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際溝通中的十個如何?

人際溝通中的十個如何?

  

出「4」準則——如何與人相處

同理心————如何達到與人心靈默契

三明治法———如何把握與人溝通的技巧

7YES步驟———如何使他人贊同你的主張

舉手法則———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移山大法———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

欣賞管理法——如何善用讚美的藝術

羅森塔爾實驗—如何讓一個人朝著你期望的方向改變

快樂基金———如何讓人更樂意改正不足

十二字真訣——如何獲得他人的信任

作者:易發久

(一)如何與人相處?

在我的一個訓練課程中,有一個寓意深刻且非常精彩的教學遊戲叫「快樂的大轉盤」。遊戲的目的是:學員通過熱鬧的遊戲,潛移默化地感悟出如何與人相處的真諦。

所有學員被分為兩組,起初學員並不知道遊戲要告訴他們什麼,他們只知道遊戲規則:當兩人見面時,每人都同時向對方打出一個代表自己希望與對方以何種見面禮節相見的手勢。出一外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點頭」;出兩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握手」;出三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握手的同時,自然地拍拍肩膀」;出四個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擁抱」。

若雙方所出的手勢不一致,以小的手勢為準。即一方出「3」、另一方出「2」時,則雙方完成「2」的見面禮。

遊戲的規則看似十分簡單,但十分有趣。隨著遊戲的進行,熱鬧的表面下,學員的心裡會發生十分微妙變化。

起初彼此因為不知道對方會出幾,為民不讓自己太尷尬,多數都試探性地出個「1」互相點點頭。隨著不斷變換新的對象,慢慢地,有人開始出「2」或「3」,偶爾也會有人斗膽出個「4」。

全體人員在「大轉盤」一輪一輪的轉動中,內心也在不斷地「掙扎」琢磨著每一次對方會出幾,自己到底該出幾。反正,每次遊戲的結局幾乎都是同樣的:自然而然地大家最後都會互相出到「4」,即全體互相擁抱。遊戲在極其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與陌生人互相擁抱,對於沒有這種傳統禮節,但同時又有著含蓄、內斂、不願打開心門的深厚傳統文化的大多數中國你來講,是一件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做到的事。

儘管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出「4」及完成「4」號見面禮節時的確有些不好意思,但其實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尤其是在遊戲結束時的表現可看出,每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最最真實的感覺都是渴望彼此能以「4」相見。只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更希望的是對方先出「4」。

有一條「人際準則」是人們司空見慣的:

別人怎樣對待我,我也怎樣對等別人。

如果你對我熱情,我也熱情待你;

如果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

如果你對我不仁,那麼就別怪我不義;

如果你對我出「4」,那我也針對你出「4」。

在遊戲中你能明顯感受到,如你秉持的這條與人相處的準則,你雖然沒有什麼錯,但可以肯定也不怎麼對,因為人你完全是被動的,你的一切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完全受制於別人怎樣待你。

可怕的是,根據這一準則,人們會自然而然演化另一準則:

估計別人會這樣對待我,於是,我就怎樣待別人。

讓我們試著演繹一下這種思維方式的結果:估計別人會熱情待我,於是,我準備熱情待他。但你可能不幸正碰到一個估計錯誤的事實:對方並未表現出你期待的「熱情」,領略了一次什麼叫做「受傷」。於是,下一次當你面對某一新對象時,為了防止再次被「傷」,你的處理原則十有八九是收斂起自己上一輪的「熱情」,將「無情」贈送給即將要面對的下一位。此時,你的習慣性思維模式是既然「你」(儘管已不是剛才的同一個「你」)上一次這樣待我,那麼下一次也就別怪我對你不客氣啦,忍耐是有限度的。再接下去就該輪到對方也這樣思考了……怨怨相報,何時是了?

更極端的情況是:懷疑他會「害」我,先下手為強,把他先「害」了再說。比如,剛才的遊戲中,許多人都是這樣思維的:懷疑對方不會出「4」,我還是先出「4」,那該多尷尬,與其這樣,還不如少出一點吧;。有意無意中已和先把「痛苦」給他。

嗚呼,有沒有發現,事實上人與人之前的不信任、隔閡、冷漠、傾軋、抱怨、成見、封閉、仇恨,大多數都源自於這一條人們常用的準則?

難怪人們常慨嘆:「做人難哪!」

遊戲結束後,從大家的分享中,我們能明顯感到大家共同感悟出人生真諦:

「痛苦」地計算著到底出幾,根本就逃不脫「痛苦」的結局。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惟有秉持「出四準則」:根本就沒必要費心去計算、摧摩對方出幾。如果就要費心去摧摩的話,那也讓對方去揣摩好了。隨便他出幾,反正自己都毫不猶豫地出4就是了。

當對方給你出4時,其實隱含地代表著他對你的理解、重視、欣賞與接納,而這恰恰是每一個人在與人交往時的內心需求出4,是遊戲中彼此見面時人們內心真正希望的最高禮節。其實,它也自然而然隱含著與人相處的最高境界——出4準則,即:

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怎樣對待別人。

希望別人熱情待我,怨主動熱情待別人;

不希望別人這樣待我,我也不要這樣待別人;

永遠不希望別人害我,我也永遠不想去害人。

不管別人能否熱情響應,我仍然會熱情,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我的內心仍然是:希望他熱情待我。於是,按照這一內心標準,無論對方如何,我下一次的選擇仍然是:熱情待他。

(二)如何達到與人心靈默契?

