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在聊Cult片,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Cult電影經典《洛基恐怖秀》《洛基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電影也不都是怪異瘋狂的小片子,不少經「典」大片也同樣可以納入它的範疇,尤其是一些舊日的影片,比如《發條橙》和《落水狗》。而後來的《兩桿大煙槍》和《殺死比爾》,則是大製作Cult電影的代表了。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處在於:影片歷久不衰,一直會在影院中放映,令影迷如同對待宗教般狂熱地投入,不斷去探索其中的細節與內涵。2.發展歷史邪典電影的出現相當偶然——最初,是國外的一些低等級影院放映老片或者低成本影片,票房非常低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無家可歸者)只為了找一個棲身之地,意外的迷上了這些影片。後來,某些人群集體觀影的活動或者參加以某些影片為主題的Party,使之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從這裡看,這個西方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個條件:有層次的院線制度——很多Cult電影都是從午夜影院走出來的;西方的文化風尚——比如朋克文化;觀眾狂熱張揚,追求獨特的個性。Cult電影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一般而言,該種電影難以獲得大規模的票房成功。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類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都可以成為Cult電影。它用一些極端手法去刺激人們內心另一面的感覺,喜歡它的人對它頂禮膜拜,不喜歡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儘管有些類型的影片更傾向於Cult化,如恐怖片或科幻片,但許多Cult片是跨類型的(科幻、恐怖、情節等),如《少年時代》導演的早期作品《年少輕狂》和《開放的美國學府》(1982)之類的青少年喜劇也常被歸類到Cult片裡面,這種片子常有廣為傳頌的對白、難忘的人物和場景。《大麻煙瘋潮》(1936)是部規模最宏大、流傳最久遠的Cult片之一。當初可沒想到會變得那麼流行。它是30年代中期的一部低成本的、政府「紀實性」宣傳片,以戲劇的方式展示使用大麻和「魔鬼草」的危險。然而,托德·布朗寧怪誕的《畸形人》(1932)卻被故意宣傳為人類有史以來所拍攝的「最奇異的…最令人吃驚的」影片,並有數個片名,包括《禁愛》、《怪物展》、《自然界的過失》。它聘用了真正的侏儒、智障者和其他畸形人(繪成馬戲團雜耍演員的形象)出演一個駭人的復仇故事。作為另外兩部最為精典的音樂Cult片之一的《洛基恐怖舞會》(1975)是一部跨類型的電影,因激發互動的、午夜場放映的狂熱而引人注目。這部標誌性的電影故事情節本質上了無新意,故事設計在一座神秘的古堡,裡面有古怪的特蘭西瓦尼亞外星易裝癖者,兩名窮途末路的年輕人(包括一名著鍍金屬內衣褲的蘇珊·沙倫唐和一名瘋狂的科學家)。第二部是描述青少年叛逆的音樂喜劇《搖滾樂中學》(1979),表現的是一個叫作雷蒙斯的樂隊的事。PerryHenzell的城市犯罪劇《不速之客》1973)里有音樂明星吉米·克里夫,表現的是牙買加的瑞格舞(有的稱作雷吉樂)、貧窮與犯罪等陰暗面。
《落水狗》中的蒂姆·羅斯《猜火車》(1996)、《年少輕狂》(1993)和《開放的美國學府》(1982)《發條橙》(1974)《落水狗》(1992)《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或許把代表著創新和革命的Cult片禁錮在一個死板的概念里是違反Cult精神的。畢竟,《卡薩布蘭卡》的經典愛情片地位和標準三段式結構顛覆了「Cult無正劇」的論斷;《日落大道》則諷刺了人們認為Cult片應該被排斥在主流評論界之外的舊觀念;《俠骨柔情》中亨利·方達的出現也打破了「Cult無明星」的慣例。出奇制勝,什麼都有可能或許才是對Cult電影的一個較為貼切的描述。
雷德利·斯科特經典之作《銀翼殺手》大多數被稱為Cult電影的影片,都在最初的影院放映中表現不佳,在贏得大眾口碑方面鎩羽而歸。但在隨後的影碟租借及售賣中會一掃頹氣,創造與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顯豐腴的進帳。在大多數的例子當中(但絕非全部),Cult電影很難給普羅大眾留下深刻印象,影評人也經常缺乏興趣。然而,推崇熱愛某部Cult電影的一小部分觀影者,往往對該片表露出一種激賞。他們可能是電影迷,或電影學習者。《洛基恐怖秀》經常被認為是第一部「Cult電影」。這部影片結合了科幻小說和恐怖影片的一貫手法,並同時囊括易裝癖,亂倫,同性戀等元素--以上種種,被融合在一部以音樂劇為表現形式的電影當中。1975年上映時,影片吸引到了不多的一點注意;但一兩年後,通過一些劇場的保留劇目午夜場放映,該片的愛好者們開始漸露頭角--他們模仿電影主角的穿著,並「實時參與」影片的放映。
