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進營養、丟掉教養
07-24
別吃進營養、丟掉教養
一天,我和8歲的兒子去參加宴會。餐桌上,兒子揮動筷子如舞長矛,專挑自己喜歡吃的,並且總想把自己喜歡吃的菜盤拉到自己面前。兒子在餐桌上過分隨意、粗魯的舉止和不雅的吃相,確實讓我在同事面前感到汗顏和尷尬。當時,我只低聲勸阻兒子注意點,沒有過分地責怪他。一是為了不影響別人進餐;二是為了給孩子留點面子。
在餐桌上大人都讓著孩子,這是愛護孩子的表現。但是如果孩子只知道接受別人的謙讓,而沒學會回報別人以謙讓,那麼孩子就只吃進了營養,卻丟掉了教養。
其實,餐桌上既有營養也有教養。《禮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夫禮之初,始於飲食。」即飲食禮儀是一切禮儀制度的基礎,吃飯時的禮儀反映了一個人基本的教養狀態。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不但形成了豐富的營養食譜,還形成了優雅的進餐文化。例如:「供飯不擇手」(同別人一起吃飯時,把手洗乾淨後再吃)、「共食不飽」(同別人一起吃飯時,不要只顧自己吃得飽)、「毋固獲」(不要專挑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食物)、「毋刺齒」(不要當眾剔牙,顯得不雅觀)等等。
在生活越來越富裕的現代社會,重「雅食」應成為現代人的基本修養之一。文明進餐是由一套細節組成的行為方式,形成習慣才能舉止得體自然。否則,即使臨時「扮演」,也會出現很多紕漏,何況孩子還不善於喬裝打扮呢。所以,家長帶孩子出去吃飯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吃飽喝足,還應該作為栽培孩子教養細節的好機會。
在宴飲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想一些靈活的辦法維護孩子的「吃相」。在等客人就餐時,如果孩子實在餓了,可以先吃點小零食,並給孩子悄悄地講道理,讓孩子學習正規就餐的基本禮儀,漸漸養成文明進餐的習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