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酸鹼平衡是怎麼一回事?-今日頭條
網路上熱傳「鹼性體質」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標誌,多吃「鹼性食物」有利於「鹼性體質」的形成。其實,這些說法並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大誤區。
為什麼會有「酸鹼平衡」的說法?
早在1924 年,Otto Heinrich Warburg 就提出瓦爾堡(Warburg) 效應。酸性體質論者將Warburg 效應錯誤解釋為缺氧狀態下,身體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
2013 年英國營養學報:「20 世紀60 年代的一項經典慢性腎臟疾病(CKD)研究提出一個假說:CKD 患者食用代謝後呈酸性的食物可能對骨骼造成損害從而導致骨質疏鬆並增加骨折的風險「。就這樣一個尚存在爭議的研究假說,被用在了正常人身上,並不斷誇張,形成了酸性體質有害健康的說法。
事實真相:《2007 版中國膳食指南》中稱:「從營養學角度看,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因而不值得提倡。」
體液中酸鹼物質哪裡來
1. 酸性物質的來源:揮發酸: 碳酸是體內唯一的揮發酸,是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最多的酸性物質,因其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可由肺呼出而被稱之揮發酸。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CO2,並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與水結合生成碳酸。
固定酸:體內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質的總稱,只能通過腎臟由尿液排。機體產生的固定酸有: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謝產生的硫酸;含磷有機物分解代謝產生的磷酸;糖酵解產生的乳酸等。
2、鹼性物質的來源:體內通過三大營養物質的分解代謝產生的鹼性物質並不多。但人們攝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有機酸鹽(如檸檬酸鹽、蘋果酸鹽等),在體內經過生物氧化可生成鹼性物質。人體強大的酸鹼平衡調節能力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血液的PH 值維持在7.35~7.45 之間,呈弱鹼性。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其標誌為血液酸鹼度(pH值)通常維持在7.4 左右。實際上,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由於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地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 值恆定維持於7.35 ~ 7.45 範圍內。
人體對自身PH 的恆定維持得益於,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建立和完善的了一套非常完整、強大而又十分精細的緩衝系統和調節系統,其中最主要三部分是:
1.血液緩衝系統:包含血漿緩衝系統和紅細胞緩衝系統。起效迅速, 對於外界進入人體的酸和鹼都有緩衝的作用。
2、肺對酸鹼平衡的調節:人體吃進去的很多東西會生成二氧化碳,肺會對二氧化碳有一個強大的調節作用,通過呼吸排出去。肺對酸鹼平衡的調節是非常迅速的,通常在數分鐘內就開始發揮作用,並在很短時間內達到高峰。
3、腎臟對酸鹼平衡的調節 :有些酸不能通過呼吸排出體外,就會通過腎臟來排出,腎臟有排酸保鹼的作用。1865 年,Bernard C 做了一個實驗,在兔子的常規飲食(草)中混入冷的煮牛肉,再檢測兔子的尿液,發現飲食結構的變化使兔子本來混濁的鹼性尿液變為了澄清的酸性尿液。1961 年,Smith HW在其from Fish to Philosopher 中說道:「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身體內體液的組分,不取決於我們吃下了什麼,而取決於我們的腎臟保留了什麼。」
食物對人體酸鹼平衡的影響非常有限
據了解,在食物化學研究中,確實將食物分為酸性和鹼性兩種,其分類的是由根據是按照食物燃燒後得到的灰分的化學性質決定的——如灰分中含有較多的磷、硫、氯等元素較多的溶於水後生呈成酸性溶液,則將其劃分為酸性食物,這類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穀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而反之若灰分含有較多的鉀、鈉、鈣等溶於水呈鹼性,則為鹼性食物,這類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含量較多的灰分則生成鹼性溶液。這種研究主要用於評價食物的化學性質,特別是在食物礦物元素含量測定中使用較多。基本目前很多「食物酸鹼性」的說法其實是將「食物燃燒後的灰分」與「食物體內代謝後的產物」混為一談了。
食物的吸收不光與其本身成分種類有關,還與它們和胃酸以及其它共同攝入的營養素間的交互作用相關,這一過程十分複雜,因此幾乎不可能定性地預測特定食物吸收對人體酸鹼平衡系統的影響。
