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責任感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教師責任感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組長:李烈明 副組長:王發高、朱 霖、王世俊)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世界範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保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水平的教育。

教育是人類社會永恆而神聖的事業。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人類智慧的開發者,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勞動是以培養人為目的。教師是靠自身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以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以廣闊的胸懷,高尚的追求,影響學生的志趣,啟發學生的思路,錘鍊學生的能力。只有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富有強烈責任感的教師,才能在教育生涯中繪出一幅最新最美的畫圖。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創新要靠人才,人才來源於高素質的教育。高素質的教育,關鍵在於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終身受益的。可以說,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和祖國的未來。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由此可見,加強教師責任感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思想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個好教師應該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不斷探索、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成為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使今後的社會更加理想、更加完美。

1、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光榮而崇高的事業

江澤民同志指出:「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人才。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繁榮學術、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們立志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樑之材。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職責,百折不撓,奮勇直前。」教育工作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全面接觸、相互作用的勞動,是一種「做人」與「育人」密切聯繫、內在統一的勞動。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教師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來自於堅定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具有專一性、穩定性、執著性等特點。教育信念一經確定難以改變,從而造就了教師所特有的道德人格。只有這種道德人格的魅力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最重要的力量所在。教學工作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學生所感受到的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工作中,無論是感染學生,還是引導學生,首先要使學生信服,這種信服力正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實現的。

教育信念,是教師對教育事業、教育理論及基本教育主張、原則的確認和信奉,是教師的精神追求和奮鬥目標,是教師提升素質的關鍵所在。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現是教師對教育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一個教師只有當他認識到自己從事的事業對祖國和人民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時,他才會不遺餘力地去干好它。教師的責任感在於把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作為自己神聖的職責,這種高度的責任感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促使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心盡責,不僅要對學生在校期間負責,而且要對學生的終身負責。因此,作為教師應有堅定的職業信念,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業,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不斷進取,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創造出閃光的業績。

2、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和遠大的職業理想,把培養和教育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的天職

江澤民同志指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很不平凡的。教師應該自覺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範,既要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受到全社會尊敬的人。」「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條重要道德規範,塑造別人首先要鑄造自己。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全部心血無私奉獻給青少年一代,這是教師這一崇高職業對每一個教師的要求。

熱愛祖國是獻身教育的強大動力和基礎,而獻身教育又是熱愛祖國的集中表現和實際行動,兩者互相聯繫而成為師德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自己首先必須具備高度的這樣的道德情感。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不僅要勤勤懇懇、埋頭苦幹,而且要有不斷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這既和教育工作的特點有關,又和改革開放對教育事業的要求密切聯繫。因此,立志獻身教育的教師,不能只做一個「教書匠」,應該成為事業的創造者。

教師是否精通業務,德才兼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政治素質的優劣。所以說教師能否勤奮學習,德才兼備,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責任問題,因而也就成為教師的重要道德規範。教師要努力學習政治,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把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推動歷史前進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繫起來。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教育者要一面教,一面學,一面當先生,一面當學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當好學生。」這就是說,教師要有豐富、足夠的知識儲備,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年代,注重知識更新,了解學科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充實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培養造就有創造精神的人才。

「教書育人」既是教師的職責又是其應盡的道德義務。學校教育重點在「育」,「教」是為了「育」。能否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和道德義務,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的尺度。如果只教書不育人,實際上是一種失職,一個有育人責任感的教師不僅課堂上注重教書育人,在和學生的交往中,隨時都注重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必須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教育。了解學生是教師的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對學生負責感的具體體現。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如果教師只會要求學生而不懂得尊重學生,那麼一切要求都會落空。教師不是依靠封建式的家長作風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是靠自己的人格和優異的工作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因此,作為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正確處理與同事、學生和家長的關係,尊重和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克服心理挫折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和遠大的職業理想,自覺地把培養和教育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的天職。

3、以高度的責任感,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著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古人說得好,治天下之政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行教育之業在教師。不精通業務的教師很難教好書,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沒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風的教師,很難育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稱職的教師。教師的職業行為就是要忠於職守,以身作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知識經濟時代,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時代。21世紀是激動人心的,是充滿競爭的,它不僅要求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而且還需要他們具有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觀念和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就是以教師高度的責任感在學生的心田「播種」,播種一顆火熱的責任心。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一種性格。具有了責任心的性格,就會收穫一個金色的人生。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肩負著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重任。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們只有用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我們的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在行動過程中,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以實際的解決為主要任務,隨時根據研究情況邊實踐、邊修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

