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稿:發達國家家庭農場發展模式比較與借鑒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在增速放緩的經濟形勢下挖掘農業發展的潛力,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必須破解的難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業技術的革新。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經營模式解決了傳統農業小規模經營的難題,加速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但目前我國的家庭農場還處於發展初期,而在發達國家中家庭農場早已成為最主要的農業生產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學者對家庭農場的研究日益增加,不少學者對家庭農場的內涵做出了界定(胡書東,1996;房慧玲,1999;傅愛民,2007)。伍開群(2013)對家庭農場進行了理論分析,認為它是適應農業生產現代化和社會化階段的農業生產模式;高強(2013)對家庭農場作出了詳細的制度解析;楊成林(2013)研究了我國家庭農場的形成動力、發展阻力和運行機理;王建華(2013)的研究著重於我國家庭農場發育的動力、困境及其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構建;王春來(2014)分析了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現狀和關鍵問題,並給出了相關政策建議;蘇昕(2014)對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規模作了研究探討;林雪梅(2014)研究了我國家庭農場經營的組織困境與制度消解;朱啟臻(2014)對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優勢、條件與規模作了分析;何勁(2014)從制度安排和環境相容角度研究了我國家庭農場的績效評價;薛亮(2015)對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實踐和對策進行了探討;郭熙保(2015)從理論和實證角度對家庭農場規模的決定因素作了分析。
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家庭農場的發展,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分析了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借鑒和啟示。何大明(1999)分析了以色列家庭農場發展的原因,指出我國發展家庭農場應借鑒其在政策扶持、合作經營和農業科技等方面的經驗;朱博文(2005a)分析了美、法、日三國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發展的特點及原因,給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了一些經驗借鑒和啟示;時悅(2015)從家庭農場制度、扶持政策、社會化服務和經營專業化等角度研究了美國家庭農場發展對我國的經驗借鑒和啟示;徐會蘋(2013)從土地制度、政策和教育體制等角度詳細分析了德國家庭農場發展對我國的啟示;朱學新(2013)從政策、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等角度出發,分析了法國家庭農場的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吳夏夢(2014)對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家庭農場經驗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和借鑒;黃宗智(2014)在借鑒美國經驗時指出,我國有著「地多人少」的國情,不能硬搬美國的「大而粗」模式,而是應走「小而精」模式;杜志雄(2014)基於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狀態和政策支持,梳理了美國、荷蘭、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的經驗;肖衛東(2015)詳細分析了荷蘭家庭農場發展的經驗,指出經營特徵與制度實踐是發展家庭農場的重要條件。
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家庭農場的研究不斷深入,視角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豐富。但是,當前國內學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還是局限於我國,結合國外家庭農場發展來分析研究的仍不多;另一方面,在分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時,方法顯得比較單一,要麼是重點分析某一個國家家庭農場發展對我國的經驗借鑒和啟示,要麼是將幾個國家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借鑒,借鑒的針對性不強,沒有形成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經驗借鑒的系統性研究。有鑒於此,本文從農業資源稟賦角度將農業發達國家分為資源豐裕型國家、資源一般型國家和資源匱乏型國家,分別選取有較強代表性的國家,分析和梳理其家庭農場發展經驗,並比較三類國家在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方面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而探討其經驗在我國的適用性以及促進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新思路。
二、資源豐裕型國家家庭農場發展經驗
資源稟賦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基石。對於資源豐富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首要保障,而高度發達的整體經濟水平,無疑為家庭農場的發展錦上添花。
1.美國
美國農業生產高度發達且極具競爭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到全國總人口的2%,卻滿足了3億美國人的食物需求,並是全球穀物出口大國,究其原因在於美國搭上了現代家庭農場的早班車。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美國約有220萬個農場,佔地面積高達9.2億英畝,農場的平均面積為418英畝,其中家庭農場佔到了87%左右。
