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開始衰敗?
天寶年間,隨著均田制的瓦解和府兵制的破壞,地方勢力日漸增長,唐朝中央政權被削弱。為加強玄宗在邊境增設節度使,節度使兼管地方行政、財政,勢力不斷擴充。玄宗在取得開元盛世的局面後,便忘乎所以,驕侈怠政,縱情聲色,尋歡作樂,不理朝事。他不願納諫,不聽忠言,守正不阿的韓休和忠直的張九齡都被他罷免相職,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姦邪小人。玄宗由明君到庸主的轉折是以重用李林甫為標誌的。李林甫狡猾奸詐,工於諂媚,又妒賢嫉能,排斥異已,結黨營私。他為了專權爭寵,主張鎮守邊疆用少數民族人,因此,安祿山等被任為節度使。後來楊貴妃得寵,她的堂兄楊國忠當上宰相。楊國忠身兼40餘職,他騙取玄宗的信任,拚命聚斂天下財富,而能與他爭權奪勢的只有安碌山。
安祿山是混血胡人,性情殘忍,狡詐多智,他因驍勇善戰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收為養子。安祿山最善於賄賂與取媚。他賄賂李林甫等官員,他們不斷向玄宗誇讚他;結納楊貴妃,45歲的他成了29歲的楊貴妃的義子;他進貢奇珍異寶,獻忠心讒媚玄宗,深得玄宗的信任與重用;他出兵平定了邊疆的奚、契丹叛亂,由此成了邊將中最受寵的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極力擴充實力,積極囤積武器、糧食、馬匹,還蓄養了一支由八千胡人精銳組成的「曳落河」部隊;又以蕃將32人代漢將,苦心經營,雄踞北方。他的野心漸漸暴露,楊國忠、太子李亨等多次告訴玄宗:安祿山必反,玄宗根本不信。
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率領15萬大軍從范陽起兵反唐。當時,天下太平日久,防務空虛。叛軍一路挺進,沿途州縣望風瓦解,34天後,東都洛陽陷落,唐軍退守潼關。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東都失守後,唐將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關,以確保長安的安全。然而,玄宗聽信宦官讒言,殺死了這兩人,改派哥舒翰指揮。楊國忠猜忌哥舒翰,建議哥舒翰領兵出關與叛軍決戰,致使唐軍在靈寶慘遭失敗,哥舒翰被俘,潼關失陷,叛軍直逼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行至馬嵬驛時,隨行將士嘩變,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稱為唐肅宗。安祿山一路燒殺搶掠,各地民眾紛紛進行抵抗,給叛軍以沉重打擊。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即位稱帝,安史集團爭權奪利,內部矛盾重重。
肅宗任郭子儀和李光弼為相,並向回紇和西域諸國借兵求援,攻打安史叛軍。757年,郭子儀等人率領唐軍及回紇兵15萬人,攻克長安,收復洛陽。史思明則打敗唐軍又殺了安慶緒,在范陽稱大燕皇帝。不久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分裂。763年,在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和回紇兵的反擊和夾攻中,史朝義兵敗自殺。至此,持續8年的安史之亂結束。安史之亂歷經玄宗、肅宗、代宗三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此,唐朝迅速走向衰落。
推薦閱讀:
※是誰引發了一場席捲帝國的大叛亂?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歷史 第八節 府兵制真的優於募兵制嗎
※【歷史煙雲】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唐安史之亂之後的一段時間是揚州的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