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苑 攝 |
32度以上的高溫,對於在北方生活的人們來說,大家會大大減少室外活動,更不會擠到人群中。但就是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7月28日至30日,內蒙古包頭市會展中心日均迎來23.9萬人次的市民,大家都只為一樣東西而來——書。 包頭市是第26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的主會場,同時還設有烏蘭察布市、烏海市兩個分會場。共有來自全國各省(區、市)、解放軍、港澳台、民營單位等41家代表團、860家出版發行單位參加,參會代表近7000人;展出各類圖書41.68萬冊,其中新書達到19.91萬種。 在包頭主會場,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市民對書的熱情。「閱草原文化·品華夏書香」是本屆書博會的主題,以書為媒促進全民閱讀深入開展則是書博會的重頭戲。無論是「讀者大會」「紅沙發訪談」,還是「十大讀書人物評選揭曉」「圖書捐贈」等都凸顯了讀者至上的理念,把書博會辦成了一場培育讀者、服務讀者的盛會。
不是所有閱讀都值得提倡 「在今天這個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閱讀需要被重新定義。如果按照美國一位作家對閱讀的定義,即雙眼對於有條理的文字的追隨和關注的話,那麼現在天天在玩手機的低頭族,是不是在閱讀?他們在閱讀很多簡訊或者小文章、小詩歌,如果這就是閱讀,那麼我們看到了很多奇蹟,很多人由於這樣的閱讀發生車禍、甚至掉到水裡,難道這樣的閱讀我們也要提倡?我們應該重新喚起閱讀的莊嚴性和嚴肅性。」在第九屆讀者大會上,余秋雨開場的這段自問自答引發了一片掌聲。 「讀者大會」是中國出版集團自2008年發起的大型閱讀分享活動,今年,余秋雨、曹文軒、蔡志忠、閻崇年等名家與會場一千多名讀者暢談閱讀,余秋雨開場對於「深閱讀」的呼籲不僅在讀者大會引起共鳴,也成為整個書博會期間熱議的話題。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實更多地是信息佔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價值判斷的可能。」余秋雨說。事實上,現實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身體力行在改變閱讀生態。
書博會期間,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包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共同主辦了「書香萬里行」全民閱讀推廣包頭峰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讀書會就讀書會如何在市民閱讀習慣的引導和培養、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專註於青年人閱讀習慣養成的江蘇嚶鳴讀書會會長趙健看來,碎片化閱讀是最近幾年新興的閱讀形態,現在很難用當代的視角來闡釋它究竟是促進,還是阻礙了閱讀。「因為碎片化的閱讀不一定是淺閱讀,我們擔心的是更多人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讀的讀物中或淺閱讀中,所以讀書會就是在引導和培養讀者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個人完成獨立的深度閱讀。」他說。 讀經典,是與會名家學者們為讀者「如何深閱讀」不約而同開出的一劑良方。「蜜蜂采蜜,要採花蕊中最精華的部位,讀書也同理。」作家閻崇年這樣評價讀經典的意義。他解釋說,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是出版者、作者能接受的,也是廣大讀者接受的,不是一兩代人接受的,是幾代人接受,它是一個時代人類思想的精華。但在讀書中,僅是閱讀還不夠,需要思和悟,需要明理,更重要的是踐於行。 讀什麼書是更重要的問題 7月29日13點,會展中心三樓靠近玻璃牆的全民閱讀「紅沙發」訪談區格外火爆,距離下一個訪談還有半個小時,但原有坐席已滿,還不斷有人從休息區搬椅子,插空坐下,場中多是中小學生和家長們。即將開始的是書博會「紅沙發」訪談第二期:對話寫書人——曹文軒訪談。
「紅沙發」訪談是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精心打造的推進全民閱讀的品牌活動,創辦於2012年,已在全國書博會、北京圖書訂貨會、江蘇書展等活動中成功舉辦了15期81場,本屆書博會「紅沙發」系列訪談包括:對話管理者、對話寫書人、對話賣書人、對話出版人、對話印刷人、對話讀書人、對話企業人等。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到來,吸引了大批中小學生。 「看了他的好幾本書,就想親眼見見他長什麼樣子。」包鋼十一小的蒙天霄有些不好意思地袒露出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更多同樣早早守在現場的家長們來說,他們有著更現實的需求:「想請教一下究竟該給孩子買什麼書?」「特別想問問大作家,孩子書看了不少,為啥還是不太會寫作文?」 「如今我們更多地在談讀書的意義,而讀什麼書應該是一個更需要被重視的問題。」曹文軒在家長們提問之前,主動談到了這一話題。他建議,父母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要注重營造良好的閱讀語境,孩子的書,父母必須先看一看,篩選一下。作家周大新給家長的建議是:給孩子選書有兩個基本標準,一看是否在傳達愛,二看是否在傳達美。 