(1)轉變生產方式
一是經營規模化。美國家庭農場逐漸由數量優勢向經營規模優勢過渡,這種逆向發展模式更合乎規模經營的要求。家庭農場告別以往雜亂無序的耕作方式,改為根據不同農產品特性採用相應的生產種植模式,這樣既提升了資源利用率,也節約了經營成本,從而實現整體經濟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產區域專業化。美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但地區差異明顯,矛盾凸顯。為趨利避害,美國規划出十個「農業生產區域」,各區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生產一到兩種農產品(朱博文,2005b),這種方式既規避了家庭農場因產品結構單一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也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多元化。
三是生產合作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必然會促進生產分工,進而推進服務專業化,農業服務機構應運而生。農場主通過合同方式,賦予農業服務機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權利,轉嫁風險,提前鎖定利潤,主動規避市場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2)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社會化服務主體明確。政府、農場主、私營企業是社會化服務的主要供給者,且分別為家庭農場提供公共農業社會化服務、合作農業服務和私營農業服務。三個主體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構建了一套完善的農業社會服務化體系(馬雯秋,2013),並為家庭農場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是農業技術進步與推廣。美國人少地多,勞動供給缺口大,而現代科技與機械的高度對接彌補了這一缺陷。現在,80%的美國家庭農場將全球定位系統和生物技術等高科技與播種機、拖拉機、灌溉機和收割機等機械設備良好對接,進行科學高效的生產,實現農業生產無人工操作,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生產效率。
三是農場信息化程度高。美國家庭農場已實現「信息高速公路」和「計算機集成自適應生產」模式(付俊紅,2014)。農場主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掌握農業發展信息(市場信息、勞動信息和生產信息),進而科學制定合理種植方案,確保農業生產周期與產品市場有效銜接,實現利潤最大化。
四是融資體系完善。資本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融資體系的完善為家庭農場規模經營破除了資金瓶頸。美國農業的融資體系以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基礎,私營的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為主體,合作性金融機構為補充。多層次、多功能的融資體系為家庭農場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積極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除此之外,政府還在法律制度、農業補貼、農業保險以及農產品價格等方面給予了家庭農場極大的扶持,而在農產品流通和質量監管方面合作社與相關企業也充當著頂層設計的角色。
2.加拿大
加拿大的農業發展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且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較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加拿大的家庭農場現代化水平很高,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加拿大農業不僅具備先進的技術、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高素質的農業生產者和全面的政府政策扶持,且還具有以下特點:
(1)農業區域布局和產業分工專業化
根據各地所擁有的農業資源和環境條件的不同,加拿大的農業區域布局和產業分工呈現出高度專業化特徵。就區域布局而言,其主要農產品生產已在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區位優勢。例如穀物生產主要布局在阿爾伯塔、薩斯喀徹溫和曼尼托巴三省,被稱作「世界的糧倉」。區域性專業化的分工生產,不僅使加拿大各省合理利用了本地資源,突出了地區農業生產的特色和優勢,也避免了農產品在國內同質過度競爭,提高了家庭農場生產效益。在產業分工專業化方面,將農場分為穀物農場、畜牧農場、特種作物和農牧業混合農場,其中,經營穀物、特種作物和肉牛、奶牛為主的家庭農場約佔全國農場總數的60%,有10%生產奶製品和禽蛋類產品,3%飼養生豬,混合經營的農場比重較小(吳夏夢等,2014)。
(2)農業經營管理市場化、專業化
加拿大的家庭農場經營的市場化程度很高:一是土地市場化。加拿大98%的家庭農場歸私人所有,且可在土地市場上自由流通,不受政府干預。二是生產市場化。參與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市場主體也遵循市場規律規範運行。三是產品市場化。產品數量和產品價格取決於市場供求關係,市場是農產品價格的最終制定者。加拿大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也十分專業和靈活:農場只對生產進行直接管理,農產品的供應、加工運輸和流通都有專業協會進行產後管理;有著地域覆蓋範圍廣、服務內容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並貫穿於農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農場主可根據自身需求參加或組建新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三、資源一般型國家家庭農場發展經驗
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有著相對豐富的農業資源,但由於人口密度大,導致人均耕地面積少。它們通常憑藉自身的經濟、技術等優勢,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農業資源,克服其人均耕地面積狹小的缺陷,集中發展中小型家庭農場,推動現代農業高速發展。
