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恩蘭】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
腔
宮
GONGQIANG
夏恩蘭
宮腔鏡之母
子宮內膜息肉是異常子宮出血和不孕症的常見原因。通常的治療方法是盲目的刮宮術,但常遇到無法去除的問題。
子宮內膜息肉摘除可通過多種器械實施,包括肌瘤抓鉗、刮匙和專門的息肉切除鉗等。但是同樣的手術器械,盲目地進行宮腔內操作並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以往沿用手控的機械去除法,如息肉為多發,甚至彌散於整個子宮腔,則予以全面刮宮;對於單個較大,蒂位於子宮下段者,可經宮腔鏡定位,用長彎血管鉗或卵圓鉗夾出;而帶蒂的內膜息肉,在宮腔內漂浮不定,有時很難盲目鉗夾取出。
1981年Valle報道179例中150例盲刮未能將息肉取出。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是在直視下進行操作,可「有的放矢」地鉗抓和從根蒂部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圖9-4-1),息肉大小由0.2~3cm不等,可為單發(圖 9-4-2、圖9-4-3),亦可為多發,1個息肉可有兩個蒂,外觀比較軟柔,富有光澤,甚至閃爍狀,色澤類似於其周圍的內膜,稍為鮮紅,但亦偶有例外。
息肉雖不像內膜碎片那樣隨膨宮液的流動而抖動,但亦不像黏膜下肌瘤那樣堅實固定。息肉的形態多為卵圓形,但亦有三角、圓錐或不規則形的。表面光滑,有時可透見纖細的微血管網紋。多數息肉有蒂,或細而長,或寬而短。偶爾較大的息肉頂端表面伴有壞死而呈現紫褐色。息肉的形態不受膨宮壓力的增減而變化。對無蒂息肉,常使用環形電極切除,並且不損傷周圍正常內膜(圖9-4-2、圖9-4-3)。無論使用和何種方法,必須確保完整切除根蒂,以免日後複發。
病理組織學分類
子宮內膜息肉可位於宮頸管或子宮腔的任何位置,息肉組織基本上由內膜腺體上皮及間質組織組成,形態具有多樣性,取決於產生息肉的部位,體內甾體激素及息肉組織對它的反應。息肉常為單發,亦可多發,甚至聚滿宮腔,大小不一,多數有蒂與子宮壁相連,但亦有基底寬而無蒂者。息肉呈圓錐形,卵圓形或指狀突出物,表面光滑,富有光澤,色多鮮紅,息肉頂端表面可出現壞死、出血和淺潰瘍。
1
源於成熟的子宮內膜(功能性息肉):
來自內膜對卵巢激素的反應,並隨卵巢周期而變化。其體積一般較小,月經期可部分或全部脫落。典型的息肉底較寬,柔軟,色澤和血管與周圍的內膜相似,可能被誤認為局限性增生的子宮內膜。接觸性宮腔鏡可顯示息肉的中心血管軸和組織內聚的特點,因此對有疑問的病例,接觸性宮腔鏡檢查有較大的價值。
2
源於未成熟的子宮內膜(非功能性息肉):
對孕酮不敏感,但對雌激素仍有反應。雌激素支持其生長,可以長的很大,隨著蒂的延長,在兩側子宮壁的壓迫下變成扁平形狀,也可以變成三角形。此息肉呈黃紅色,遠端有時可有淤斑而呈紫紅色。內膜息肉活動度大,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能沿子宮壁將其壓倒,接觸性宮腔鏡檢查時,常滑出視野之外,因此,匆忙的宮腔鏡檢查有時看不到。
3
腺肌瘤型息肉
為罕見類型,其特徵是息肉組織內有平滑肌成分,覆蓋肌組織表面的內膜往往呈萎縮狀。
4
絕經後息肉
又稱萎縮型息肉,絕經以後增生性或功能性息肉退化、與周圍的內膜呈現相似變化。組織學上的特徵是腺上皮萎縮、腺管擴張、間質纖維化。宮腔鏡可見到表面淡粉色不透明的息肉,血管擴張不明顯,但有時也可見到散在的半透明小囊泡及呈樹枝狀的擴張血管。
