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明:中國網民的心理特徵及疏導策略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15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網民群體中,29歲以下的青少年年齡組佔據了56.1%的比例,其中20-29歲的網民群體數量最大,佔網民總體的近1/3;同時,88.6%的網民是大專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最大比重,佔到網民總體的3/4。中國網民主體的基本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網民心理機制的形成。

當前,中國網民呈現出七大心理特徵:1、話語表達和社會參與需求強烈、政治上較激進。2、具有正義感和使命感,面對貧富衝突、勞資矛盾、城市拆遷、農村土地流轉、環境污染、醫療教育、道德失范等問題,特別是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中國網民總以社會罪惡剋星的身份出現。3、觀點重於事實本身,「有主張,少論據」。4、言論感性化、情緒化。社會孤獨感和缺乏歸屬感使得情感交流內容占重要地位;語言整體呈現口語化、非邏輯化、情緒化的特點,使得討論往往停留於較表面的層次。5、群體極化效應明顯,群體感染性強。6、存在網路暴力傾向,呈現「多數人的暴政」。7、多數網民更在乎的是尊重和態度。在某種意義上,傳統的官尊民卑的思想依然存在,一般網民的心態是,基於其草根的特性,只要得到部分尊重尤其是政府部門的重視,就有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基於此,我們應加強網民的心理疏導。1、對網路應該持正確的認識,切勿以「網路管理」為名,行「控制網路」之實。「水至清則無魚」,所謂純凈的互聯網空間是不可能存在的。2、強化網路的社會代償機制,有效疏導網民淤積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網路具有社會代償的功能。網民通過在網路上的戲謔、嘲諷甚至辱罵,宣洩了社會不滿情緒,化解了社會戾氣,減少了網民付諸線下具體行動的可能性。3、加強信息公開和透明,壓縮網路謠言的生存空間。加強信息的進一步公開和透明化,切忌用「刪、捂、拖」的方式來應對網路民意。4、重視網民意見,積極回應網民的質疑,積極展開與網路意見領袖互動。5、加強網路立法,打擊網路不法暴力行為。在維護網路良好言論氛圍的前提下,加強對極端網路行為的管理也是網路健康發展的題中之義。

(據喻國明:《中國網民呈現出七大特徵》,《人民論壇》2015年11月上)

推薦閱讀:

男女婚後心理特徵及差異
揭秘同性戀者的三大心理特徵
成熟者的心理特徵
老年期心理特徵

TAG:中國 | 心理 | 策略 | 網民 | 中國網民 | 心理特徵 | 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