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的這首《涼州詞》收錄於《唐詩選》,在日本也向來是讀書人耳熟能詳的一首詩。
涼州是現在甘肅武威縣的別名。漢武帝時代設置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州來
稱的話,分別叫做涼州、甘州、肅州和沙州。甘州與肅州的合稱成為今天甘肅省名的由來。
唐代的玄宗皇帝嗜好音樂,每逢西域的地方官獻上從當地採集的歌曲,唐玄宗就和著樂曲親自填詞,讓梨園弟子學唱。《涼州詞》就是以甘肅一帶的音曲配上漢語歌詞而成的,歌詞採用七言絕句的形式。
《涼州詞》據說是在開元年間(713~741)由西涼府都督郭知運獻給唐玄宗的。
樂曲一旦流傳,人們就不斷填以新詞傳唱,《涼州詞》也有大量的填詞版本,要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屬王翰的這一首。
這首詩作為眾多《涼州詞》的代表,跨越時代與國界,受到讀者喜愛,或許應該歸功於句首葡萄美酒的魅力,還有盛著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夜光杯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關於夜光杯有多種說法,大致有認為是玉制的和認為是玻璃制的兩種觀點。
不論是玉做的還是玻璃做的,都與西域有著深厚的淵源。無論哪一種,都頗具西域特色。孰是孰非,還真難以斷定。
兩者不分勝負,因為實際上兩者皆有可能,不見得一定需要立一個定論。玉的主產地在西域的崑崙,玻璃則是從西方進口到中國的。
東方的特產是絲綢,自古向西方出口,其通道被命名為絲綢之路。然而交易並非單向,西方的物產也通過絲綢之路進口到中國。
玻璃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起源於埃及,早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00年至前1300年左右)時期,就已開始製造不透明著色玻璃瓶。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的玻璃製造技術傳到腓尼基和羅馬,然後又逆轉方向傳往東方,在薩拉森帝國玻璃製造尤為盛行。總之,圍繞古代中亞一帶,玻璃製造的中心曾有過多次轉移。
據說古代玻璃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高級裝飾品。玻璃製品似乎被看做是富豪地位的象徵。所以,對富豪、貴族而言,玻璃雖然並不充當日用品,但卻是顯示排場的必需品。
也許是出於現代人的審美觀,我覺得盛葡萄美酒的杯子還是玻璃的比玉石的更般配。
如前所述,唐朝已有能力製作含鉛玻璃。也許國產玻璃不如外國貨高價,但是,對於即將出征的將士,卻是一種盡情的奢侈。在美酒入口之前,手裡的夜光杯一定在唇前稍作了停留吧。
在這裡再談一下認為夜光杯不是玻璃杯而是玉杯的觀點。
「夜光」一詞給人一種熠熠生輝的印象。
傳說南海有「夜光珠」,在海中閃閃發光。有人認為那不過是鯨魚的眼睛,我想那應該是極上等的珍珠。
透明的玻璃的確光彩照人,尤其是雕花玻璃,能折射不同方向的光線,放射晶瑩透亮的光芒。
正倉院寶物中的一件白琉璃碗即以雕花玻璃的技法製成。可以想見這種玻璃在唐代已相當普及,我幾乎想斷定夜光杯即等於雕花玻璃杯。玉的光芒不耀眼,擁有一種穩重、溫潤而光澤柔和的質地,而這正是玉的價值所在。
不過,如果有透明的玉,也不是不可能冠之以「夜光」之名。不,其實不需要整塊玉都是透明的。只需有一部分透明,與不透明的部分兩相對照,自然會襯托出它的光彩。
傳說中的夜光杯是指周穆王時期從西域獻上的「夜光常滿杯」。
杯中可盛白玉精三升。當時的一升約相當於現在日本的一合。傳說每到夜晚,把空杯拿出,次日清晨即可再得滿杯。
夜光常滿杯既然是西域貢品,出現在《涼州詞》中想必也是極為相稱的。
――別猶豫了,快喝吧!
琵琶的樂聲彷彿在不停地催促。
葡萄酒在當時是高級的舶來品,至少肯定比平民喝的混濁劣酒昂貴許多。要是在平時,很難喝到這麼上等的酒,而且還是把這上等酒盛在高貴的玻璃杯中――可謂奢華之至。
一旦出征便不敢期望生還,所以要趁現在盡情享用一瞬的奢華。涼州――不管是武威還是酒泉,都靠近西域,所以葡萄酒和玻璃杯大概都比長安便宜一些。即便如此,這對平民出身的將士們來說,已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奢侈。
在《唐詩選》里,王翰的作品只有這一首《涼州詞》,關於作者確切的生卒年代,書中也沒有記錄,只知王翰字子羽,山西晉陽人。據《唐詩選》中的列傳所述,王翰是個奔放不羈的人物。
他考中進士之後,依然好賭嗜酒,絲毫沒有收斂。
當時山西的地方長官張說十分賞識王翰,升任朝廷要職時,王翰也得到提拔。春風得意之時,他越發恃才無恐。王翰為人頤指氣使,態度極其傲慢,好像自己就是王侯一般,不得人緣。
可是不久,王翰的支持者、身任宰相的張說因受政敵攻擊而被迫下台。受他庇護的王翰也失去了朝廷的職位,貶官汝州長史、仙州別駕、道州司馬,奔波各地。
從王翰的經歷來看,他在山西、陝西、河南以及湖南等地留下過足跡,但卻沒有實際到過涼州的記錄。身在都城長安的時候,他歷任秘書省正字、通事舍人、駕部員外郎等職務。從事的是相當於圖書館、禮賓處以及輿輦(皇帝的坐騎)部的工作,也就是說從來沒有過從軍的經歷。
王翰的《涼州詞》描繪的是出征將士的心境,不是實際體驗,而是一種傳聞的描述,或者應該說是一幅在頭腦中虛構的圖畫。
酒香四溢的夜光杯
在沙漠中痛飲的將士們,手拿斟滿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即將往哪裡出征呢?
