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九轉法」養生機理
3、針對糖尿病人的說明:A、本保健法可以刺激內臟運動,使臟腑氣血運行通暢,特別是胰腺的血運通暢,可以幫助恢復胰島功能,喚醒沉睡的胰島,增多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活性,直接解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B、本保健法通過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進內臟血液運行,加速腸、胃、肝臟、胰腺等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從而直接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C 、金元時代的名醫李東垣認為:中焦脾胃受飲食勞倦所傷是導致消渴病(糖尿病)的根本原因,這種分析恰恰與當前社會狀態吻合。糖尿病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四五十歲,屬於社會中堅力量,飲食沒有規律,要麼餓過勁、要麼猛吃猛喝,饑飽不調,損傷中焦脾胃;工作壓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疲勞得不到緩解、生命能量一直處於透支狀態,這些都會導致「元氣不足、陰火上升」,導致消渴的產生。李東垣把這個過程就描述為「饑飽勞役,損傷脾胃,百病叢生」,治療從中焦脾胃入手進行調理。只要中焦脾胃運化良好,氣血運行通暢,內臟功能自然健運,胰島功能恢復,糖尿病自然消失。本保健法以按摩腹部為主,通過外在的自我按摩,使體內中焦之氣匯聚運行,恢復中焦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治療糖尿病。在臨床中做過實驗,凡按照規定認真做該保健法七遍(大約四十分鐘),糖指數均會下降1~3不等,尿糖指數下降兩個加號,最多降低三個加號,長期堅持此保健法的鍛煉,可脫離降糖藥物而維持血糖穩定。2、拍打、摩擦大椎:起勢:雙腳自然站立,同與肩寬,膝蓋微屈,雙手下垂,送胯放鬆,閉目養神,以下每節開始拍打時皆如是,以調息身心。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摩擦大椎,先右手再換左手輪流拍打、摩擦,一般36下。3、按揉、拍打後背、背部兩側膀胱經、督脈(華佗夾脊):第一步,扭擺拍打後背,以腰為軸帶動兩臂,左手手掌繞至體後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同時右臂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左側後背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再反方向左右輪換拍打。右手內旋向右下方繞至背後,屈肘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左臂同時向左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右肩部,如此反覆拍打,一般拍打遍數為四八拍。拍打時動作要協調,利用肩背及腰部轉動時的慣性。兩臂擺動時肩、肘、腕關節要靈活,拍打力度要適宜。拍打後背時,臂應盡量向後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觸的背部得到拍擊鍛煉。如此不斷地扭身、擺臂,兩手交替進行拍打,拍打次數自定。第二步,自下而上推擦背部兩側膀胱經,一般5遍,然後自下而上按揉背部兩側膀胱經肺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三焦俞各1分鐘,如無他人幫助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掌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左側,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用左手拍打背部右側,方法同上,一般拍打8遍,膀胱經上有心、肺、肝、膽、脾、胃、大小腸以及腎俞穴等;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脈,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拍打至長強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覆拍打,一般拍打8遍;第四步,自下而上按揉、推擦華佗夾脊,華佗夾脊也叫夾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開半寸處是穴,十二個胸椎和五個腰椎兩旁共三十四個穴,以酸脹為度。
