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點燃中國「油茶夢」
題記
湖南,是全國油茶第一大省。長沙,是我國油茶研究的重鎮。國內油茶基礎研究實力最雄厚、研究面覆蓋油茶全產業鏈的創新引擎,就坐落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他們,是一群痴迷於經濟林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六十年如一日,只為讓更多中國人吃上好茶油。
他們,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用科技讓一座座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貧困山區的人民送去「搖錢樹」「致富果」。
他們,就是國內油茶基礎研究實力最雄厚、研究覆蓋油茶全產業鏈的創新團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譚曉風油茶綜合研究團隊。
六十載科研攻關,成果迭出
油茶是原產我國的重要經濟林樹種,茶油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自1958年成立之初,就開展油茶栽培方面的研究,自此近60年未中斷。
「《經濟林栽培學》等系列教材,都是我們學校編寫的。在包括油茶在內的經濟林研究方面,我算是學校的第二代啰。」譚曉風,我國首位經濟林學博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在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油茶綜合研究團隊的靈魂人物。
11月1日,在譚曉風的帶領下,走進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經濟林學科陳列室,只見一份份榮譽證書、一本本帶著歲月痕迹的教材、一張張人物照片……無不展示著,在歲月的長河裡,為了中國經濟林學科的發展,這群科技工作者的篳路藍縷、攻堅克難。
「茶油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湖南是全國油茶第一大省。我校1980年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茶栽培和資源調查方面。此後十年,油茶被列入國家攻關計劃,我們對油茶的各項研究得以迅速開展,先後獲得10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995年以後,我們又在全國率先開展油茶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並創立了油茶生物技術體系,全面帶動了全國油茶基礎研究水平的提升。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10多項,研究面覆蓋了油茶生產的全產業鏈。」譚曉風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譚曉風油茶綜合研究團隊,其基礎研究實力究竟有多牛?且不說,經濟林培育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這兩塊金字招牌。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2017年,全國一級學報發表的油茶基礎研究、栽培育種研究和病蟲研究的論文共72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就有42篇,佔了國內該領域最高水平研究論文的一半以上。
走進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各種精密儀器令人眼花繚亂。在這裡,譚曉風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張銀杏RAPD分子遺傳圖譜,在國內率先將基因技術應用於經濟林育種和栽培研究,帶領團隊做出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
——油茶油脂合成分子機制的研究。在全國首次構建了油茶不同發育時期種子的EST文庫、轉錄組資料庫和表達譜資料庫,注釋了近2萬條油茶功能基因,系統解析油茶種子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代謝途徑,特別是全面揭示油茶種子油脂合成的過程,克隆與油脂合成相關的重要基因,證實這些基因的生物學功能,為油茶的分子遺傳育種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為其他油料作物的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基因資源。
——油茶對南方低丘貧瘠紅壤的生態適應性機制。研究解析了油茶對南方低丘紅壤嚴重缺乏有效磷和富鋁化的耐低磷、耐鋁毒的分子機制,為油茶相關品種選育、油茶林地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學依據。
——油茶自交不親和性研究。油茶自交不親和性是目前制約油茶育種、品種配置和栽培技術的重要因素,是一項國際性的科學難題。譚曉風、袁德義團隊通過大量實驗,確定了油茶屬於後期自交不親和類型和一些主要栽培品種之間的親和性。譚曉風教授還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將徹底揭示油茶自交不親和性的分子遺傳機制。這是國內經濟林研究領域的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
——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的分子育種基礎研究。譚曉風與張琳教授、曾艷玲副教授一起經過20多年的研究,克隆了一批控制油茶油脂產量和茶油品質的關鍵酶基因。通過控制這些基因的表達,可以按照人為的意願提高油茶種子油的含量和茶油品質,為今後進行食用和化妝品用油茶品種的分子育種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構建了全球首個油茶基因表達譜晶元。晶元包含油茶近2萬個基因5.6萬多條探針,可高靈敏度地定性、定量檢測和分析基因表達調控水平,為揭示調控油茶油脂積累和茶油品質形成的關鍵基因的相互作用及這些基因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環境和病變影響油茶產量的規律提供了技術支撐。
論文寫在大地上,青山變「金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頂樓,是一派田園風光。這裡栽培了不少油茶苗、油茶樹,如今,這些樹上掛滿了豐碩的果實。