法國雖然人多地少,但它卻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農業強國,被視為歐盟農業經濟的領導力量,其加工農產品出口額高居全球第一。法國農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其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作為法國的農業最基本的經營組織形式,以中小型為主的家庭農場在法國農業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是農場經營專業化。法國家庭農場的經營形式是以單一專業化農場為主,混合專業化農場為輔,包括畜牧農場、穀物農場、水果農場和蔬菜農場等。目前法國的家庭農場總數約為66萬個,其中60%經營穀物、11%種植花卉、8%經營蔬菜、5%經營養殖和水果,其餘的為混合型經營。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法國家庭農場的專業化水平還將得到較大程度提升。
二是建立和完善雙層經營體制。法國的農業合作社在政府和農場主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政府與農場主溝通的橋樑和媒介(朱學新,2013)。法國的農業合作社是隨著家庭農場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旨在為家庭農場提供服務。為了實現土地集中經營,提升家庭農場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政府率先通過政策性引導鼓勵家庭農場加入農業合作社。通過合同方式,農場主不僅獲得了轉嫁風險的權利,還可獲得來自合作社的多元化服務,確保了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順利開展。這種家庭農場與合作社合作的雙層經營體製成為法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
三是政府大力扶持。家庭農場作為法國農業生產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國家頂層設計是其持續發展的保障。在土地政策方面,為集中土地實現家庭農場規模化,政府設立了專業機構和專項基金,以激發農場主擴大經營規模的意願,同時也用於完善對失去土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政府通過強化農業技術科研工作以及引進先進技術,不斷革新農機具,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提高家庭農場生產現代化水平;在農業信貸方面,政府對涉農資金實行低利率貸款政策,同時還延長貸款期限,創新豐富農貸品種,擴大農貸規模,以提高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規模;在農業教育方面,政府出資設立了農業中學,並免費為農場繼承人提供培訓教育,只有考核通過的學員才能獲得從事農場經營的資格。
四、資源匱乏型國家家庭農場發展經驗
農業資源匱乏是阻礙家庭農場發展的首要因素。然而,也有一些國家克服了資源匱乏對其農業發展的限制,通過發揮其他方面的優勢(如科技和人才),再加以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農業資源,實現了家庭農場較高水平的發展。
1.丹麥
丹麥可謂是世界上農業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也是食品安全具有高度保障的國家。丹麥全國範圍內大約有6.7萬家農場,平均每個農場擁有40公頃土地,其生產的農產品遠銷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丹麥也因此獲得「農場主的王國」的稱號。丹麥家庭農場成功的利器,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
(1)農業合作社發達
丹麥的農業合作社起源於19世紀末,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合作社日趨成熟,成為農業組織形式的主要構成部分。目前,大約97%的農戶都加入了合作社,成為合作社股東,合作社旨在為社員提供系統化、專業化、多元化服務以實現股東利潤最大化。通過有效的合作制,合作社承擔了生產要素配置、農產品生產加工以及農產品銷售的全部活動,規避了家庭農場分散經營所造成的低產出、低效率,最大限度地獲取規模生產帶來的效益。
(2)發展環保農業
丹麥四周環海,陸地自然資源匱乏。為解決農業資源瓶頸,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丹麥農業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丹麥,法律嚴格規定了家庭農場的種植面積或養殖數量,農場主不能超出該限制進行農業生產。此外,農場所需肥料在施入田間前都需進行發酵處理,以保護土地和地下水。同時,丹麥的家庭農場幾乎都實現種養結合,種植與養殖的有機結合,不但解決了尿糞還田利用難的問題,還降低了農田化肥使用量,使得生產成本減少而農產品質量提高,也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健全
丹麥家庭農場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政府通過對農業科研和教育、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生產環節、農業諮詢機構等的資金投入加大對農業合作社的支持;二是設立專門的農村金融支持機構——丹麥農業抵押銀行,農場主發展所需資金主要由農業抵押銀行提供(夏語冰,2014);三是設立大災保險、止損再保險等專門的農業保險,並出台了一系列農業保險措施,損失補償額度高達140%。
2.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水源十分稀缺、耕地匱乏且土壤貧瘠的國家,年降水量約200毫米,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然而就是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以色列打造出了頂尖的現代農業,創造了農業奇蹟。目前,以色列農產品自給率達95%,且出口大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以色列的家庭農場創建於1921年,當時家庭農場的基礎還很薄弱,但在短期內迅速發展起來,家庭農場出現了繁榮景象,究其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農業政策
