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小說《致青春》之我見

以青春小說《麥田守望者》聞名世界的塞林格說過一句話,「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想觸碰又收回手。這是趙薇的

以青春小說《麥田守望者》聞名世界的塞林格說過一句話,「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想觸碰又收回手。這是趙薇的《致青春》放到最後時出現在我腦中的話。真正打動我的地方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而是影片最後老張捧著一束滿天星出現在阮莞的墓前。一段草蛇灰線卻貫穿始終的暗戀才大白天下。這個情節驚心動魄,比大張旗鼓追陳孝正的鄭微、堅強隱忍帶男朋友的一夜情對象打胎的阮莞都來的更加印象深刻、感情深沉。

從開頭到快結束,一段暗戀就隱藏在一群「屌絲」對「女神」光明正大的垂涎之中。就像片中老張自己說的,「我懷揣著對你的愛,猶如一個懷揣贓物的小偷。」所有人都忽略了,屌絲也有深沉的愛,女神的追求者中不乏真正的痴心人。多少校園愛情在心中萌芽在黑夜中枯萎,多少配角在電影最後變成了幕後英雄,這一幕可真算是對塞林格的招魂,對屌絲的致敬,對暗戀的正名。

有評論說,《致青春》是部聖女遇到渣男的電影。我並不覺得。如果年輕個幾歲,我可能也會認為電影中的女生個個勇敢追求愛,男生懦弱自私管不好下半身。但現在我不這麼看。女性天生追求愛情,而男生身上背負的東西更多,家庭的期望、事業的成功,社會的要求…選擇不同,道路不同。大多數人只看到男性背叛愛情,女性遭遇負心漢,看不到社會環境對於一個男性自尊、人格的傷害與壓迫。再說了,退一步講,連張愛玲都說了,不過是個男人,你還能有多少指望。

趙薇接受鳳凰非常道訪談時說,這部電影在國產片中找不到同類項,編劇李檣辛辣、叛逆、個性與言情小說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使之與其他國產青春片完全不同。我不以為然。青春殘酷主題的電影在最近幾年的國產青春片中都有跡可循。《青紅》《立春》《孔雀》《光輝歲月之再見理想》,每一部敘述的都是殘酷青春,《再見理想》甚至和《致青春》的主題曲都異曲同工的一個選了beyond 的《再見理想》,一個選了英國老牌搖滾樂隊suede的so young。導演的鏡頭看上去犀利、殘酷,但更有懷舊,抒情,而且戀戀不捨。

其實,所有青春電影都看過來後,發現少年和成年兩相比較,再壞的昨天也是心頭肉,再好的今天也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青紅被強暴,王彩玲長得丑被嫌棄,姐姐的降落傘永遠飛不起來,楊朵朵遭喜歡她的老師背叛,青春從來都是刻骨銘心,血淚交加。但是踉踉蹌蹌的,我們全部跋涉過來了。只是跋涉出來之後,故事也就結束了。就像青紅跟著知青父母回上海了,王彩玲領養了孩子過日子了,楊朵朵墮落了,鄭微和陳孝正不可能在一起了。青春悄然流逝,人去樓空。現在剩下的只是多年歲月聚壘的世故和冷淡,沉默和釋然。

不過人生大抵如此。九十年代在時間上結束的時候,我們心理上的九十年代才徐徐展開。回頭看,我們看到了父母們的八十年代,看到了趙薇的九十年代,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零零年代。我們看到了一個自卑的卡夫卡,一個出身卑微的馬丁伊登,一個飆髒話的塞林格,以及一個溫柔甜蜜頹喪又變態的托馬斯曼。我們在兩極間奔走,既忘不掉被修飾過的回憶充斥著的大學校園,也深深厭惡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沾染上的虛偽和自私。要真正成熟,可能還要等待另一個二十年。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票房的爆滿,媒體的歡呼,豆瓣小清新上的集體懷舊都已經把我們的情緒鋪墊的非常飽滿。甚至,我們需要一個人,選個午夜場,黃道吉日一樣,兜里還得放包紙巾,自覺不哭得梨花帶雨感慨萬千就出不了電影院。但是客觀來說,《致青春》比起前幾年其他幾部青春片來看還是略顯單薄。結尾處阮莞的死也是在預料之中。用一個或幾個人的死襯托一代人青春的淪喪是青春殘酷片的經典模式。但是在《青紅》《孔雀》和《再見理想》中,亂倫顯出了歡樂,誘姦展示了天真,性愛混雜了羞澀,殺人展示了才華,導演更立體也更不留情面地向自己那個時代倒戈。時代的轉變讓《致青春》更多呈現的是抒情和懷舊,少了殘酷和冷靜。

八十年代時,穿著喇叭褲在卡拉ok廳里跳霹靂舞在同齡人眼裡是酷,九十年代時,衝上學校大禮堂唱一曲beyond的《海闊天空》就是酷,到了現在,在同寢室人喝的水裡下毒帶上黑絲襪玩性自虐才是酷。青春是擺酷,結果也很殘酷。這些年來青春電影瘋一樣的到處開機,大家懷念的已經不再是消失的青春,而是那個時代還能這樣流血,還能有這樣的傷口,還能和所愛的人勇敢說愛,還能將一份單純的暗戀一直保留。