4、按揉、拍打胰俞穴:胰俞穴:第8胸椎下旁開1.5寸。胰俞穴是「胃管下俞」穴的別名。在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主治:消渴、咽喉乾燥、腹痛嘔逆、肋間神經痛等。尿頻尿量多,而且尿的顏色混濁,臉色開始發黑,口乾舌燥,常覺得腰膝酸軟,有時睡覺會出汗,有時心煩失眠。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會發展到腎陰受損的地步。腎陰不足,腎主收藏的功能就減弱,所以會小便頻繁;水谷稍微不能吸收,都隨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顏色混濁;五臟與五色相配,腎臟與黑相合,臉色發黑是腎臟本臟色的顯現,有此現象,說明疾病發展的程度已經很深了。同時,腎虛會導致虛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必然出現「心腎不交」的癥狀,如腰膝酸軟、睡覺出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表現。這個時候需要刺激按摩胰俞等穴位。一般1-3分鐘。5、按揉、搓摩膻中穴:膻中穴位於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膻中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膻中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和心血管神經中樞,促進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狀血流量,提高心肺部植物神經功能。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按揉100次;或拇指或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摩擦膻中,持續1-3分鐘,以透熱為度。6、拍打命門、腎俞穴:第一步,用雙拳拳眼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命門,拍打時,身體略微前傾,便於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謂「九九打」;第二步,雙手半握拳以拳背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左右腎俞穴,身體略微前傾,便於拍打,右手敲打或拍打左腎俞穴,左手敲打或拍打右腎俞穴,一般為九九打,左右腎俞穴各拍打八十一下。拍打命門穴,命門與肚臍相對應,命門就是命火之門。命門火上下貫通脊柱,左右聯絡腎臟,命門是個強壯穴位。經常拍打命門有培補命門真火,振奮人體陽氣,扶助腎陽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命門火旺,增強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促進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水液代謝,加速血液循環,保持性機能持續有力,總之,就是打命門壯活力。此外,拍打命門,還能防治多種腰痛、遺精、遺尿、陽痿、早泄、赤白帶下等多種病患。拍打腎俞穴,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儲藏著五髒的精氣,拍打腎俞能激發腎氣,健腎壯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代謝力,有益健康長壽,拍打腎俞能刺激膀胱經的脈氣,對五臟六腑的功能都有振奮作用。
7、拍打、搓摩腰骶部(即八髎穴):第一步,雙手掌背輪流反覆拍打或用空拳叩擊腰骶部(即八髎穴)3分鐘或360次;第二步,搓摩腰骶部,搓熱雙手將雙手放在腰眼部位,從上向下摩擦腰骶部,從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閭處(長強穴),再回頭從腰部反覆搓起,反覆搓摩3分鐘,將腰骶部搓得越熱越好,摩擦腰腎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8、拍打、叩擊髀關:雙手拍打或用空拳叩擊髀關,髀關位於足陽明胃經,恥骨上緣水平線向下四寸,靠大腿前中位。髂前上棘與髂骨外上緣連線上,屈股與承扶相對取之。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所謂脾胃之邪常滯留於髀關,胃經氣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拍打、叩擊髀關穴可健脾除濕,固化脾土。一般拍打1-3分鐘或左右穴各180次。9、按摩、捶打足三里:足三里位置,腿的髕骨下面有一個凹陷,這叫犢鼻穴,用左手的四個手指頭放在犢鼻穴的下邊,橫著放著,四個手指頭就把上下的距離量出來了,足三里就在小指的下頭,足三里穴在經絡學裡稱為長壽穴,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經常按摩足三里對全身各臟腑的疾病都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特別是有利於下列疾病的康復:頭痛、牙痛、鼻炎、口眼歪斜、口舌生瘡、候痹、哮喘、高血壓、腹脹、精神疾患、骨關節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雙腿伸出100度-130度,雙手握拳,用尺側適量捶打本側足三里穴位(附圖),雙側交替捶打。熟練者也可以雙側同時捶打(圖9)。每曰早、晚各做一次,每次雙側均捶打九九八十一下。10、按揉、拍打三陰交:取穴方法: 內踝尖上直上3吋,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三陰交穴是肝經、脾經、腎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十總穴之一。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有安神之效,幫助睡眠。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按摩穴位時應保持一定的頻率和力度,一般一次按摩持續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宜。另外按摩用手的指甲不宜過長,按摩時力量不應過大,以免傷害自己。
