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感障礙

疾病簡介

情感活動超過通常的生理、心理或社會文化標準的現象。人類所有的精神活動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成分,極端突出和嚴重的情感障礙則屬於情感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鬱症範圍。這裡所指的是廣義的情感反應的情感狀態,在心理學中又常把這類態度體驗進一步區分情緒、情感和心境等。前兩詞常混用,情緒多指短暫強烈的情景性反應,而情感多指穩定持久的深沉體驗。心境一般指較持久的情感狀態,無穩定對象,而是作為一種情緒背景起作用。情感體驗具兩極性,如愉快和不愉快,緊張和放鬆等。在臨床上常見到的情感障礙大多為心境異常,或低沉或高揚,而表現為抑鬱或躁狂。至於焦慮,有的學者不視為情感障礙,但在本文中一併討論。應指出,本文所介紹的主要是各種有關精神癥狀,它們可見於多種不同的精神障礙中。情感是人們對周圍事物所產生的反應和內心檢驗,包含有生理和心理兩種成分,前者主要是植物性神經反應,後者表現為喜怒、哀樂等體驗。這種反應和體驗的表現及其強度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當時的生理狀態。例如疲勞、疼痛、月經期等都可以影響對事物的情感反應;②當時的心理背景。處於愉快的心境時常會從好的方面去看待周圍事物;③對這事物過去的認識。先入之見常會影響對事物的反應;④事物本身的性質。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決定情感反應的主要因素。以上是指一些與個人情感反應有關的因素,對群體來說,情感反應還與社會文化背景、社會經濟地位、性別、年齡、宗教信仰、種族等許多因素有關。情感障礙是指不能以上述種種因素來解釋的情感反應。

臨床表現

情感障礙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多種癥狀或綜合征,主要的如下。①矛盾情感,又稱模稜兩可症。指兩種矛盾的觀念、意向或情感同時存在,無所適從。例如對一個人既愛又恨,由於不能同時表達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感,因而反而表現一種情感「凝固」的現象。正常人在要對一件事關重大的事件作出決定時可以出現矛盾情緒和遲疑不決,在對一件無所謂的事情要作決定時也可以模稜兩可,但這不會影響日常活動。病態的矛盾情感主要見於精神分裂症。②情感倒錯症情感反應與思維內容不協調。如敘述可怕或悲傷的事情時表現得很輕鬆,或相反。主要見於精神分裂症。③情感淡漠指對各種通常能引起喜怒哀樂的事情缺乏反應,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內心體驗貧乏,因此給人一種冷漠無情的印象。有時自我評價也缺乏,既缺乏自信、驕傲感,也缺乏羞恥、自責感。這種冷漠可以是人格異常的表現,也可見於某些器質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晚期。這種人通常並不意識到或訴述情感貧乏。另有一些病人,雖然客觀上並不表現明顯的冷漠,但卻經常訴述自己「情感空虛」、「快樂不起來」等,這常見於抑鬱症,與上述情感貧乏性質有所不同。④情緒不穩指情感反應比較膚淺,非常容易由一個方向引向另一個方向。幼兒一不如意就哭,一逗就笑,這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少年期以後就趨向穩定。成年人經常表現情感不穩定則是異常或病態,可見於癔病性格、精神發育遲緩、器質性精神病(特別是老年性精神病)等。有時一個一般的事件會引起突然的、強烈的、無法自制的情感反應(例如偶然提起一個老人的亡妻時,他突然大哭不止),這稱為「情感失禁」,這常是器質性精神病的癥狀,如果是一貫的表現,也可能是人格異常。⑤抑鬱中心表現是心境低沉,包括沮喪、悲傷、絕望、自責等體驗。另外還可伴有疑病、思維遲緩、自罪妄想、貧窮妄想、虛無妄想、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動作遲緩等癥狀;在生理方面可以有失眠、食慾減退、閉經、體重下降、容易疲勞、周身不定處的疼痛、胸悶、腹脹等癥狀。抑鬱是各種抑鬱症的中心癥狀。⑥躁狂中心表現是心境高揚,包括樂觀、愉快、自信等。還伴有思維敏捷,記憶增強,有時可出現誇大妄想,還可以繼發不固定的被迫害妄想、動作增多、多管閑事。在生理方面表現精力充沛、性慾亢進、失眠、體重下降(因太活躍,消耗多)。躁狂是躁狂症的主要表現,亦可見於某些器質性、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⑦焦慮是對預期將要出現的特殊情境或不良處境的一種情緒反應。若焦慮反應與當時情境在程度上相適應,便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對不良處境有焦慮就會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避免或減少不利的後果。無不利處境而出現焦慮,或處境因素甚微而焦慮反應極重,均屬病態。焦慮的主要表現是內心的緊張不安,也可以同時表現坐立不定。由於焦慮情緒,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批判分析能力也有所減退,常只考慮事物對自己不利的一面。焦慮在軀體方面的表現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包括瞳孔擴大、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口乾、出汗等。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可有噁心、嘔吐、腹瀉、尿頻等癥狀,還可伴有頭脹頭痛、胸悶胸痛(心前區痛)、呼吸不暢、四肢發抖、陽萎、陰冷等癥狀。能引起焦慮的原因很多,包括不良處境、健康問題、思想方法問題(杞人憂天)、各種神經症、某些精神病(例如憂鬱症)及某些軀體疾病等。⑧情緒陰沉,或稱病理性心境惡劣無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現的情緒低沉,緊張和不滿情緒的發作。這種情況既包括悲觀抑鬱的成分,又包括猜疑、敵對的成分,病人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使他愉快起來,對周圍事物常很挑剔,極易因一點不順心的事而大發脾氣,也可以自暴自棄,自己糟蹋自己。這種情況可以是一種人格異常的表現,也可以由長期精神創傷(長期受迫害、集中營生活)引起,某些疾病(例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癲癇)或生理狀態(例如月經前期)有時也可有此表現。