放到最後時出現在我腦中的話。真正打動我的地方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而是影片最後老張捧著一束滿天星出現在阮莞的墓前。一段草蛇灰線卻貫穿始終的暗戀才大白天下。這個情節驚心動魄,比大張旗鼓追陳孝正的鄭微、堅強隱忍帶男朋友的一夜情對象打胎的阮莞都來的更加印象深刻、感情深沉。

從開頭到快結束,一段暗戀就隱藏在一群「屌絲」對「女神」光明正大的垂涎之中。就像片中老張自己說的,「我懷揣著對你的愛,猶如一個懷揣贓物的小偷。」所有人都忽略了,屌絲也有深沉的愛,女神的追求者中不乏真正的痴心人。多少校園愛情在心中萌芽在黑夜中枯萎,多少配角在電影最後變成了幕後英雄,這一幕可真算是對塞林格的招魂,對屌絲的致敬,對暗戀的正名。

有評論說,《致青春》是部聖女遇到渣男的電影。我並不覺得。如果年輕個幾歲,我可能也會認為電影中的女生個個勇敢追求愛,男生懦弱自私管不好下半身。但現在我不這麼看。女性天生追求愛情,而男生身上背負的東西更多,家庭的期望、事業的成功,社會的要求…選擇不同,道路不同。大多數人只看到男性背叛愛情,女性遭遇負心漢,看不到社會環境對於一個男性自尊、人格的傷害與壓迫。再說了,退一步講,連張愛玲都說了,不過是個男人,你還能有多少指望。

趙薇接受鳳凰非常道訪談時說,這部電影在國產片中找不到同類項,編劇李檣辛辣、叛逆、個性與言情小說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使之與其他國產青春片完全不同。我不以為然。青春殘酷主題的電影在最近幾年的國產青春片中都有跡可循。《青紅》《立春》《孔雀》《光輝歲月之再見理想》,每一部敘述的都是殘酷青春,《再見理想》甚至和《致青春》的主題曲都異曲同工的一個選了beyond 的《再見理想》,一個選了英國老牌搖滾樂隊suede的so young。導演的鏡頭看上去犀利、殘酷,但更有懷舊,抒情,而且戀戀不捨。

其實,所有青春電影都看過來後,發現少年和成年兩相比較,再壞的昨天也是心頭肉,再好的今天也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青紅被強暴,王彩玲長得丑被嫌棄,姐姐的降落傘永遠飛不起來,楊朵朵遭喜歡她的老師背叛,青春從來都是刻骨銘心,血淚交加。但是踉踉蹌蹌的,我們全部跋涉過來了。只是跋涉出來之後,故事也就結束了。就像青紅跟著知青父母回上海了,王彩玲領養了孩子過日子了,楊朵朵墮落了,鄭微和陳孝正不可能在一起了。青春悄然流逝,人去樓空。現在剩下的只是多年歲月聚壘的世故和冷淡,沉默和釋然。

不過人生大抵如此。九十年代在時間上結束的時候,我們心理上的九十年代才徐徐展開。回頭看,我們看到了父母們的八十年代,看到了趙薇的九十年代,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零零年代。我們看到了一個自卑的卡夫卡,一個出身卑微的馬丁伊登,一個飆髒話的塞林格,以及一個溫柔甜蜜頹喪又變態的托馬斯曼。我們在兩極間奔走,既忘不掉被修飾過的回憶充斥著的大學校園,也深深厭惡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沾染上的虛偽和自私。要真正成熟,可能還要等待另一個二十年。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票房的爆滿,媒體的歡呼,豆瓣小清新上的集體懷舊都已經把我們的情緒鋪墊的非常飽滿。甚至,我們需要一個人,選個午夜場,黃道吉日一樣,兜里還得放包紙巾,自覺不哭得梨花帶雨感慨萬千就出不了電影院。但是客觀來說,《致青春》比起前幾年其他幾部青春片來看還是略顯單薄。結尾處阮莞的死也是在預料之中。用一個或幾個人的死襯托一代人青春的淪喪是青春殘酷片的經典模式。但是在《青紅》《孔雀》和《再見理想》中,亂倫顯出了歡樂,誘姦展示了天真,性愛混雜了羞澀,殺人展示了才華,導演更立體也更不留情面地向自己那個時代倒戈。時代的轉變讓《致青春》更多呈現的是抒情和懷舊,少了殘酷和冷靜。

八十年代時,穿著喇叭褲在卡拉ok廳里跳霹靂舞在同齡人眼裡是酷,九十年代時,衝上學校大禮堂唱一曲beyond的《海闊天空》就是酷,到了現在,在同寢室人喝的水裡下毒帶上黑絲襪玩性自虐才是酷。青春是擺酷,結果也很殘酷。這些年來青春電影瘋一樣的到處開機,大家懷念的已經不再是消失的青春,而是那個時代還能這樣流血,還能有這樣的傷口,還能和所愛的人勇敢說愛,還能將一份單純的暗戀一直保留。


推薦閱讀:

揭秘!《惡龍與公主》系列背後的真相
壹詫小說欄目:報仇(下)
《逆天邪神》作者還有什麼作品?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4
張愛玲哪部小說比較好看?

TAG:青春 | 小說 | 青春小說 | 致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