Cult神片《女人的煩惱》在眾多Cult電影中,《洛基恐怖秀》屬於一部另闢幽徑而在票房戰役中幸免於難的片子。此外,還有《活死人之夜》(1968)、「惡趣味之王」約翰·沃特斯執導的《粉紅色的火烈鳥》(1972)、《女人的煩惱》(1974)、《隔山有眼》(1977)以及《橡皮頭》(1977)則是通過「重新放映」的方式在Cult電影名單中爭得一席之位。對於院線而言,這類片子重放的租用價格要比首輪放映便宜,這正好和深夜觀眾人數減少的特點相吻合。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不少擁有常備劇目的電影院因為影院所有權及發行等問題而後繼無力。
Cult小品《上班一條蟲》有線電視及付費電視台的存在也為Cult電影地位的提高添磚加瓦。《銀冀殺手》(1982)雖然沒能達到公映的票房目標,卻成為了早期HBO及付費電視台的熱播寶貝。《上班一條蟲》(1999)、《搶救肯尼小子》等因為在ComedyCentral節目(美國喜劇頻道)中再三播放,而被大眾認識。票房失敗之作《上班一條蟲》,由於口碑較佳而使影碟租借的熱度直線上升,從而實現了票房損失的曲線自救。而《搏擊俱樂部》和《穆赫蘭道》,則在DVD銷售方面賺得相當可觀的收入,比院線上映的收益更好。同時,與一般電影相比,Cult電影在電影科技發展早期,更有可能被新穎的影象技術選擇來實現放映。雖然所有流派的各類型電影以及情節套路都有可能成為Cult電影,但由恐怖電影及科幻電影類別派生的Cult電影擁有一個巨大的數目。這可能基於此兩類影片愛好者的熱愛探究自然萬物的本性。Cult電影一般擁有非常規性的情節,奇異的幽默感。那些偏離時下流行電影創作軌跡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紜紜Cult電影中的一員。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Cult電影,都是獨立製作的;創作人員壓根兒就沒指望得到大眾的讚賞。這裡說的包括《逍遙騎士》、《粉紅色的火烈鳥》、《橡皮頭》。另外一些Cult電影則擁有知名電影工作室的支持;不過這類Cult電影放映時基本上賺不了錢,和那些電影工作室的典型作品大相徑庭。《銀翼殺手》和《搏擊俱樂部》就屬於此類。很罕見地,也有某部電影一方面是主流製片廠的大投資製作,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影片,但同時也在Cult電影名冊中榜上有名——激賞和追隨這部片子的小部分愛好者被包含在大眾當中。這樣的片子不多,例如《2001太空漫遊》、《計程車司機》和《星球大戰》系列。3.普遍特徵Cult電影的特徵:雖然我們難以界定一部影片算不算Cult電影,但從總體上分析,Cult電影或多或少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山姆·雷米的Cult經典《鬼玩人》1.低廉的B級片。一般地說,大片場大製作的影片都不是Cult電影,例如《角鬥士》——雖然里德利·斯哥特曾拍過銀翼殺手這樣類型的邪典電影。看看拍《蜘蛛俠》賺翻了的山姆·雷米當年當年作品《鬼玩人》,鬧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鏡頭前晃來晃去,連鬼的吼叫都要演員來親自上陣。2.粗俗、做作、誇張的風格。很多人不會喜歡Cult電影,除了厭惡那種生理上的怪異外,他們發現,這些影片充滿了荒唐甚至無聊的場景,簡單、低級,和一般人追求的潔凈、趕上、優美品位大相徑庭。《艾德·伍德》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種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會像一般影片那樣把過去的時代修飾的精緻新鮮。最初,這種風格是由於製作經費所限,後來,卻成為了一種刻意追求。一次來表示一種對商業運作、主流價值觀、中產階級品位的顛覆。幾乎每部後來的Cult電影都有模仿、致敬或顛覆的對象,尤其是恐怖片,經典的造型或者橋段反覆出現,那多半是導演少年時喜愛的B級片留給他的影像記憶。3.多種元素的雜糅。Cult電影基本上都是跨類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的大雜燴。科幻片的反烏托邦傳統,末世情結、對機械的恐懼、人際之間的冷漠,還有搖滾樂中的叛逆思想、頹廢美學、華麗風格、社會批判意識,恐怖片中強烈的視覺刺激,動畫的自由表現力,黑色幽默帶來的消解……這些往往被充滿想像力的、隨意的組合在一起,調成一杯滋味難言的雞尾酒。4.亞文化。