事業和心情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作為一個有著複雜情願因素的人,許多發現心情與事情常常交織在一起。當一個人的心情沒有處理好時,關於他們的事情常常處理不好。反之亦然,如果心情處理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處理多了。

所以,「同理心」認為,高效的處事準則之一是: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當然,「同理心」並不否認特殊情況下(比如緊急事故已發生),人們先處理事情,再處理心情。但「同理心」認為,此時人們共同心思恰恰就是立即先處理好事情。因此,這樣處理依然符合這一準則。

另一些時候,要想處理好對方的心情,卻往往可能犧牲到你的立場。「同理心」認為,你沒有必要放棄你正確的立場而去迎合對方的心情。它認為在二者之間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即另一高效解決問題的準則是:立場要堅定,態度要熱情。

同理心定義:

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及內心世界,並同時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

「同理心」是一種與人交流的心理技術。它的目的是溝通的一方通過採取「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與另一方達成共識,並最終將事情處理好。

同理心主要是指受話方對表達方作同理心,或者可以理解為觀察方對表現方作同理心。

從同理心的定義中立即能發現,應有它只有兩個非常簡單步驟。第一步:辨識,分辨出當事人的內心感受。第二步:反饋,將此辨識反饋給當事人,以讓對方和在先你已經明白你的感受。

與同理心相比較而言,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原則與其最大的差別是:「換位思考」僅完成第一步辨識,而同理心除了完成第一步外,還要完成「反饋」步驟。

同情心與同理心亦有本質的分別:同情心代表完全同意對方的觀點、感受,而同理心只是對對方的感受做出反饋,但並不一定意味著傾聽者贊同當事人的觀點與行為。

同理心認為,人們表現心情有一定規律,即當受話一方對表達方的言行採取「LL、L、H、HH」四種不同的反饋方式時,表達方的心情也會出現相應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LL:錯誤的方式。會得最低分。

作為受話一方如果對方表達方予以取笑、嘲諷、打擊、強行制止表達、挑剔、忽視等,會致使表達者心理有受傷害的感覺。此時會造成雙方溝通困難,十有八九處理不好接下來的事情。

L:沒錯。但也不是怎麼對的方式。可得低分。

作為受話方,你僅僅是處理了事情而明顯遺漏

對方的感受。如:僅僅是直接給予對方忠告、建議、提出問題;或者僅表示抱歉,而照顧不到對方希望你改進的心情;僅僅按照對方的表面意思;辦事,而不能理解並反饋其實際意圖等。

此時,會致使表達者覺得不被理解,的交涉挫折感。這會造成雙方的溝通障礙,事情往往也處理不太好。

這種處理方式對於「受話方」而言,也許並不能算錯,但可以肯定他也不怎麼對。

H:正確的方式。可能給高分。

「受話方」能準確分辯出並且能準確地反饋出表達方重要而明顯的感受。此時的結果是表達方覺得被人了解,非常樂意繼續與「受話方」交流,通暢的溝通和良好的心情會使事情較容易處理。

HH:高明的方式。可得最低分。

當「受話方」能夠敏感的覺察到並藝術地反饋出超越對方明顯感受的隱含感受,如:各種複雜感受中的潛在感受、潛在需求、潛台詞、潛意識、暗示等時,會使表達方認為雙方心靈相通,高度默契,有知音知已的感覺。此時,表達方將非常樂意接納受話方,接下來,樂意去處理「受話方」期望處理的事情就變得自然而然。

以下列幾個案例,讓我們來試著感受一下「LL、L、H、HH」的非同理心方式與同理心方式有何不同。

例一:你們的東風怎麼這麼貴?四種相應的反饋方式是:

LL:貴,你就別買(嘲諷)

L:很抱歉,價格是公司規定的,我也沒有辦法(僅表抱歉)

H:噢,是嗎?(重要感受:顧客有高見要發表,並且希望你能聽聽)

HH:對對對,你的眼光真好,一眼就看到了我們最新款的產品。(表示你對他獨到的眼光的欣賞,被人欣賞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潛在感受與需求)

例二:有人叫了你一聲,四種相應的反饋方式是:

LL:不予理睬。(忽視對方)

L:表情較嚴肅地:喂,有什麼事,請說吧(僅處理事情,提問題與建議)

H:立即應一聲。(反饋出最明顯的感覺:希望聽到回答)

HH:非常熱情地回應一聲:哎,有什麼好事找我呀?(反饋出對方潛在的希望你對他這次交流意願表示強烈興趣)

例三:交談中,對方看了好幾次手錶。四種相應的反饋方式是:

LL:你毫無覺察繼續說話,對方已心不在焉。(忽視對方)

L:不好意思,可能還要佔用你一點時間。(僅表抱歉)

H:你還有別的事,是嗎?(意識到對方希望你結束交談的感受)

HH:立即回饋:「不也意思,打擾你這麼長時間。你好像還有別的安排,那麼我改天再來向您請教吧」。(多次看錶的潛台詞就是希望儘快結束這次談話)

仔細品味一定,以上幾個案例四種不同的反饋方式,會給對方進一步的溝通帶來什麼不同的結果?

同理心的應用,幾乎無處不在。它至少可以給你帶來以下好處:

1、深度尊重別人,滿足對方心理需求。

2、化解人際矛盾,融洽人際關係。

3、消除逆反情緒,解除溝通障礙。

4、增加專業風範,展示人格魅力。

5、使對方非常樂意接受自己,有利快速形成共識、解決問題。

6、無需用任何金錢投資,具千金難買之效。

下列幾個案例,你是否樂意試著做一次分析,分別找到從「LL」到「HH」的不同應答方案並再次品味一下「同理心」的魅力?

▲ 有人講完一個笑話。

▲ 下屬向你彙報工作進展。

▲ 顧客打來一個怒氣沖沖的投訴電話。

▲ 一個向你表現良好的員工突然抱怨多了起來。

▲ 進門時,發現太太對你愛理不理。

▲ ……

(三)何把握與人溝通的技巧?