網傳的「鹼性食物防癌、酸性食物致癌」一說中,將穀類、肉類、魚和蛋劃分為酸性食物,稱這些食物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和腫瘤;而將蔬菜水果歸類為鹼性食物,並稱這類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和腫瘤。這都是沒有理論依據的。總之,在健康狀態下,人體一般不會受攝入食物的影響而導致酸鹼性的改變,除非消化道、腎臟、肺臟等重要器官發生病變,造成人體代謝和酸鹼失衡,但這與食物的所謂「作用」並無實質性的關係。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曾對「酸鹼平衡論」作過澄清,《指南》寫道:「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慢性疾病,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鹼性的作用。」大家不要擔心食用酸性和鹼性的食物會引起身體酸鹼性的變化。
科學意義上的「酸鹼失衡」
人體中確實存在酸鹼的概念,在人體的不同部位,PH 值是不同的。各種因素引起的酸鹼負荷過度或調節機制障礙導致細胞外液酸鹼度相對穩定性的破壞。酸鹼平衡紊亂主要分為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
事實上,並不是酸性體質導致了疾病的發生,而是某些臟器發生了器質性病變後導致酸中毒(有時亦可發生鹼中毒),臨床上呼吸系統出現問題,如慢支、肺心病、呼衰可發生呼吸性酸中毒,而某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衰等亦可造成代謝性酸中毒。
我們可以做什麼
1. 不要輕信商家推銷商品時所宣揚的言論。如今,人們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社會上打著「保健品」的名義推銷各種產品的也越來越多。面對眼花繚亂的產品和推銷,特別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在推銷產品時不按照批准的適用範圍進行宣傳,甚至任意誇大產品療效,宣傳「療效神奇」、「包醫百病」,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消費者就要特別留神。
2. 各類食物均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發揮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
一味追求所謂「鹼性」食物,摒棄「酸性」食物,只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新的不平衡。
3. 中醫自古重視食物養生,《黃帝內經》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它是中醫飲食調理的總則。
「五穀為養」是指黍、秫、菽、麥、稻等穀物和豆類作為養育人體之主食;「五果為助」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養身和健身之功;「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的主要輔食;「五菜為充」則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是人體營養的補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居民膳食應食物多樣,穀物為主,粗細搭配,建議每天吃奶類、大豆或豆製品,並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4. 吃蘇打餅乾和飲用蘇打水可以中和胃液:胃液的PH 通常在2~3,這主要是由於胃酸的存在,胃酸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部分營養素的吸收利用,但如果胃酸過多就會傷及胃、十二指腸黏膜。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疾病患者建議少吃增加刺激胃酸分泌的濃湯、醋等,可適當吃些蘇打餅乾喝些蘇打水中和胃酸。
5. 呼吸帶來健康:有規律和自主的呼吸,可以很有效地消除體內的揮發酸。正確和認真的呼吸對健康至關重要。隨時讓自己「深呼吸」,這並不是瑜伽教練和心理學家的專利。
張美芳
臨床註冊醫師、主任營養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第一、二、三屆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臨床營養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擅長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糖尿病、腎病、肥胖、腫瘤等疾病的營養防治,各類人群營養狀況評價、健康管理以及營養諮詢指導等。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周二上午
地點: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新門診大樓3樓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不能忽視的指甲告訴你的疾病信號!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因為相互猜忌,南明在1648年喪失了絕佳的翻盤機會-今日頭條
※我心安處,便是幸福-今日頭條
※這隻母貓將剛孵化出來的鴨子咬回窩內,接下來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今日頭條
※索尼蔡司鏡頭與蔡司鏡頭的區別在哪? - 今日頭條(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