文化、文明一詞Culture即來源於Cult。Cult電影可以看作是一種另類的、個人化的文化表現,描寫得多是邊緣人群,如同性戀者、癮君子、易裝癖、虐戀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傾向的人(例如痴迷於性與暴力)。通過與社會禁忌對抗,Cult電影獲得了一種解放與力量,而那些觀眾則獲得了一個確認自己身份的機會。這種群體認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一個道理。Cult電影潛在的會提供一種狂歡的情緒。西方的Cult電影迷們總會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場外表演,展示個性。5.自成體系。Cult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獨立的世界體系,有無數的細節可供引申,這些細節多半具有強烈的暗示意義。那些fans們通過不斷的探尋,強化了影片,使它越發的完整準確——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樣。「星戰」迷們比盧卡斯更熟悉那個銀河系,「大話」迷們能背出周星星早都忘掉的台詞。也就是說,Cult電影的觀眾並不關心影片引申出的話題,他們只關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號》與《珍珠港》再熱鬧,人們談論得也只是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事件與二戰,是愛情、戰爭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國》或者「星戰」,雖然有無數觀眾喜歡看,但是這些觀眾並不都能算領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無數次地觀看,並以品味其中的細節為樂趣的人,才真正是Cult電影的Fans。觀眾選擇Cult電影,而Cult電影也選擇它的觀眾。6.引領時尚。Cult電影一般都十分炫酷,總能帶領起某種時尚風潮。當年的皮衣、長發、金屬飾物、文身和易裝等潮流,後來《黑客帝國》的黑色服飾,都令人們的審美觀念隨之變化。雖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卻會被主流吸收,從另類走向流行。不過,那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氣質,卻會隨著流行日廣而漸漸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類的革命到來。7.藝術電影都不能被稱為Cult電影。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歡甚至崇拜塔爾科夫斯基,它的電影也不能算作邪典電影。這倒不是因為不夠怪異,只是藝術電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藝術手法上,多半有明確的目的性,而Cult電影卻是玩出來的電影,是不會讓你正襟危坐,仰頭視之電影。上面說的並不是什麼金科玉律。Cult電影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也許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在這個日益多元的社會裡,Cult電影有助於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一切。它使我們有機會發掘自己內心的真相,同哦一些極端的感覺去喚起真實。你也許能感到,總會有一些片子,用某種方式,在某個時刻,呼喚著你。那就是你的Cult電影。Cult電影一個電影字典和教科書避而不談的詞語,卻是令不少影迷趨之若鶩的電影類型。根據字典解釋,Cult有崇拜和迷信的意思,事實上,Cult電影雖然某程度代表了粗陋的製作規模和另類口味,但觀眾對她的反應又從來相當直接,非愛即恨,喜歡她可以是一生一世,此志不渝。4.經典影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一套Cult電影文化和一系列Cult電影經典作品,正如美國有《洛基恐怖晚會》,英國有《猜火車》、日本則有寺山修司大量異色佳作,反觀香港,一般觀眾或許對Cult電影認識不深,但事實證明,本地影壇卻出產了多出揚名國際的Cult電影傑作。過去數年,隨著香港導演和演員紛紛遠征好萊塢,不單令北美影壇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香港熱,而港片的錄像帶市場空前蓬勃,亦使外國觀眾和影評人能更容易和全面認識香港電影,像出身自租帶店店員的昆汀·塔倫蒂諾,成名後便多次在訪問提到作品裡不少重要的靈感來源,都是來自港產片。在不少西方影評人眼中,香港電影的精彩之處,很大程度源於那內容上的混雜趣味,像一些港產動作片,除了動作元素外,同時又往往包含了喜劇、愛情和悲情等戲劇元素,一出影片的上半部,可以是輕鬆惹笑,但下半部又變為催淚煽情,這種創作上的精神分裂,不少外國影評人嘖嘖稱奇之餘,反認定這正是風格的一部份,須知道好萊塢的主流電影素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創作模式,導演的執行角色重於一切,個人風格反而尚屬其次,相反,香港導演卻在最艱難的製作條件下,仍能在作品裡注入個人特色甚至是開闢言志的空間,這正好反映出香港電影豐富多變的創作活力。
