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焙白茶和低溫烘乾白茶,誰才是真正的福鼎傳統白茶工藝?

本文是頭條號「小陳茶事」原創文章,首發頭條號,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小陳茶事

《1》

「陳,你家有炭焙白茶嗎?」

「炭焙白茶好喝嗎?是什麼樣的神奇口感?」

「炭焙白茶產量高不高?價格貴吧?」

周日的早晨,剛醒過來就被一通通關於「炭焙白茶」的問題給擊暈了。

呃,村姑陳上福鼎日子有夠久了,各大產區都跑過無數趟,梅老師家的茶,方老師的茶,都喝過許多,但真沒聽說過福鼎白茶還有「炭焙」這道工藝的。

在武夷山倒是有聽過炭焙,但那是武夷岩茶的最後一道工藝,是為了讓茶葉停止發酵,性狀穩定,把最佳的香氣和口感保持下去。

在桐木關也聽說過炭焙,但那是為了防止紅茶返潮、退味,對正山小種紅茶進行焙火,用一種桐木村所產的馬尾松,直接焙乾紅茶。

閩南的烏龍茶,也有炭焙的工藝,比如「炭燒烏龍」,焙好的茶聞起來有咖啡豆的香氣,還有堅果香。

但是這「炭焙白茶」,真的不知道是從哪個外星球傳來的「新名詞」。

福鼎傳統白茶只有兩道工序,晒乾(萎凋)和烘乾,這神奇的炭焙,難道一新發明的制茶工藝?

《2》

細想起來,這「炭焙白茶」,當是對福鼎白茶傳統工藝中「烘乾」工序的誤傳。

福鼎傳統工藝製作白茶,採下來之後,有太陽則曬,沒太陽則萎凋,等水分干到一定程度後,再烘乾。

有的人技術不行,烘一次之後,過3-6個月發現茶返潮了,又得再烘一次,這中復烘。

白茶這最後的烘乾工藝,說起來只有簡單的烘乾二字,打字只要打10秒,但內里真正的乾坤,還真不足為外人道也。

烘乾,主要的功能在「烘」,烘字,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它的:

1.用火或蒸氣使身體暖和或使物體變熱、乾燥:~箱。~手。~干。~烤。~焙。

2.襯托,渲染:~襯。~托。~染。

烘乾茶葉,用的是低溫,微火,只要令茶葉的水分充分蒸發就行。

烘白茶用的是木炭,但由於是低烘,炭火不必太大,大到岩茶和紅茶那種「焙火」的程度。

烘白茶,只需要控制好火候,低溫,時間長一些,時常翻一翻,烘透即可。

《3》

為什麼福鼎白茶這個「烘乾」的工藝,會被以訛傳訛傳成屬於武夷茶系的「炭焙」工藝呢?

想來是因為,這位發明「炭焙白茶」名詞的人,懂得武夷茶的工藝,卻不懂得福鼎白茶的基礎工藝。

所以,走進福鼎茶廠,一看到炭,馬上反應出來是炭焙。

其實人家福鼎白茶這個是「烘」,不是「焙」。

烘跟焙有什麼關係呢,不都是火嗎?此言差矣!

「烘」出來的福鼎白茶,白毫白,葉子綠,衝出來的茶湯以牙色、 淺黃綠色為主。

而「焙」出來的武夷岩茶,顏色深紅、深褐、條索粗壯,衝出來的茶湯是以深琥珀,深紅,深褐為主。

工藝不同,成茶的顏色,茶湯的顏色都是相差極大的。

所以,字面上看起來,烘乾和炭焙差不多,但實際操作起來,烘乾的茶和炭火焙熟的茶,口感上與香氣上,中間的差別可代表著兩大茶類的區別。

一烘,一焙,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4》

炭火烘乾,是福鼎白茶製作的必經工序,也是極傳統的一道工藝,至今,家家戶戶還在堅持著用這道工藝製作白茶。

白茶傳承人梅老師,家裡就放著好多竹編的烘乾籠,用於烘乾白茶。

他家裡還有一台石磨壓餅機,據說是民國時候留下來的。

梅老師說,用炭烘乾,是他家裡祖輩都在堅持的工藝,也是福鼎白茶最普通最必須的一道工序。

就像我們一定要吃熟肉,不吃生肉一樣。

炭火烘乾的白茶,帶著微微的煙火味,那是一雙雙認真按照傳統工藝制茶的人,留下的心血和傳承。

大巧若拙,大道至簡。

以上圖片、文字均歸小陳茶事所有,未經允許媒體不許轉載

歡迎茶友們轉發到朋友圈

*如果您還想諒解更多的白茶知識,可以點下面的「了解更多」按鈕或者直接加村姑陳賬號,謝謝!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太上老君,朋友別說你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無所知
變異燒肉|在傳統紅燒肉的做法基礎上改良來的苗家燒肉製法
傳統工藝 | 烏銅走銀
【朔方論叢】從中國古代內朝政治傳統看元代的怯薛入仕
我國傳統茶業的由盛轉衰

TAG:傳統 | 低溫 | 白茶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