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鑒別診斷千千萬,這次的元兇又是誰?
抽絲剝繭地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地降壓和使患者獲益更大。
作者丨人間世
來源丨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高血壓的診斷焦點一直集中在原發性和繼發性的鑒別上,繼發性高血壓病因很多,我想作為久經考場的大家應該都能脫口而出不少常見疾病,其中腎動脈狹窄是必不可少的。但腎動脈狹窄本身只是一種現象描述,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今天以1個病例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一下腎動脈狹窄相關性高血壓的診療。
患者32歲女性,主因「發現血壓升高3年」入院,血壓最高為240/140 mmHg,最低為170/110 mmHg,平日多為180/120 mmHg,無不適主訴。否認其他疾病史、用藥史及家族遺傳病史等。
1需要考慮哪些鑒別診斷?患者青年女性,發病年齡早,血壓水平高,考慮繼發性高血壓可能性大。
常見的繼發性因素有: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壓伴低鉀血症,24小時尿鉀增多,ARR升高,確診試驗陽性。
Cushing綜合征:高血壓、代謝異常相關表現,皮質醇晝夜節律消失,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陽性。
嗜鉻細胞瘤:高血壓伴頭痛、心悸、大汗等三聯征,血、尿兒茶酚胺升高,影像學是腎上腺或異位佔位。
腎性高血壓:基礎有慢性腎病,且多有血尿、腎功能不全,伴有腎性貧血、腎性骨病等。
腎動脈狹窄:高血壓、繼發性醛固酮增多、不對稱性腎萎縮,可伴有難以解釋的一過性肺水腫,影像學可見腎動脈狹窄。
另外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主動脈縮窄、內分泌性疾病、藥物相關性及單基因性高血壓等。
入院後予完善高血壓相關檢查,結果如下:
四肢血壓:右上臂151/96 mmHg,左上臂150/92 mmHg,右下肢153/100 mmHg,左下肢165/102 mmHg,右ABI:1.01,左ABI:1.09;
立位腎素/醛固酮:血漿醛固酮(立位)202.0 ng/dL、血漿腎素(立位)1184.0 uIU/mL↑;
1mg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次日8點血皮質醇:1.0 ug/dl;
腎功能:血肌酐 86.25 umol/L;
腎小球濾過率:左腎eGFR 59.0 ml/min,右腎eGFR 15.07 ml/min;
腎超聲提示:左腎109*44 mm,右腎92*32 mm;
腎動脈CT:右腎動脈閉塞,側枝形成,右腎縮小;
雙腎上腺CT平掃+增強:未見異常;
余頸動脈超聲、自身抗體等均未見異常。
2 導致腎動脈狹窄的兇手又是誰呢?
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患者高血壓是由右腎動脈狹窄引起的,但又是誰導致了右腎動脈狹窄呢?
目前腎動脈狹窄的病因主要有三類:
動脈粥樣性硬化性:最常見,多見於老年人,合併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伴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多為腎動脈近端或開口受累,可表現為偏心性狹窄、錐形狹窄等。
多發性大動脈炎:多見於青年女性,多有主動脈及其分支受累的癥狀及體征,腎動脈近端受累為主,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瘤樣擴張。
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多見於育齡期女性,病變多位於腎動脈主幹中遠端,典型表現為串珠樣改變。
該患者為青年女性,無明顯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無明顯主動脈及分支手累表現,同時腎動脈以中遠段受累為主,雖無典型串珠樣改變,伴有單側腎功能減退,故傾向於腎動脈肌性發育不良可能性大。血腎素、醛固酮均升高考慮腎灌注不足繼發性升高。
3 下一步的治療策略?腎動脈狹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治療,其關鍵性問題為是否需要行靶血管血運重建。
血運重建需考慮解剖學指征和臨床指征兩方面:
解剖指征:腎動脈直徑狹窄50%以上,跨病變收縮壓差大於20 mmHg,平均壓差大於10 mmHg;
臨床指征:嚴重高血壓、惡性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高血壓藥物不耐受;單功能腎或雙側腎動脈狹窄合併腎功能不全或惡化;一過性肺水腫;不穩定性心絞痛。
需具備解剖學指征和至少1項臨床指征可行腎動脈血運重建,血運重建中首選介入治療。
該患者單側腎動脈閉塞,滿足解剖學特點,伴有嚴重高血壓、單側腎功能不全滿足2項臨床指征,故血運重建指征明確。
跟冠脈介入治療類似,腎動脈介入主要有單純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根據現有指南推薦,動脈粥樣硬化相關腎動脈狹窄多推薦支架植入,而多發性大動脈炎及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多一般建議行單純球囊擴張。遂行腎動脈造影+球囊擴張術,結果如下:
圖1:右腎動脈造影
圖2:右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後
4 治療效果如何?術後第二天複查四肢血壓:右上臂102/57 mmHg,左上臂108/63 mmHg,右下肢116/69 mmHg,左下肢112/64 mmHg,右ABI:1.07,左ABI:1.04。
總 結高血壓是我們日常工作遇見的一類疾病,但是也需要我們仔細地篩選出那些那些潛在的繼發因素,並抽絲剝繭地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地降壓和使患者獲益更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