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到底打贏了幾場會戰

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到底打贏了幾場會戰

楊曉辰

2015-11-25 14:47 來自 私家歷史

字型大小說起抗日戰爭中國軍在正面戰場上打贏的戰役,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台兒庄大捷、萬家嶺大捷、崑崙關大捷等。但這些大捷僅僅是一次大型會戰中的一部分,雖然該次戰役勝利了,可是整個會戰卻沒有打贏。從抗戰全面爆發到日本戰敗投降,國軍到底打贏了幾場大型會戰呢?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皆打贏從抗戰全面爆發開始,正面戰場上共打了22次大型會戰。其中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湘西會戰這3場會戰均以國軍勝利告終,而且是沒有多大爭議的。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這4場會戰,國軍到底是打贏、還是打平,爭議一直很大。之所以產生分歧,是因為一部分人認為日軍已經達成作戰目的而主動撤退,並非國軍打退的。另一部分人認為,日軍未能達成作戰目的,確實是被國軍打退。那麼這具有爭議的4場會戰,有幾場是實打實的勝利呢?首先我們說隨棗會戰,1939年4月,日軍第11軍集中第3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騎兵第4旅團、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等部約八九萬人對第5戰區攻勢,打算捕捉第5戰區主力,並加以殲滅。戰前,第5戰區已經判斷出日軍打算從兩翼包圍戰區主力於隨縣、棗陽一帶。因此將部隊主力向北轉移,以第33集團軍、第29集團軍保持在襄河以東機動位置,以一部兵力堅持大洪山、桐柏山的游擊陣地,對日軍主力形成側擊態勢。從4月20日正式打響戰鬥,一直持續到5月13日。日軍因連續作戰,兵力分散、各個部隊傷亡較大,並且未能捕捉到第5戰區主力,加上中國軍隊開始反擊,14日當天,日軍開始向後撤退。中國軍隊趁勝追擊,先後收復唐河、棗陽、桐柏等地。

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時間為1939年9月14日,日軍第11軍集中3個師團、2個支隊以及直屬炮兵、戰車、裝甲部隊約八九萬人從贛北、湘北、鄂南三個方向進攻第9戰區。第9戰區以主力在湘北方向逐次抵抗,引誘日軍於長沙以北,加以包圍殲滅。贛北、鄂南方面,擊破當面日軍,保障主力部隊。第9戰區利用兵力、地形的優勢,逐次抵抗日軍,有意識地把日軍引誘到縱深地區。日軍由於兵力有限,戰線被拉長後各作戰方向無法進行有效策應,加上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反擊,無法合圍第9戰區主力。戰至10月中旬,日軍三路人馬不得不撤回原地。也就是說,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都是以中國軍隊成功擊退日軍結束的,因此這兩場會戰都是打贏的。徹底失敗的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稱為「加號作戰」。日軍的作戰目的是在長沙以北地區殲滅第9戰區主力,一旦中國軍隊有撤退跡象,便採取追擊。為了加強第3師團、第4師團、第6師團、第40師團、早淵支隊、荒木支隊、平野支隊、江藤支隊的作戰能力,日軍第11軍把直屬的7個炮兵大隊及2個迫擊炮大隊平均配屬給一線部隊。總計投入45個步兵大隊、26個炮兵大隊,步、炮比例達到2:1。第9戰區雖然兵力上是日軍的三倍,但火力遠遠不及日軍,戰前整個戰區僅有1萬枚山野榴炮彈。當時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打算,在汨羅江以南一帶與日軍決戰。結果由於指揮不當,加上日軍情報部門破譯了第9戰區發往各個軍的電文,導致各個主力軍被日軍逐一擊破,最後連負責增援的第74軍也遭到日軍包圍,各個師、團損失慘重。到了9月30日,日軍一度攻佔了長沙城。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為了策應第9戰區,第6戰區集中10餘個師,大規模反攻宜昌城。日軍第11軍鑒於已經達成作戰目的,加上中國軍隊開始反攻,於10月1日下達撤軍命令。宜昌方面,由於中國軍隊久攻不下,日軍增援部隊第39師團馬上接近宜昌,進攻長沙的日軍已經開始撤退,因此第6戰區停止了反攻宜昌的作戰。由此可見,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雖然主動撤退,但到達了預期的作戰目的,相反第9戰區不僅沒有消耗日軍有生力量,其主力部隊遭到重創,並一度丟失長沙城。因此,第二次長沙會戰實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敗仗。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重機槍分隊常德會戰:勝利還是打平?關於常德會戰,有人認為打贏了,也有人認為是失敗,因為常德城一度被日軍佔領,日軍達成了作戰目的。那麼常德會戰中國軍隊到底是輸是贏?日軍進攻常德的作戰目的又是什麼?1943年10月底,日軍第11軍調集42個步兵大隊、12個炮兵大隊、1個迫擊炮大隊、軍直屬化學部隊約六七萬人對湖南西部地區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常德發起進攻。其作戰目的是在常德附近殲滅第6戰區主力、並佔領常德城;同時牽制中國軍隊反攻滇西、緬北,策應南方軍作戰。在會戰爆發前,也就1943年是10月10日,第6戰區就制定了《第六戰區三十二年第一號(守勢)作戰計劃》。該計劃書就假設日軍會進攻常德,第6戰區應該如何去防守,並在10月前就要求第10集團軍、第29集團軍加強防禦工事等。但各個軍、師進度緩慢,比如第10集團軍要在暖水街、子良坪道、公安、張家廠一帶埋設地雷1500個,但到了會戰打響時,各個軍、師均沒有完成埋設地雷的計劃。在太平街—石門間及王家廠—公安一帶架建起通信網,結果也沒有完工,導致日後第18軍與第10集團軍第79軍無法及時取得聯繫。11月1日,會戰正式打響。日軍以4個師團主力進攻第10集團軍、第29集團軍,並切斷兩個集團軍的聯繫。僅僅10天,日軍就佔領了良坪東西之線。到了13日,日軍第11軍實施第二期作戰,主力第3師團、13師團、116師團渡過澧水河,進攻石門、新安、合口、澧縣、津市、慈利、太浮山、太陽山,企圖在這一帶吸引中國軍隊的主力,並加以殲滅。同時第116師團、第3師團一部在擊潰中國軍隊後,立馬與第68師團獨立步兵第65大隊、步兵第234聯隊合圍常德守軍並攻克常德城。第6戰區根據日軍行動分析,他們很有可能打算在這一帶進行決戰,並命令第29集團軍第44軍、第73軍死守石門、新安、合口、澧縣、津市,同時命令在桃源的主力部隊第74軍火速增援、慈利、石門守軍,這一部署導致常德城周圍空虛。結果,日軍僅用了3天就攻破第73軍防線,並佔領石門。4天之後,日軍突破澧水佔領了臨澧,並前進到漆家河以東地方,對常德形成三面包圍態勢。得知日軍已經包圍常德,軍事委員會趕緊命令第9戰區派出部隊進行增援。