四、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成效

自古以來,師以德為本,育師先育德。教師在學校中處於教學工作第一線,與學生有著最直接、最廣泛、最經常的聯繫,教師是學生獲求知識的引路人,在學生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一個具有獻身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對教育事業懷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和勇於創新的精神。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有效勞動。一個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恪守職責、業精德高、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不斷探索、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終身受益的。

(一)以名師工程促進教師責任感和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在人類精神文明的繼承和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中介」作用。儘快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支跨世紀的合格教師隊伍,以適應新世紀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學校的頭等大事。為造就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業務精良的名、優教師隊伍,使我校儘快成為全國一流的名牌中學,我校以名師工程促進教師責任感和業務素質的提高。

1、名師工程的目標

「名師工程」是一項艱苦、複雜、長期的工程,是學校工作的一個永恆主題,也是保證學校長盛不衰的千秋大業。在名、優教師的培養上,我校針對不同對象,做到科學、有序,形成了三個系列。

A.教壇新秀的培養

在具有五年左右教齡的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教壇新秀。教壇新秀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有一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驗,所帶班級班風正,學習氣氛濃厚;體、音、美教師要能承擔起校內有關大型活動的組織策劃工作。(2)具有開設市級以上(含市級)公開課的能力,積極承擔對外開課任務;在市級以上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3)有一個校級以上的研究課題,每學年至少有一篇論文(含課件)在市級以上交流、獲獎或發表。

B.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根據市教委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計劃,力爭五年內在具有中級職稱以上(含中級)教師中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使學科帶頭人的數量佔一線教師總數的10%左右。學科帶頭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對所教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造詣,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突出;(2)具有紮實、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能用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課堂教學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3)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果,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每學年有論文在市級以上交流、獲獎或發表。(4)積極承擔指導新教師和同組教師的工作,在教研組內能發揮核心作用。

C.教育專家的培養

在高級教師中培養6——8名特級教師和2—3名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和教育專家除了符合學科帶頭人的各項條件之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要有積極探索、敢於實踐的進取精神,對所教學科有明顯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2)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教學理論,其教學思想和經驗在杭州市以上範圍內得到介紹和推廣,每年至少2—3篇既有教學理論,又有教學實踐的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市一等獎,省二等獎以上,教育專家要有專著出版。

2、名師工程的實施策略

(1)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夯實其成為「名師」的基礎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顯得十分重要。名教師應當有淵博的學識,較高的理論素養,紮實的教學功底。努力在教育思想上由考試型向育人型轉變,知識能力上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教學方法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為加快名師的培養,我們一是做到選好苗、護好苗,苗子選定後,及時給教師確定明確的階段性發展目標;二是對列為培養對象的教師,在繼續教育的時間、經費上給予優先安排;三是幫助其確立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風格的發展方向。

(2)為教師的成名成才架設台階,使其脫穎而出

當名教師一靠自身素質,二靠機遇。這個機遇從物化的角度講,就是為教師創造出名的條件,出名的場所。在「名師」培養過程中,我們一是大力開展拜師學藝、外出取經和教學大比武等活動,逐級選拔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教師,逐級推優舉能,幫助其站穩腳跟,打響牌子,拾級而上;二是注重大面積提高和小面積培育同步進行,注重「名師」的學科分布和年齡之間的平衡;三是鼓勵教師業務進修,處理好面向長期的學歷進修與針對當前的繼續教育之間的關係,努力為教師創造培訓、進修、提高的機會;四是通過開展「說課、上課、評課」教學大比武,組織上公開課、觀摩課等活動,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五是做到教學上「成名」與思想上「創優」齊抓。