任何溝通技巧的應用,都應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真誠的技巧我們稱之為權術。

溝通的定義:

為民達成共識,雙方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雙方交流的一種過程。

所以,構成「溝通」的三大元素為:

一、 雙方。表達方和受話方。

二、 雙向。包括說與聽的角色互相轉換,即聽者將自己擺放到說者的立場當中,及說者站到聽者的立場。

三、 以達成共識為目的。

關於教授人們如何掌握溝通的書籍隨處可見。只要走進一家稍大一點的書店,你幾乎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十幾本。它們中拋物線一條內容,我認為都值得參考借鑒,可是,你是否覺得正是因為信息太多,反而使人無法所適從?我對此深有同感,因此,我一直試圖能找到一種最簡單、最易操作的方式,來函蓋它們。

我認為有一句話幾乎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還可以將它看成是衡量一切溝通技巧的最高標準:

說者,說到聽者想聽;

聽者,聽到說者想說。

作為說話方,如果你說到對方都有聽不下去,表明你的表達已有問題,因此恐難達成你期望的共識目的;作為聽話方,如果因為你聽的表現不好,而使對方沒有興趣再跟你說下去,表明你的傾聽已有問題,因此當你轉換成表達者角色時,恐怕對方好將難以接受你,與你我達成共識。

如何做到「說到聽者想聽」?

1、 弄清聽者想聽什麼,說對方感興趣的東西。如:

·認同、讚美、鼓勵、欣賞、關心對方的話;

·對方正需要的信息資料;

·對方期望聽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而非問題本身等。

2、 以對方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如:

·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從友善的方式開始;

·保持熱情、風趣、幽默;

·以提出問題代替批評或命令;

·保留對方的顏面,有相反意見時,盡量不要當頂撞;

·三明治法(下面將談到該法)等等。

3、 在適當的時機與場合中。如:

·當對方有需求的時刻,才推銷你的想法;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場合不同,表達的方式與內容作相應變化;

·表揚時,請盡量公開;批評時,請盡量私下。

如何做到「聽到說者想說」?

1、認真地傾聽對方談話。

2、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

3、對對方談話內容表示強烈的興趣。當你學會對別人感興趣時,你會很容易吸引別人對你感興趣。

4、專註,不可一心二用,不可手頭兼做其他事。

5、適時鼓勵對方繼續表達。如適時加入一些類似於「好、行、對、是的、不錯、太棒了、沒問題、噢、是嗎……」簡單而肯定的話語。

6、保持積極傾聽的肢體語言。

如:不時稍點頭;

不時目光與對方保持接觸交流;

有興趣的眼神;

保持面部的表情微笑、專註、深思等。

·特別推薦·三明治法

就像「核心內容」夾在中簡層的三明治,當向別人提出建議尤其是批評性建議時,為了讓對方能接受,表達者最好在表達自己的核心意見之前,先對對方的相關方面表示認同。意見表達完畢,別忘了給予他希望與鼓勵,以使他保持信心與愉悅的心情,不至於有被打擊的挫折感。

直接式批評,也許並沒有錯,但也並沒對,因為為了達到對方真正接受的目的,你完全有比直截了當批評更好的方式,比如:三明治法。

請盡量用表揚或鼓勵結束你的批評。就像吃藥,目的都是為了治好病,但為了讓病人更容易吃下去,葯的外面常常先裹上一層糖衣。

——認同、欣賞、關愛、幽默感。

——建議、批評。

——鼓勵、希望、信任、支持。

例一:批評某君上班遲到。

常見方式:你怎麼最近老是遲到,什麼意思呀?看來我不罰你還不行了。我警告你,以後別再讓我逮著。

三明治法:你一向表現都不錯的,最近怎麼啦,老是遲到?(聽他解釋)按規定給你的這一點懲罰,對我來說也是不得已。拜託以後別讓我太難做了,好不好?(微笑、鼓勵、信任的眼神;拍拍對方的肩膀)多幫幫忙。如果有什麼困難,請儘管向我提出來,我一定儘力幫你。

例二:向下屬推銷新的工作任務。

常見方式:各位,雖然上一階段大家做得不錯,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有自滿情緒。下一階段任務將會更重,大家千萬不要鬆懈。

三明治法:上一階段的戰役,大家打得太精彩了,我們-這個團隊真令人自豪。按理,我本應該讓大家好好休整一下,可是市場戰機稍縱即逝,下一階段,我想更是一場硬仗。依現在的形勢看來,正是考驗我們的持續作戰能力的階段,我願全力支持大家,將與大家一起繼續並肩戰鬥。大家有沒有信心?

·特別建議·在你的生活與工作中請多去試試用「三明治」的方式現人交流,然後再試著好好享受一下它的魅力。

(四)如何使別人贊同你的主張?

·核心要訣·

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想想你的主張對他有什麼好處,值得借鑒的方法:

1、尊重對方的意見,千萬別說「你錯了」,否定對方的主張,最容易招致對方否定你的主張,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秉持「別人怎樣對待我,我就怎樣對待別人」行為準則的人仍為大多數,而能修鍊出「出四準則」者仍然不太多。

2、以「我們」代替「我」、「你」。「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消除「我」和「你」之間的心量距離,體現強大的親和力。

3、 讓對方多說話。

其一,對方說得越多,你將越容易了解對方的需求是什麼,越了解對方的需求,你將越容易向他推銷你的主張。

其二,每一個的內心其實都希望別人能聽自己所說的需求,溝通高手的準則是:盡量將這種需求優先滿足給對方,而非自己。

4、 設法讓對方說出你的意見、想法,或者讓對方覺得是他想出來的方法、點子。其實此時已相當於對方贊同了你的主張,並且表明你已達到了「銷售無形」扔藝術境界。

5、 避免在細微的地方爭辯。

求大同,存小異;不要為了「芝麻」而丟了「西瓜」;不要讓枝節問題的爭辯,使自己失去前進的方向

6、 不預設立場,避免給對方貼標籤。你的成見會成為彼此交流的鴻溝。

7、 如果自己有錯誤,乾脆儘快承認。敢幹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信心、誠實與勇氣的表現,它將更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支持。

8、 採取「7YES步驟」法。設法使對方說「是、是」。

·特別推薦·7YES步驟

將你最終要解決的大問題,化作若干個對方很容易選擇「7YES」答案的小題。當每一個人問題的答案是「YES」時,合起來,對方對你最終所期望的答案常常自然而然地變成了「YES」——贊同你的主張。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連續「7」次左右的「yes」答案之後,等到「第8個」問題時,人們可能順理成章習慣性的選擇「yes」答案。

這裡你的「主張」可以是你要向對方推銷產品,也可以是你希望說服對方接受的觀點。「影響力訓練」有一個非常值得向你推薦的金牌課程。假設該機構業務顧問(如:張生)運用「7YES步驟」向您(如:王總)推薦它,並邀請您參加他們的現場說明會,看看自己是否更易於贊同他們的「主張」——接受邀請?

