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屋子藏品 卻難見真品 ——為何假貨總跟著這些人?
收藏圈裡總有那麼一些人,家裡滿屋子的藏品,卻難見真品。似乎假貨總喜歡跟著他們。在跟這些人接觸後,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原由。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眼力,缺乏基本的專業常識,卻執著和自信。按圈內行話說,路子很偏。
他們從不到古玩店買東西,更不用說去拍賣會了。他們總喜歡在地攤「淘寶」,認為在地攤上買的才叫撿漏。不是說地攤上沒漏,地攤上確實有漏,早個十來年還有大漏呢!但撿漏的前提是眼力。即使地攤出現了漏,也早被眼力過硬的人掃了貨,根本輪不到他們這些人。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他從書本中學了一些識別古玉真假的方法,便認為具備識別真偽的能力了,每個周末必到地攤上尋寶。發現造型、風格與書中圖片相似的,便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回來。
據老者說,一年內能夠在地攤上買到數十件國寶級的精品。有時發現重樣的第二件時,也立即買到手,生怕被別人搶了先。其實,只要發現地攤上出現重樣的第二件,就已經說明,先前買的第一件肯定是贗品。因為古玩的稀缺性決定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一地點出現第二件。但是老先生堅持說,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發生。
盲信游商,在古玩市場經常會遇到主動搭訕的游商,一旦發現目標,便過來糾纏,謊稱手裡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對方感興趣,便被帶到他們的住處,開始講故事。由於他們兜售的普遍是高仿品,鑒定難度較大,所以他們允許先鑒定再付款。如果第一次交易成功,買回來後得到了某些玩家的認可,便誤認為這夥人的東西都靠譜,於是陷入更大的騙局,放鬆警惕,投入巨資,越買越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有一位民營企業家自從沉迷收藏,前後投入了6000萬元,買了幾百件假古玉。最後發現地攤上出現大量類似的,只賣幾百元,才幡然醒悟,從此遠離收藏。
愛聽故事,瞎編故事是普遍的欺騙手段,其目的是證明賣的假貨是真的。而古玩行家具備豐富的交易經驗,凡是在收買古玩時,只注重驗證器物的真偽、品相和年代,絕不聽信任何故事。如果發現賣家企圖敘述來歷,行家會立即制止,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對方干擾注意力。
但是對於外行來說,很容易輕信故事。
例如,有人謊稱某件乾隆官窯瓶是從李蓮英家裡流散出來的;
有人說老家蓋房時挖出來幾件宋代瓷器;
還有人在老舊的紅木盒裡裝進假古玩,外包裝上寫著「文物南迀,蔣總統中正簽」的封條。
離奇的故事五花八門,天花亂墜,目的就是為了賣假騙錢。
在此,但願這些朋友早日醒悟!
淘玉高手告訴你,玩玉得懂這個!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號稱中國最貴的錢幣
推薦閱讀:
※古董收藏品買賣中的陷阱
※細數郵幣市藏品的市場行情
※[轉載]巴爾先生古玉藏品(七)——商周(三)
※考古學家們是如何做年代鑒定的?
※藏品鑒賞(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