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為切除有癥狀的子宮內膜息肉,除外息肉惡性變。禁忌證同TCRE術。
術前準備和麻醉
術前準備和麻醉同TCRE術 。
手術步驟
1.宮腔鏡夾持法:若息肉較小,蒂位於子宮上段,尤位於輸卵管口者,可在纖維宮腔鏡或硬性宮腔鏡的直視下以微型活檢鉗夾取出。一次除去不盡時可反覆操作去除息肉。
2.宮腔鏡截取法:對蒂寬而近子宮底部的大息肉,可在宮腔鏡直視下用套圈器經操作孔道進入宮腔,將套圈器套在息肉的根蒂部並旋轉套圈器,然後拔去宮腔鏡時一起把息肉帶出。然後再置入宮腔鏡複查,直到息肉完全被摘除為止。
3.宮腔鏡電切術:息肉蒂明顯者可用Nd-YAG激光去除。對寬蒂或不易找到蒂的息肉,以及曾用其他方法治療過,但癥狀仍持續存在或息肉複發再生者,宜行宮腔鏡電切術,手術步驟如下:
(1)先在鏡下看清息肉的形態、大小及根蒂的部位(圖9-4-4,圖9-4-5),再注意息肉根蒂部與周圍組織間的關係(圖9-4-6),設計切割手法。
(2)多發性息肉(圖9-4-7)的切除:因宮腔被息肉填滿,灌流液充盈不足,視野模糊,可先用負壓吸引器吸取內膜及息肉,被覆在息肉表面的內膜被吸去,只剩下息肉的間質組織,體積及橫徑明顯縮小,灌流液進入,便於切割。
(3)切除息肉時,用環形電極自息肉的遠方套住息肉的根蒂後切割,電切的深度達根蒂下方2~3mm的淺肌層組織(圖9-4-8~10)。
手術併發症的發現與處理
因TCRP術的切割範圍較局限,手術時間短,發生TURP綜合征、宮腔粘連及宮腔積血的危險性小。
1995年Marabini等報道1例26歲婦女,因AUB行TCRP術,息肉長4cm,光滑,血管擴張,蒂寬,附著在宮底和後壁,切除的標本病理學檢查提示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繼而行腹式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病理檢查無參與癌。術前做出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的診斷十分困難。故術時應將病變全部切除,並將切除的標本全部送檢。
關於惡性變問題,1998年Maltez報道過1例出現在良性息肉上的局灶性透明細胞癌,患者80歲,黑白混血兒,55歲絕經,無激素替代治療史,訴持續少量陰道出血1周。陰道超聲檢查顯示宮腔液性暗區,子宮內膜萎縮,但近宮底處黏膜局灶增厚,未突破內膜肌層交界。宮腔鏡取出息肉,組織學檢查示有蒂息肉伴腺體囊性擴張,無核異型。但在息肉中發現局灶性透明細胞癌,周圍組織為良性上皮。子宮內膜息肉行雌激素受體檢測和P53蛋白表達的免疫組化檢查。結果雌激素受體在良性腺上皮和間質細胞核中為陽性,而透明細胞癌中缺如,但腫瘤組織間質細胞雌激素受體為陽性,良性內膜腺體和間質中沒有P53蛋白過度表達,而在惡性細胞核中為強陽性。患者行經腹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做出正確診斷的唯一可靠方法是病理組織學檢查,故強調宮腔鏡切除的組織應全部送病理組織學檢查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
※一張「女性婦科疾病」地圖,必看!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分泌變化(下)
※紫微星在子宮 命宮在午 主星為貪狼
※「不安分」的子宮內膜
※這五個因素會讓受孕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