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詩、書、畫、印」作品大全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 自畫像圖軸(80歲)
篆書十一言對聯浙江省博物館藏
篆書七言對聯浙江省博物館藏
篆書七言對聯(贈施少墨)浙江省博物館藏
石鼓文四條屏浙江省博物館藏
篆書「壽」字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石鼓文七言對聯(贈余紹宋)浙江省博物館藏
行楷題畫詩卷(局部)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的楷書,始學顏魯公,隸習漢代石刻,篆學石鼓文 。行書學黃庭堅、王鐸。
吳昌碩書法作品,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迹,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
行書詩翰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篆書「鶴壽千歲」橫幅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的隸書遍臨《漢祀三公山碑》《張遷碑》《嵩山石刻》《石門頌》等漢碑。中年以後,博覽眾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選擇石鼓文為主要臨摹對象。數十年間,反覆鑽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練遒勁,風格獨特。60歲後所書尤精,圓熟精悍。喜將石鼓文字集語書寫對聯。晚年以篆隸筆法作草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
隸書五言對聯浙江省博物館藏
隸書四言對聯浙江省博物館藏
《西泠印社記》是吳昌碩71歲時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而書寫的碑文,辭章與書法俱佳,是吳昌碩人書俱老時期小篆藝術風範的傑作。
篆書《西泠印社記》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行書詩翰軸(贈余紹宋)浙江省博物館藏
行書七言對聯(贈況周頤)浙江省博物館藏
石鼓文軸(贈沙孟海)浙江省博物館藏
致王禔石鼓文信札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繪畫
相對書法篆刻而言,吳昌碩學畫要晚一些。他自己曾說「吾三十學詩,五十學畫」,事實卻並非如此。從目前的存世作品來看,有他30歲左右的畫作。不過,要說他在繪畫上真正有所體悟,確實是要在50歲以後。
浙江省博物館藏《譚復堂填詞圖軸》,是其早年繪畫的代表作品。譚復堂,即譚巘(1832—1901),原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詞名顯一時,有「風騷盟主」之推譽。
作品右上方有吳昌碩題詩:「復堂詞料太凄迷,滿眼靡蕪日影低。茅屋設門空掩水,柳根穿壁勢拿溪。倚聲才大推紅友,問字車繁碾白堤。最好西湖聽按拍,櫓聲搖破碧玻璃。」黃賓虹題耑,下方又有潘天壽、張宗祥、夏承燾等題跋。
譚復堂填詞圖軸(贈譚巘)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 蒲華 「歲寒交」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氣息。所謂金石氣息,指的就是鐘鼎上所鑄的金文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們常說誰誰的畫作有金石氣息,其實這種評論標準都是從吳昌碩的繪畫風格出現以後才有的。比如,人們在談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時,就從來沒有聽說過評價他們的畫作有金石氣息。
超山宋梅圖軸(贈周慶雲)浙江省博物館藏
字畫八條屏(局部)浙江省博物館藏
鼎盛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二大特色是筆力雄渾。所謂筆力雄渾,指的就是其畫作中的筆觸樸拙、蒼茫、老辣,極具渾圓、雄強的力量感。人們常說吳昌碩繪畫的氣息很厚、很重,按照書畫圈兒里人的說法就是「筆頭子」很大。所謂「筆頭子」很大,並不是說他用的毛筆很大,而指他筆下的氣息非常渾厚,一筆下去,渾金璞玉,力透紙背,又意蘊豐富、氣象萬千。
鍾馗圖軸(贈施石墨)浙江省博物館藏
醉鍾馗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臨高其佩畫虎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梅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梅花蒲草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生日梅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水墨歲朝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蘭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雙鉤蘭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水墨蘭石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蘭竹石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水墨風竹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菊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設色菊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設色菊花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墨荷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設色牡丹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牡丹水仙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峭壁紅桃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雙桃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壽桃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紫藤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葫蘆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花果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珊瑚珠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葡萄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山茶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鳳仙花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亂石山松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墨松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石丈人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無量壽佛圖軸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藏