其實,作者或專家學者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紅沙發」不僅「紅沙發」訪談區有,在各省的活動區,都設置了小型座談會場,讀者可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傾聽、參與。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到了柏拉圖《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等17種學術著作,這些書在商務版「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均被收錄。書博會期間,商務印書館邀請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教授、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寶成教授以及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肖啟明,副總編輯陳小文等,與讀者暢談學術圖書的閱讀與出版。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讀學術書有什麼用?郭小凌教授認為,「最起碼擴大了知識的邊界,使你看現實中某一個問題時,會從你了解的知識領域、掌握的豐富信息中找到一些範例,有更多比較的對象,這樣你對問題就會有不止一個角度的理解。概括說,讀學術書可以使讀者變得更有智慧。
著名學者何兆武先生說,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在於開放和包容,無論何時,如果想走得更遠,必須先看得更遠,而想看得更遠,就得站在巨人的肩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巨人。目前,這一系列已推出15輯共650種。其中,哲學類226種,歷史、地理類126種,政治、法律、社會學類158種,經濟學類127種,語言學類13種。在商務印書館的展台上,這個系列中的許多常銷書仍赫然在列。 張寶成教授對今天的大學生極少閱讀學術書籍的現象感到遺憾,有學者曾指出,忽視了文化,這個民族就缺乏了成長的根基,忽視了學術,則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張寶成教授認為,培養大學生對學術書籍的興趣,是培育學術素養的開始,這種培養刻不容緩。 有好書可讀是幸福的 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標語不僅出現在書博會現場,也常在各場活動中被提及。而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人通過讀書為自己的人生塗上絢麗的底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李付沐瞳,年僅9歲已閱讀近5000本書,2015年她作為「中華文化小大使」代表出訪美國,進行中華文化交流和傳播,在本屆書博會上,她榮獲「十大讀書人物」榮譽稱號。
為推進全民閱讀深入開展,自2012年開始,書博會增加了「十大讀書人物」評選活動,這一活動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中華讀書報》承辦,今年獲「十大讀書人物」稱號的有年紀最小的李付沐瞳,也有108歲高齡的著名經濟學家楊敬年,有創辦內蒙古首家個人草原書屋的普通牧民道·圖門巴雅爾,也有通過義務到鄉村普及國學教育改變村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趙法生,還有把120箱藏書運進山村建書院惠鄉民的新華社記者李錦……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了更多人愛上讀書。 倡導讀書,首先要有好書可讀。「這裡的書不賣,請到相應出版社購買此書。」在全國圖書精品展展區,志願者侯麗波熟練地指引著市民前往不同展區購買讀物。他告訴記者,三天里,在青少年出版物展區諮詢的人最多。書博會期間,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組織開展了「百種優秀青少年出版物」專項閱讀推廣進內蒙古活動,展出了總局2016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出版物及歷次推薦的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青少年出版物。總局連續十三屆開展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活動,這些優秀青少年出版物已經成為農家書屋工程、中小學圖書館、全國少兒圖書館配置圖書的重要參考書目。 書博會期間,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等20家出版單位向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烏海市、烏蘭察布市等農牧區的40所中小學校捐贈了共計15萬冊、價值230萬元的優秀青少年出版物,並邀請入選出版物的作者、編輯、閱讀推廣人深入包頭市、烏海市、烏蘭察布市等農牧區走訪貧困家庭兒童並贈送優秀青少年出版物。 讀書是一種個人愛好,分享讀書是獨樂不如眾樂的事情。從籌備期開始,主辦方在包頭市開展了一系列全民閱讀活動,其中包括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書香校園活動,並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書香校園」書畫攝影作品比賽,鼓勵青少年用光與影、線與面記錄自己的讀書時光,進一步倡導「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明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