以色列約一半的國土面積是沙漠,耕地和水資源十分匱乏,家庭農場發展的基礎差、底子薄,因此其穩健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農業政策。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主要致力於兩方面:一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擴大灌溉面積;二是選擇和培育適應性強的高產品種(馮中朝,1998)。以色列政府通過大量資金投入建立全國輸水工程以及灌溉系統,高效合理利用現有水資源發展農業,解決了農業用水難題;將生物科技引入農業,實現溫室栽培、無土栽培,解決了耕地面積狹小等問題;同時,還出資成立了7個研究所,從事農產品品種的研發,每年用於農業科研的經費多達上億美元。
(2)健全的農業服務體系
首先,以色列的農業科研、開發與推廣由政府負責,相關部門職責明確,組織管理高效。以色列有專門從事農業研究與發展的機構,即Vocani中心,該機構下設7個專業研究所,80%以上的農業科研與推廣由它承擔。以色列農業部設有專門的農業推廣服務中心,並在全國不同區域設置了9個區域推廣服務中心。其次,以色列有著健全的產品流通服務體系。一方面,以莫沙夫為代表的農業合作社對其會員農場產品集體收購,統一銷售,有效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成本負擔;另一方面,政府也出資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農產品批量收購以及後期的產品推廣,並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實施農產品「走出去」戰略,打造了一系列在國際市場極富知名度的特色產品,如花卉和水果。
(3)高素質農業人才
以色列的農業人口中,不乏在校農業大學生,且該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都擁有中專以上學歷。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得益於專業的推廣隊伍,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知識的推廣,農業部設置了專門的推廣服務中心。高學歷的推廣人員都是某領域的專家,他們的農業技術服務和推廣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向農場主傳達國家政策和經濟信息,二是為農場主直接提供農業生產方面的經濟與技術指導,三是為農場主提供生活與消費指導。他們在一年中只有少部分時間用於科研,其餘時間都用于田間授課,為農戶提供免費的指導、培訓、示範等服務。這種教授方式能加速傳統農民的現代化轉型,也為以色列家庭農場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
五、發達國家發展家庭農場的主要經驗及其適用性
1.發達國家發展家庭農場的主要經驗
通過上文的梳理,我們可從美國、加拿大、法國、丹麥和以色列等國家家庭農場的發展中梳理出以下四點相同的經驗和做法:第一,土地是家庭農場生產的基本要素,這些國家都有著產權明確的土地制度。無論是美國、法國、丹麥和加拿大的土地私有化制度,還是以色列的土地歸國家所有、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制度,都為家庭農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必要支撐,上述國家家庭農場的發展都離不開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持。第三,經營專業化、現代化是推動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動力,家庭農場的發展受益於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以及農業科技的進步。第四,專業人才是家庭農場持續發展的人力保障,高素質的農業領域專業人才為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從農業資源稟賦角度來看,美國、加拿大、法國、丹麥和以色列的家庭農場發展中也有不同的特點。第一,美國和加拿大農業資源豐富,所以家庭農場發展具有規模大、區域專業化等特徵,以便更好使用現代化機械進行生產管理。第二,法國屬於農業資源一般型國家,其家庭農場的發展主要依靠合適的經營管理體制、生產經營專業化和政府政策扶持。第三,丹麥和以色列屬於農業資源匱乏的國家,其家庭農場的發展則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以解決家庭農場發展的自然資源約束。
2.發達國家發展家庭農場經驗在我國的適用性
一方面,就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經驗的相同之處來看,無論是完善的土地制度、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還是推動家庭農場經營現代化、專業化和培育農業高素質人才,都是值得我國借鑒的。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和以色列相似,都是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因此我國政府主導的土地制度改革應更著力於土地集中管理與經營,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從而為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現代化奠定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尚不明確,政府服務不足,企業服務「嫌貧愛富」,合作社服務尚未成熟,因此作為家庭農場發展支撐力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此外,推動家庭農場經營現代化、專業化和培育高素質農業人才等舉措同樣適用於我國,這些都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培育現代化家庭農場的必要措施。
另一方面,就國外家庭農場發展經驗的不同之處來看,由於我國資源稟賦和國情的特殊性,對這些經驗的借鑒應當區別對待,做到有所取,有所不取。就資源豐裕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我國可借鑒其區域專業化生產的做法;但是其大型家庭農場為主的發展模式在我國不適用,因為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適合以中小型家庭農場為主的發展模式。由於我國的資源稟賦與法國、丹麥和以色列更相似,所以可更多地借鑒他們的發展經驗,建立健全家庭農場經營管理體制,推動生產經營專業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以促進我國家庭農場的現代化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有著特殊的國情,資源稟賦、土地制度等方面多多少少與其他國家存在差異,再加上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背景、現狀和問題也與其他國家不同。所以,在借鑒國際經驗時,不能將其照搬、一成不變地運用在我國,而是要結合我國國情和家庭農場發展的特殊情況,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經驗,且創新、靈活地運用於實踐。