下面就以此為例,演繹一下「7YES步驟」的應用。

張生:您好,王總。您也在看我們公司推出的這本新書?

王總:是(yes)。

張生:太好啦,這本書的「39個經典方法」中,有沒有哪一兩點也正是您平時經常這麼用的?

王總:是(yes)。

張生:如果您的每位員工都能學到書中的這些經典的處事方法,並且每個人都在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其中的哪怕一兩點的話,那該是多麼大的「蝴蝶效應」,您說是嗎?

王總:是(yes)。

張生:看書確實有作用,但與課程訓練相比,那威力就差遠啦。對於一個處於激烈競爭大潮中的企業而言,訓練更能體現它所需要的廣度、深度、強度與速度。

王總:是(yes)。

張生:我們是一家主市場大潮國鍛煉了六年之久的專業訓練機構。關天我們的訓練課程的成功案例,前面我已提到了一點,如:三星公司「十倍速成長」,美國強生公司的「價值600萬」的評價,以及還有其他包括60佘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600多家著名企業的無數受訓練成功事例等。作為公司的帶頭人,您一定想了解這些企業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王總:是(yes)。

張生:輔助這些企業帶來這樣的這個金牌課程叫《領袖風采》。關於《領袖風采》課程的效果和力量,您絕對不用擔心。即便是與價格於我們數倍的國際上最優秀的課程相比較,它都毫不遜色,最近三年來,數次該課程的課後學員滿意率都幾乎接近100%,最近三年有平均值都超過97%,這可以稱得上是國內訓練界的一個小小的奇蹟。

我想這也許就是那些在這些方面眼光極為挑剔、選擇十分謹慎的60佘家世界500z強跨國企業這幾年來持續採用它的原因所在。

王總:是(yes)。

張生:《領袖的風采》的目標是:從個人來講,節省5至10年的摸索時間;從企業來講,我們完全追求國際標準——投入1美元,三年內產出23美元。一個經課程系統打造過的團隊,他們會迸發出使你難以置信的無限潛能。

每人用兩千來元的投資。兩天的時間去換回用三、五年,上十年的時間所取得的經驗或數倍的經營業績。這樣的機會,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的老闆或任何一個有前瞻性的人都不會輕而拒絕。所以我非常自信,也非常誠懇地向您推薦這個課程。與其獨白苦苦摸索,為什麼不立即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王總:(yes)。

張生:這樣的學習是一件早開始、早受益的事。×月×日我們就有一次公開課程,王總您是不是親自來考察一趟?實在不行的話,先派幾位骨幹來感受一下也可以。

王總:好(yes)。

(五)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就在大約20年前,不善言詞、沉默少言甚至言語木訥,還被社會上許多人認為「忠誠、老實、可靠」,被當作是一個人的優點來看待。甚至丈母娘挑選女婿時,都會在同等條件下偏向於他們。

現在,我們當然也不全盤否定這一價值標準。但是,就今天的社會發展形勢看來,善於表達自己,的確已日益成為了一個人獲取競爭優勢的優點了。

在「短缺經濟」時代,只要東西好,不愁沒人要,所以「酒香不怕蒼子深」。可是今天已完完全全轉變為「買方市場」,產品快要達到「極大豐富」的程度了,因此「酒香也得勤吆喝」。

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隨時隨地你都得準備好把自己推銷出去。我們最好多掌握一項生存技能:學會表達自己。

良好的表達能力一般取決於兩大核心要素:

第一,頭腦裡面有「東西」——「腹有讀書自華」。

即勤於學習、勤於積累以掌握豐富的知識,比如,作為一個推銷員,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專業知識、行業知識及更多的相關信息,絕對可以讓你在必要時刻能信手拈來。

可是僅僅腦袋裡有知識是不夠的,一定還要有好的口才。

第二,勤於練習——「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可能已經發現,有許多人具備極豐富的知識,但當他發言時,下面的人常常聽得雲霧裡不知所云;當他上台演講時,沒多久台下就已「呼嚕聲」一片。不是他內容不精彩,而是他還不知如何用精彩的方式表達精彩的內容而已。

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首先,當然是通過學習,積累豐富的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及專門知識。

其次,佘下方法,就全部都關於如何練習了:

1) 表達前,對相關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加工,條理化地整理出來。

2) 如果你對內容還不是很熟練,表達之前,最好是先把它寫下來。只寫提綱或提示性的關鍵詞,而不要寫下全文;照全文念的壞習慣永遠都提升不了你的口才。

3) 多多應用「舉手法則」

當有機會發言時無論你是否準備好,請先「舉手」再說。不要理會自己的發言有多麼糟糕,不用理糟糕的發言可能令你有多麼尷尬。記住,你是在執行一項自我訓練。

行為科學認為21天養成習慣,我們得先習慣「開口」。此時的「面子」問題可能是自己最大的障礙。

我有一位以前的同事,她兒子在小學齡前的時候,成績不太理想,於是,她要求兒子上課時只要老師問問題就舉手。小孩不懂那麼多,只會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有一次居然出了一個笑話。看到他舉手,老師點到他,他居然反問道:老師,你的問題是什麼?原來,他剛才正在開小差,根本就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問題。舉手只是條件反射而已。

同事的本意就是想借「舉手」在不知不覺中「迫使」兒子上課專心聽講。她的目的真的達到了,小孩的成績因為上課專心聽講,沒有多久就開始直線上升。不過,令她沒想到的是,此舉還令她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小孩的表達能力因為習慣回答問題、主動表達而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後來到了中學,他在演講比賽中還曾多次得獎。

