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 你還在傻乎乎地跟叛逆期的寶寶「硬碰硬」嗎?
大概在2歲左右,媽媽們會發現孩子出現了各種各樣反常的舉動,比如喜歡摔東西,故意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想要做的事情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經常破壞規矩,和父母講條件……於是我們常說,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來到了。
其實,叛逆期是大人創造出來的詞。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他們自我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
寶貝,你怎麼不聽話了?
自我意識的迅速萌發
孩子到了兩歲左右,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能幹什麼。但是這種認識和學習的過程是具有孩子自己的特徵的,他們會用比較直接的方式去學習,去實踐。然而有些行為在媽媽們看來是錯誤、難以理解的。然後大人就會給孩子扣上「叛逆」的帽子。
@樂樂媽:樂樂新買了個小汽車拿出去玩,有個小朋友看見了也想玩,但是樂樂一把抓過來,大聲說「這是我的,不給你。」我怎麼勸都不管用,弄得我很尷尬。
分析:這是典型的「自我意識」成長現象,和自私沒有任何關係,每個孩子都必須經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獨立。
證明自己的力量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後,就會對「我能幹什麼」產生好奇。所以他們會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麼。但是年齡決定他們能力有限,所以他們的探索行為往往具有破壞性。而且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比較有限,所以他們更習慣用肢體表達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一階段的孩子在社交時經常會有攻擊性行為。他們試圖通過自己的破壞和攻擊行為觀察對方的反應,從而了解自己的能力。
@童童媽:童童最近總是把我給他買的玩具拆掉,或者把玩具故意從高處扔下來,看著被摔爛的玩具他在那哈哈大笑,當我大聲說不要扔了的時候,他反而會變本加厲,扔得更起勁了。
分析:孩子通過拆東西、扔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在一拆一扔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會被自己弄壞,弄壞後會招來父母的關注,這些都會讓他意識到他的行為產生了一定影響,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這種影響越大,他就會越有成就感。
不懂如何處理情緒
隨著孩子對外界接觸的越來越多,他的情緒也就會越豐富,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很難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大多數時候會通過哭鬧這一簡單的渠道來宣洩負面情緒。父母有時候會覺得孩子的行為是無理取鬧,會習慣性地教育孩子,不許孩子哭,其實這對孩子情緒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父母應該無條件接受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巧治叛逆有妙招
正面引導法
在與孩子溝通時少說「不要」「不行」「不許」等否定的命令句式,多說肯定句,並且給孩子可以選擇的東西,不要廢話。比如,不要反覆說:「你不能把玩具搞得這麼亂!」「不許亂扔玩具!」合適的說法是:「你可以把不玩兒的玩具先收起來,先把積木放進積木盒裡。」
冷處理法
孩子有時候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是為了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總是做一些讓你生氣的事情,只需要平靜的告訴他,「你這麼做讓媽媽很生氣,如果你繼續這樣,媽媽就離開」,然後繼續做手裡的事情。孩子看見這樣做沒有什麼效果,慢慢就會停止自己的破壞行動。父母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
把問題還給孩子
孩子自己製造的問題就讓他自己解決,比如玩完玩具後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可以等孩子徹底不玩的時候問他「地上好亂啊,寶貝,我們該怎麼辦呢?」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來想。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他一定會立刻行動起來,把玩具一件一件收撿好。如果你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問「是誰把家裡弄得這麼亂?」你認為孩子會乖乖承認嗎?
耐心安撫情緒
當孩子情緒不好,大哭大鬧時,媽媽們千萬不要發脾氣,也不要像唐僧念經一樣講大道理。你要做的是抱著孩子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他哭一會,讓他平靜。幫助他搞清楚為什麼哭,然後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媽媽愛你。」等他的情緒恢復平靜了,再進行引導和溝通。
作者 | 方園
本文為寶寶樹原創
推薦閱讀:
※0至6個月的寶寶需要額外喂水嗎?
※給寶寶吃水果,有營養又促進發育,不得不看!
※寶寶掉下床,父母千萬別立即抱起,後果很嚴重
※五個小遊戲輕鬆發展寶寶精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