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補虛第一的傳世經方
自古以來歷代醫家都說《傷寒論》無補法,但是後世立法都從補虛用藥。什麼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不勝枚舉。遍觀經方113,單純用以補虛的方劑倒是不多,而小建中湯就是其中的代表。後世云:實人傷寒發其汗,虛人傷寒建其中。建中建中非小建中湯莫屬。
小建中湯是桂枝湯的變局,由桂枝湯重用芍藥之二倍,並加入飴糖半斤。曾有名言評論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關鍵在於這一個調字,不是補陰陽,後世濫用補法,導致很多郎中治不好治不壞,並美言曰調理,慢病記不得,動至幾個月服藥,每一副葯二十多味藥材。
《傷寒論》載小建中湯第一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病以傷寒命名,可見外證未解,然而出現了腹中拘急疼痛,這個時候就要用小建中湯外可以發汗解表,內可以以芍藥、飴糖緩急止痛。這也是酸甘化陰,辛甘化陽,所以說是調陰陽,不是補陰陽。
第二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為什麼會出現心悸煩躁呢?因為心陰不足,心火浮動,芍藥重用可以養血滋陰,去煩躁而生心液。所以說虛人傷寒建其中,小建中湯可以養汗,給發汗以源頭。《名醫類案》中記載:許叔微許學士曾經治療尺脈弱,因此以小建中湯服用十八天,等到尺脈起,才用麻黃湯發汗解表,一劑而愈。可謂深得祖師仲景之心法。
小建中湯是太陰和太陽並治,以桂枝湯和太陽表之不和,重用芍藥飴糖沉入太陰。《傷寒論》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這也是桂枝湯治療太陰病的經文提示,桂枝湯經方之冠實在是實至名歸。因此小建中湯治療腹中疼痛,也是由此得來。
《金匱要略》載有小建中湯條文有二,一在虛勞,二在婦人病三篇。婦人病三篇中載: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可見小建中湯是治療腹痛的一貼神葯,很多人方證對應一兩付腹痛就可以止住。小建中湯是一個補虛效力非常不錯的方子,臨床上可以治療很多虛性疾病。江爾遜老曾經以小建中湯治療虛性瘧疾,療效很好。後世治療虛性瘧疾,即勞瘧的何人飲同樣是這種思路。
推薦閱讀:
※宋 許道寧傳世經典《漁父圖》高清詳解
※中國傳世花鳥名畫(五)清代卷 03
※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精華】五代時期傳世古建合集
※自然天成·傳世英倫風情——碧桂園·海昌天瀾
TAG: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