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所有的批評都是善意的批評,你說呢

導讀:對於批評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先不要管人家是出於什麼動機,是善意還是惡意,而是直面批評的內容,直面批評所針對的問題,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實在不必先假設了一種立場,戴著有色眼睛去琢磨批評者究竟是善意還是惡意。

所有的批評都是善意的批評

劉二哥

昨天看新聞,領導又有了新的指示,說對於網上的善意的批評,要歡迎,要多一點包容和耐心。這則消息看得我心潮澎湃的(說心花怒放就有點誇張了)。道理很簡單——這種「領導的看法」是相對正面和開明的,對於促成一種自由討論的開放空氣,或許會有正面的助益。

不過欣慰之餘,還是覺得哪裡似乎不太對勁。後來發現了,問題不在歡迎批評,也不在包容和耐心,而在於「批評」之前有一個限定詞——「善意的」。

這個「善意的批評」讀來很通順,也沒有語病,乍一看沒啥問題。但仔細一想,似乎又有讓人困惑的地方。問題的關鍵在於,批評是否屬於「善意」的認定問題——這「善意」由誰認定,依照什麼標準認定,遵循什麼程序認定呢?如果批評者本是善意,卻被錯誤認定為不是出於善意,那有沒有什麼申訴的渠道?

這麼一琢磨,問題還真多,有點兒細思極恐的感覺。是啊,對批評進行甄別,區分善意還是惡意,這可是一件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把善意的批評錯誤地貼上「惡意」的標籤。而且,既然是批評,話肯定說的不好聽不中聽,如果再碰上個雅量不夠的領導,那氣惱之下會不會連「善意的批評」也要硬說成是惡意的了呢?

要知道,在耍賴玩橫方面,我們的傳統乃至體制中可是很有一些陋習的。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傳統,不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對於不好聽不中聽甚至有些尖銳的批評,如果不願意聽或者聽不進去或者很煩提出批評的人,在君權專制時代,君王可能會直接讓御林軍把耿直進言的大臣拉出去打板子,有的甚至直接就杖斃了。現在是新社會,這種的事情當然是沒有的,但領導如果不想聽你的批評,也有辦法治你,最簡便的就是給你一頂「別有用心」的帽子戴上。這種辦法很有效,也很可怖,你的批評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的別有用心的行為」——這曖昧晦暗的「別有用心」往你身上一套,你往往就百口莫辯,甚至根本沒有自我辯解的機會就被解決了。

在本質上,對批評做善意與惡意的區隔,這是誅心之論,既難以有客觀可行的操作標準(甚至根本就不可行),也毫無必要。既然這樣,還不如像刑法中的無罪推定一樣,對所有的批評都預先假定其是出於善意,這樣豈不更好?!

所有的批評都是善意的批評,這麼說確實有些絕對,但至少是不再誅心了,也可以避免有些人打著甄別「善意」的幌子對批評視而不見或者壓制批評的言論。

二哥覺得,對於批評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先不要管人家是出於什麼動機,是善意還是惡意,而是直面批評的內容,直面批評所針對的問題,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批評只要不違法,就屬於法律所保障的言論自由,那這部分權利本就應該予以保障,所以實在不必先假設了一種立場,戴著有色眼睛去琢磨批評者究竟是善意還是惡意。

否則的話,進行批評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忐忑不安了。就如我這一篇文字,雖然是在提出問題,進行批評,我自認是完全處於善意的,但如果一不小心被貼上了惡意的標籤,甚至被消失,那我就不僅滿腹委屈,而且十二分的鬱悶了。

推薦閱讀:

侯健:誹謗罪、批評權與憲法的民主之約
俄T-72B3坦克遭軍方批評 被指質次價高(圖)
教子有方,批評有術
職場溝通技巧:理性對待上司的批評
對賈玲的批評也應受到尊重

TAG: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