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三種誤讀
□瀋陽 丁寧 作為一位經歷股市大起大落的80後投資者,能夠學習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投資大師的經驗,還要多虧近兩年國內的熊市行情,這使得筆者徹底靜下心來專心學習。不過遺憾的是,筆者在最初學習價值投資時,對兩位投資大師的投資經驗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誤讀。 誤讀一:「不熟不做」等同於「從身邊投資」 無論是巴菲特還是彼得林奇,都秉承著「不熟不做」的投資理念。兩位投資大師都宣稱自己是高科技股票的厭惡者,可見「不熟不做」才是真正的安全投資。不過筆者在最初學習價值投資時,卻認為「不熟不做」等同於「從身邊投資」。於是乎,購買大量平時時常能看到的企業,包括中國石化、招商銀行、華聯綜超、保利地產等股票。在最近兩年的股市行情背景下,筆者的此類投資業績可謂一路直下。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發現「從身邊投資」並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巴菲特曾經說過,價值投資其實就是購買自己「能力圈」以內的股票,也就是自己可以理解的公司。同時,要考慮到國內市場的「政策市」生態環境。一味追求大盤股,只會讓自己受傷。 誤讀二:價值投資在國內行不通 「價值投資在國內行不通」是很多投資前輩傳授給筆者的經驗。但回顧以往的國內股市,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比如,萬科和蘇寧,這些業績穩定增長的股票,都曾給國內價值投資者帶來不菲回報。 之所以很多投資者拿不住績優股,是因為他們心態太急。對於他們而言,反轉股和概念股更為刺激。但是每每短線搏殺之後,受傷的往往是自己。實際上,找到業績逐年增長的股票並非難事。有些股票甚至已在最近兩年的熊市中被「錯殺」。此時進入市場抄底「錯殺」的績優股,其實就是為將來的成功投資埋下伏筆。 誤讀三:價值投資等於長線投資 不知從何時開始,價值投資被筆者誤讀成長線投資。以至於出現「死了都不賣」的悲催景象,其後果之慘痛也就可想而知。實際上,價值投資其實就是在股市中挑選被嚴重低估的績優股,等到股票出現正確估值或被高估時,再將其賣掉,則可稱之為價值投資。 比如,一隻股票如果在短短兩個月內,從價值嚴重低估變成嚴重高估。那麼投資者就應將其賣掉,從而兌現被市場高估的非理性價值。而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持股年限,之所以經常長達數年,是因為在成熟資本市場,股票從低估到高估的轉變周期更長。因此,價值投資並非長線投資。 |
推薦閱讀:
※簡單看成長型vs. 價值型股票
※【路遙說】人工智慧是否會開啟人類的新紀元
※誰說價值投資在中國沒用?明心見性,方得其道!
※巴菲特:煤炭業消亡在即 可再生能源多多益善
※用不了多久,我們將迎來一個普通人都能躺著賺錢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