(3)給教師委以教學上的重任,為教師創設登台亮相的舞台

「名師」不僅是教學水平高、教育能力強的教師,更應該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育人者。在「名師工程」的建設中,我們一是做到充分信任和使用教師,讓他們擔任重要的教學任務,要求他們注重教學心得的積累和提煉,定期拿出高質量的教學論文,促使其努力成為教學骨幹;二是同時要求有關教師定期拿出教學成果,通過主持教研課題,開辦專題講座,上公開示範課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從而,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在壓力中奮進。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已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校實際的「人才生產線」的隊伍建設思路,「名師工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校現有省教壇新秀1人,市級教壇新秀5人,系統級教壇新秀1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先進女職工1人,市百名師德優秀教師1人,市「三八」紅旗手1人,市十佳優秀班主任1人,市十佳優秀青年教師1人,市優秀青年教師1人,浙江省特級教師7人。目前一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並湧現出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紮實的優秀教師,這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責任感教育為重點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近年來,我校的教師隊伍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師資結構給學校工作帶來了朝氣和活力,但也給如何保持我校的優勢和特色帶來了新問題。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加強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已成為我校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幾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教書育人工作,以責任感教育為重點,把培養青年教師,優化教師隊伍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

1、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

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即「師德」。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一個教師的道德修養,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影響,都將是終生難以磨滅的。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必定會在有意無意之間,以一種崇高的人格風範來昭示和影響自己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師手裡沒有也不可能有教不好的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和師魂。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具備這樣條件的教師不但在教育教學上遊刃有餘,而且善於處理、協調跟學生的關係,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以利於獲得事業的成功。

幾年來,我們以責任感教育為中心開展了對青年教師進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關心集體,團結協作,以身作則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教育,通過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教育法》和開展「樹教師形象,獻身教育」的大討論,並針對青年教師的特點,向青年教師提出了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以高度的責任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的要求。通過這一系列學習、座談及交流活動,使青年教師認識到只有不斷提高認識,經受鍛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對學生以誠相待、尊重學生;學會傾聽,與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會寬容,給學生更多的理解,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才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2、抓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高素質的教師應是「專家型」的人才。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教學專家,他們有真才實學,有豐碩成果,思想開闊,視野寬廣,明了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掌握教育教學原則規律,懂得教育教學心理學,並有豐富的創造性和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受到學生們的尊重。

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我們一是通過總結推廣特級教師的教學經驗,請部分中老年骨幹教師在全校上公開課、示範課,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給青年教師現身說法,介紹經驗;二是組織學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教研組成員、學科組成員,對青年教師進行大循環、地毯式的聽課活動;三是要求青年教師掌握現代化教育的手段,在青年教師中開展課件製作、網頁設計等一系列旨在提高青年教師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比賽;四是要求青年教師掌握必要的外語知識為雙語教學作準備;五是要求青年教師擺正學歷與學力的關係,知識與能力的關係,把教師業務學習列入工作評價考核內容,派優秀青年教師出國學習或進大學進修,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了教案、學案比賽,說課比賽,青年教師專業知識競賽,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評比;六是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教育教學論文研討會,讓青年教師有機會總結交流自己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幫助青年教師探索教書育人的途徑和規律,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

3、抓青年教師的工作態度

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全部心血無私奉獻給青少年一代,這是教師這一崇高職業對每一個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決不只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以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以廣闊的胸懷,高尚的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工作態度是貫穿於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的一環,也是青年教師責任感的具體體現,它是衡量青年教師是否自覺投身於教育事業的重要標誌。為了提高青年教師隊伍的素質,我們把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科學獻身精神;勇於開拓精神,作為我們國家的民族精神和靈魂來宣傳,並通過組織一批優秀教師為青年教師講課,與他們一起談人生、談理想和為辦好學校的獻計獻策活動,使他們認識到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提高民族素質,培養下一代的重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更要樹立起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不斷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水平和課堂教學的效益。

4、注重鎚煉青年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善良和慈愛,來源於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來源於對事業的忠誠,來源於從不滿足的執著精神。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為了錘鍊青年教師的人格魅力,我們要求青年一是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善待每一個學生,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互有差異的學生,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是慈愛的長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二是在課堂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不光看到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既是學生現在的引路人,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設計師;三是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四是始終以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做當之無愧的強者,既不陶醉於成功之中,更不沉溺於暫時失敗的痛苦,從不斷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鬥方向和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