六、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思路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經濟形勢下挖掘農業發展的潛力,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隨後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的要求。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政策支持。我國絕大部分家庭農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經濟效益低。從宏觀層面看,大力發展家庭農場,體現了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有利於提升農業的地位和優化產業結構,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有利於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經濟形勢下挖掘農業發展的潛力,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從微觀層面看,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最直接的目標就是提高家庭農場的經濟效益,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現代職業農民,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統籌城鄉發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不僅要合理借鑒國外經驗,還要立足於國情區情,實現創新驅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國家政策扶持的力度決定著家庭農場的培育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可以借鑒以色列的經驗,加大對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扶持。一方面,應改革農業補貼辦法。我國的農業直補政策,財政補貼的總額巨大,而分散到各農戶手中的補貼額度對於他們發展農業所需要的資金來說卻是杯水車薪,且財政補貼的用途也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必須改革現有農業補貼方式,由直補轉為功能化、多元化、項目化的財政補貼。目前,財政補貼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當地的交通、通訊、物流等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優化家庭農場經營環境。
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投入,搶佔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加快推進農業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和推廣,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生物科技、現代化信息技術和高科技裝備等支持;積極培育和引進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同時,加強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生態修復、災害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的研究,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
2.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首先,應加速土地確權進程。在土地所有權歸集體的基礎上,應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農戶。積極開展土地確權登記,以法律形式賦予農民長期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並將繼承、轉租、轉讓及抵押等功能賦予承包經營權中。同時,加速推進「三權三證」的頒發,保障農民在土地市場中獲得議價權,促使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為我國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化和現代化生產經營奠定基礎。
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平台。一是完善現有的土地流轉網路系統,縮短農戶獲取信息的時間,降低農戶獲得土地流轉信息的成本,加強農戶之間、農戶與產業化公司之間的信息溝通,促成土地流轉(沈瓊,2014)。二是在農村建立土地流轉專業機構,為土地流轉提供一體化服務。如成立專門的農村土地流轉法律服務組織,為交易雙方(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戶)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建立科學的土地流轉價格評估機制,對流轉土地進行合理定價。三是加強監管,維護農用耕地的正當用途,杜絕改變農地用途的不法行為。