我們雖然不知道王翰的生卒年代,但可以確定宰相張說因受政敵李林甫彈劾而失勢是在開元九年(721),又知王翰考中進士大約是在此前十年。由此大致可以推測,王翰被貶至邊地是在壯年或初老的年紀。張說失勢的這一年,李白二十一歲,杜甫才十歲。雖然同樣被劃歸盛唐詩人,但王翰活躍的年代應該說比李、杜兩位巨人要早大約十年時間。
接下來的問題是,醉卧沙場的將士們戰鬥的對手是誰?
唐代在西域發動的軍事行動中,規模最大的應該是唐太宗時期的高昌之戰和唐玄宗時期的怛邏斯之戰。
唐太宗實現吞併高昌是在三藏法師玄奘留學印度期間的貞觀十四年(640),其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西域被納入唐朝的版圖。從年代上來看,這時《涼州詞》的作者王翰應該還沒有出生。
天寶十載(751),在唐朝與大食的爭戰中,高麗人出身的高仙芝將軍大顯身手於怛邏斯戰役。這正好是張說失勢後三十年的事。如果王翰被貶謫外地是在壯年或初老的年紀,那麼發生怛邏斯戰役的時候他還活著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小規模的局部衝突在各地卻是此起彼伏。即便是在王翰最圓熟的壯年時期――張說失勢前後,涼州一帶也時常告急。
發生衝突的對象大多是吐蕃(今西藏)。
此前數年,那個曾把《涼州詞》的樂曲獻給玄宗皇帝的郭知運以及安西大都護湯嘉惠等將領,打敗了吐蕃與大食的聯軍。
對吐蕃而言,與唐朝的交易維繫著自身的財政基礎,與唐朝關係不和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他們向唐朝派出使者,送上親署誓文求和,卻未得到贊同。時為唐朝的全盛時期,正是氣焰旺盛的時候,對不時發動掠奪游擊戰的吐蕃,當然不會輕易言和。不過唐朝對使者給予厚遇,顯示出大國的胸襟。
張說失勢的第二年(722),吐蕃包圍了帕米爾的小勃律,唐朝的疏勒(今新疆喀什)副使張思禮率援軍迎戰。吐蕃敗走,自此唐朝與吐蕃的衝突大大減少。
發生在帕米爾部分地區的戰鬥,應該不會給甘肅涼州帶來緊張氣氛。小規模作戰的部隊,只需在當地就能徵集到足夠的兵力。王翰的《涼州詞》描述的如果是武威至酒泉一帶的軍事基地,就應當是開元十五年(727)至十七年之間的事。
開元十五年正月,唐朝的涼州都督在青海大破吐蕃。唐朝軍隊從吐蕃那裡掠奪了大量的羊群和馬匹。
同年九月,吐蕃以攻打瓜州作為報復。他們俘虜了當地的官吏和居民,並奪走了糧食。瓜州位於酒泉和敦煌之間,即現在安西縣一帶。
朝廷深感事態不妙,於是在甘肅集結大軍。
據《資治通鑒》記載,在那年的十二月,隴右道及諸軍團五萬六千兵力,河西道及諸軍團四萬兵力,此外還有關中一萬兵力集結於臨洮備戰吐蕃。
喝著夜光杯里的葡萄酒醉卧沙場的一定是這時召集的將士。
王翰此時應該是身在河南或湖南,知道了大動員備戰吐蕃的事,一定會感到熱血沸騰吧。雖然他已經不再年輕,但他可以在詩歌里返老還童。
在甘肅一帶與吐蕃的爭戰之後,唐玄宗並沒有繼續擴大戰事。因為從一開始唐玄宗就沒有大舉開戰的打算。
在對吐蕃的關係上,唐朝並不急於決一勝負。但一些零星的游擊戰也會有損大唐帝國的面子,可以說是為了保全大國尊嚴而應戰的。唐軍奪取吐蕃人的馬匹和羊群也不是出於需要,而是針對吐蕃的一種懲罰。
皇帝手下的朝廷重臣們也沒有決戰的意向,集結大軍的主要目的在於顯示國威。
可是被召集的將士們對此一無所知。眼見軍隊從各方匯聚一處,誰都會以為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戰已迫在眉睫。西部邊塞的將士們沉浸在悲壯的情緒之中,身在遠方的豪俠詩人王翰把這種氣氛融入了詩中。
――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一句堪稱千古絕唱。
(摘自《西域余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定價:28.00元)
推薦閱讀:
※法國桃紅葡萄酒面面觀
※葡萄藤上的小水珠是什麼?
※餐廳點酒會遇到哪些常見的葡萄酒質量問題?
※葡萄酒入門:九款高腳杯
※5招助你成為一個優秀的葡萄酒品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