5、強化激勵機制

2001年,經過教代會討論,我們重新制訂了《浙大附中教職工工作職責考核條例》《優秀班主任獎勵制度》、《學科競賽獎勵辦法》、《高考獎勵辦法》、《會考獎勵辦法》、《教育科研獎勵辦法》等,進一步強化激勵機制,實行從量到質的考核嘗試,較好地體現了獎勤獎優、優質優獎的原則。在考核中重在一個實字,對教職工工作態度提倡實幹;工作過程強調落實;工作結果講求實效,考核結果與評優掛鉤,為青年教師提供公開、平等競爭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充分發揮個人與群體的優勢與特長,勇於超越別人。這一系列措施,培養了青年教師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較好地調動了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以責任感教育課題帶動教研組建設

教研組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研組的戰鬥力,而教研組的戰鬥力是由教研組凝聚組內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而形成的。其中,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構成教研組戰鬥力的硬體,而教師責任感是構成教研組戰鬥力的軟體,軟硬體相互依存,離開任何一方就會失去另一方存在的意義。因此,學校始終堅持以兩手抓教研組建設,即一手抓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的提高,一手抓教師的責任感教育,把責任感教育滲透到了教研組建設的各個方面。

1、把責任感教育和教研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從一定意義上說,評價是行為的指揮棒。評價的內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後續行為的方向和深度。同抓其他各方面工作一樣,為了促進教研組建設,學校充分利用了評價機制的促進功能,制定了教研組評價條例。把組員的責任感,以及組內成員間的團結互助、教研組的集體戰鬥力等明確作為重要的考核項目。由於評價是以集體的綜合表現為依據的,教師的個人能力只有轉化為教研組集體的合力,才能獲得滿意的評價結果,有效地促進教師責任感的形成和教研組集體戰鬥力的增強。

教師個體的技藝,要上升為教師素質,進而凝結為教研組的集體戰鬥力,離不開「責任感」的催化作用。通過規範教研組考核制度,增強了教研組強化組內建設的內驅力,教研組建設被內化成了各教研組的自身需要,責任感教育已成為教研組活動的必修課。自考核制度頒布實施以來,達標教研組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增加的速度呈逐年加快的態勢。

2、以責任感教育帶動學校大型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為探討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最佳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全校性的課堂教學專題研究活動,並把責任感教育引入活動之中。我們一是有意識地把研究活動與青年教師的評優、教壇新秀的評選結合在一起,這極大地調動了青年教師參與研究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青年教師參與研究的責任意識;二是要求校學術委員作為指導者參與到研究過程中,並把學術委員在研究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對其考核的依據之一列入考核項目。在活動過程中,創立了學校搭台、青年教師唱戲、學術委員指揮的課堂教學研究模式,使全體教師都能以積極地心態參與到活動中來,這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師的責任意識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以責任感教育帶動以老帶新活動

新教師的培養是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而新老掛鉤,是學校傳統的新教師培養手段之一。但過去在實施新老掛鉤的過程中,往往由於缺乏必要的新老交往平台和新老互動載體,最終使得新老掛鉤變得徒有虛名。

為了增強以老帶新的活動效果,學校以責任感教育為切入口,以創設新老活動平台、增加新老活動載體為手段,對以老帶新活動進行了重新構思和設置。首先在以老帶新活動啟動之初,隆重地舉行啟動活動儀式,公開聘任指導教師,公布新老結對名單,以增強新老教師的責任意識。在活動過程中,經常讓老教師給新教師開設各種講座;經常舉行新教師座談會,讓新教師談感受、談困惑、談體會;經常讓指導教師給新教師布置任務;讓指導教師過新教師的備課筆記;讓新教師分析指導教師的教學特點;每學期結束,由指導教師為新教師撰寫評語等等。改變了以往新老教師間只有通過聽課進行溝通的單一模式,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讓新老教師不斷感受自己的責任,增強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事業。

伴隨教師責任感提高的是教師對自身要求的提高,以及教研組對自身建設要求的提高。幾年來教師在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和總結,並積极參与教科研工作。由我校教師獨立編著或主編,並由正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教育教學專著共6部;編寫並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共4部;在論文評比中獲得全國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5人次,三等獎5人次,省一等獎9人次,二等獎7人次,三等獎4人次,市一等獎11人次,二等獎24人次,三等獎38人次;在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全國級優秀課題1項,省課題一等獎1項,省課題二等獎1項,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在各學科競賽中獲得省二等獎2人次,市一等獎12人次,市二等獎8人次,、市三等獎12人次;在優質課、公開課、說課比賽中獲得省一等獎1人次,市一等獎5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4人次;在多媒體課件製作評比中獲得全國特等獎1人,全國一等獎3人,全國二等獎2人,省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市一等獎2人,二等獎9人。