《喋血雙雄》舉個例,吳宇森在北美影壇最受注目的港產作品《喋血雙雄》(1989)和《辣手神探》(1992),都被影評人歸類為出色的Cult電影傑作,電影里在傳統類型片的格局中加入了激烈的暴力場面和曖昧的同性戀投射,在浪漫而充滿camp味的描寫手法下,自有令影評人著迷和雀躍的效果,儘管一些動作場面顯得比較刻意和誇張,但因為風格行先,都變成神來之筆。另一出備受外國觀眾和影評人青睞的港產Cult電影則是1992年由霍耀良執導,邱淑貞、任達華主演的《赤祼羔羊》,電影在北美等地的錄像帶市場有很高知名度,而在互聯網上的評論文章更是不計其數,西方影評人從不介意這部電影的原創性,片中橋段極受荷里活片《本能》和法國片《尼基塔》的影響。反而高度肯定她對上述類型片作出了極富趣味的戲謔,另外,電影的動作設計和女同性戀者的武功和魅力,都不乏連環圖式的浪漫化處理,這都是西方觀眾前所未見,難怪西方觀眾看時興奮得無以復加。
約翰尼·德普在《艾德·伍德》中飾演Cult大師艾德·伍德Cult電影的祖師之一的艾德·伍德,大家看看他的傳記電影《艾德·伍德》(1994),本片由蒂姆·波頓執導,可以參考一下1951年的好萊塢,胸懷大志卻整日在片場忙碌無所作為的艾德·伍德終於有機會上演一出由他自己導演的戲。然而這一事業剛一開始便以失敗告終。聽說製片商喬治·韋斯正在策劃一部名叫《我改變了性別》的影片,艾德·伍德又馬上自薦擔任影片的導演兼主演。艾德努力勸說已退休的影星貝拉·盧格斯復出,並要自己的女友多勒瑞斯也參演此片。但儘管籌備工作已完成過半,影片的片名也一再更迭,艾德卻仍然沒有獲得拍片合同。受到挫折的艾德並未放棄夢想,他又為了另一部影片《原子能新娘》的資金四處奔波。為了幾萬美元的贊助,他屈從於一個肉類批發商的要求,讓批發商的兒子飾了片中的英雄角色。艾德在事業上屢屢受挫,女友多勒瑞斯也離他而去。疲憊的艾德被迫進了醫院。在診所里,艾德遇到了美麗的凱西。兩人一見鍾情,艾德也因此得到了片刻的寧靜。出院後不久,機會終於再次降臨。艾德得知有家教堂有意贊助影片的拍攝。他立即趕去為自己的科幻片劇本遊說。為了讓對方滿意,艾德還特地讓全體人員做了洗禮,並按照教會的要求改了片名。儘管困難重重,艾德仍然在努力而樂觀地做著。影片終於上映了。在首映式上,艾德興奮不已。他自認理想已經實現,終於能被世人永記。然而影片卻並沒有受到人們的歡迎。艾德·伍德最終仍然只是一個失敗的造夢者。當之無愧地擁有「世上最差導演」頭銜的艾德·伍德成了現今Cult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偶像,1994年怪才蒂姆波頓把他的事迹拍成了電影《艾德·伍德》,約翰尼德普出演了這位毫無才華但依舊奮力工作的執著者。
《外星第九號計劃》艾德·伍德是位神秘恐怖片導演,他於1950至1960年代以市場口味大量拍攝低預算的科幻恐怖片,其中結合飛碟、吸血鬼、外星人劇情而成的1959年自編自導自演低成本作品《外星第九號計劃》,被多位影評人號稱是影史最爛的科幻片。他的作品幾乎是一場場噩夢,粗俗無聊的劇情令所有人生厭。同時,他的生活和工作的瘋狂態度也使他聲名狼籍。艾德·伍德晚年因投資失敗與酗酒等原因,晚年生活並不順遂,在他有生之年,他所製造的電影也一直未受到矚目。不過,就因為他對於電影工作的熱情與特殊的邪典電影風格,1980年,從他過世的之後,反而受到部分後代影評人與小眾影迷的熱愛。這樣一位導演本來不應該得到傳記工作者的關注,但伯頓就是從中感受到一個毫無才華但奮力工作的執著者的痛苦和歡樂。
波頓致敬艾德·伍德的《火星人玩轉地球》在好萊塢這樣的夢幻之都,拍攝這樣一部噩夢人生,實在是一種諷刺。伯頓對於這位個性突出的前輩的態度可以說是「有愛亦有恨」,一方面「揭發」他的醜惡事迹,一方面也對他執著於電影的精神表示出深深的敬意。在影片結尾,伯頓在一段黑白紀錄片中表達了自己對這個忠於夢想的失敗者的深深敬意。1996年波頓更使用1億美金的成本,重拍艾德B級科幻片,並將片名稱為《火星人玩轉地球》。Cult電影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非常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類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1.基本概念我們把Cult電影翻譯成邪典電影,這「邪」與「典」兩個字概括了這類影片的兩種情況:一是「邪」,大多數Cult電影都是B級製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線放映,情節多半離奇怪誕,拍攝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並擁有一群人數雖少卻非常死忠的影迷。