激戰後的常德市街常德守軍第74軍第57師8000餘人,雖然死守10餘天,但援兵遲遲不到,加上彈藥耗盡,部隊死傷慘重,常德城也於12月3日被日軍攻佔。而向常德靠攏的第74軍、第100軍等部則被日軍第13師團、佐佐木支隊死死地擋在外圍。第9戰區派出的增援部隊第10軍也遭到第68師團主力、第3師團主力的包圍。血戰數日,第10軍死傷慘重,預備10師師長孫明瑾戰死沙場。整個戰鬥第10軍戰死4060人、戰傷3201人、失蹤745人。此時,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得知第11軍已經佔領常德,要求該軍確保常德。但第11軍內部認為,連續1個多月的戰鬥,戰力下降厲害,總減員高達百分之十八。加上周邊的中國軍隊不斷反擊,並向常德靠攏。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得知後,要求參謀長松井久太郎去常德了解情況。到達第11軍指揮部的松井,在了解完第11軍的情況後,向畑俊六報告,要求確保澧水以北地區至少要3個師團,以11軍現有情況無法確保常德。畑俊六得知後,只好下令第11軍撤離常德返回原地。畑俊六在12月18日的日記中寫道:「此次常德作戰敵防備堅固,我方損失甚多。參加總兵力五萬餘眾,而因傷亡、患病、接收新兵等,減員一萬,需要恢復戰力……」這時候的國軍狀況又是如何呢?《軍令部關於常德會戰經過及檢討》中寫道:「若18軍及歐震兵團反攻無效,耗用殆盡,轉恐無力收拾常德戰局,而誘起敵更奢之企圖。於是,一面令第六、九兩戰區準備守勢部署,一面以電話連絡,暫持續原態勢,以觀敵情之變化。」可見,此時的國軍各個部隊傷亡極大,已經無力反攻常德城。只好轉為守勢,靜觀其變。到了12月8日,國軍發現日軍有撤離跡象,才立馬發起全面反攻,並於12月9日收復常德,12月26日收復會戰丟失的全部陣地。由此可以判斷,國軍和日軍都沒有完成其作戰目的。日軍雖然佔領常德城,並重創第74軍第57師、第73軍、第10軍等。但自身傷亡慘重,無法確保常德,只好返回原地,並且沒有完成牽制國軍反攻滇西、緬北的計劃。而國軍也沒有完成殲滅日軍主力,守住常德城的任務。到最後,是日軍主動撤離,國軍才開始全面反擊。因此,常德會戰是打個平手,中日雙方都沒有取得勝利。綜上所述,從抗戰全面爆發以來,國軍在正面戰場上只取得了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湘西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這5次勝利,其餘會戰不是失敗,就是與日軍打成平手。當然除了這5場勝利的會戰外,國軍在1944年、1945年還發起了兩次大反攻,同樣值得銘記。一次是滇西大反攻,中國遠征軍收復滇西全部失地,與中國駐印軍成功在芒友會師。另一次就是1945年的廣西反攻戰。
推薦閱讀:

從歷史的眼光看部隊反智主義的回潮
厲害了,我的國!
短評:又震驚?對於中國軍隊,咱能不震驚了么?
連長半年簽36張責任書,這樣抓部隊管理糊弄了誰?
一份基層軍官最走心的「轉業熱」分析

TAG:中國 | 軍隊 | 中國軍隊 | 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