11、按揉、拍打消渴穴-診治、預測糖尿病的經外奇穴:消渴穴取位在漏谷穴和地肌穴之間,即內踝尖向上4指為三陰交穴,再上4指為漏谷穴,再上4指為地肌穴。消渴穴在人的雙腿上各有一個,每天按摩此穴,5-10 分鐘,堅持100天,必有明顯效果。消渴穴不僅能診斷、治療糖尿病,還能超前5-10年預測、預防糖尿病,而且準確率能達到85%以上。其實這個方法不稀罕,就是在人的小腿上尋找一個神奇的穴位——原來在人的踝骨和脛骨的正中有一個經外奇穴——它就是消渴穴。對中醫了解的人都知道,人體有365個穴位,而我今天要說的這個消渴穴是人體365個穴位之外的一個奇穴。12、按摩合谷、內關:1、按揉、切打合谷穴: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適當用力掐壓按揉120次。兩手交替進行。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第二掌骨中點,即「虎口」處。取法:當拇、食指合攏時,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便會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即是。按揉合谷穴可疏風解表,鎮痛通絡。五指併攏,用一手掌尺側適量切打另一手虎口的合谷穴位(附圖)。每曰早、晚各做一次,一般按揉120下或各切打九九八十一下。合谷穴反映敏感,能引起女子子宮收縮,懷孕女子,不可妄自按摩。2、按摩內關穴:手腕之間有一個腕橫紋,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然後把無名指放在腕橫紋上,食指所指的那個位置就是內關穴,在腕的當間,兩根筋的中間,按摩內關穴對心包經所經之組織器官疾病有一定療效,如心肌梗死、手心熱、肘臂疼痛、拘攣、腋下腫脹、乳腺疾病等。尤其《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說:「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心系實則心痛」,按摩內關穴對預防和治療心臟病有好處的。一般1分鐘或120下。13、搓揉、拍打湧泉穴:用掌心搓揉、拍打湧泉穴即腳心,用手掌緊貼足心,快速摩擦至發熱,左右各180次。掌心有勞宮穴,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氣化痰,清胸膈之熱,醒神開竅,通脈回陽,防治心胸痰火。湧泉穴被稱為「長壽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即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養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經常按摩可起到補腎固元的功效。用掌心搓揉、拍打湧泉穴,為心腎相交,兩極相激,即水火既濟。
14、叩齒吞津保健法:「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要領如下:1、功法要領:A、叩齒:早晨醒來後,先不說活,心靜什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徽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剛開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B、攪舌:從傳統中醫養生之道來看,叩擊結束,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擊後,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攪動36次,可按摩齒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當感覺有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咽下繼續攪動。C、鼓漱: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齶部以聚集唾液,閉口咬牙,口內如含物,用兩腮和舌做漱口動作,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漱口時,口內多生津液(唾液)。D、吞津:等津液滿口時再分三口慢慢下咽。初練時可能津液不多,久練自增。最後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E、時間及次數:每當做時以十次為佳,早、中、晚各叩齒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鬆動,此時叩齒即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2、保健機理: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現代食物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使牙齒的咀嚼功能相對減弱 ,經常叩齒就更具有現實意義。世界衛生組織則把引起牙痛的齲齒和牙周病列為全世界重點防治的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關係到全人類健康水平的大問題。現代醫學證實,口腔疾病可引發多種疾病 ,如心臟病和胃病就與牙周炎有關。牙齒的牙腔內有由血管等組織構成的牙髓,是牙的營養通道。