Cult電影經典《洛基恐怖秀》《洛基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電影也不都是怪異瘋狂的小片子,不少經「典」大片也同樣可以納入它的範疇,尤其是一些舊日的影片,比如《發條橙》和《落水狗》。而後來的《兩桿大煙槍》和《殺死比爾》,則是大製作Cult電影的代表了。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處在於:影片歷久不衰,一直會在影院中放映,令影迷如同對待宗教般狂熱地投入,不斷去探索其中的細節與內涵。2.發展歷史邪典電影的出現相當偶然——最初,是國外的一些低等級影院放映老片或者低成本影片,票房非常低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無家可歸者)只為了找一個棲身之地,意外的迷上了這些影片。後來,某些人群集體觀影的活動或者參加以某些影片為主題的Party,使之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從這裡看,這個西方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個條件:有層次的院線制度——很多Cult電影都是從午夜影院走出來的;西方的文化風尚——比如朋克文化;觀眾狂熱張揚,追求獨特的個性。Cult電影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一般而言,該種電影難以獲得大規模的票房成功。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類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都可以成為Cult電影。它用一些極端手法去刺激人們內心另一面的感覺,喜歡它的人對它頂禮膜拜,不喜歡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儘管有些類型的影片更傾向於Cult化,如恐怖片或科幻片,但許多Cult片是跨類型的(科幻、恐怖、情節等),如《少年時代》導演的早期作品《年少輕狂》和《開放的美國學府》(1982)之類的青少年喜劇也常被歸類到Cult片裡面,這種片子常有廣為傳頌的對白、難忘的人物和場景。《大麻煙瘋潮》(1936)是部規模最宏大、流傳最久遠的Cult片之一。當初可沒想到會變得那麼流行。它是30年代中期的一部低成本的、政府「紀實性」宣傳片,以戲劇的方式展示使用大麻和「魔鬼草」的危險。然而,托德·布朗寧怪誕的《畸形人》(1932)卻被故意宣傳為人類有史以來所拍攝的「最奇異的…最令人吃驚的」影片,並有數個片名,包括《禁愛》、《怪物展》、《自然界的過失》。它聘用了真正的侏儒、智障者和其他畸形人(繪成馬戲團雜耍演員的形象)出演一個駭人的復仇故事。作為另外兩部最為精典的音樂Cult片之一的《洛基恐怖舞會》(1975)是一部跨類型的電影,因激發互動的、午夜場放映的狂熱而引人注目。這部標誌性的電影故事情節本質上了無新意,故事設計在一座神秘的古堡,裡面有古怪的特蘭西瓦尼亞外星易裝癖者,兩名窮途末路的年輕人(包括一名著鍍金屬內衣褲的蘇珊·沙倫唐和一名瘋狂的科學家)。第二部是描述青少年叛逆的音樂喜劇《搖滾樂中學》(1979),表現的是一個叫作雷蒙斯的樂隊的事。PerryHenzell的城市犯罪劇《不速之客》1973)里有音樂明星吉米·克里夫,表現的是牙買加的瑞格舞(有的稱作雷吉樂)、貧窮與犯罪等陰暗面。
《落水狗》中的蒂姆·羅斯《猜火車》(1996)、《年少輕狂》(1993)和《開放的美國學府》(1982)《發條橙》(1974)《落水狗》(1992)《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或許把代表著創新和革命的Cult片禁錮在一個死板的概念里是違反Cult精神的。畢竟,《卡薩布蘭卡》的經典愛情片地位和標準三段式結構顛覆了「Cult無正劇」的論斷;《日落大道》則諷刺了人們認為Cult片應該被排斥在主流評論界之外的舊觀念;《俠骨柔情》中亨利·方達的出現也打破了「Cult無明星」的慣例。出奇制勝,什麼都有可能或許才是對Cult電影的一個較為貼切的描述。
雷德利·斯科特經典之作《銀翼殺手》大多數被稱為Cult電影的影片,都在最初的影院放映中表現不佳,在贏得大眾口碑方面鎩羽而歸。但在隨後的影碟租借及售賣中會一掃頹氣,創造與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顯豐腴的進帳。在大多數的例子當中(但絕非全部),Cult電影很難給普羅大眾留下深刻印象,影評人也經常缺乏興趣。然而,推崇熱愛某部Cult電影的一小部分觀影者,往往對該片表露出一種激賞。他們可能是電影迷,或電影學習者。《洛基恐怖秀》經常被認為是第一部「Cult電影」。這部影片結合了科幻小說和恐怖影片的一貫手法,並同時囊括易裝癖,亂倫,同性戀等元素--以上種種,被融合在一部以音樂劇為表現形式的電影當中。1975年上映時,影片吸引到了不多的一點注意;但一兩年後,通過一些劇場的保留劇目午夜場放映,該片的愛好者們開始漸露頭角--他們模仿電影主角的穿著,並「實時參與」影片的放映。
