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就必須具有共產主義社會的德,而這個德是每個局部內心的沒有受到干擾的感覺狀態,故修德的根本就是修心。心性不過關,修道如登天,心性不過關,共產主義難實現。

道德是大智慧,不是小聰明。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根本就不能真正修德,不能進入大道,因為他們的心只注意功名利祿,定住在事物的局部,不能靈動,看不到事物真正的全局整體,不能明察秋毫,也就永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最正確、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道德在中國古代的語言中,常常借指整體和局部,也有多種替代的詞語,如神明、天地、乾坤、性命等等。如《易經》說卦傳中「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後世之人為了統治人民,亂解亂說神明、天地、乾坤、性命等詞語,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意思也就和原意大相徑庭了,閱讀經典不要被這些詞語的表象所迷惑,不要被這些後世的錯誤言論誤導了啊!

文明產生於人類社會的偉大實踐,中華文明產生之初,中國古代的聖賢們就認識了世界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真相,故把像、數、義、理四個方面看作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像是形象,數是數量,義是意義,理是特徵特性。像數義理是人們的認識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是人們研究世界的基本思路,也是中國古代聖賢們論述「遵道貴德」理論的主線,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就是要了解中國古代的聖賢們研究世界的思路,按照像、數、義、理的認識步驟循序漸進,只有這樣才能抓住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主線,把握中國傳統文化「遵道貴德」的精髓。

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遵道貴德的根本特徵,才逐步生髮出了天人合一、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德行天下、建德若偷、大道至簡等等的重要理念,演化出了以「遵道貴德」的道德文化為根本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近代中國的落後,並非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為我們缺失了對非常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模糊了「遵道貴德」的真義,遠離了道德文化這個根本,這恰恰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性、科學性、先進性。

遵道貴德是中華文明的根本特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就是要重新重視研究遵道貴德的理論體系,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推進共產主義社會的偉大實踐,開創永恆和諧的良好局面。

綜上所述,人們的認識是來源於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來自於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絕非神仙所賜,神話傳說也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明白道理的人,教化眾生的一種手段方式,中華文明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盤古開天闢地之前,也經歷了非常悠遠漫長的文明孕育的過程,在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生活習俗,建築工程、使用語言、文字、符號、圖形、繪畫、音樂歌曲、戲劇,裝飾品等等的各個方面,都處處展示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以道德為核心的中華文明,那是最具活力的人類文明,起源於河圖,開始於盤古開天闢地,成就於《易經》和《道德經》。《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詮釋,是群經之首,《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萬經之王,當之無愧。有困惑就閱讀研究一下《易經》和《道德經》吧!中華兒女更應該認真研讀,努力實踐,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這是中國聖賢創造和遺留給全世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最清楚、最完美、最珍貴的智慧寶藏。


推薦閱讀:

我國傳統生態倫理觀及其當代價值
傳統風水中什麼是「水勢證穴」?
雪地情緣的文件夾【傳統武術】27
【筋骨體系】論傳統拳筋骨理論的起源,發展,探究筋骨訓練的本質(二)

TAG:道德 | 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道德經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