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變後掠翼飛機哪家強?獨特的設計目前已不多見
早在二戰後期,德國就開始了變後掠翼的研究。戰後,這一超前於時代的技術很快落入美國手裡。然而,直到1960年,第一架實用的變後掠翼飛機F-111才首飛......
蘇-17是蘇聯第一種變後掠翼戰術飛機,蘇霍伊把蘇-7翼展的一半做成變後掠翼,從原主起落架以內的翼段為固定的。該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半吊子的變後掠翼!
在20世紀70年代初米格設計局順應時代潮流設計出可變翼的米格-23戰鬥機,並衍生出米格-23BN和米格-27攻擊機,這些飛機的北約代號都是「鞭笞者」。
「鞭笞者」成為70年代末和整個80年代蘇聯和東方集團的主力戰鬥機,至今還在一些國家中服役。
蘇-24是蘇霍伊研製的可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它的可變後掠翼設計兩種模式下使得其能以1馬赫速度低空突防或以1.3馬赫速度高空突防。
圖-22M是一種超音速、可變機翼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由於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又採用可變機翼設計,圖22M3轟炸機至今仍是俄軍轟炸機部隊的主力機型之一。
1981年首飛的圖-160是最後一種投產的變後掠翼飛機,該機由圖波列夫局研製。從外形來看,圖-160與美方的B-1轟炸機很相似。
F-111戰鬥轟炸機是美國通用動力和格魯曼公司聯合研製的一種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該機的特點是航程遠、載彈量大、能全天候攻擊,主要用於在夜間和不利氣象條件下執行常規和核攻擊任務。
F-111B由格魯曼公司專門為海軍研製,但因結構超重,性能達不到要求,加之導彈火控系統的研製也遇到困難,最後於1968年停止發展。之後,F-111B的技術應用到F-14上也算是浴火重生。
FB-111A由F-111A發展而來,翼展加長,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改裝機載設備。由一種重型戰鬥轟炸機搖身一變成變後掠翼中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EF-111A「渡鴉」是格魯曼公司在F-111A的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專用電子對抗飛機。主要執行遠距干擾、突防護航和近距支援任務。
F-14「雄貓」可謂西方陣營最優秀的變後掠翼戰鬥機。在F-111B項目夭折後,格魯曼的工程師開始了變後掠翼新的研究。
他們認為可變後掠翼非常適用於艦載戰鬥機,高速飛行時用大後掠角,阻力小,加速性好;低速時使用小後掠角,機翼展弦比大,航母起降安全。
為了兼顧高速性能和良好的低速起降性能,羅克韋爾的B-1A「槍騎兵」轟炸機改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這使得它可在無法部署B-52的機場起降。
為了兼顧高速性能和良好的低速起降性能,羅克韋爾的B-1A「槍騎兵」轟炸機改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這使得它可在無法部署B-52的機場起降。
B-1A機翼前掠時與翼套之間的空隙可被複雜的口蓋系統密封,機後掠時口蓋抬起以容納機翼。B-1B則簡化了該系統,機翼後掠時翼根容納入蓋板之間。
狂風是款雙座、雙發變後掠翼超音速戰鬥機,該機的發展過程不但是作戰飛機國際合作上的成功典範,也是歐洲國家聯合發展高性能作戰飛機的重要里程碑。
狂風系列飛機的發展和裝備對英國、德國和義大利來說,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狂風的成功才使「歐洲戰鬥機2000」的聯合研製成為可能。公眾號ID:aero-home
推薦閱讀:
※pdf格式如何快速轉換成dwg格式?
※《科技中的設計2018年度報告》發布
※卡通最萌的手繪(第七期訓練營)
※正道基業:營銷市場中營銷渠道管理設計該如何做?
※八運亥山巳向平面設計圖