Cult神片《女人的煩惱》在眾多Cult電影中,《洛基恐怖秀》屬於一部另闢幽徑而在票房戰役中幸免於難的片子。此外,還有《活死人之夜》(1968)、「惡趣味之王」約翰·沃特斯執導的《粉紅色的火烈鳥》(1972)、《女人的煩惱》(1974)、《隔山有眼》(1977)以及《橡皮頭》(1977)則是通過「重新放映」的方式在Cult電影名單中爭得一席之位。對於院線而言,這類片子重放的租用價格要比首輪放映便宜,這正好和深夜觀眾人數減少的特點相吻合。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不少擁有常備劇目的電影院因為影院所有權及發行等問題而後繼無力。
Cult小品《上班一條蟲》有線電視及付費電視台的存在也為Cult電影地位的提高添磚加瓦。《銀冀殺手》(1982)雖然沒能達到公映的票房目標,卻成為了早期HBO及付費電視台的熱播寶貝。《上班一條蟲》(1999)、《搶救肯尼小子》等因為在ComedyCentral節目(美國喜劇頻道)中再三播放,而被大眾認識。票房失敗之作《上班一條蟲》,由於口碑較佳而使影碟租借的熱度直線上升,從而實現了票房損失的曲線自救。而《搏擊俱樂部》和《穆赫蘭道》,則在DVD銷售方面賺得相當可觀的收入,比院線上映的收益更好。同時,與一般電影相比,Cult電影在電影科技發展早期,更有可能被新穎的影象技術選擇來實現放映。雖然所有流派的各類型電影以及情節套路都有可能成為Cult電影,但由恐怖電影及科幻電影類別派生的Cult電影擁有一個巨大的數目。這可能基於此兩類影片愛好者的熱愛探究自然萬物的本性。Cult電影一般擁有非常規性的情節,奇異的幽默感。那些偏離時下流行電影創作軌跡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紜紜Cult電影中的一員。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Cult電影,都是獨立製作的;創作人員壓根兒就沒指望得到大眾的讚賞。這裡說的包括《逍遙騎士》、《粉紅色的火烈鳥》、《橡皮頭》。另外一些Cult電影則擁有知名電影工作室的支持;不過這類Cult電影放映時基本上賺不了錢,和那些電影工作室的典型作品大相徑庭。《銀翼殺手》和《搏擊俱樂部》就屬於此類。很罕見地,也有某部電影一方面是主流製片廠的大投資製作,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影片,但同時也在Cult電影名冊中榜上有名——激賞和追隨這部片子的小部分愛好者被包含在大眾當中。這樣的片子不多,例如《2001太空漫遊》、《計程車司機》和《星球大戰》系列。3.普遍特徵Cult電影的特徵:雖然我們難以界定一部影片算不算Cult電影,但從總體上分析,Cult電影或多或少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山姆·雷米的Cult經典《鬼玩人》1.低廉的B級片。一般地說,大片場大製作的影片都不是Cult電影,例如《角鬥士》——雖然里德利·斯哥特曾拍過銀翼殺手這樣類型的邪典電影。看看拍《蜘蛛俠》賺翻了的山姆·雷米當年當年作品《鬼玩人》,鬧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鏡頭前晃來晃去,連鬼的吼叫都要演員來親自上陣。2.粗俗、做作、誇張的風格。很多人不會喜歡Cult電影,除了厭惡那種生理上的怪異外,他們發現,這些影片充滿了荒唐甚至無聊的場景,簡單、低級,和一般人追求的潔凈、趕上、優美品位大相徑庭。《艾德·伍德》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種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會像一般影片那樣把過去的時代修飾的精緻新鮮。最初,這種風格是由於製作經費所限,後來,卻成為了一種刻意追求。一次來表示一種對商業運作、主流價值觀、中產階級品位的顛覆。幾乎每部後來的Cult電影都有模仿、致敬或顛覆的對象,尤其是恐怖片,經典的造型或者橋段反覆出現,那多半是導演少年時喜愛的B級片留給他的影像記憶。3.多種元素的雜糅。Cult電影基本上都是跨類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樂、動畫、喜劇的大雜燴。科幻片的反烏托邦傳統,末世情結、對機械的恐懼、人際之間的冷漠,還有搖滾樂中的叛逆思想、頹廢美學、華麗風格、社會批判意識,恐怖片中強烈的視覺刺激,動畫的自由表現力,黑色幽默帶來的消解……這些往往被充滿想像力的、隨意的組合在一起,調成一杯滋味難言的雞尾酒。