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的乘侮規律|五行|乘侮規律
五行中因偏盛偏衰則產生了乘侮的關係。《命理探原》引徐大升語:「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見銷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乘,《康熙字典》云:「勝也。」《周語》云:「乘人不義,凌也。」意謂五行相乘是乘勝、乘襲、消滅的意思。它又分為兩方面,乘我者為夭,我乘者為折。例如火弱逢水,必為熄滅,以乘我者為夭。又如木能克土,土重木折,以我乘者為折。侮,《集韻》云:「慢易也。」《揚子方言》云:「侮,賤稱也。」意謂五行相侮是輕侮、卑賤、濁晦的意思。它又分為兩方面,侮我者為濁,我侮者為晦。例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為侮我者。又如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為我侮者。
由此可見,五行的生克制化,反映著事物發展的正常關係。相乘,就是乘虛而襲之意;相侮,就是恃強凌弱之意。相乘和相侮,都由於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太過或不及致使制約超過了正常限度,事物之間失去正常協調關係的反常現象。對此,《素問·五運行大論》云:「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寡於畏也。」意謂相乘就是五行相剋過極的一種異常變化,即所謂金弱遇火即銷鎔,火弱逢水為熄滅,水弱逢土為淤塞,土衰逢木必傾陷,木弱逢金必砍折等關係。在中醫學中的臟腑關係中,肝旺脾虛,便有傾陷之災,出現納差、腹脹、便溏諸症。肺虛心旺便有銷鎔之危,出現咯血等虛損疾病。在運氣學說中則表達為木為發生,火為赫曦,土為敦阜,金為堅成,水為流衍。五行相侮,是指五行反克的一種異常變化,即所謂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等關係。
五行乘悔的理論主要用以說明病理變化及其傳變規律。例如,五臟外應四時,所以有六氣發病的規律,一般是主時之臟受邪發病,但也有所勝和所不勝之臟受邪發病的。如《素問·六節藏象論》云:「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又如五臟病的傳變,也常依循生克乘侮的規律相傳。對此,《素問·玉機真臟論》云:「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於肝,名曰肝痹……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肺傳肝,即金乘木;肝傳脾,即木乘土;脾傳腎,即土乘水;腎傳心,即水乘火。這就是依據五行相勝的規律而傳變,也就是所謂「傳其所勝」。它如五行學說的乘侮關係,還用來預測疾病的預後。如《素問·玉機真臟論》云:「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這種根據乘侮之所勝、所不勝來推測疾病預後的方法,在《內經》中有很多記載。
更多中醫動態,請下載古方中醫藥報客戶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