「舉手法則」的精神內核是「開口」與「練習」

4) 開會時,儘可能坐在前排。因為這樣你會有比較多的機會發言。

5) 學會講故事是另一個簡單實用的訓練方法之一。

有意識的收集一些故事、笑話、新聞,一有合適的時機就講給身邊的人聽。初期,只要能把故事說完,講清楚就可以了。至於對方笑不笑,喜不喜歡聽,那不礙事。不過後期你要提高要求了,把「講」故事改變為「演」故事,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角色,然後把它「演」出來,這樣做會使你講故事的效果越來越棒。

6) 如果你還想做得更出色,你可以要接受稍專業一點的訓練。比如,著名的三最訓練法:找一篇你非常喜歡的範文,用「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的方法,反覆練習21天或21次以上。此時,你要練習的舊讓自己習慣:

A提高音調,找到有爆發力感染力的演講的感覺;

B提高音速,比平時說話快30%的語速最適合演講;

C讓你的咬字準確、清晰,聽起來讓人悅耳。

7) 現者,模仿是學習最快的方式之一。

找幾位你比較欣賞的專業演講家、專業講師的錄音帶、錄像帶,反覆模仿。你要模仿他們的聲音,他的語調、語氣、語速,模仿他的肢體語言、神經語言等等,直到完全拷貝。

此時不要有太多的雜念,不要去考慮自己的風格什麼的。因為,你還在學習階段,還談不上什麼風格。你最需要的是兼收並蓄,先做一個好學生吧,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的。

我在學習演講扔初期,即照此法進行自我訓練,效果令人拍案稱奇。老師的一套錄音帶,我真的不折不扣地按照要求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包括睡覺時也繼續聽,因為潛意識同樣可以學習),重複聽了幾十遍。

8) 再往上發展,就是專業的演講家和專業培訓師的要求了。

你可能不會從事這些工作,但掌握這項技能,對你的一生,無論 你將來從事何種職業,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畢竟,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一對一溝通絕對不如「一對多」溝通來得更有威力。

不過此時,我要給你建議是,你需要接受更專業、更嚴格的講師訓練;或者至少是藉助類似於「影響力訓練」「4S+C」培訓模式中的系統化的專業講師訓練工具不定期遞進式地提升自己。

什麼是4S+C培訓模式?為中國企業普及必修課程

「4S+C」培訓模式是一種通過授權單位快速培訓自己「4S+C」5大特徵的專門培訓師隊伍,並讓這些自己的培訓師藉助於簡單化(Simple)

「影響力訓練」機構提供的一整套高度標準化的自助標準化(Standard)

培訓工具和服務系統,在本企業內部全員範圍內以系統化(System)

標準化模式不斷重複地開展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的自助化(Self-support)

全新培訓服務模式。複製式(Copy)

﹡簡單地說它是一種自助式企業培訓模式。

﹡「4S+C」培訓模式,「影響力訓練」正為您推出共11堂的必修課。(每套專業課標準時間為3.5小時)「4S+C」為您提供電大資源「4S+C」3大好處

﹡一套專業課程﹡培訓面可大大擴大

﹡一套企業培訓自助包﹡培訓費可大大減少

﹡一套專項講師訓練﹡培訓隊伍

﹡一套操作系統

﹡一套服務系統

(六)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

現實中你常常希望某個人改變對你的看法,或者是,你覺得自己有必要改變對某件事或某個人的看法。

看法,是指對某一客觀事實的主觀認定。

看法,不太容易改變,因為這是他認定的事實。要想改變看法,除非改變事實。但既然是事實,當然也不會改變。

然而,任何事實都是「立體」的,而非「平面」的,沒有所謂絕對的「事實」。因為每個人觀察它的角度不同以及用以加工事實的標準為一樣。所謂的「事實」就是:改變你對某人不良的看法。

答案是,於他而言,創造新的、並且足以讓你感覺到的事實;於已而言,試著改變自己的意焦,即你所注意的焦點,以讓自己注意到你的長處以及發生在他身上的新的事實。

生活中,身邊出現一兩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純屬正常。但是,如果有太多的自己不喜歡的人,那將另當別論。姑且不論你這樣相當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另一角度一看,你自己也一定有不少的問題。

按照「我是一切根源」理論,至少你的注意焦點出了問題,或者至少證明你還沒有足夠寬廣的胸懷容納這些人。其實,對他而言,你也許正是他們共同不喜歡的對象。

優點和缺點常常是並存的,差異是你的意焦不同。比如,某人有一個優點「很會說話」對應的另一個角度看可能就是一個缺點「話太多」;某人有一個缺點「固執」,對應的換一個標準看可能就是一個優點「執著」。

意焦,會帶來「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時,他的優點所產生的「暈輪」會掩蓋他的缺點,如「情人眼裡出西施」;不喜歡一個人時,他的缺點所產生的「暈輪」也會掩蓋他的優點。

現在就準備開始,按照下列步驟來做一個持續21天以上的「意焦練習」遊戲。

第一步,拿出一張白紙;

第二步,如圖寫下對方的名字並畫出一個「T型分析」表;

×××

缺點優點

1、 1、

2、 2、

3、 3、

4、 4、

5、 5、

…………

第三步,在左邊「缺點」欄中,寫下全部你不喜歡他的理由或他身上全部缺點;

第四步,從今天開始,你開始「強迫」自己每一天或每一次見到他時,必須從他身上找到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優點,並記錄在左邊「優點」欄中,這個過程要求持續21天或21次以上,直到習慣。

● 特別提示●

寫下來,是遊戲效力的關鍵步驟之一。不要試圖偷懶,僅憑腦袋記憶。如果公憑記憶行事,將太容易使你半途而廢了。

第五步,如果你有其他不喜歡而必須與他打交道的人,請繼續重複第一至四步,直到他們全部都被「消滅」為止。

我知道用「消滅」這個字眼會令人不解,請注意它在這裡真正的含意。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林肯因為經常到他過去敵人的陣營中去做客而常遭到黨內不少議員的批評。他們抱怨林肯不應該去與「敵人」交朋友,應該繼續消滅他們。林肯道:「各位議員,當我將我們的敵人變為朋友的時候,我也在消滅敵人嗎?」

如果我們將自己不喜歡的人,變成喜歡的人,我們也在「消滅」我們所不喜歡的人嗎?