4.亞文化。文化、文明一詞Culture即來源於Cult。Cult電影可以看作是一種另類的、個人化的文化表現,描寫得多是邊緣人群,如同性戀者、癮君子、易裝癖、虐戀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傾向的人(例如痴迷於性與暴力)。通過與社會禁忌對抗,Cult電影獲得了一種解放與力量,而那些觀眾則獲得了一個確認自己身份的機會。這種群體認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一個道理。Cult電影潛在的會提供一種狂歡的情緒。西方的Cult電影迷們總會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場外表演,展示個性。5.自成體系。Cult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獨立的世界體系,有無數的細節可供引申,這些細節多半具有強烈的暗示意義。那些fans們通過不斷的探尋,強化了影片,使它越發的完整準確——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樣。「星戰」迷們比盧卡斯更熟悉那個銀河系,「大話」迷們能背出周星星早都忘掉的台詞。也就是說,Cult電影的觀眾並不關心影片引申出的話題,他們只關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號》與《珍珠港》再熱鬧,人們談論得也只是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事件與二戰,是愛情、戰爭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國》或者「星戰」,雖然有無數觀眾喜歡看,但是這些觀眾並不都能算領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無數次地觀看,並以品味其中的細節為樂趣的人,才真正是Cult電影的Fans。觀眾選擇Cult電影,而Cult電影也選擇它的觀眾。6.引領時尚。Cult電影一般都十分炫酷,總能帶領起某種時尚風潮。當年的皮衣、長發、金屬飾物、文身和易裝等潮流,後來《黑客帝國》的黑色服飾,都令人們的審美觀念隨之變化。雖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卻會被主流吸收,從另類走向流行。不過,那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氣質,卻會隨著流行日廣而漸漸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類的革命到來。7.藝術電影都不能被稱為Cult電影。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歡甚至崇拜塔爾科夫斯基,它的電影也不能算作邪典電影。這倒不是因為不夠怪異,只是藝術電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藝術手法上,多半有明確的目的性,而Cult電影卻是玩出來的電影,是不會讓你正襟危坐,仰頭視之電影。上面說的並不是什麼金科玉律。Cult電影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也許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在這個日益多元的社會裡,Cult電影有助於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一切。它使我們有機會發掘自己內心的真相,同哦一些極端的感覺去喚起真實。你也許能感到,總會有一些片子,用某種方式,在某個時刻,呼喚著你。那就是你的Cult電影。Cult電影一個電影字典和教科書避而不談的詞語,卻是令不少影迷趨之若鶩的電影類型。根據字典解釋,Cult有崇拜和迷信的意思,事實上,Cult電影雖然某程度代表了粗陋的製作規模和另類口味,但觀眾對她的反應又從來相當直接,非愛即恨,喜歡她可以是一生一世,此志不渝。4.經典影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一套Cult電影文化和一系列Cult電影經典作品,正如美國有《洛基恐怖晚會》,英國有《猜火車》、日本則有寺山修司大量異色佳作,反觀香港,一般觀眾或許對Cult電影認識不深,但事實證明,本地影壇卻出產了多出揚名國際的Cult電影傑作。過去數年,隨著香港導演和演員紛紛遠征好萊塢,不單令北美影壇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香港熱,而港片的錄像帶市場空前蓬勃,亦使外國觀眾和影評人能更容易和全面認識香港電影,像出身自租帶店店員的昆汀·塔倫蒂諾,成名後便多次在訪問提到作品裡不少重要的靈感來源,都是來自港產片。在不少西方影評人眼中,香港電影的精彩之處,很大程度源於那內容上的混雜趣味,像一些港產動作片,除了動作元素外,同時又往往包含了喜劇、愛情和悲情等戲劇元素,一出影片的上半部,可以是輕鬆惹笑,但下半部又變為催淚煽情,這種創作上的精神分裂,不少外國影評人嘖嘖稱奇之餘,反認定這正是風格的一部份,須知道好萊塢的主流電影素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創作模式,導演的執行角色重於一切,個人風格反而尚屬其次,相反,香港導演卻在最艱難的製作條件下,仍能在作品裡注入個人特色甚至是開闢言志的空間,這正好反映出香港電影豐富多變的創作活力。