「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人吃上好茶油,我們更多的論文寫在了大地上。」譚曉風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油茶綜合研究團隊深耕油茶基礎研究同時,在油茶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生態經營、加工利用、機械化作業等方面,他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也開展了大量走在國內前列的研究。
在油茶育種方面,譚曉風團隊選育的「華碩」、「華金」和「華鑫」等3個油茶品種,是目前經國家審定的、國內果實最大的品種,被稱為「三華」。一般油茶果僅10克到20克,「三華」的果實70克到80克,最大的有125克!「三華」不僅產量高,而且非常適應今後的機械化採收。現在,「三華」品種已推廣到了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
「我們選育的這三個品種的樹苗,非常走俏,市場上普通油茶苗2元一株,我們的賣5元一株,還供不應求。」譚曉風說。目前湖南大三湘、天球公司等油茶大企業正與譚曉風教授團隊合作,著手大力推廣「三華」油茶品種,僅天球公司一家企業就準備發展200萬畝。
良種需良法。在油茶栽培研究方面,譚曉風團隊亦為我國油茶產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創立了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改良撕皮接和一次性截乾的油茶高級采穗圃改建技術。這項技術的實施,不但提高了油茶高接換冠的成活率,而且減少了生產工序,降低了生產成本。在湖南首先攻克油茶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輕基質苗木造林成活率高、無緩苗期、生長快,該技術現已在湖南各油茶產區普及。
建立了油茶栽培技術體系。譚曉風教授率先提出了油茶主要栽培品種配置的基本原則,主持並聯合其他單位制定了林業行業標準——《油茶栽培技術規程》、《油茶主要栽培品種配置技術規程》。譚曉風教授還提出現代化油茶栽培技術體系,目前正在結合「三華」品種的推廣進行規模化試驗示範。
他們以油茶生產中的難點為團隊的攻關方向,研究面向油茶生產的全產業鏈覆蓋。
我國老油茶林佔全部油茶林面積的三分之二。老油茶林普遍開花多,但結果少。袁德義教授研發了專利產品「油茶保果素」,能夠提高坐果率30%以上,成功解決了老油茶林坐果率低的重大生產技術難題。
茶油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然而,近年來隨著供需缺口的不斷增大,茶油摻假問題也日益突出。團隊中張黨權教授研發的基於特徵DNA的茶油摻假鑒定技術,可有效鑒定樣品中的茶油含量。
在我國,當前林業土壤面臨有機肥料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為保證茶油的高品質、綠色健康無隱患,確保茶油的優良品牌地位,吳立潮教授與湖南潤豐達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戰略合作,共同合作研發了一種環保型生物有機油茶專用肥,目前已在湖南省多個油茶基地試用。
李立君教授團隊,主攻油茶機械化作業;李建安教授團隊,主攻油茶生態經營;鍾海雁教授團隊,主攻油茶產品加工與利用……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除了在湖南油茶產業大展拳腳之外,該團隊還在海南省開展油茶選育工作,初步選出的4個優良單株,已經通過省級認定,成為海南油茶主要推廣品種。
打開袁德義教授的平板電腦,椰子般大的油茶果跳入眼帘,令人嘖嘖稱奇。「海南油茶風味獨特,用這個品種生產的茶油,目前賣到了每公斤500元。」袁德義說。
憑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油茶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生產力,一片片青山正蛻變成「金山」,成為當地的「綠色銀行」。
人才輩出,共築「油茶產業千億夢」
曾被習近平總書記稱頌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國教授,當年從河北奔赴湖南,拜譚曉風為師,專攻經濟林專業,被傳為一段佳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林專業在業界的地位也由此可見一斑。
人才,是支撐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譚曉風團隊,成果迭出,人才輩出。
譚曉風教授個人指導畢業的研究生就達98名,其中不乏經濟林科技界的佼佼者。他和學生李保國、陳永忠師徒三人,都被授予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現在,譚曉風的團隊里,聚集了大批博士生、研究生,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科研力量十分雄厚。他們每人至少主持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其中3人主持過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副教授以上的年輕老師都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十年來,譚曉風作為湖南省科技特派員和山區科技人才,每年有3個月時間下基層,為果農解決技術難題。他對口支持的邵陽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有限公司獲評「國家林業標準化示範企業」,瀏陽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獲9部委授予的「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稱號。
為了推動油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去年,譚曉風向國家林業局提議,必須優化全國油茶業品種結構,得到國家林業局的重視,將全國400多個品種優化為100多個品種。
「我最近向湖南省有關部門遞交了一份題為《加快實施轉型升級,著力打造湖南千億元油茶產業》的報告。湖南具有發展油茶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技術優勢,只要轉型升級的措施得當,不僅能夠把油茶產業打造為千億元經濟林大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精準扶貧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為緩解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問題作出重要貢獻。」譚曉風展望。(左丹鄒敏)
推薦閱讀:
※現實版的夜華會洗衣會做飯、長得又帥,中國好男人,可惜已有主
※中國茶葉批發市場 茶葉批髮網站
※神經指南:中國腦血管疾病分類2015
※中國海軍護衛艦將參加「科莫多
※繆昌武/陸勇:《大清國籍條例》與近代「中國」觀念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