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讓教育迷失在起跑線上

萬聖節臨近,幼兒園熱鬧,商家偷笑,家長苦惱。

近日,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買萬聖節道具,說是幼兒園布置的「作業」,用於布置教室烘托節日氣氛。幼兒園給家長布置作業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家長托子女的福,自己就跟重新上了次學一樣,孩子幾年幼兒園讀下來,學到什麼不知道,家長基本都變成了手工、烹飪、繪畫、攝影的「大師」。當然,更多的是變成了購物專家,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淘寶店家或是微商,買到各種魔鬼頭套、骷髏水杯、南瓜衣帽,熒光魔法棒之類的奇怪道具。

一方面,家長要為完成「作業」「鞠躬盡瘁」,另一方面,幼兒園的一些活動也讓不少家長「摸不到頭腦」。小編的一位老來得子的好友,就曾坦言,現在讓孩子眼花繚亂的節日太多了,像聖誕節之類的知名高的還好,要他一個年近半百的中國人,去學習愚人節、萬聖節、復活節、感恩節之類節日習俗,實在是有些吃不消。更有不少家長表示不解:為啥幼兒園對學齡前孩子就進行如此「崇洋」的教育?

「洋節」走入學前教育領域,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隨著家長們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幼兒園的作用早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給孩子找個託管的地方,給父母騰出工作時間那麼簡單了。家長們更多的是關注學前教育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能夠為孩子終身學習以及個人發展奠定什麼樣的基礎。而為了回應家長的這種期待,幼教機構必然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增設各種活動,讓家長能實際看到他們的工作狀況和成果。其結果就是只要是節日,就會有活動。

從這個原因來看,學前教育中的節日本應是無分中西的。但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往往都是法定節假日,幼兒園就算想辦什麼活動也缺乏途徑。久而久之,目光自然就被鎖定到「洋節」上了。

近年來外教的增多,雙語幼兒園、國際幼兒園的開設,更是對「洋節」在學前教育中的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而家長受到「望子成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等等理念的影響,往往不會考慮這種情況是否合理,對孩子是否有益,而是考慮到其他孩子都在參與,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不合群」「落後」的那一個。

與此同時,資本再次在背後當了一回推手。有節日就需要慶祝,有慶祝就有消費。小編在淘寶以「萬聖節」為關鍵詞搜索,銷量最高的商品是兒童演出服,人氣火爆的店鋪,本月還沒過完,銷量就已逼近10萬件。同時萬聖節面具、南瓜燈、南瓜桶等也是熱銷產品。其中一家專營節日裝飾品的店主告訴小編,消費者近八成都是家長,而且一大半是幼兒園孩子的家長。顯然,孩子的錢還是最好賺的。面對巨額的利潤,商家們當然不介意把這些「洋節」越辦越大,越炒越火。

與紅紅火火的「洋節」相比,則是冷冷清清的傳統節日。僅以不久前的重陽節來看,有賞菊、插茱萸等活動的幼兒園簡直鳳毛菱角,舉辦秋遊的也屈指可數。對比之下,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中國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缺位究竟嚴重到了何等程度。

節日是文化和精神價值的載體,有著凝聚民族合力的作用,但隨著「洋節」逐漸在教育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孩子們越來越習慣於西方的傳統節日,接受的也是西方的文化和精神價值,當他們逐漸走向成熟,步入社會時,還能保有多少自己的民族性呢?

近年來有一句話被眾多家長奉為圭皋,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無數家長傾盡心血,力求為孩子做到最好。但他們卻忽略了,孩子的人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跑道,如果不能把握好教育的方向,就算起跑力量再大,也不可能到達終點。

要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家長首先不能迷失在起跑線上。

推薦閱讀: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私立民辦幼兒園選擇加盟,能獲得什麼?
論基於教育兩大基本屬性的教育正義
寶寶教育,不宜在人前
在松江大學城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