《喋血雙雄》舉個例,吳宇森在北美影壇最受注目的港產作品《喋血雙雄》(1989)和《辣手神探》(1992),都被影評人歸類為出色的Cult電影傑作,電影里在傳統類型片的格局中加入了激烈的暴力場面和曖昧的同性戀投射,在浪漫而充滿camp味的描寫手法下,自有令影評人著迷和雀躍的效果,儘管一些動作場面顯得比較刻意和誇張,但因為風格行先,都變成神來之筆。另一出備受外國觀眾和影評人青睞的港產Cult電影則是1992年由霍耀良執導,邱淑貞、任達華主演的《赤祼羔羊》,電影在北美等地的錄像帶市場有很高知名度,而在互聯網上的評論文章更是不計其數,西方影評人從不介意這部電影的原創性,片中橋段極受荷里活片《本能》和法國片《尼基塔》的影響。反而高度肯定她對上述類型片作出了極富趣味的戲謔,另外,電影的動作設計和女同性戀者的武功和魅力,都不乏連環圖式的浪漫化處理,這都是西方觀眾前所未見,難怪西方觀眾看時興奮得無以復加。
約翰尼·德普在《艾德·伍德》中飾演Cult大師艾德·伍德Cult電影的祖師之一的艾德·伍德,大家看看他的傳記電影《艾德·伍德》(1994),本片由蒂姆·波頓執導,可以參考一下1951年的好萊塢,胸懷大志卻整日在片場忙碌無所作為的艾德·伍德終於有機會上演一出由他自己導演的戲。然而這一事業剛一開始便以失敗告終。聽說製片商喬治·韋斯正在策劃一部名叫《我改變了性別》的影片,艾德·伍德又馬上自薦擔任影片的導演兼主演。艾德努力勸說已退休的影星貝拉·盧格斯復出,並要自己的女友多勒瑞斯也參演此片。但儘管籌備工作已完成過半,影片的片名也一再更迭,艾德卻仍然沒有獲得拍片合同。受到挫折的艾德並未放棄夢想,他又為了另一部影片《原子能新娘》的資金四處奔波。為了幾萬美元的贊助,他屈從於一個肉類批發商的要求,讓批發商的兒子飾了片中的英雄角色。艾德在事業上屢屢受挫,女友多勒瑞斯也離他而去。疲憊的艾德被迫進了醫院。在診所里,艾德遇到了美麗的凱西。兩人一見鍾情,艾德也因此得到了片刻的寧靜。出院後不久,機會終於再次降臨。艾德得知有家教堂有意贊助影片的拍攝。他立即趕去為自己的科幻片劇本遊說。為了讓對方滿意,艾德還特地讓全體人員做了洗禮,並按照教會的要求改了片名。儘管困難重重,艾德仍然在努力而樂觀地做著。影片終於上映了。在首映式上,艾德興奮不已。他自認理想已經實現,終於能被世人永記。然而影片卻並沒有受到人們的歡迎。艾德·伍德最終仍然只是一個失敗的造夢者。當之無愧地擁有「世上最差導演」頭銜的艾德·伍德成了現今Cult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偶像,1994年怪才蒂姆波頓把他的事迹拍成了電影《艾德·伍德》,約翰尼德普出演了這位毫無才華但依舊奮力工作的執著者。
《外星第九號計劃》艾德·伍德是位神秘恐怖片導演,他於1950至1960年代以市場口味大量拍攝低預算的科幻恐怖片,其中結合飛碟、吸血鬼、外星人劇情而成的1959年自編自導自演低成本作品《外星第九號計劃》,被多位影評人號稱是影史最爛的科幻片。他的作品幾乎是一場場噩夢,粗俗無聊的劇情令所有人生厭。同時,他的生活和工作的瘋狂態度也使他聲名狼籍。艾德·伍德晚年因投資失敗與酗酒等原因,晚年生活並不順遂,在他有生之年,他所製造的電影也一直未受到矚目。不過,就因為他對於電影工作的熱情與特殊的邪典電影風格,1980年,從他過世的之後,反而受到部分後代影評人與小眾影迷的熱愛。這樣一位導演本來不應該得到傳記工作者的關注,但伯頓就是從中感受到一個毫無才華但奮力工作的執著者的痛苦和歡樂。
波頓致敬艾德·伍德的《火星人玩轉地球》在好萊塢這樣的夢幻之都,拍攝這樣一部噩夢人生,實在是一種諷刺。伯頓對於這位個性突出的前輩的態度可以說是「有愛亦有恨」,一方面「揭發」他的醜惡事迹,一方面也對他執著於電影的精神表示出深深的敬意。在影片結尾,伯頓在一段黑白紀錄片中表達了自己對這個忠於夢想的失敗者的深深敬意。1996年波頓更使用1億美金的成本,重拍艾德B級科幻片,並將片名稱為《火星人玩轉地球》。來源:
推薦閱讀:
※2014年的一句話經典語錄:時間只能改變那些原本就不夠堅固的東西
※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裝東西的。(黑白先生)
※內褲從來都不是個正經東西
※風水禁忌:萬萬不能送人的東西有哪些
※拖地時加入這幾樣東西,拖一次能幹凈半年,回家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