一旦我們有了不喜歡的人,下意識中我們常會選擇「消滅」他們(讓他們離開你),或者讓自己在他面前「消失」(離開他,逃避他)。要知道,如果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改變,無論是他「消失」或者是你「消失」,你一定還會遇到更多令你不喜歡的新的「他」。

現在,如果再遇到 我們所不喜歡的人,我們已完全不必擔憂,因我們已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改變自己的意焦。

(七)如何善用讚美的藝術?

人人都渴望被別人讚美,因為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代表自己被人認同、被人接納、被人欣賞,代表自己的一種存在價值。

然而讚美卻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被讚美者來講,別人一個好的讚美會使自己愉悅、自信、產生希望;別人的一次錯誤的讚美,會使自己產生不切實際的幻覺,迷失方向。如小孩「拿」了同學的一支筆沒被發現,父母予以默許甚至因此而誇他機靈,也許這次「讚美」就是使這孩子長大淪為罪犯的「動力源泉」。錯誤的讚美有時就像毒品,吸食它會令人飄飄欲仙,但它卻會損害我們的身體現神經。難怪古人有一種極端的看法: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對於讚美者來講,一個好的讚美,會訊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並反過來使對方更加喜歡你,願意與你我相處;一個不好的讚美,全適得其反,使人產生尷尬、懷疑乃至反感。

關於讚美有許多爭議,尤其是對於有「儲蓄」傳統的中化民族來講。但問題的核心並非是要不要讚美,而是如何掌握有效的讚美原則與技巧。

為什麼讚美對方?

討論「如何」之前,讓我們先討論「為何」因為「為何」比「如何」更重要。

如果讚美人的目的是為了交換某種回報,那麼此時的技巧可劃歸為一種「權術」;如果讚美真的出自於真誠,即「無為」而讚美,那麼此時的技巧可以上升為一種藝術。

為了減少關於「讚美」不必要的爭議,區別各種負面的讚美概念,這裡需要對讚美重新作一個定義:讚美,就是將下列對方身上確實存在東西強調給對方聽。

1)優點與長處。當然你沒有必要將他身上的缺點與短處也放大給他聽。

2)他欣賞他的地方。儘管人時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這些。

3)他希望你欣賞的地方。儘管有時它是你沒有注意到,或認為並不重要的。

處理原則:作對方為重要的,而不僅僅是你認為他應該需要的。比如,她穿了一套新衣服,也許你並不覺得怎麼樣,但如果你能說一句:「喲,今天穿新衣服了嘛。」對她而言就是一句讚美,因為它至少相當於你在欣賞她的變化。當然讚美並非一定是語言,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一個動作,也可以傳遞出同樣的讚美對方的含意。

鑒於以上定義,我們因此可將讚美理解為中性詞,而並非褒義詞或貶義詞,因為在敘述事實。後面我所提到的所有讚美,均基於這一基本前提。

讚美人有下列五項重要法則:

法則一,真實。虛構會令人尷尬、懷疑。

法則二,真誠。真誠是讚美的靈魂,假惺惺會令人逆反。比如,你讚美某人,但你背後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能免費加加班。一旦被誤破,結果會怎麼樣?

法則三,舉例有具有例證。舉例證明是讚美人的核心技巧。只要保證這一條法則,其他幾條將迎刃而解。

法則四,恰到好處。不可誇張等虛構。這裡的恰到好處,包括你的用詞、語氣、語調、表情、動作等等。如果不是在文學作品中,而是在現實中讚美人時,請盡量避免用形容詞。因為形容詞代表已將事實概括、加工、升華、誇張。

這與傳統的建議恰恰相反。如果非得使用形容詞的話,那也請你務必遵循第三條法則:具體例證。記得在形容詞後面加上「比如說……」。

法則五,角度獨到。這一條代表你觀察的藝術。

你也許還能記得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有人曾經給過自己的一次獨到的讚美。深刻的印象,使你至今依然能回憶起那種美秒的感覺,以及給自己這種美秒感覺的那個讚美。

在我的課程中,有一位學員分享過一個絕秒的讚美案例。她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很認真地問她:「你的雙眼皮真漂亮,在哪兒做的?」她大吃一驚,但很興奮地說:「哪裡,誰說的雙眼皮的做工的,我是天生的」。無意中,這位同事給了她一個獨到而絕妙的讚美:你真是天生麗質。

強調讚美,並不等於否定批評。讚美能使人進步,批評也同樣可以。不過它們的差別在於:讚美,可以立即告訴對方「應該怎麼做」,而且給人鼓勵,使人樂意接受;而批評主要是告訴對方「不應該怎麼做」,但常常不;回答「該怎麼做」。所以批評過後常常可能使對方迷茫並且使對方陷於挫折情緒中,而且可能還會因為被否定,下意識中他還會自我辯護並拒絕接受改變。

從古今,能修鍊到「笑納批評」尤其是立即能「笑納」者能有幾人?如果你真的希望對方朝你希望的方向改變,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當然是認同、接納、鼓勵與讚美。

如果一定要用到「批評」手段,那也必須謹記批評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修路」而非「修理人」,並且請嚴格遵循以下「批評法則」:

1、 真實。基於事實。

2、 真誠。批評的目的一定真心誠意為對方好,並且更要關鍵的是你還應該讓對方感受得到你的真誠。

深圳百麗集團是中國鞋業銷售遙遙領先的第一品牌,集團員工有8000人。集團總經理先生在幾乎所有的員工心中擁有極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該公司去年在全範圍內有近1000位主管和優秀員工接受過我們的培訓,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個令許許多多直接接觸到盛總的主管們津津樂道的的事實:他們稱被盛總「罵」是一種享受。員工們有時居然會相互開玩笑說:「聽說你很久沒有被盛總罵了,看來,你真的快要有大麻煩啦!」