牙所需要的營養在血液里,叩齒產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動牙髓及牙床,鞏固牙齒和牙周組織,興奮牙神經、細胞和血管,促進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齒的營養供應,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類似咀嚼運動形成的刺激,提高牙體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齒變的堅硬穩固、整齊潔白,有益於口腔健康。經常叩齒,還可以使咬肌及牙齒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強機能,減緩因年老機體萎縮造成的凹臉癟肋狀。牙病患者,經常叩齒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叩齒時,嘴、舌充分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對延緩面部皮膚衰老大有裨益。叩齒後跟著做吞津,所謂「津」,就是口腔活動後所產生的唾液。唾液能維持口腔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澱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機能。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唾液與脾、腎二臟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叩齒吞津養生作用如下:A、健脾: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東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 (飲食物 )」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B、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誌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律」,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C、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D、聰耳明目:《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3、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說明糖尿病患者在中醫看來主要為陰精虧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齒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恆,所產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臟六腑。津液滋潤上焦心肺,使人產生「不思小飲」之感,即產生的津液將心肺中虛燥的火氣清潤後,糖尿病屬「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飲,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癥狀便會消失;津液滋潤中焦,會使人食慾正常,即產生的津液將中焦脾胃滋潤後,胃中亢進的火氣自然褪去,糖尿病屬於「中消」型患者「食慾亢進,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現就會慢慢消失;叩齒本身可以固齒,齒為腎之餘,經常叩齒,可以固密腎氣,同時,產生的津液可以滋潤腎陰,糖尿病患者屬「中消」型的「小便多,腰酸易疲勞」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腎氣逐步充盈。可見,叩齒吞津法通調上中下三焦,補充陰精,固充腎氣效果非凡,不啻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選。
15、全身上下顫抖(瞬間強腎法):A、全身上下顫抖,所謂百練不如一顫,基本要領,身體站立,自然、放鬆,兩臂下垂,兩腿略寬於肩,身體隨兩腿一直一曲有節奏地上下顫抖,速度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幅度要感覺到胸肌震顫起來為標準,腳跟挨地離地均可,時間可長可短。B、瞬間強腎法,雙手握拳,拳心虛空,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這種運動被譽為中醫里的金匱腎氣丸,有溫補腎陽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補腎方法,瞬間強腎法是道家仙學泰斗胡海牙老先生所獨創。瞬間強腎法可與全身上下顫抖結合運動,因為其方法原理都一樣,全身抖動時或兩臂下垂(即標準式全身上下顫抖),或雙手握拳貼在腎腧位置(即瞬間強腎法),交叉輪流進行亦可,全身上下顫抖和瞬間強腎法加在一起一般3-5分鐘,時間長則更佳。所謂百練不如一顫,顫動屬於較緩和的運動。用不著將身子跳離地面,只是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身體像篩糠一樣顫抖,顫動運動身體所產生的振蕩,就像篩面時篩子所產生的振動一樣,篩子抖動篩子里的麵粉就會瀉漏下來,人身子顫動時氣血就能在經脈里暢通運行,華佗說得好:「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瞬間強腎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動腎氣,短時間內使人體陽氣生髮起來。《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日: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瞬間強腎法對腎虛,慢性腰脊勞損,腰間盤突出的病人非常實用;對過度疲勞、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在短時間內補足腎氣。腎乃先天之本,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好靜不好動,導致人體陰氣過盛,陽氣相對不足,會產生乏力、疲勞、健忘等癥狀,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聯,其實是腎氣衰了,按摩腎腧有直接補腎的功效,腎氣足了,自然腰背就不彎了。
