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晉合伙人:淺談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院發展
原標題:中晉合伙人:淺談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院發展
此文章主要從票房收入、新媒體和影院的相關性來陳述影院的發展。
截至8月31日,全年票房累計293.51億元,同比增長47.86%,接近2014年全年票房296.39億元。根據圖1顯示,在暑期檔(6-8月)國產影片票房的佔比均在80%以上,遠超過進口片票房。截至8月末,8月國產片累計票房達28.97億元,進口影片僅有7.13億元。其中,今年暑假國產影片《捉妖記》達到了24.02億元的累計票房,距離影史票房冠軍《速7》,僅2400萬的距離。這一現象呈現了我國國產影片的迅速發展及正在趕超進口影片的趨勢。此外,據相關統計,2014年中國影院總數已達到5785家,預計截至2015年年末其增量將超過1300家。
我們中晉認為不管是影片票房還是影院的建設,兩方數據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也側面反應了投資者對中國電影市場前景的看好。
圖1:
票房收入並不等同於影院收入
一直以來,票房收入對影院收入的貢獻並不顯著。在大部分影院的主營業務構成中,商品銷售收入的毛利率超過了票房收入的毛利率。如萬達院線2015年半年報告中所披露的數據,其商品銷售毛利率達到67.8%,而影片票房收入的毛利率僅為22.06%。
眼下,雖然票房正處於高速上行通道,但對影院收入的貢獻仍不突出,影院的盈利甚至出現了縮水,乃至虧損。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和票房分賬相關。
票房分賬,並不簡單
據表1顯示,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國正處於計劃經濟體質下的統購統銷階段,中影集團的票房分成占絕對優勢。到1994年,廣電部發文《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通知》,規定從1995年起,實施影片分賬法。且其中特別規定中影公司每年以分賬發行方式進口10部影片。對之前中影佔據絕對優勢的現象做出了調整。
隨中國電影產業的迅速發展,為保證製片方的一定盈利空間,廣電總局於2008年12月發布了《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指導性意見》。意見提出了製片方和影院的分賬比例上下限;在保證製片方分賬比例的前提下,分賬比例可與所在院線公司協商解決等。
根據廣電總局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一部電影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首先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和3.3%營業稅。在剩餘的部分,影院(包含院線)和片方(包括發行方)分別佔52.3%和39.4%。之後剩餘的部分,再由製作方和投資方根據合約分成。而最後這筆錢很可能都不夠支付影院的場地租金、水電、人工成本、設備折舊等其他成本的開支。例如後悔無期,總票房收入6.5億元。首先繳納3250萬元和2145萬元的專項基金和營業稅,剩餘5.96億元。之後,院線拿走3.4億元,再扣除發行費和成本費,總計8100萬元。最後剩餘的1.75億元由製作方和投資方按合約分成。
?新媒體突起,對影院的影響
在新媒體井噴式發展的這幾年,影院建設並沒有減緩步伐。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建影院總數已超過600家,同比增加超過76家。我們認為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現下,影院的不斷擴建體現了以下幾點:
1、投資者看好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前景。
2、投資者認為影院是不可替代的傳統觀影場所,新媒體對其的衝擊有限。
3、投資者更看好新舊媒體融合後的大發展,他們看重新媒體帶給影院用戶的全新體驗。
我們中晉認為互聯網加入影院建設,所帶來的變化是保留了傳統之餘的錦上添花。互聯網的加入是不斷提高客戶體驗,並使得影院發展貼合了互聯網大環境的發展。
互聯網使得影院的票務系統升級,線上訂座,線下取票已是近些年最為普遍的票務模式。目前,阿里影業旗下的粵科軟體聯合首都電影院,在北京金融街店推出首家智能影院。這家影院已完全實現了「無票化」,就是觀影者通過手機或者影院自助售票機購票以後,只要在影院入口的閘機掃碼就可以進入影廳,中間無需再經過售票員和檢票員。此外,該影院還推出了「退票和改簽影票」的功能。影院推出了開映24小時前可以退票,開映3小時前可以改簽的服務。
影院的未來之路
在新媒體領軍的當下,以不斷豐富和提高客戶的體驗為提高觀影者粘性的主旨不變。比如萬達院線推崇的 「會員+」項目,該項目在增加院線創收的途徑之餘,還有利於增加會員的粘性度。
其次,是要將價格戰轉型。將影院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場地來運用,結合現下流行的元素,開辦體驗活動吸引客戶。比如早前有提到過的彈幕影廳,專為喜歡共享感受的觀影者提供現場分享。又如可以結合虛擬現實的技術,將影院和遊戲相關的業務相結合。或是將影院作為一個 「場地」品類,做更細分的 「場地」產品。影院不僅僅作為一個觀影場地,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出租場地的服務。作者:中晉基金
推薦閱讀:
※集郵市場目前狀況和未來發展
※文玩市場遭遇七年之癢 價格或崩盤
※柴木老傢具將成為市場新寵
※全球市場都在警惕這顆「核彈」!
※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