4、以責任感教育帶動教學常規的落實

從歷年落實教學常規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兩個老大難問題。教師方面存在著一個隨意性大的問題,學生方面存在一個落而不實的問題。由於學校缺乏一個統一的常規實施細則,各教師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操作,而不同教師的思想素質和責任意識以及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不同教師對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大不相同,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失去了教學常規最本質的「規」的本來意義。在學生的學方面,由於學習常規所規範的主要是學生的一些日常學習行為,而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和學生個體在以往的習慣是密切相關的。但由於不同學生的經歷不同,學習習慣自然千差萬別,要在短時期內統一他們的日常學習行為有很大的難度,結果落實常規往往被演變成了一種階段性的運動,其結果往往是運動中轟轟烈烈,運動後「濤聲依舊」。

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把教師的教學常規落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思想高度來貫徹,把責任感教育滲透到落實常規的各個方面,從責任感的高度來看待常規的落實,同時輔之於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細則,以此來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強化教學過程管理中,我們一是貫徹好常規,因為常規實際上是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提出的工作規範和質量要求。二是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提倡教師科學地教、學生主動地學,用教師的時間去節省學生的時間,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學校領導採取聽課、評課、檢查、交流等各種手段、檢查、督促教學過程每一環節落實和到位,從而保證了整個過程和每一階段的工作質量。備課、上課、聽課、批改、輔導等進一步得到了規範;競賽輔導、課外活動等得到了明顯地加強。伴隨教師責任感的提高、教師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學常規的落實,學校常規教學以及提優補差工作都取得了顯著地進步。近幾年來,在各級體育、藝術、科技、學科奧賽等學生比賽中,我校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5、以責任感教育帶動備課組建設

備課組負責本年級本學科具體教學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在一定意義上,備課組是學科教學的前沿指揮中心。教研組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工作,是指導和落實各備課組的建設。

在備課組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備課組工作缺乏「創勁」,甘當教研組的傳聲筒,工作缺乏創新意識。針對這一問題,學校以責任感教育課題研究為契機,從明確備課組職責入手,制定了備課組工作要點,落實備課組責任制,並把備課組工作的開展情況,與教研組的達標考核直接掛鉤。由於備課組職責的明確和責任意識的加強,備課組工作的積極性和創作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現在,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除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教學事務性安排之外,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學研究任務。由於目前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備課組為單位,承擔起一定的教學研究任務,這是在新形勢下,教研組建設中的一個創新之舉。

教研組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素質、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和集體戰鬥力,最終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責任感教育課題研究工作的實施,在根本上催化了我校的教研組建設工作。近幾年,我校的教研組建設,在責任感教育課題的帶動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四)以責任感教育課題帶動班主任隊伍建設

在責任感教育系統中,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教育與訓練,都需要通過他們去貫徹、落實。特別是目前大量青年教師進入班主任隊伍後,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就更顯得刻不容緩。為此,我們根據責任感教育的需要,針對班主任隊伍的現狀,結合學校實際,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隊伍建設。

1、建立漸進式的培養機制

作為教師,都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只要能給以適當的引導、點撥,發揮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加以培養,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設置一本以「責任感教育」為核心內容的《校情手冊》

在手冊中,包含學校的校風、校訓、學生責任感教育系列,以及學校的優良傳統和相關制度等。讓班主任們一上任,就對學校責任感教育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為班主任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提供最基本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等,使他們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強化責任感教育意識,自覺地圍繞責任感教育去開展班主任工作。

(2)確定幾位示範性班主任

作為班主任隊伍,難免參差不齊,有老有新,有長有短。為此,我們一般在每個年級,確定幾位示範性的班主任,為其他班主任提供示範性的教育計劃、教育措施;開設示範性的主題班會、主題教育活動;進行示範性的教育總結、教育評定。從而,為全體班主任提供一種借鑒,一種思考,一種模式。使班主任們自覺的結合各自班級工作的實際,互相切磋,共同探討,從而獲得全體班主任責任感教育工作的提高。對於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則一般都確定一位負責傳幫帶的教師,以老帶新,使之儘快步入責任感教育的正軌。