3.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方面,要明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體。我國可借鑒美國經驗建立多層次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體系,即建立由公共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合作農業服務系統和私營農業服務系統三個層次交織的網路體系,三個主體相互監督、相互補充、相互競爭,促進彼此的發展,為家庭農場的不斷發展提供更多動力(朱博文,2005)。公共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負責宏觀性的服務,以支持家庭農場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合作農業服務系統由當地農戶組成,通過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來達到社員利益最大化;私營農業服務系統主要是通過商業性活動來豐富服務內容,進而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和不斷完善。
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業社會服務體系一體化。要發揮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主導作用,以農戶組建的專業合作社服務為基礎,以企業商業性服務為補充,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系統性、多元化服務。尤其是產後服務,傳統的零售方式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必須創新銷售方式,比如採取訂單生產、農超對接、網點專銷、網路銷售等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及時掌握需求動向,解決農產品供需矛盾,及時、充分地實現農產品價值。
此外,我國還應更加註重對家庭農場的金融服務。由於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加上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家庭農場發展的融資瓶頸凸顯。一方面,政府應改善家庭農場融資環境,推動土地產權的資本化進程,完善抵押、擔保、信貸等農村金融機制(陳騏,2015);同時,要創新和推廣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優化配置農村金融資源,推動家庭農場換擋增速、提質增效(張惠,2015)。另一方面,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初期缺乏足夠的抵禦風險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以促進家庭農場的持續發展。
4.適度規模經營,走專業化、生態化的發展道路
我國有著「人多地少」的國情,所以發展家庭農場不能照搬美國的「大而粗」模式,而是應採取「小而精」模式(黃宗智,2014)。當然,「小而精」模式並不是說我國要走小規模發展道路,因為小規模經營不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體現不出規模化優勢。因此,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應走符合地區實際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如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和東北地區,家庭農場可適度大規模經營,而中西部等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區,家庭農場就應該是適度中小規模經營。
我國各地區資源稟賦和社會經濟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農業發展狀況也呈現出差異化。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可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市場需求等對家庭農場進行區域分工,優化家庭農場區域布局,構建專業化家庭農場。如東三省地區,土地肥沃,有利於糧食類作物生產,可發展大型糧食類家庭農場(如小麥、玉米、大米等);內蒙古和西北地區,土地遼闊、草場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大中型畜牧類家庭農場(如奶牛、肉牛等);長江流域一帶,氣候濕潤、水資源豐富,可發展中小型養殖類家庭農場(如水產,小家畜等)和中小型種植類家庭農場(如柑橘)。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也日漸凸顯,家庭農場應走生態安全、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方面,積極預防和治理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改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環境,提高家庭農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現綠色環保、提質增效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發展循環家庭農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經營結構多元化,從根源上解決成本昂貴和單一經營所造成的市場競爭不足的問題(唐麗桂,2013)。
5.加快培育高素質現代農業人才
一方面,要加快培育現代家庭農場主。政府應做好引導工作,出台配套政策,從稅收優惠、財政補助、技術指導、信息傳導等層面支持農民工返鄉創辦家庭農場,並促使兼業經營向專業經營轉化;同時,要結合各地區實際,對家庭農場主及經營管理人員積極開展針對性強、專業化程度高、覆蓋範圍廣的農業知識技能培訓,以提升農場主的綜合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基層農技推廣人才的培養,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和農業專業技能,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與此同時,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人才發展戰略。改善農村創業環境,落實財稅優惠、創業貸款等政策,以吸引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到農村發展,為家庭農場注入新鮮的血液,解決家庭農場「後繼無人」的難題。
來源:《西部論壇》2016年第2期
推薦閱讀:
※《我的世界》全自動雞蛋農場怎麼製作?
※黑龍江友誼農場大面積良田被荒蕪
※台灣偶像劇,一半都來這個農場取景
※qq表情搞笑圖片大全 qq表情動態圖片大全 qq表情圖片大全2009 農場qq表情圖片大全 qq表情再見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