16、「哈」字吐氣法:身體站立,雙手放鬆自然下垂,雙腳腳尖掂起,腳跟抬起(盡量抬高),兩肩聳緊,吸氣,發出「哈」的一聲,同時腳跟落地。要有彈動,急吸快呼,放鬆全身。腳跟落地膝蓋要稍彎曲,勁自然會內收,用巧勁,以免用蠻勁腳跟著地,震動後腦,一般「哈」3-7次。「哈」字吐氣法: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增強體內的氣機活動,疏散淤滯,使氣機條達通暢,調理氣鬱情急等情緒和臟腑的功能。17、「哈」字吐氣法收勢(捧氣灌頂法):雙掌由背後經體側向上經頭頂,雙掌向斜上方,像大漏斗一樣,充分吸收宇宙和太陽的能量和光明,爾後雙掌心朝下緩緩按下於小腹前,稍停一會,意想全身氣血歸向丹田,雙手自然回歸體側緩緩收勢結束。捧氣灌頂法通過吸收宇宙和太陽的能量和光明,觀照自性,體內所有病毒和污濁之氣均將排出;而丹田是真氣升降出入之基地,意守丹田,可以培補元氣、納氣歸根;調節人體上下氣機平衡;有利於形成胎息,從而益氣養神,益精補髓,調和氣息,安和五臟,氣機通暢,駐顏抗老。此外,意守丹田,還有助於經脈之氣,促進經氣運行以疏通經絡,提高人體的氣化功能,促進人體的再生能力;最後,意守丹田,有利於煉精化氣,恢復生理機能。元精充沛,百病減除,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益壽延年。
五、拍打的要領和方法:1、拍打的要領:拍打前,首先做手腕準備活動,如手腕抖動、轉動以及握空拳等;其次搓熱手掌。此外,需注意的是拍打結束後,不宜馬上接觸涼水,此時,雙手毛細血管張開,以免受寒邪之氣入侵。另外拍打時應注意潔凈大小便。拍打是從按摩推拿療法中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拍打和推拿一樣強調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較高境界拍打「滲透」。拍打時。首先要求全身心整體放鬆。從頭到腳自然鬆弛,做到體松、肩松、臂松、腕松、指松。拍打時放鬆各部位,要感覺到手是柔軟而中空的,而不是僵硬和實心的;第二,拍打的線路清晰,有規律,或者從上往下,或者從左往右,或者按經絡循行路線等,這樣意念就會隨著拍打而跟隨,否則就會感到零亂;第三,拍打時手法要有彈性,有讓性,要順著肌肉的彈性來操作,切忌生硬地擊打;第四,拍打的頻率要合適,快慢要根據每人的體質和拍打的部位來確定,如背部心臟附近的拍打,就不能太快或太慢,不然會影響正常節律,並感到難受;第五,拍打節奏要有藝術性,拍打時發出清脆的響聲,就像樂器打擊一樣,節奏明快,不僅悅耳動聽,還可放鬆身心,精神感到安慰快樂。2、拍打的方法:拍打時,密度要適中,被拍打部位一般不留空,緊鑼密鼓的均勻拍打,一下挨一下,不要有遺漏,如有遺漏,不要回拍補打。拍打遍數多少應據自身情況而定,一般以感到精力充沛,呼吸順暢,全身舒適,體表溫暖為宜。拍打時環境要安定,排除外界干擾,注意力要集中,要專心。體會拍打部位的肌體感覺和經穴、脈絡傳導反應。隨拍隨想,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被拍打部位和經絡上。意隨拍打,拍打時可意想從手掌向體內注入清氣,手掌離開皮膚時,手掌則有抓出濁氣的意念,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拍打時心神安寧,排除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打部位。拍打力度要恰當,用力過小,不能起到良有的刺激作用,用力過大,易疲勞,以免損傷。一般有熱、脹、酸、麻、木或微庝感即可。總之拍打要循序漸進,年老體弱的一次不能拍打完,可休息一下分次拍打,在拍打的過程中,可來回走動一下,或原地跺多腳,以活絡腿部氣血。此外,拍打如無特別說明,一般採用自然呼吸法,呼吸時自然平和,不可呼吸過猛,或過度憋氣。拍打時用實心掌,一般初次拍打時感覺稍痛,以後疼痛會逐步降低。通常拍打幾次後再拍打不易出痧,但無論出痧與否,只要拍打就會疏通經絡,起到保健、治療功效。拍打時,力點在掌心。掌心有勞宮穴,勞宮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性清善降,既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氣化痰,清胸膈之熱,又能醒神開竅,通脈回陽,防治心胸痰火。拍打時若心中默念佛(阿彌陀佛),則效果更佳(意念祛病能事半功倍)。最後,拍打貴在堅持,持之以恆,方能達到祛病防病和強身健體的功效。
六、拍打注意事項:1、對疼痛過敏者,不宜拍打;2、昏迷、急性創傷、嚴重感染部位,不宜拍打;3、女性經期、妊娠期,不宜拍打;4、拍打後,積滯嚴重者,可選用熱敷或藥酒輕揉,不宜用冷水;5、同一部位如果痧未退,不要帶痧拍打,待淤滯之狀消失後再進行拍打;6、拍打時應避風,不可用電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新的疾病;7、遇心慌、心悸、發燒、炎症、出血、瘡癤等病時,可暫停拍打;8、如出現煩躁不安、面色發白、或冷汗、或脈搏過快等反應,應立即停止拍打,可平卧並喝一些溫熱的糖水或鹽水;9、拍打前後可飲熱水,補充水分,防止頭暈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加快代謝物排出;10、拍打後洗浴要在3小時後並要用熱水,不可用涼水。