(3)注重校內外結合的教育實踐

責任感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實踐,這既包括校內從早到晚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以及具體細緻的日常行為規範中去落實的主導性途徑,也包括校外一些大型或小型的教育實踐活動。因此,學校通過各種制度、各項競賽,以及各相關部門的考核、引導,推動班主任投身到責任感教育的實踐中去,使他們在大量的教育實踐中,逐步把握責任感教育的方法和規律,認識到責任感教育的社會意義,從而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由他律轉化為自覺,開展了大量的、細緻的、耐心的、長期的、經常性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應。

2、完善長效性的激勵機制

責任感教育,絕不是一個短期性的活動,而必須形成一種觀念、一種習慣,特別是作為學校來說,學生培養都有三年這個培養周期。這就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責任感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才能真正培養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樣,班主任隊伍的建設,也應該按照這個思路,建立一個長效的激勵機制,以適應這種長周期教育的需求。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樹立責任感教育的典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身邊的。因此學校,一個是建立每月的班級考核評比制度,表彰先進,激勵後進;一個是抓好每月的例會制度,定期交流各班情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一個是在每年的年度考核、評比先進時,都向班主任隊伍傾斜,特別是評選市級以上先進時,都優先考慮班主任,從而啟發、昭示、激勵全體班主任,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責任感教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2)注重理論總結和升華

對班主任隊伍,學校每個學年,都要求班主任結合自身開展責任感教育的實際,進行認真的總結,並撰寫論文。從而促使他們養成定期自我反思、經常動腦動筆、善於總結提高的習慣,一般一學期寫總結,一學年寫論文。同時,要求班主任每年讀一些教育教學專著,以便結合自身實踐,不斷改進理論認識,不斷提升理論水平。以期促成班主任隊伍向既有實踐能力又有理論水平的方向發展。

(3)大膽提拔和重用班主任

在班主任工作中,許多班主任表現出傑出的管理才能和教育水平。學校就大膽提拔和重用他們,讓他們到學校各級領導崗位任職,給他們一展身手的舞台,也給他們應有的權力和職責。從而使全體班主任感到干有奔頭,干有出息,而不是把教學當主業,班主任工作當副業,從思想深處真正重視責任感教育,並從語言、行動或精力上保證對責任感教育工作的投入。

幾年來的實踐,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應。使全體班主任以至全體教師感到:政治上有奔頭,業務上能冒尖,生活上很溫暖。也正是在這種舒心、稱心、安心的工作環境中,造就了一支具有較高政治覺悟和教育水平、富有奉獻精神和頑強意志的班主任隊伍,湧現出一批「超前服役」的青年骨幹班主任,成為學校責任感教育以至教育教學上的頂樑柱。形成了階梯式、科學化的班級責任感教育系列。培養了一大批富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通過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及系列的責任感教育實踐,幾年來先後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班主任。如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的馬春風,以及劉佩穎、王粹宜、錢偉華等一批省市先進個人。而且先後有幾十名班主任的近百篇論文在全國、省市有關報刊上發表或在專題學術討論上交流、獲獎,在學校形成了一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水平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隊伍工作水平的提升,推動了學生的責任感教育,湧現了榮獲杭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人民好建議獎」唯一集體獎的高一(1)班,在全校以至全市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把責任感教育推向了全市,推進到全市的市民中去。

綜上所述,我校教師責任感培養的實踐與研究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全體教師通過在責任感課題中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觀念的多次碰撞,轉變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確立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教育思想;樹立了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轉變了考上大學就是人才的觀念,確立任何學生都有才,都有發展潛力的教育觀念。樹立起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為本的學生觀,整體優化的課程觀,全面的人才觀,正確的質量觀。新的「知識觀」和「人才觀」的形成,使之在教學過程中從重知識傳授轉換為重能力培養,特別是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由於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潛心鑽研教學理論,靈活地運用教材,靈活駕馭教學方法等能力有了長足的進展。時至今日,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見解,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已初步形成。


推薦閱讀:

【光明專論】「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與成功實踐
貴州省德江縣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實踐與探索
把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推向深入
如何實踐彌陀大願  (第三集)  1989/10  台灣板橋體育館  檔名:02-010-0003
八字實踐應驗斷語 三

TAG:教師 | 責任 | 實踐 | 責任感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