批評人批評到「罵」的程度,「罵人」罵到讓人反過來喜歡你的程度,這是不是了不起的藝術?在無數次接觸先生的過程中,我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其中的「真諦」:在他身上,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真諦。

在無數次交談中,他談到為什麼會選擇與我們公司作大規模合作的原因時稱,是因為我們的課程幾乎在任何時候都在倡導積極向上地面對任何問題,他坦言自己不喜歡許多培訓中,講師告訴他的主管們那些所謂管人的「權術」。他認為「權術」絕沒有想的那麼管用,「真誠」永遠是第一位的。

3、 具體例證。原則是當時、當地、當事,就事論事。

4、 恰到好處。掌握分寸,盡量以對方的「焦慮曲線」限度為參考。

5、 角度獨到。比如,以讚美另一個人,而暗示你對他某方面的不滿;以給出建議的方式,提示他應做出改變;以幽默的方式指出他的某些不足等到。品味一下聽到這兩句話,會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你怎麼把事情弄成這個樣子?」

「如果在這個方面當時你能這樣處理,那就太棒了。」

讚美具有無窮的魅力,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它似乎有太多的好處:

1、 使人覺得自己被認同、欣賞被鼓勵、被接納,因而產生快樂與自信;

2、 使人明確知道什麼是對的,因此行動方更明確,更容易接近成功;

3、 可以激勵他朝優點方向更快地前進;

4、 使人有動力將事情做的更好;

5、 是上面鏡子,使人知道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

6、 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7、 通過讚美別人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

8、 使自己更容獲得更多朋友;

9、 消除隔閡提高工作效率;

10、 激勵一個人的同時也可以起到樹立榜樣鼓勵其他人的作用。

11、 創造積極氛圍,增加團隊凝聚力……

鑒於此,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請多多實施「欣賞管理」:

1、 讚美對象是你身邊的或你需要相處的任何人。

如:愛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屬、同事、搭檔、客房、合作夥伴,甚至競爭對手。

2、 試著為他寫下一張擁有21條以上優點的清單。如果有機會,請全部先念給他聽。如果他目前尚處於不被你喜歡的階段,請先作「意焦控制」練習。

3、 使用「影響力黃金表」規定自己每天必須有意識地對他們表達三次或三次以上你的「讚美」。這三次你可以是針對同一個人,也可以是對不同的人。如果你能邀請你的同事,或相關的人一起練習,效果將最佳。

4、 在開檢討性例會時,會前讓與會者對每一個人著重談談這一段時間以來,發現他們同事身上的三點(當然也可以更多)令自己欣賞的地方,而非對方不足的地方。若要素指出不足時,可改為「下列幾點,如果你能改正過來,我將更加欣賞你」的表述方式。若要提出批評時,請執行「批評法則」。

5、 如果效果不理想,不要輕言放棄。改變是一個過程,請參照「讚美法則」與「批評法則」繼續練習,直到你完全習慣並熟練掌握每個步驟為止。

6、 好了,現在你就等著許許多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奇蹟」發生吧。

(八)如何讓一個人朝著你期望的方向改變?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故事,希臘王子皮格馬利翁請人為他用象牙雕了一座美女塑像。因為雕塑中的這個美女實在是太漂亮了,以至於王子愛上了「她」。王子幾乎把他當作真人,每天他都對雕像含情脈脈,並且訴說情話。有一天,他心愛的「人」真的「活」了過來。他終於與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就是心理學稱為和「皮格馬效應」:你期望的東西會變成現實。

「皮格馬利翁效應」曾被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先生以實驗的形式得以驗證,因此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兩組。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並告訴他們這一群老鼠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好好訓練;B組交給另外一個實驗員,告訴他為是普通的一群老鼠。

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穿行迷宮訓練。

對於老鼠來說,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它們會經常碰壁,必須要有一定記憶、一定的智力,較聰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實驗結果發現,A組老鼠比B組老鼠聰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針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教授指出,他對兩群的分組是隨機的。他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聰明。由於實驗員受到教授的暗示,於是他們就分別用「聰明的」和「不聰明的」感覺與方法對待老鼠,因而造就了一群果然聰明手果然不聰明的老鼠。

隨後,羅森、塔爾教授又把同樣的實驗應用於學校經過一番「測試與分析」,他告訴老師以及在座的學生們,班級里哪一部分學生特別聰明。

當然,他所謂的「測試與分析」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挑選完全是隨機的。受到心理學權威的暗示,接下來老師豪不猶豫地對待「聰明人」方式對待那部分「聰明的」學生。那群被教授暗示為「特別聰明」的學生也開始認為自己應該「聰明的」,而且越來越發現自己似乎的確很聰明。8個月後,考試的結果表明,那群被教授圈定為「聰明的」學生的成績果然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名明顯優於自己的過去。

諸多暗示與期待的結果,造成了「羅森、塔爾效應」所預想的事實。

如果你真的想某個人變成你所期望的人,請你試著在他身上實踐「羅森、塔爾實驗」:

1、 告訴他對你的期望,並使之變成他的「自我期望」。

2、 讓他明白「期望」實現的所有好處,以及達不成時所有的不良後果。

3、 讓他堅信這個期望一定能變成現實。

4、 和他一道制訂達成這一期望的目標以及相應的計劃。

5、 使他能時時「觀想」(即通過想像而「看」到)這一結果實現時全部的「真實感受」。

想辦法讓觀想盡量變成清晰圖像或真實的感受刺激。比如,經常在腦海里像電影一樣「播放」自己的未來時刻,其中包括一切能看到、聽到、觸到、感受到的細節;將夢想製成圖片或實物模型變成「夢想版」,擺放在自己的床頭邊或辦公桌上等這些每天都可輕易重複看到的地方;帶他去實地考察、參觀「未來」;幫他找到現實中的榜樣,因為以什麼樣的人為榜樣將決定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6、 關注、認同、鼓勵、稱讚、欣賞、獎勵他朝這個方向的每一努力,其中包括每次戰勝與失敗的時刻。

7、 和他一起享受因這每一份努力而使階段性小目標達成的快樂,其中包括一起面對挫折與失敗的痛苦。

8、 為他提供必要的訓練與支持,直到他完全能自我訓練與自我發展為止。

9、 讓他堅信「有夢就會實現」,堅信「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

(九)如何讓人更樂意改正不足?