七、拍打的禁忌症:儘管拍打療法治療範圍廣泛,但也有許多禁忌症。1、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減少、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2、惡性腫瘤、結核病患者及骨質疏鬆患者;乳頭、肚臍、原因不明腫塊者;3、骨折、新扭傷、脫臼未恢復者及皮膚有開放性損傷者;4、孕婦;婦女月經期者;5、皮膚局部有化膿、感染者,皮膚外傷或有明顯炎症、紅腫、滲液潰爛者;6、急性傳染病患者;7、發熱及高熱患者,精神病患者;8、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以及嚴重糖尿病患者;9、過飢、過飽及酒後神志不清者;10、年老體弱、病重、病後極度衰弱者。
附:糖尿病食療粥-黃芪、党參、山藥粥:黃芪30克,党參15克,一段山藥(連皮,洗凈,切塊),大米(最好是粳米)100克。先將黃芪党參放入砂鍋煮40 分鐘(水要一次加足),大米事先泡水30分鐘,40分鐘後,取出黃芪,党參。放入泡好的大米和洗凈的山藥,熬粥,每周吃1-2次。山藥有一個名稱叫做氣死小人蔘。山藥能補益肺氣,吃山藥時須和皮一定要保留,因為山藥的皮和須入胃,對血糖的控制很好。另外黃芪、党參除了補氣之外,也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怕粥里的糖份會增加病情,其實一碗粥的熱量低於一塊肉,而粥和黃芪里的糖份是不會增加病情的,請放心食用。附:2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1.糖化血紅蛋白A1c≥6.5%*,或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義為至少8h內無熱量攝入*,或3.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h血糖≥11.1 mmol/l*,或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癥狀的患者,隨機血糖≥11.1 mmol/l。*在無明確高血糖時,應通過重複檢測來證實標準1~3。跟過去相比有兩個方面的進步:1.增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2.弱化了癥狀指標,更多人納入糖尿病範疇,得到早期診治。
表:糖尿病、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受損診斷標準(單位:mmol/l)診 斷條件靜脈(全血)毛細血管靜脈(血漿)糖尿病空腹≥ 6.1≥ 6.1≥ 7.0服糖後2h≥10.0≥11.1≥11.1空腹5.6~ 6.15.6~ 6.16.1~ 7.0服糖後2h< 6.7< 7.8< 7.8糖尿病高危人群診斷標準:1、年齡≥45歲;體重指數(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紅蛋白Alc位於5.7~6.5%之間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4、有高血壓(成人血壓≥140/90mmHg)和/或心腦血管病變者5、年齡≥30歲的妊娠婦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嬰兒(≥4kg);有不能解釋的滯產者;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6、常年不參加體力活動7、使用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夢回故鄉推薦閱讀
穴位治病立竿見影博文大全(值得收藏)600餘篇佛學資料(值得收藏)傳統文化資料大全(值得收藏)音畫欣賞資料大全(值得收藏)葯食同源材料大全(值得收藏)八卦象數資料大全(值得收藏)為人處世點子大全(值得收藏)100多篇美容瘦身資料(值得收藏)六十集大型電視紀錄片《黃帝內經》易學風水知識資料大全(超過百篇)中小學語文知識資料大全(值得收藏)百餘篇生活常識資料大全(值得收藏)兩百餘篇健康知識資料大全(值得收藏)育兒教子點子大全(值得做父母的收藏)中醫中藥與經絡療法資料大全(值得收藏)200餘篇《民間偏方與對症食療》資料大全(值得收藏)200餘篇《科學飲食與健康養生》資料大全(值得收藏)
中醫中藥六十集紀錄片《黃帝內經》
百科知識音畫欣賞傳統文化初一語文教案《孟子》養生經老年痴呆症穴位治病立竿見影博文大全中醫經絡美圖美景八卦象數資料佛樂視頻經文咒語人生雜談萬病皆可心藥醫教師沙龍在線閱讀博客技巧人體使用手冊美容瘦身佛學天地科學養生孔令謙:養生看體質《中藥學》易學風水生活常識求醫不如求己飲食養生齊魯名人偏方食療善音居士讀經葯食同源四季養生人生感悟分類日誌導航中醫中藥健康知識博客技巧如何解脫人生痛苦名人與佛教熱門日誌一學佛問答國學的天空健康話題手到病自除育兒教子點子大全為人處世點子大全熱門日誌二熱門日誌三視聽之窗中小學語文知識資料大全本模塊代碼複製處(可以放在您的博客主頁中)更多精彩點擊進入【夢回故鄉】 分享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立冬到,開運養生
※程凱《百年程氏養生經》(1-20全集)
※4月25日養生堂 高健生 接傳紅 藏在眼底的秘密(3)肝腎陰虛(3)
※鑽拳的技擊用法及健身養生作用——邵義會 ——中國武術在線 武術與健康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