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三大特色是設色濃麗。過去人們總是說中國畫不能搞那麼多顏色,用太多顏色容易俗氣。不過,張俊東卻指出,吳昌碩繪畫的用墨就特別濃,設色也特別大膽,特別鮮艷和濃麗。比如,吳昌碩畫過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紅大紫的,但是卻不會讓人覺得俗氣,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種風骨。所以張俊東認為,中國畫設色的關鍵不在多少,而在誰來用以及怎麼去用。
花卉六條屏浙江省博物館藏
設色花卉冊頁浙江省博物館藏
篆刻
在吳昌碩諸多藝術門類中,篆刻是成名最早的,諸宗元《缶廬先生小傳》云:「初先生以篆刻名於世,晚復肆力於書畫。」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吳昌碩早年印譜《朴巢印存》二冊,收錄了他從22歲至25歲期間所刻印章103方,從中可一窺吳昌碩早期篆刻的風貌。此種印譜,祝遂之先生早年曾有專文介紹,但學界從未窺其全貌,今在展覽圖錄中將印譜全本首次公開發表,以饗同好。
吳昌碩對近代篆刻藝術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他進一步發展了浙派「印從書出」的印學觀念,把沖刀的猛利、挺勁、爽快與切刀的含蓄、渾樸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沖切結合的刀法。
他還從秦漢古印中汲取靈感,輔之以敲、擊、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釘頭等,追求線條殘缺斑駁的金石味道,極大地豐富了篆刻藝術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自己古樸、含蓄、渾厚、蒼拙的審美特質,「自我作古空群雄」(吳昌碩《刻印》詩),正是其篆刻藝術精神的生動寫照。
本次展覽共展出印章60方,其中自用名號印及閑章28方,其餘都是為其友人所刻,包括閔泳翊、高邕、王震、商言志、張鈞衡、陸恢、褚德彝等。
『五湖印丐』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蒼石父』『吳俊長壽』白文兩面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俊卿印信』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缶無咎』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七十老翁』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壹月安東令』(白文) 『染於蒼』(朱文)兩面印 青田石
浙江省博物館藏
『缶翁』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俊卿之印』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大聾』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缶廬』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俊卿』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苦鐵近況』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園菜果蔬助米糧』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終日弄石』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我愛寧靜』白文印 桐鄉君匋藝術院藏
『人生只合駐湖州』朱文印
桐鄉君匋藝術院藏
吳昌碩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影響,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刀融於筆,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漢,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
園丁生於梅洞長於竹洞 朱文印 壽山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泳翊之印』白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藪石亭』朱文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詩文
吳昌碩不僅在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同時,他在詩歌創作上也是獨具特色,自成一派。相比書畫篆刻大師的稱謂,吳昌碩本人似乎更喜歡以詩人自居,他在《贈內》一詩中云:「平居數長物,夫婿是詩人。」沈曾植《缶廬集》序中也說:「翁既多技能,摹印書畫皆為世貴尚,獨自喜於詩。」
無論是早年的《飢看天圖》、《酸寒尉圖》題詩,還是《刻印》等名篇,吳昌碩的詩多以語言質直、直抒胸臆見長,與其書畫風格一以貫之。展品中有浙江省博物館藏晚年詩文稿十三冊、桐鄉君匋藝術院藏《缶廬詩翰冊》一種,可謂吳昌碩詩歌研究的第一手文獻。
詩文手稿 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善作詩文,苦吟數十年,未嘗間斷。其詩文,奇崛古樸,用典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絕句純用白描手法,活潑自然,接近口語,具有明麗俊逸的特點,風格上與民歌很相近。有些絕句則活潑自然,接近口語,時含有諷刺意味,抒發生活實感。所作題畫詩寄託深遠,頗有浪漫主義氣息;評論前人書畫,尤多獨到見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諷刺意味,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某些不平現象。他的散文作品寫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證和題畫小品之類,寫的都很樸質淳厚,平易近人。題畫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發抒生活實感,鞭撻醜惡現象,頗能以少勝多;讀時依稀與作者一燈相對,娓娓而談,意味非常深長。
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本冊頁(吳昌碩舊藏)浙江省博物館藏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海派人物畫大師任頤,曾為吳昌碩創作過不同時期的肖像畫多幅,如安吉縣博物館藏《設色蕪青亭畫像圖軸》(40歲),浙江省博物館藏《蕉蔭納涼圖軸》、《酸寒尉像圖軸》(45歲),以及由尹沅寫照、任頤補圖的吳昌碩五十小像《歸田圖軸》等,我們特意將上述幾件畫作,連同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藏八十自畫小像一起展出,睹畫思賢,以寄託我們對於這位前輩浙籍藝術大師的緬懷之情。
任 頤 設色蕪青亭畫像圖軸(40歲)浙江省博物館藏
任頤 蕉蔭納涼圖浙江省博物館
尹沅 任頤 歸田圖軸(50歲)浙江省博物館藏
來源:國際藝術大觀
推薦閱讀:
※莫扎特簡介及作品欣賞
※稱霸5年 大師級寵物攝影師Paul Walker作品分享(組圖9幅)
※[弔帶背心] 聰聰作品-詼諧曲-羊毛羊駝羊絨混紡小坎肩
※大池對聯作品選刊
※周彥生花鳥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