專家觀點

1.此疾病複發率高達50%-80%,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發生後2年內複發。為改善這種高複發性疾病的預後,防止復燃及複發,目前倡導全病程治療。(1)急性期:控制癥狀,盡量達到臨床治癒與促進功能恢復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鞏固期:原則上應繼續使用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強調治療方案、藥物劑量、使用方法保持不變,確保患者病情穩定,降低復燃風險。(3)維持期:維持治療時間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傾向至少2-3年,多次複發(3次或以上)以及有明顯殘留癥狀者主張長期維持治療。持續、規範的維持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鬱症的復燃、複發率。維持治療束後,病情穩定,可緩慢減葯直至終止治療,一旦發現有複發的早起徵象,應迅速恢復治療。2.接受疾病診斷,面對它.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3.消除顧慮,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很多患者對藥物治療有很多顧慮。常見的顧慮之一為擔心藥物副反應。不少患者喜歡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在網上查閱各種相關內容,但由於一知半解,會覺得說明書上寫的所有副反應,甚至包括一些罕見反應都有可能一一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很多常見副反應,比如胃腸道反應、頭痛副反應僅是在治療初期會有,一般堅持服用幾天後會慢慢適應,到了藥物開始發揮抗抑鬱作用時,各種副反應會減輕消失。而且服用某種藥物有一些副反應,並不代表服用另一種藥物也會有副反應。另一個常見顧慮是擔心服用藥物會成癮。其實治療藥物是沒有成癮性的,一些患者減葯停葯後出現一些不適,首先是因為治療本身不充分,減葯停葯後出現了癥狀的復燃或者複發;或者減葯停藥方法不正確,如一下子劑量減少太多、停葯太快,產生了撤葯反應。因此減葯停葯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還有部分患者及家屬會理想化地尋找某種完美的治療:沒有任何副反應、一吃就見效、治療後保證不再複發,在這種期待下很容易受騙上當。4.建立治療聯盟,共同抗擊疾病。疾病的成功治療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屬、親友對患者的支持鼓勵,對治療的正確認識,及時與醫生的溝通,會使治療更加有效。因為門診時間畢竟有限,而且在與醫生交流時,患者可能會選擇性的展現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家屬、親友提供一些對患者觀察認識的補充資料,會使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療情況,做出更加正確的判斷。5.量化治療是目前國際比較推崇的輔助治療方法,指在持續量化評估基礎上的一種治療模式,以自評工具為基礎進行量化的評估,依據自評結果所進行的治療決策。量化治療選擇以自評工具(前瞻性的心境作圖、QIDS自評量表和FISER/PRISE量表)為基礎,精準採集數據,增加評估的客觀性,而且可以減輕醫生工作負擔,簡化診治及研究流程。由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資助的抑鬱症序貫治療(STAR*D)研究證明,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基礎上採用量化手段監測治療,在提高完全緩解率、預防疾病複發方面比常規治療具有明顯優勢。


推薦閱讀:

盤點十二星座的情感障礙
專家問答:雙相情感障礙

TAG:情感 | 情感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