如果有人的表現存在某些不足,或者犯下了一些不是很嚴重錯誤時,嚴厲地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一般達不一到主他快速改正的目的,而且弄不好可能讓對方產生逆反情緒,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處理這類問題,有許多可供應的技巧,如同理心、讚美法則、批評法則、影響力黃金表等。當然,還有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更好法則——「快樂基金」遊戲法。

這一方法在我公司已應用了幾年,效果極佳。據我們許多學員及公司客戶的應用反饋調查表明,效果全都十分不錯。

遊戲規則:

1)、這個遊戲的名稱叫「快樂基金」。之所以稱為基金,是因為它確實是錢。

2)、基金的來源是「罰款」。即針對任何一位參與遊戲的成員,因為他違反了規則,出現了某些過失、不良習慣等任何自我約定的或組織約定的行為,而對他人所作的現金處罰。如說了「不可能」三個字、遲到、辦公桌整理不達標等。

3)、一次罰款的金額建議為1塊錢。

你也可以規定得多一些,但我還是建議你選擇「1塊錢」的罰金。因為金額太大,會違背本遊戲的宗旨,達不到預期效果,或者堅持不了多久。懲罰不是本遊戲真正的目的。

4)、遊戲的目的是通過每一次小小的處罰,提示當事者:你又違反了一次規定。遊戲認為,每一次小小的提示會有利於當事人在潛移默化中以最快的速度改變習慣。每一次進步一點點,也有利於當事人形成穩定的良好習慣。

5)、基金就存在放在一公開擺放的儲錢罐里,讓儲錢罐視覺化,是本遊戲的又一要訣。

6)、基金的用途可設為大家小娛樂的活動經費。提示,千萬不可交給財務當作公司利潤收入。

7)、遊戲的參與者。此遊戲可以你自己一個人「玩」,既訓練了自己,又存了錢,何樂而不為?當然,更有意思是團隊中大家一起來參加。共識會形成更多的共同語言,共同的小進步會形成「蝴蝶效應」。

快樂基金遊戲的好處非常明顯:

1、 特別簡單,易讓人接受,易推行;

2、 特別輕鬆,人性化,有幽默感;

3、 特別適合難以靠強制方式推行的企業文化建設,輔助一個企業或一個其他組織進行其組織意圖和貫徹與真正落實。

(十)何獲得別人的信任?

信任是一扇由內而外打開的大門,它無法由別人從外面打開。我們無法要求別人信任自己,因為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首先要值得別人信任。

牢記值得別人信任的「十二字真訣」:真實 坦誠 忠誠 廉正 責任 誠心

1、 真實。任何虛假、虛偽、欺騙乃至包裝的行為。哪怕是一點點都可能成為別人對自己的不信任根源。

2、 坦誠。不要有、也不要讓對方感覺到你有值得懷疑的目的與言行。即使你已讓對方產生誤解,只要你開誠布公、心胸坦誠盪與對方溝通依然能重新獲取信任。

3、 忠誠。忠誠為信任之本,任何背叛都可能會讓人毫不猶豫將他打入另冊。

4、 廉正。你的清廉、正直、原則的品格會很容易使人感到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5、 責任。「信任」的字面解釋可理解為「相信」與「責任」,意思是當你相信別人時,其中對對方

而言就隱藏著他要為此承擔別人相信你的責任。反過來希望別人信任你,就意味著你必須承擔別人相信你的責任。言必行、行必果,講究信譽,履行承諾,意願、敢於、能夠承擔責任的人,一定會贏得別人信任。

6、 誠心。誠心、誠意、誠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其實,如果一定要將「十二字真訣」歸納為一個字,那一定是一個「誠」寬了。

如果我們不能被人信任,仔細檢討一下,一定是因為某個時候,我們曾經有過或至少無意中有過違背「十二字真訣」中任何一條的行為:

不夠真實;不夠坦誠;不夠忠誠;不夠廉正;不夠負責;不夠誠心;

·特別提示·

不要去責怪別人不信任自己。記住,我是一切的根源。

不要去要求別人信任自己。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值得別人信任。

不要去違背這些最原始的為人準則。謹慎自己的舉止言行,不要輕易讓自己無意中做出讓人懷疑自己有違背這些準則的行為與動機。

不休心存僥倖。古人云:抬頭三尺有神靈;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孟子日:君子慎獨,即使是獨處,身為君子者,也會一樣嚴格要求自己。

不要因為迫於某種壓力才去履行它們,把它們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我們是因為想擁有更成功的人生,才這樣要求自己的。要知道,綜觀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皆堅信:做人的深度決定成事的高度。

不要認為自己一次錯誤的行為,只需要輕鬆一句「對不起,我下次一定改進」就可經換回別人的原諒與新的信任。要知道,那樣我們可能要付出3次、6次、21次乃至一生的正面努力才可換回,有時甚至一生都無法挽回。

不要認為做到這一切很累。一旦我們違背它們,為了挽回後果而去付出努力,你會更累。

不要認為做到這一切很難。其實,「難」是借口,「難」是因為你認為它們不夠重要。難道你真的認為它們不夠重要?


推薦閱讀:

績效考評面談和溝通的24個困惑
當眾講話的4個階段以及其四大技巧
溝通:如何退出談話 | 高效率 慢生活
一流的銷售員,一定是一流的溝通高手
三隻小故事和一個小心眼

TAG: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