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臨」東南亞轟轟烈烈的工業化浪潮
在全球的工業化和產業轉移浪潮中,歐洲將大量機械工業和化工業向東歐地區轉移,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經濟進步。但是機械工業和化工業都屬於傳統成熟工業,技術變革緩慢,結果就是東歐成了西歐的代工基地,但是也難以孕育出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本土巨頭。
唯一的例外是土耳其,土耳其作為亞太資本進入歐洲市場的橋頭堡,生產成本相對東歐更低,與亞太經濟的聯繫更加緊密,本土市場足夠大,經濟獨立性更強一點。
土耳其
土耳其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全球產業影響力的國家的,就像1870年後發生質變的日本一樣。
與歐洲相比,世界產業化浪潮的中心在亞太地區。這個地區的產業轉移層級是分成四級的。
第一級:美國。 IT科技創新中心,全產業管理中心。第二級:日本、韓國、台灣。 IT、機械、汽車製造業中心。第三級:墨西哥、馬來西亞、中國、泰國。IT、機械、汽車代工基地。第四級: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緬甸。紡織業基地。印尼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是近十年來經濟成長最出色的經濟體之一。如果有金磚五國,印尼一定是第五個最有力的候選者之一。印尼工業化的邏輯是:第一,9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體制大幅革新,社會政治穩定。這一條和土耳其、韓國等國的成功因素相似。第二,地理位置優越,位處東南亞,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為鄰,容易獲取外部投資。第三,人均收入水平低於中國25%左右,可以承接中國產業轉移,順利發展現代加工業。
十五年前,印尼是中國迎接跨國產業轉移的手下敗將,經過政治轉型,目前的印尼已經煥然一新,以重生的姿態緊跟著中國的工業化腳步。如果保持住目前的趨勢,十年後印尼的人均收入水平將追上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真正的核心。這是一個具有成為全球經濟十強實力的大國。
印尼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越南。越南是中國工業革命的嫡傳弟子,就像韓國之於日本,墨西哥之於美國一樣。早在十年前,越南就已經成了中國低端產業最有力的接盤者。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充沛的人口規模,越南在低端產業鏈上幾乎沒有競爭者。只要中國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升級,越南的發展之路就一片光明。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中國一一超越了印尼、菲律賓、泰國等競爭對手,在未來20年的時間裡,越南可以超越這些競爭者嗎?
越南
雖然越南一向是媒體眼中的寵兒,理論上也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但按實際的經濟成長表現來說,印尼無疑更優秀。
2002年,印尼和越南的人均GDP分別是839和432美元,201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為3015和1174美元,增長倍數分別為2.59和1.72倍。這個指標的其他國家如下:美國0.29,澳洲1.72,韓國2.08,巴西3.14,俄羅斯3.34,土耳其2.77,印度1.60,中國3.54。
在這些國家中,中國的表現是最出色的;印度和越南是最被高估的;印尼和土耳其在不具有資源優勢的人口大國中是僅次於金磚四國的——說明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化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
與之相比,菲律賓這個位處亞太經濟中心的國家,無疑是讓人失望的。2002年至2010年,菲律賓的人均GDP只增長了1.01倍,遠遠落後於周邊國家。這個曾經的二戰後亞洲績優生,美國盟友,一路被後進者超越,中國和印尼都先後將之拋棄,實在可惜。
菲律賓,馬尼拉
為何菲律賓會面臨如此困境呢?很多人將其歸咎於菲律賓的民主化和腐敗。但事實上,印尼在實現民主化後,經濟穩步增長,並未受到影響,論腐敗程度,越南、印尼、中國都是彼此彼此,五十步笑百步。
真正的原因在於經濟管制和封閉。資料顯示,菲律賓的產業結構中,製造業產出只佔GDP的24%,而中國和泰國都在40%以上,韓國和馬來西亞也在30%以上。菲律賓對外資進入限制嚴格,導致外資流入每年只有十幾億美元左右,遠遠低於周邊國家。
大型跨國公司不願意進入,進來的只有一些小電子廠、小服裝廠。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周邊國家中,菲律賓的紡織業規模甚至低於柬埔寨。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發展自然緩慢。
在某些方面,菲律賓是一個和印度很相似的國家:很早就實現了民主化,由於殖民地歷史的影響,民眾英語水平較好,外包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製造業發展遲緩,腐敗嚴重。但是在今天,印度憑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逐步打開國門,已經進入了金磚國家的門檻,菲律賓的明天呢?
在東南亞和南亞的低收入國家中,緬甸、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是三個重要的工業化潛力國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出口品中紡織品佔比超過60%,已經成為世界紡織業代工領域的後起之秀。緬甸2011年開始打開國門,啟動工業化,有潛力成為另一個越南。
亞太地區轟轟烈烈的產業轉移浪潮,從東亞、東南亞到南亞,正在印度登陸。印度,也成為了僅次於中國之後,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超級新興大國。
推薦閱讀:
※德國「工業4.0」陽謀
※工業化是基本價值、是核心價值
※為什麼是工業4.0?
※工業互聯網vs工業4.0……
※我是工業品銷售 - 《從零開始做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